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錄1:任家坪,是北川舊縣城山腳下的一塊平地。全村近3000人中,2008年的汶川地震奪走了150多人的生命。任家坪板房區作為極重災鄉鎮——北川曲山鎮的4個群眾集中安置點之一,在經歷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洪水泥石流等多重災害後,最後入住了1271戶群眾。
附錄2:魚類,在地震前河、海裡的魚會異常遷移,或聚在岸邊翻騰、跳躍,漂浮水面等,日本就有利用鯰魚對地震敏感的特性做地震預報。1995年1月17日大阪-神戶地區7.3級地震,6434人死亡,該區工業發達。震前最普遍的宏觀異常是電磁現象,震前1天,水族館的海豚跳到陸地上,罕見的深海魚在沿岸捕獲到,大量的孔雀魚和鯉魚出現了定向排列,魚的捕獲量大增到不可思議的地步。震後第3天,恢復正常。
附錄3:老鼠,對地聲極其敏感。因為有過首先向人類「報警」的業績,是第一個被載入二十五史的動物,公元650年的唐朝地震前,就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鳴,地方屠裂」的記載(註:衢,道路。屠裂,大量而嚴重的破裂)。
附錄4:狗,大震前幾小時到10天左右,無論白天黑夜漫無目的連續狂叫,有的悲慘嚎叫,有的低沉哼哼,有的扒地或上屋頂,發瘋一樣亂跑,甚至咬主人。1970年1月5日雲南通海7.7級地震前夕,一戶人家正在玩撲克。門外跑進一隻狗,對著主人狂吠不止。見不予理睬,便迅即咬住主人的衣服往門外拖,反覆多次。在主人轟趕跑出大門之時地震發生,屋內3個人都被房倒壓死,主人倖存。
長按二維碼關注
「地災科普局」Bilibili傳送門
《視聽新媒體創作實習》是《融合新聞報導》課程完成之後的一次集中性實踐訓練,旨在通過理論結合實踐,檢驗俺們是否掌握綜合運用多種媒介進行新聞報導的能力(融合新聞報導的生產流程,融合新聞報導的採寫,並能夠綜合運用多種媒介進行新聞素材的採集以及在新媒體平臺矩陣上進行信息發布)。今年的融媒大實習以我校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內容庫,聚焦科普專題,對融媒能力的鍛鍊要求更高,正在經歷實習的up主s相信,自己早晚被虐成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