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著它微笑,它就對你微笑」。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公安局工業園區派出所便有這樣一個叫李梓仟的樂天派警察小哥,在進入公安隊伍近6年時間裡,他始終保持著零投訴的良好記錄。
一分鐘都不能等,這齣警很迅速!
作為一個外地小夥,所在轄區又是快速發展的工業園區,剛到派出所的李梓仟第一件事便是研究整個轄區的路線情況。所裡的老前輩包括輔警都被他挨著問了個遍,裝在包裡隨身攜帶的那張地圖,早被他「磨絨」了邊角和摺痕。
為善如築臺,成功由積累。李梓仟的兢兢業業在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2017年6月份,剛到派出所一個月的李梓仟如往常一樣和同事們在萬景大道巡邏,這已經是他一個月間至少來了60次的地方。
「在二膠廠旁有一名疑似醉酒男子躺在路邊,請你們派人去看一下!」指揮中心的指令突然響起。
「這是什麼地方?沒有印象呀!」輔警小巖犯起了嘀咕。
「不怕,我知道在哪裡,只是路難走一點,就在膠廠旁邊那條小毛路。」就這樣,操著一口外地口音的李梓仟帶著兩個本地輔警在三分鐘內順利找到了躺在路邊的男子。
看看旁邊荒蕪一片,人跡罕至的模樣,土生土長20餘年的輔警小巖打從心底裡服了這個外地來的年輕民警。
特警技能服務實戰,這執法很規範!
在特警的兩年時間裡,他把武警學到的技能應用於實戰中,成為了全州乃至全省特警中的佼佼者,在省級、州級的特警大比武中,他屢獲殊榮,「全省第三片區特警大比武400米障礙第一名」「全州公安機關特警大比武攀登第二名」 ……從武警到特警,他拿過的獎數不勝數,這些經歷都成為他在接處警工作中的寶貴經驗。
潑水節剛過沒幾天,正在街面巡邏的李梓仟接到了指揮中心指令,是關於喝酒後鬧事的警情,李梓仟立即帶了三名輔警趕到現場。
現場至少聚集了30人,個個都在氣頭上,「戰鬥」一觸即發,情況十分混亂,3米開外的地方,還站著很多圍觀群眾指指點點,拿著手機準備錄像。
4人對30人?經過武警、特警雙重訓練的李梓仟沒有怯場,戰術站位圖早在他腦海中形成。一到現場他便讓一名輔警在外圍疏散無關群眾,而他帶著兩名輔警來到矛盾雙方中間,兩名輔警一人負責一邊的人群,而他在人群中調解雙方矛盾,四人「裡應外合」,控制住了緊張的局勢。
「潑水節剛剛過,前兩天朋友送了一些『潑水粑粑』來所裡面,你們是不是想和我回去嘗嘗味道?」
規範的著裝,整齊的裝備,天然形成了震懾力,這句話一出,幽默中又帶著警告意味,酒意漸消的雙方一致選擇諒解,一場可能發生的聚眾鬥毆事件就這樣化解了。
三年來,他處置的1000餘起警情,均未造成矛盾升級而引發重大影響。
面對情與法的糾結,這小哥很暖心!
李梓仟所在的轄區是工業園區,因為高速發展的需要,園區內到處是工地,而這就產生了他最不願意面對的——情與法的糾結。
歲末年初,因為各種原因,辛辛苦苦工作一年,為城市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部分農民工會出現討要不到工資的情況。他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面對一系列的生活重擔,極易情緒激動,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事情,李梓仟很是糾結,他同情農民工們的遭遇,但作為一名警察,違法必究是他的職責。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他把辦法想在前,幫他們聯絡負責人,給他們買吃的,有的人因為討要工錢而買不到回家的車票時,他會幫忙聯絡同鄉的人一起組團坐車回家。這些年來,他幫助400餘名農民工拿回了工資。
雲南網記者 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