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大家一致認同生活中存在「悲觀主義者」和「樂觀主義者」兩類人。我們無法評判這兩類人。
似乎生活中還存在兩類人,一類人習慣把生活打點的規規矩矩,一切都按部就班,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兼備。另一類人活得更加瀟灑自由,一切按心情來,享受生活帶來的無限可能。
而對於這兩類人,就我來說,我更傾向於第二種。這部來自英國現實主義導演邁克·李的《無憂無慮》,也展現了這樣一個樂天派的人。
波皮已經三十歲了,她是個普通的小學教師,沒有房子,沒有存款,仍舊單身,不再年輕也就不再漂亮……但是與沮喪現實相反的,是波皮極端樂觀的個性,她明媚開朗得像涉世未深的孩子,甚至在一些外人眼裡亢奮得不大正常。她練習蹦床,卻遭到肌肉拉傷,方知自己年齡已經不適合這項運動,只好改學弗拉門戈舞。
她去學車打算考駕照,卻因為表現得太過活潑親熱,引來嚴肅的學車教練斯考特憤怒爆發,認為她在挑逗他。波皮「無憂無慮」的性格,不符合年齡的樂觀,似乎已經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
1.色彩斑斕的畫面,張力十足的劇情,樂天派的生活
2.莎莉·霍金斯自如的表演讓人忘記了這是在演戲,仿佛主角就是他自己。
邁克·李同肯·洛奇一樣,都是當代著名的現實主義電影大師。不同的是肯·洛奇擅長於底層人物,政治題材。而邁克·李慣於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題材,表現的皆是你我身邊的事情。
其實影片進行到一半還多的時候我都特別想關掉這部電影,因為導演設計的這個女主角幾乎樂天派到傻,她想把微笑帶給全世界,傳給每一個人,可是這似乎有點煩人,每當她笑嘻嘻的面對事情的時候,給人一種非常不著調,非常幼稚的感覺。特別是在學車的時候,如果我是教練,第一節課以後就不會再教她了,實在太煩人了。
可是在高潮戲,也就是莎莉·霍金斯飾演的女主角和教練爆發的那一場戲,她的樂天派不見了,她變得理智甚至有些恐慌。教練說出的一席話是那麼的令人深思,兩人演技爆發的飆戲也令人大呼過癮。可是這是我又覺得,不再樂天派的她又是那麼的不可愛。
實際上,波皮天真到傻的樂天派不是一個喜劇,她反映出我們當下的社會,這也是邁克·李的高明之處,他絕對不會導演一出鬧劇。他很少導演喜劇,這部難得一見的喜劇深處依然是對現實的思考。當下社會已經太過壓抑,太多太多的人習慣了繃著一張臉,笑容在這個社會中太奢侈了。太多人選擇了以冷漠和默然面對這個世界,像潑皮一樣的人越來越少了。
這在影片另一處對比中也愈加明顯。潑皮的妹妹已經結婚懷孕,她就是把生活的一切都安排好的人,而潑皮已經三十歲,還是小學老師,怎麼看她都太過放縱自己了。妹妹責怪姐姐,兩人的爭吵是一種必然,因為兩人的世界觀就截然相反。
潑皮對自己生活的驕傲與堅持令人熱淚盈眶。平心而論,現在有多少人總是規劃或被騙規劃好未來,按部就班,可實際上過著自己根本就不想過的生活。我們屈從於現實的壓力,卻不敢表現真實的內心。我們把規劃當理智,束縛當保證。我們離自由越來越遠,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