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6月13日,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高分四號投入使用儀式在京舉行。
高分四號衛星在軌運行的6個月時間內,圓滿完成衛星平臺系統測試、衛星載荷系統功能測試、星地一體化和地面系統測試、業務應用測試等任務,狀態良好,達到研製設計要求。
在軌測試期間,民政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業局、中國地震局等用戶部門和其他用戶單位,積極利用高分四號衛星影像數據開展測試應用,在我國南方洪澇災害、四川涼山火災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森林火災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時,高分四號衛星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連續高頻次拍攝的影像,為環保部利用冬季時間窗口查找大氣汙染源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分四號衛星的投入使用,將顯著提升我國對地遙感觀測能力。
作為航天技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典範,高分專項已設立了26個省級高分數據與應用中心,衛星數據廣泛應用於18個行業、1800多家單位,為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區域經濟發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5年12月29日0點0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四號衛星為地球靜止軌道50米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研製,是高分專項工程首批啟動立項的重要項目之一,是我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高軌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間解析度最高、幅寬最大的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
同時,該衛星還是目前我國時間解析度最高、設計使用壽命最長的遙感衛星。
高分四號衛星取得了諸多方面的技術創新與突破:配置有目前我國口徑最大的面陣凝視相機、首次研製的大面陣紅外探測器,攻克了高軌遙感衛星總體設計、姿態快速機動與高穩定控制、長壽命高可靠、複雜條件下成像質量保障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大幅提高了我國遙感衛星的整體設計、研製水平。
高分四號衛星具有普查、凝視、區域、機動巡查四種工作模式,全色/多光譜相機解析度優於50米、單景成像幅寬優於500千米,中波紅外相機解析度優於400米、單景成像幅寬優於400千米。
高分專項實施以來,已經成功發射高分一號、二號、四號等多顆衛星。
高分一號衛星於2013年4月2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二號衛星於2014年8月19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均為低軌遙感衛星。
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高分三號衛星。目前,高分三號衛星及運載火箭按照研製流程,完成了設計、生產、試驗等各項準備工作,已經通過出廠審定,轉入發射實施階段。高分後續衛星也正在積極研製當中。
預計到2020年左右,高分專項工程將形成具有時空協調、全天時、全天候、全球範圍觀測能力的穩定運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