原標題:推薦丨解碼「阿里式助農」範本的三重啟示
摘要
【解碼「阿里式助農」範本的三重啟示】自年初以來,面對抗擊疫情和助農脫貧的雙重挑戰,全社會迸發出巨大的創新熱情。最前沿的數字經濟和最基層的農村農民,產生奇妙「化學反應」。從「愛心助農」到「直播助農」,從孵化「新農人」到學幹「新農活」,阿里巴巴首創了一系列助農、脫貧範例,打造「電商助農」範本。
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脫貧攻堅收官年的「軍令狀」。決勝脫貧攻堅,疫情不改初心,打贏決勝戰需凝聚全社會的合力和信心。
自年初以來,面對抗擊疫情和助農脫貧的雙重挑戰,全社會迸發出巨大的創新熱情。最前沿的數字經濟和最基層的農村農民,產生奇妙「化學反應」。從「愛心助農」到「直播助農」,從孵化「新農人」到學幹「新農活」,阿里巴巴首創了一系列助農、脫貧範例,打造「電商助農」範本。
在赴京參加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文新茶葉董事長劉文新專門走進淘寶直播間,向網友互動徵集助農建議。他說:「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在淘寶直播間談到『電商助農、大有可為』,這點燃了全國農民通過直播、電商脫貧致富的最大熱情。」
扶貧不只是賣貨,助農不止於脫貧。通過打造農貨數位化銷售平臺、打通農業全流程數位化鏈路、打開農民致富造血機制,「阿里式助農」有助於激發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的致富發展。
浙江淘寶主播徐曉華(右二)在「村播學院」直播間開播,教村民學幹直播「新農活」。
電商助農第一平臺凝聚社會善意和信心
一頭是農貨滯銷,一頭是生鮮短缺,疫情下的助農脫貧,缺的是連通器。2月6日,阿里巴巴率先在全國發起「愛心助農」計劃,集合天貓、淘寶、聚划算、盒馬、餓了麼、菜鳥、阿里鄉村事業部等,組成了線上線下農產品銷售的全域網絡,幫全國滯銷農產品找銷路。
項目發起12個小時後,丹東草莓、煙臺紅富士、海南長豆角、臨安春筍等第一批10款滯銷農產品商家就在淘寶接到了訂單,果蔬開始源源不斷裝箱上車。
截至4月初的兩個月時間內,阿里「愛心助農」助力全國超過20個省份售出超16萬噸滯銷農產品,佔全國同期滯銷農產品總規模的近八分之一。
河北蠡縣大曲堤鎮的山藥貿易商陳煒韋,10天賣空了300噸山藥,「最高一天幾萬單」。比山藥熱銷更令她感動的是,「很多購買的人是懷著一顆做公益的心,幾乎每個看過的人都會買。」
「愛心助農」凝聚了善意,更傳遞善意。阿里巴巴「愛心助農」迅速在全行業形成燎原之勢,各大電商紛紛加入,合力幫助農民減損增收。在2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點讚阿里巴巴「愛心助農」計劃取得的成效。
事實上,打造農貨數位化銷售平臺,是阿里巴巴近年來持續發力的重點。淘寶為國家級貧困縣專門開設「土貨鮮食」頻道,覆蓋832個縣16.8萬種農產品,成為貧困縣農貨上行的第一平臺。2019年,832個貧困縣域在阿里電商平臺網絡銷售額達到974億。
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的禮縣,去年蘋果總產量超3億公斤,雖然產量逐年增加,但苦於沒有銷售渠道。2019年6月,阿里巴巴「脫貧特派員」到甘肅禮縣定點扶貧,當年禮縣蘋果首次亮相天貓「雙十一」晚會,品牌化策略帶動銷量暴增,禮縣蘋果成了名副其實的脫貧果。
禮縣蘋果、扎賚特旗大米、蕭縣胡蘿蔔、碭山梨膏、景東豌豆……近年來這些貧困縣農產品在電商平臺加持下,走向了品牌化、產業化發展,成為當地脫貧生力軍。
「阿里式助農」是全流程數位化助農
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這中間究竟有多少個環節需要打通?消費者需要做的僅僅是手機上的一次點擊;但一次點擊的背後,是包括融資、生產、質檢、分裝、倉儲、營銷、物流等在內的完整供應鏈賦能。
2019年,阿里巴巴對「畝產一千美金計劃」進行全面升級,設立阿里農業辦公室,統籌由淘寶、天貓、支付寶、盒馬、菜鳥等20多個業務構成的數字助農網絡,從技術、金融、物流、銷售等全方面打造數字農業的新基礎設施。
在上海崇明島的翠冠梨生產基地,數位化監控大屏隨時監控著種植信息。這種對傳統農業生產的高科技賦能並非孤例,阿里雲農業大腦正幫助近2.6萬農戶和企業實現科學種養,AI技術覆蓋農田、果園和牧場超過10萬畝。
在金融方面,螞蟻金服旗下的網商銀行服務了897萬「三農」用戶,累計貸款資金超過8000億元。截至2019年底,網商銀行無接觸貸款已服務超過400萬貧困縣用戶。
在物流方面,阿里旗下菜鳥聯合主要快遞公司,打通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通道,已服務全國3萬個村點,未來一年將建設1000條農產品上行高速公路。
在銷售方面,淘寶天貓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網絡零售平臺,並與盒馬、大潤發、餓了麼等,一起構成阿里巴巴線上線下的數位化銷售網絡。
4月7日,阿里巴巴宣布啟動「春雷計劃」,通過加速數位化轉型來應對疫情危機,智慧網絡助農興農是其中關鍵組成部分,今年將在全國建設1000個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基地,核心產區實現100%的農業數位化升級。
衢州全國第一所淘寶「村播學院」牆上的標語
「阿里式助農」是「造血式」助農
「手機變農具、直播成農活、數據為農資」,在衢州全國第一所淘寶村播學院的牆上貼著這樣的標語。
改變觀念,或許是助農脫貧中最關鍵的一環。隨著直播助農熱潮的興起,農民的經營觀念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定遠縣西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萌萌說: 「現在手機就是新農具,直播也成了新農活。通過淘寶直播既讓農產品賣得出去,也活躍了農村市場,更有利於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淘寶於2019年3月啟動「村播計劃」,培訓普通農民主播,幫助鄉村乃至貧困地區更高效銷售特色農產品。啟動一年來,淘寶直播農產品直播場次已達120萬場,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的2000多個縣域,帶動5萬多新農人加入到直播。
今年3月底,淘寶正式發布「村播計劃2.0」,今年將聯合16個省區市的商務和農業部門,共同孵化20萬直播「新農人」,通過直播帶貨銷售150億元農產品。5月13日,阿里巴巴又推出「脫貧春雷計劃」,提出在全國建100個「村播學院」,免費手把手教會農民新農活。
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執行秘書長孫利軍表示:「我們不光要幫貧困縣賣出家鄉的農產品,更是希望能幫當地培養人才,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從而從根本上去解決貧困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農村直播不僅為農民主播提供了舞臺、培育電商人才,更帶動電商配套的客服、物流等行業,形成了從人到貨到產業的完整生態鏈。
「阿里式助農」的核心是「造血」,只有幫助貧困地區逐步改變發展觀念、形成農業產業化發展,才能激發內生動力,走上可持續的致富之路。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DF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