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教授王曉雲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20-12-06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17日,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4位科學家獲獎。

  在現場嘉賓和觀眾的見證下,今年的「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依次頒出。

  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研究院)院長,雙聘院士、講席教授王小雲榮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因其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達100萬美元。

  頒獎典禮現場,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受邀出席頒獎典禮。

「中國諾貝爾獎」上的山大成績單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創立於2016年,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未來科學大獎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逐漸成為當今大中華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獎項之一。

  9月7日,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王小雲院士的獲獎使未來科學大獎璀璨星幕下第一次閃耀女性科學家的光芒,也是山大人第三次獲此殊榮。

  今年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王小雲院士本科、碩士和博士均就讀於山東大學;2016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的薛其坤院士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2018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的馬大為教授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在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的16名獲獎人中,山東大學獲獎者本科生源總數居全國高校第一。

「三個唯一」的榮譽

  今年,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王小雲院士創下該獎三個「唯一」的記錄: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中唯一一位女性科學家、唯一一位博士畢業於中國大學的科學家、唯一一位本、碩、博畢業於同一所大學的科學家。

  上世紀九十年代,山大數學系鍾靈毓秀、十步芳草。時任校長潘承洞先生雖不專於密碼研究,卻是一位極具戰略眼光的數學家。在他的主持下,國內外密碼學大師談笑往來,雲集山大。師承王樹棠、潘承洞、展濤、於秀源的王小雲,在導師的指導下於新興學科密碼學的道路上愈行愈進。彼時,當碩士階段主攻解析數論的王小雲轉向密碼學時,人們對「密碼」的認知尚停留在「摩爾斯電碼」上,山大乃至中國的密碼學,不過是發軔之始,根基未深。

  自數學向密碼,不變的,是先生們的悉心教誨,更是王小雲學術究極的熱忱之心。「剛開始,感覺學習密碼很簡單,後來隨著理論越來越深,感覺還是挺難的,但也覺得越來越有意思。」看似神秘而枯燥的密碼學,在王小雲的眼中煥發著有趣的光彩。

  在網絡時代,密碼技術是守衛網絡安全的支撐技術,也是守護人民與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在2004年和2005年,王小雲先後破解了被稱為世界最安全的兩大密碼算法——MD5、SHA-1,震驚了當時的國際密碼學界。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的弱點,促成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從追趕者到領跑者,這是密碼科學的時代,也是王小雲的時代。

  「我的科研是抱孩子抱出來、做家務做出來、養花養出來的。」一場座談會上,王小雲院士打趣道。王小雲院士的生活亦充滿了人間煙火氣,踏實而令人親近,顯露著山大人特有的樸實、紮實、務實的品格。餐桌上,時常流溢著佳餚香氣:陽臺上,永遠張揚著鮮妍花草。如今的王小雲院士,站在老師們曾激揚文字的講臺上,見證著山大乃至中國密碼學的蓬勃生長,也推動著山大網絡空間安全的初陽之升,更助力著未來科學的一朝千裡。

  作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王小雲表示:「或許很少有人了解密碼學,但是我也希望通過我的工作能夠讓更多人對密碼學感興趣,能夠讓他們繼續密碼學的研究。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整個社會,讓所有的人都生活得更安全,更幸福。我也衷心地希望,通過我們的專業工作,未來的人們會受到更小風險的威脅,受到更少的經濟損失。」

山大底蘊、助力卓越

  薛其坤,男,1963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1984年7月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

  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低維超導電性等。

  科學家「逆襲」是一種什麼體驗?

  或許薛其坤院士能解答你的問題。1984年,從山東大學本科畢業的他,開始了考研之路,然而並不順遂,第一次考研,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第二次考研,物理只考了39分。備受打擊,但他依然堅持。第三次考研,終於考進中科院物理所。之後他也頗為曲折,博士讀了長達7年的時間。

  「勤奮、專注、執著」,成為薛其坤一路披荊斬棘的鑰匙,使他從研究低谷一步一個腳印的攀登上了科學的高峰。35歲晉級教授,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49歲時,他領銜的科研成果被譽為諾獎級發現……

  「天才」只是比常人更努力罷了,薛其坤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中的一員,連續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活中,薛其坤的早出晚歸成為了一種常態,無論是學生,還是同事,都對他嚴於律己的科研態度敬仰有加。

  2013年,經過四年的反覆實驗與失敗,薛其坤和他的團隊通過實驗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刊登在《科學》雜誌上,這項成就「不僅是科學界的喜事,也是整個國家的喜事」。這項科研成果被楊振寧稱為「諾貝爾獎級的科學發現」,這個物理效應可以解決電子產品發熱、耗電快等問題。正常情況下,電子在器件中的運動是雜亂無章的,電子之間會發生很多碰撞,而造成電子走彎路,從而使電子產品產生更多的能耗,而發熱。

  薛其坤用比喻通俗地解釋,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應用,可以改變電子的運動軌跡,使其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減少了中間阻礙,降低了熱量消耗率,加快了運行速度。這樣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手機發熱、耗電快的問題。如果這項技術將來能夠投入實際生產應用,超級計算機可能變成ipad大小的掌上筆記本。

  2019年4月8日,薛其坤作為校友重返母校,做客山東大學首期育賢校友論壇,與山大學子們分享了自己的個人成長經歷與經驗心得,並分析了當前國內外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的發展趨勢。「沒有母校的培養,我也不會走到今天,感謝母校。」他動情地說道。

  薛其坤向新時代青年學生們提出了自己的希冀和新的要求。他指出,當前是歷史最好的機遇期之一,我們應該抓住契機,實現關鍵性領域科學與技術的突破。在論壇中,他多次強調了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呼籲山大青年學生擔負起新時代所賦予的責任,堅守科學精神,努力提升創新能力,力求突破,無愧於心。

  馬大為,男,1963年9月11日出生於河南社旗,1984年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紀委書記,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結構-活性關係;針對特殊靶點如G-蛋白偶連受體,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細胞凋亡過程的小分子調節劑的發現;有機合成方法學的發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應用。

  馬大為教授因其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中的物質科學獎。在獲獎感言中,他感謝未來科學大獎營造了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社會氛圍,也通過國際評審提升了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在國際的認可度。同時表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為科研工作提供了強有力保證,要以此次獲獎為契機,更加努力工作,回報社會。

  馬大為的馬氏胺化反應,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做出了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他在有機合成化學和藥物化學研究方面有系統的創新性研究成果,這不僅體現了在有機化學基礎研究方面的突破,而且展示了對於製藥工業和藥物發現帶來的重要影響,將在促進學科發展和滿足健康需求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019年6月,馬大為以校友身份回到母校,與青年教師代表進行親切交流,分享學術歷程、科研心得和人生感悟。他回顧了自己1980年進入山大化學系求學以來的科研學術經歷,表示山大深厚的底蘊和樸實的學風使自身終生受益,為後來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強調,中國科學水平發展迅速,各位青年教師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利用好平臺,實現促進個人成長和學校發展的統一。

深情反哺、共創一流

  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三位校友與山東大學有著密切的聯繫。

  王小雲教授是山東大學雙聘院士,目前擔任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研究院)院長。

  王小雲院士帶領的密碼研究團隊甘坐冷板凳,潛心研究二十年,成功破解了兩大國際通用Hash函數算法SHA-1與MD5,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山東大學首批獲批建設「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成立了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研究院),著力培養網絡空間安全高層次人才,並且圍繞密碼理論、網絡與系統安全、應用安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重點方向組織科學研究,主動承擔國家(國防)重大研究任務和軍民融合任務,致力於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打造世界一流的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高地。在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公布了第二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名單中,山東大學順利入圍。

  薛其坤院士現為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為材料學科的發展貢獻力量。

  馬大為教授目前擔任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為化學一流學科建設和未來的發展注入強大的發展動能。

  在科研與生活之內,在小我與大我之間,永遠跳動著山大校友赤誠的心。

  「我的夢想是永遠不忘初心,做好整個國家的密碼保障工作,把我們的密碼防禦體系布局在國家的重要領域,使我們的國家更安全,人民的生活更幸福!」

  「努力工作,回報社會。」

  「要當可以為人類謀福祉的科學家。」

厚積薄發、玉汝於成

  薛其坤校友、馬大為校友、王小雲校友,是山東大學培養出的優秀學子,更是60萬山大人的典型代表,他們身上有著山大人代代相傳的「山大基因」。

  第一個基因是「家國情懷」。山東大學是中國第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章程》明確了「正心術、敦品行、明倫理、知大體」的為學立身箴言,山大的新生認識山大、感悟山大、成為山大人就是從這12個字開始的。

  第二個基因是「崇實品格」。山東大學培養的學生以「三實」為社會各界所肯定,並成為山大學子的品格標識,這「三實」就是「基礎紮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肯吃苦、能奮鬥、不怕累的山大人在祖國建設的各條戰線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第三個基因是「擔當精神」。山東大學的辦學章程中有兩句話被山大人口口相傳:「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體現了「小我融入大我」的擔當精神。

  第四個基因是「創新能力」。山東大學的校訓「學無止境,氣有浩然」引導無數山大學子「做大學問,出大成果,有大胸懷,成大學者」,這種創新是一種學無止境、追求卓越的創新。從「童魚」、「夏道行函數與夏不等式」到今天的「彭最大值原理」、王小雲院士破解兩大國際通用Hash函數SHA-1與MD5,都體現出這種學無止境、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家國、崇實、擔當、創新,承自山大百年底蘊,亦將由科學家們傳至新一代山大人,共赴家國之如歌前程,人類之無限未來。不忘初心、強校興國、為國育賢,山大永遠在路上!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中宏網山東9月7日電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百萬美元「未來科技大獎」揭曉:山東大學彭實戈教授榮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來自山東大學的彭實戈教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此外,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教授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共同摘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柯教授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9月6日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大會宣布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彭實戈教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教授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領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山大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魯網·泰山財經9月6日訊(記者 徐英淦 實習記者 徐文軒)今日上午,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該校此前已有3位校友獲此殊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濟南報導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中科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盧柯彭實戈分獲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剛剛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以獎勵他開創性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山東大學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系山大第四人獲獎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彭實戈摘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20未來科學大獎今天(9月6日)公布獲獎名單。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評語稱,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彭實戈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領域中做出了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
  • 彭實戈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官方網站消息。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來自山東大學的彭實戈教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費曼-卡茨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此項獎金100萬美元,約合700萬人民幣。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
    鳳凰網科技訊 12月30日消息,彭實戈教授因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由未來科學大獎聯合山東大學共同舉辦的「概率與概率的不確定性——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今日首播,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項委員會2020輪值主席、美國西北大學Pancoe講席教授夏志宏做開場致辭。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0日消息,彭實戈教授因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山東大學誕生四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三人與數學系有關
    他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18年,1984年山東大學化學系畢業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與馮小明、周其林共同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迎首位女性得主,獲獎人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雲、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雲。
  • 山東大學誕生四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三人與數學系有關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發現,2016年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至今共產生20位獲獎人,其中已有四位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的科學家獲獎,是目前誕生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最多的高校。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首位「物質科學獎」得主誕生,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他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數學家彭實戈獲獎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張唯 賀梨萍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彭實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 彭實戈獲得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原春琳)2020未來科學大獎今天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因為「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而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彭實戈獲得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原春琳)2020未來科學大獎今天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因為「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而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山東大學彭實戈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山大人已4次獲獎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7日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要聞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正式公布獲獎名單。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人:山東大學彭實戈獲獎評語: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斬獲「生命科學獎」
    9月6日,號稱「中國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榜。今年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花落誰家?據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表彰他們在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