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投入使用
這雙「天眼」看得更清,測得更準
高分六號衛星廈門影像。
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製作
本報記者 付毅飛
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21日宣布,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高分五號是國內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高分六號是高分專項天基系統中兼顧普查與詳查能力、具有高度機動靈活性的高解析度光學衛星。
這兩顆「天眼」能幫我們看見啥?
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高分五號衛星對於動態監測我國大氣汙染狀況、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重要意義。」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綜合部副主任趙少華表示。
據介紹,高分五號搭載了4個大氣環境探測載荷。其中,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可用於空氣品質變化監測,分析各種排放對大氣成分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可用於區域大氣環境監測,以及全球溫室氣體「源」分析。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能支持高精度大氣校正、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等。大氣環境紅外甚高光譜解析度探測儀能分析痕量氣體、溫室氣體的垂直分布信息,開展氣候變化研究。
過去,我國對汙染氣體和溫室氣體的監測主要依靠美歐及日本衛星,高分五號發射後,大大緩解了對國外數據的依賴。2018年11月上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正是藉助高分五號對長三角地區汙染氣體進行監測,為保障空氣品質提供了支撐。
農業監測精度更高
「在國產衛星中,高分六號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農業一號衛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周清波說。
高分六號具有大覆蓋範圍、重訪時間短、定量化探測等特點,面向農業農村、林業和防災減災等應用,搭載2個大幅寬光學相機,並為寬幅相機新增了4個波段。其中,在國內衛星中首次安裝的紅邊波段傳感器,能有效反映作物等植被特有的光譜特性。
據介紹,紅邊波段是作物的特徵波段之一,利用它可以提升植被分析的精度和靈敏度。高分六號在軌測試結果表明,增加新波段後,影像的顏色更加豐富多彩,增強了不同地表覆蓋、不同作物類型、不同生長狀態之間的差異識別能力,監測精度也有提高。
結合高分六號的特點,中國農科院改進了作物識別、農田洪澇災害監測、土地沙化調查、積雪覆蓋監測等技術方法和模型,這些技術成果已應用於2018年玉米大豆面積監測、安徽洪澇災害作物損失評價、2019年農村居住環境監測等工作。
能給氣象衛星幫大忙
我國天氣預報,以及氣候、大氣化學等方面業務主要依靠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完成。不過,高分系列衛星提供的高空間解析度數據產品,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尤其在應對特殊天氣和地表災害方面,高分衛星的作用更為關鍵。
例如在此前發射的高分系列衛星中,高分一號、二號可以為地震、泥石流、森林火災等提供高解析度圖像;高分三號的雷達成像模式不受雲霧影響,可以實現全天候立體監測;位於地球靜止軌道的高分四號,可以觀測到颱風內部的精細結構,並實現對颱風的高精度定位。
而在新增的2顆高分衛星中,高分六號可以說是高分一號的「升級版」;高分五號的高光譜作用更是獨一無二,其提供的溫室氣體、痕量氣體、氣溶膠空間分布、平流層化學氣體垂直分布等數據產品,能在氣候、大氣化學事件的監測和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高分衛星作為風雲衛星的重要補充,一定會為『一帶一路』數據服務提供更優質、全面的支持。」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衛星應用中心研究員王維和表示。
(科技日報北京3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