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氣旋和反氣旋?

2021-02-15 地理知識精選


低壓或氣旋,高壓或反氣旋,分別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不同描述。低氣壓與高氣壓,是指氣壓分布狀況而言的;氣旋與反氣旋,是指氣流狀況而言的。其中熱低壓,冷高壓。低壓中心的垂直氣流上升,為降水;高壓中心的垂直氣流下降,為晴天。

氣旋:北(南)半球,大氣中水平氣流呈逆(順)時針旋轉的大型 渦旋。在同高度上,氣旋中心的氣壓比四周低,又稱 低壓。氣旋近似於圓形或橢圓形,大小懸殊。小氣旋的水平尺度為幾百千米,大的可達三、四千千米。氣旋的垂直氣流是上升的,多陰雨天氣。夏秋季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颱風就是氣旋的一種。氣旋中,天氣常發生劇烈的變化,是人們最關心和最早研究的 天氣系統。通常按氣旋形成和活動的主要地區或熱力結構進行分類。按地區可分為 溫帶氣旋、 熱帶氣旋和 極地氣旋性渦旋等;按熱力結構可分為 冷性氣旋和 熱低壓等。當某地被低氣壓控制時,常常出現陰雨天氣;當某地被高氣壓控制時,常常出現晴朗天氣。

反氣旋是佔有 三維空間的大尺度的空氣 渦旋。在北半球,反氣旋區氣流自中心向外作順時針方向旋轉, 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 天氣圖中,反氣旋是等壓線呈閉合、氣壓值自中心向外遞減的 高壓區,故又稱高壓。反氣旋的範圍在 地面天氣圖中,以最外一條閉合等壓線代表。它的水平範圍比氣旋大得多,發展強盛時,常常可與整個大陸或海洋相比擬,小的反氣旋只有數百公裡。反氣旋的強度用中心氣壓值來表示。中心氣壓值愈高,則反氣旋的勢力愈強。地面反氣旋中心氣壓值,一般為1020~1030百帕,最強的反氣旋中心氣壓值可達1080百帕。反氣旋的強度隨時間不斷地變化。當反氣旋中心氣壓值隨時間逐漸升高時,稱反氣旋「加強」;當反氣旋中心氣壓值隨時間降低時,稱反氣旋「減弱」。反氣旋按熱力狀況分為 冷性反氣旋和暖性反氣旋;按其地理位置分為 溫帶反氣旋和副熱帶反氣旋。

天氣特徵:氣旋過境,低壓控制,天氣陰雨,颱風災害; 反氣旋過境,高壓控制,天氣晴朗,秋高氣爽,冬季寒潮 夏季伏旱。

相關焦點

  • 氣旋與反氣旋
    左右手定則1.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氣流呈2.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用左手表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氣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東
  • 微專題:氣旋與反氣旋
    氣壓狀況氣旋=低壓反氣旋=高壓氣旋和反氣旋是針對氣流狀況而言高壓和低壓是針對1.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氣旋中心2.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用左手表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氣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東
  • 【地理常識】氣旋反氣旋
    氣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氣中水平氣流呈逆(順)時針旋轉的大型渦旋,因為在同高度上,氣旋中心的氣壓比四周低,因此又稱低壓。反氣旋是指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高的水平空氣渦旋,也就是氣壓系統中的高壓。由於存在氣壓差,氣流總是從高壓流向低壓地區,因此水平氣壓梯度力總是從高壓指向低壓(如圖藍色線所示)。
  • 「氣旋」和「反氣旋」會產生什麼樣的天氣現象?
    氣旋和反氣旋是兩種常見的天氣系統,天氣系統是指遵循一定的規律,始終處於生成、發展、移動、消亡的運動過程之中,其中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不同的天氣。常見的天氣系統包括鋒面系統和氣壓系統,氣壓系統包括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也就是氣旋和反氣旋。
  • 部隊文職基礎知識:氣旋與反氣旋
    1、氣旋與反氣旋的簡述低壓或氣旋,高壓或反氣旋,分別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不同描述。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氣流狀況的描述;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氣壓狀態的描述。由於氣旋和反氣旋的氣壓和氣流狀況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其控制地區的天氣狀況也就不同。因此如果在考試的過程中作為判斷題問氣旋是高壓,該說法是錯誤的。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氣旋和反氣旋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氣旋和反氣旋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高考地理—氣旋、反氣旋與天氣的相愛相殺
    在我國,氣旋與反氣旋經常影響著天氣,它稍微一改變,我國的天氣就會出現很大的波動。在高考中也是常考的內容,接下來我們通過一些技巧和方法來系統的學習氣旋與反氣旋。氣旋(低壓)與反氣旋(高壓)的比較1.氣旋(低壓)氣壓分布:氣壓中間低,四周高,如下圖
  • 2014政法幹警考試地理備考:氣旋與反氣旋考點分析
    鋒、氣旋與反氣旋是常見的天氣系統。政法幹警考試中這部分內容以客觀題為主,偶爾會結合其他地理知識考察主觀題。那麼氣旋與反氣旋部分怎麼出題呢,下面專家為各位考生舉例說明,並將相關的知識點以表格的形式進行總結。 【例1】給出圖示,判斷是氣旋還是反氣旋
  • 2021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常識:氣旋與反氣旋
    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氣流狀況的描述;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氣壓狀態的描述。由於氣旋和反氣旋的氣壓和氣流狀況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其控制地區的天氣狀況也就不同。因此如果在考試的過程中作為判斷題問氣旋是高壓,該說法是錯誤的。2、氣旋和反氣旋的初步判定方法世界海平面氣壓分布圖中,等壓線閉合起來的地區,因為氣流總是由高壓指向低壓。
  • 2013高三地理考點複習大綱:氣旋與反氣旋
    2013高三地理考點複習大綱:氣旋與反氣旋 2012-08-28 16:3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中高一地理難點解析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這樣學易如反掌!
    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這樣攻克易如反掌【 摘 要 】高一地理《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的知識點天氣系統之:氣旋與反氣旋(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補充說明:江蘇用的教材,魯教版)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這樣攻克易如反掌而數理地理重在對知識進行架構、解析、計算、空間聯想,以及對圖文轉換、圖圖轉換、文圖轉換、原理融合和運用等工作。1,氣旋與反氣旋的知識在語文地理部分可以這樣學習:1)氣旋的字面拆解。
  • 2021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常識:氣旋與反氣旋_北京中公教育
    1、氣旋與反氣旋的簡述低壓或氣旋,高壓或反氣旋,分別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不同描述。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氣流狀況的描述;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氣壓狀態的描述。由於氣旋和反氣旋的氣壓和氣流狀況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其控制地區的天氣狀況也就不同。因此如果在考試的過程中作為判斷題問氣旋是高壓,該說法是錯誤的。
  • 天氣系統中有「鋒面氣旋」系統,為什麼沒有「鋒面反氣旋」系統?
    為什麼沒有「鋒面反氣旋」常見的天氣系統有兩大類,分別是「鋒面系統」和「氣壓系統」。,所以在高壓系統中空氣會從中心向四周輻散,北半球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會向右偏,形成順時針的旋轉,由於空氣從中心流出,和氣旋的流動方向相反,所以稱為「反氣旋」,南半球的反氣旋呈逆時針旋轉。
  • 2019中考地理知識點詳解:溫帶反氣旋
    反氣旋是指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高的水平空氣渦旋,也是氣壓系統中的高壓。北半球反氣旋中,低層的水平氣流呈順時針方向向外輻散,南半球反氣旋則呈逆時針方向向外輻散。 溫帶反氣旋是指生成和活動於中高緯、溫帶地區的高氣壓系統。從氣壓場看是中心氣壓高於四周,並有閉合等壓線的高壓系統。從風場看,在北半球高壓區內,風繞高壓中心作順時針 。因此也稱為反氣旋。
  • 氣旋類
    氣旋:氣旋又低氣壓。佔有三度空間的、在同一高度(等壓面)上,具有閉合等壓(高)線,中心氣壓(高度)低於周圍的大型渦旋。在北半球,空氣作逆時針旋轉;在南半球其旋轉方向則相反反氣旋:反氣旋又稱高氣壓。氣旋和反氣旋是一個系統的兩個方面。江淮氣旋:是指出現在江淮地區的氣旋。東北氣旋:又稱東北低壓。活動於我國東北地區的氣旋。
  • 西北太平洋反氣旋年代際變化及形成機制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王春在研究團隊首次刻畫出西北太平洋異常反氣旋的年代際模態並揭示其發展機制。相關研究8月13日發表於《氣候雜誌》。西北太平洋異常反氣旋(WNPAC)是連接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厄爾尼諾現象)和東亞氣候的重要橋梁,研究WNPAC的消生演變對東亞季風、中國降水和氣候預測具有重大的意義。
  • 西北太平洋反氣旋年代際變化及其形成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王春在研究團隊首次刻畫出西北太平洋異常反氣旋的年代際模態並揭示其發展機制,相關研究論文以博士研究生謝明媚為第一作者,王春在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發表在一區top期刊Journal of Climate上。
  • 什麼是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它象在流動江河中前進的渦旋一樣,一邊繞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一邊隨周圍大氣向前移動。在北半球熱帶氣旋中的氣流繞中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相反。
  • 科學家揭示西北太平洋反氣旋年代際變化及其形成機制
    西北太平洋異常反氣旋(WNPAC)是連接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厄爾尼諾現象)和東亞氣候的重要橋梁,研究WNPAC的消生演變對東亞季風、中國降水和氣候預測具有意義。對WNPAC的已有研究集中在年際的時間尺度上。在年代際的時間尺度上,西北太平洋是否存在異常反氣旋及相應發展機制等問題目前仍不清楚。
  • 廣州海洋局深海反氣旋帽觀測研究獲新發現
    ◎郭斌斌/文記者近日獲悉,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人員在深海反氣旋帽觀測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著名地學綜合性刊物《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