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漸暗,全場目光聚焦在正以機械的步伐、僵硬的體態走上舞臺中央的第一位演講者——世界十大人工智慧(下文簡稱AI)科學家之一、「深度學習」奠基人特倫斯·謝諾夫斯基。更令人吃驚的是,演講一開場,這位演講者竟又以機器人般的機械語調,用英文對大家做了一番自我介紹:「我是一個AI機器人,我的製造者是謝諾夫斯基……」
圖說:世界十大AI科學家之一、「深度學習」奠基人特倫斯·謝諾夫斯基。主辦方供圖
當然,上述這個場景只是這位令全球AI領域從業者景仰的科學家在2019未來大會上向觀眾們開的一個小小玩笑。不過,他用機器人口吻向全場拋出的一個問題——「未來某一天,我以及在座的大家是否都會被AI機器人取而代之?」——卻真實地叩問在觀眾們的心中。
幸而,在7月27日和28日舉行的2019未來大會上,從全球各地來到楊浦參會的科學家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在可以預見的未來,AI不會取代人腦,機器人佔領地球的可怕場景只會出現在電影中。對AI的擔心,其實正來自於對它的不了解,相反,科學家們確信,AI將極大地造福我們的生活。
關於未來,人們會有無數種設想,對於AI科學家和數據科學家來說,他們所關注的「未來」自然是風頭正勁的AI領域。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即使不了解AI,也都聽過AI,見過AI。2019未來大會舉辦地之一——長陽創恰好也在未來大會舉辦的前一天,還辦了一場面向普通市民的「AI奇遇之夜」活動。這場活動以高度濃縮又通俗易懂的方式,將這個人工智慧應用試點園區內的各種產學研前沿成果,通過能跳舞和聊天的AI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等應用產品,展現在來遊園消暑的社區居民面前,讓穿著拖鞋汗衫、扶老攜幼的居民們冷不丁就邂逅了科學界最前沿尖端的研究領域。
圖說:復旦大學客座教授鄔學寧。主辦方供圖
一知半解中,一些人不禁疑惑,電影中AI機器人反客為主的畫面是否真的會在現實中發生?AI機器人會不會搶走人們賴以為生的飯碗?
在2019未來大會的演講中,第二位發言人、復旦大學客座教授鄔學寧緊接著特倫斯·謝諾夫斯基登場,他的演講恰好回答了特倫斯·謝諾夫斯基的問題——AI沒有意識,只是在做深度學習的計算。所以,阿爾法狗能用人類見所未見的方式下圍棋,讓柯潔輸得心服口服,然而它卻並不知道自己在下圍棋。其他的AI也是一樣,可以表現得讓人類覺得它們足夠優秀,其本質卻只是通過深度學習和不斷計算,達到錯誤的最小化。人腦與AI存在本質的差別,AI可以深度學習人腦,卻不可能代替人腦。
在鄔學寧之後,其他一些發言的嘉賓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在學術層面達成的成果之外,解除了人們對「未來」的擔憂,或許是這次「未來大會」給普羅大眾帶來的一份關於未來的禮物。
新民晚報記者 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