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誕生四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三人與數學系有關

2020-09-07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虞涵棋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和彭實戈獲獎。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發現,2016年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至今共產生20位獲獎人,其中已有四位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的科學家獲獎,是目前誕生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最多的高校。

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首位「物質科學獎」得主誕生,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他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2018年,1984年山東大學化學系畢業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與馮小明、周其林共同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迎首位女性得主,獲獎人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雲、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雲。她先後在山東大學獲得數學系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2020年,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他於197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系。

2019未來科學大獎發布會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攝

從山東大學走出的4位獲獎人中,三位都與山大數學系有不解之緣。

2018年「物質科學獎」得主馬大為是一個與山大數學系擦肩而過的化學家。他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到山大的第一年成績很不好,沒有進自己喜歡的數學專業,覺得很壓抑。

「學校為我們舉辦了隆重的開學典禮,但我那時候沒有什麼心思,只想著怎麼去學數學。」「前半年時間一直在想怎麼混到數學系去,還去數學系轉了幾圈。」

後來他在圖書館裡看了些科學史,比如居裡夫人提取鐳的故事,「覺得化學也不錯,能造福人類,才開始慢慢地認真學化學」。

2019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王小雲1966年8月出生於山東諸城。1987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數學系,1990年、1993年分別獲該校數學系碩士、博士學位。畢業後,王小雲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山東大學數學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2005年,王小雲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

2020未來科學大獎發布會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攝

2020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數學家彭實戈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系。他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採訪時講述,他做學生時對物理很感興趣。但後來因一篇數學論文被山東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張學銘賞識,將他從山東省無線電廠調到山東大學數學系。從此彭實戈開始正式地做數學。

山東大學的綜合實力並非國內頂尖,在近期公布的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山東大學的世界排名位列601至800位區間,在中國大陸的排名位於34至50位。

但山東大學數學學科的整體水平位於全國前列,在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排名第3,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和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並列A+,在U.S.News公布的2016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數學學科排名全球第47名。2017年,山東大學數學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

數學學院也是山東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其前身是成立於1930年的國立青島大學理學院數學系,這標誌著山東大學數學學科的誕生。

2018年,山東大學聘任數學家張益唐為兼職講席教授聘書和潘承洞數學研究所所長。

除山東大學外,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也各誕生兩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分別是2017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人許晨陽、2019 生命科學獎獲獎人邵峰;2018 物質科學獎獲獎人馮小明和周其林。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在獎項評審過程中,有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以及數十位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參與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提名與評議過程。2020年三個獎項共接收到200多封推薦信。

未來科學大獎每年在中國北京舉辦頒獎典禮,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頒獎典禮同期舉行的科學峰會,旨在邀請全球範圍內卓有建樹的科學家,分享科學發展的前沿成果,探討學科交叉與學術創新,推進科學主導的產業應用。

4位畢業於山東大學的未來科學大獎得主獲獎理由:

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人:彭實戈

獲獎評語:彭實戈教授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領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

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這項工作開創了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數學理論,又有在數學金融中的重要應用。彭在這個領域一直持續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貢獻。

彭實戈於1992年創建了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從而對一大類二階非線性微分方程給出了BSDE表示。

彭實戈發展了非線性數學期望的理論,這與傳統的線性數學期望有本質上的不同,但相似的數學理論仍能夠建立。這對風險的定義和定量有重大應用。

彭實戈教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他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2019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人:王小雲

獲獎理由:獎勵她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的弱點,促使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

王小雲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針對密碼哈希函數的強大的密碼分析方法,特別模差分比特分析法。她的方法攻破了多個以前被普遍認為是安全的密碼哈希函數標準,並變革了如何分析和設計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2004年,王小雲教授提出了模差分比特分析法,並演示了如何找到MD5密碼哈希函數的真實碰撞。對於密碼領域是一個意外的結果,因為MD5是非常廣泛應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經受了來自許多密碼學家十多年的攻擊,沒發現碰撞。2005年,王小雲教授和她的合作者擴展了該分析方法,攻擊了其它幾個著名的散列函數,包括MD4、RIPEMD和HAVAL-128。同年,她和她的合作者發表了另一個方法,能夠在2^69次操作內,後來在另一篇論文中進一步減少到在2^63次操作內就能找到另外一個非常廣泛應用的密碼哈希函數SHA-1的碰撞。雖然在2005年由於成本太高不能對SHA-1運行實際攻擊,12年後,其他學者根據王小雲教授的方法在google雲上成功地運行了實際攻擊,找到了SHA-1的真實碰撞。

2018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獲獎人:馬大為(山東大學畢業)、馮小明、周其林

獲獎理由:表彰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基於理性的分子設計和創新的思路,馬大為博士、周其林博士、馮小明博士分別發展了各具特色的催化劑,極大地促進或改變了幾類重要有機化學反應的發展。馬大為博士以胺基酸銅的絡合物為催化劑實現了碳–氮鍵的高效構築,為含苯胺片段的藥物及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種簡便、實用的方法。周其林博士基於螺雙二氫茚優勢配體骨架設計和發展了多種新型手性螺環配體及催化劑。其中,超高效不對稱催化氫化的手性螺環銥、銠催化劑提供了高效合成手性藥物和關鍵中間體的新方法、新技術。馮小明博士設計合成了系列手性雙氮氧配體及催化劑,以優秀的對映選擇性實現了多種手性Lewis酸催化的碳–碳成鍵新反應,為一些重要生理活性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馬大為博士的馬氏胺化反應,周其林博士的周氏手性螺環配體及催化劑,馮小明博士的馮氏手性雙氮氧配體及催化劑在國際上學術界和工業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

2016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獲獎人:薛其坤

獲獎理由:獎勵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單層鐵硒超導等新奇量子效應方面做出的開拓性工作。

薛其坤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對奇特量子現象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分子束外延生長是一種先進的薄膜生長方法,能在材料襯底上一層一層地生長單晶薄膜。他和合作者製備了多種高質量的單晶薄膜材料,這使他們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在鈦酸鍶襯底上的單層鐵硒高溫超導現象。這兩個發現被許多研究小組重複出來,並在全世界範圍內激發出更多的相關研究活動,有望進一步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界面超導的臨界溫度,從而具有更大的實用價值。

歷屆未來科學大獎得主的本科畢業院校:

王振義 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20生命科學獎

張亭棟 哈爾濱醫科大學 2020生命科學獎

盧柯 華東工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 2020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 山東大學 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邵峰 北京大學 2019生命科學獎

陸錦標 香港大學 2019物質科學獎

王貽芳 南京大學 2019物質科學獎

王小雲 山東大學 2019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李家洋 安徽農學院(現安徽農業大學) 2018生命科學獎

袁隆平 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 2018生命科學獎

張啟發 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 2018生命科學獎

馮小明 蘭州大學 2018物質科學獎

馬大偉 山東大學 2018物質科學獎

周其林 蘭州大學 2018物質科學獎

林本堅 臺灣大學 2018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施一公 清華大學 2017生命科學獎

潘建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物質科學獎

許晨陽 北京大學 2017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盧煜明 劍橋大學 2016生命科學獎

薛其坤 山東大學 2016物質科學獎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丁曉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誕生四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三人與數學系有關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和彭實戈獲獎。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發現,2016年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至今共產生20位獲獎人,其中已有四位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的科學家獲獎,是目前誕生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最多的高校。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首位「物質科學獎」得主誕生,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校友獲獎最多
    未來科學大獎一共有3個方面: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項獎金有100萬美元,每項獎原則上不超過5個人。2020年是科學獎的第五屆。哇,現在的省級領導有位未來科學獎得主,好厲害!未來科學大獎到2020年,一共有5次頒獎,20人獲獎。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數學家彭實戈獲獎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張唯 賀梨萍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彭實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中宏網山東9月7日電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山東大學第四次閃耀未來科學大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正式公布獲獎名單。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據了解,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作為中國大陸首個非官方、非營利、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人民幣約700萬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新增評委:薛其坤、莊小威、張壽武
    本文圖片均來自未來論壇微信公號已經走到第4個年頭的中國「未來科學大獎」迎來了三位新的科學委員會委員:哈佛大學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清華大學物理學家薛其坤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張壽武。他們將分別擔任三個子獎項「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獎」的評委。值得一提的是,薛其坤是未來科學大獎的第一屆得主,憑藉在反常量子霍爾效應和高溫超導方面的成就在2016年捧走了價值100萬美元的物質科學獎,並在頒獎典禮上說道:「沉甸甸的大獎給我這艘沂蒙小船注入了核動力。」薛其坤團隊還在不久前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揭曉!首位女性得主誕生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記者 馬愛平剛剛,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邵峰獲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得「物質科學獎」,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為一百萬美元(人民幣約716萬元)。
  • 山東大學教授王曉雲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17日,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4位科學家獲獎。未來科學大獎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逐漸成為當今大中華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獎項之一。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該校此前已有3位校友獲此殊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濟南報導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中科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獲獎名單上有位副省長,還有兩位熟悉的老爺爺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項大獎獎金均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9月6日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彭實戈教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教授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領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
  • 山東大學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系山大第四人獲獎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丨盤點4屆大獎得主
    掃碼觀看直播回放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彭實戈教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他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 副省長、院士、未來科學大獎得主!
    副省長、院士、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大河報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4位獲獎人中有一位96歲的學者
    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陸續揭曉,共誕生了4位獲獎人。在今年的獲獎者中,有兩位高齡獲獎者—— 張亭棟和王振義,其中王振義教授以96歲的高齡摘得這一榮譽,成為未來科學大獎自創立以來年齡最大的獲獎者。在今天上午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連線張亭棟時,張亭棟的女兒接了電話,有些驚訝,並表示不知道未來大獎是什麼,哪裡辦的。她請高西慶告訴她這個獎項的名字,並用筆記了下來。
  • 科學改變未來,2020未來科學大獎剛剛揭曉
    ,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他擔任山東大學教授。未來科學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在獎項評審過程中,有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以及數十位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參與了未來科學大獎的提名與評議過程。
  • 馬爾古利斯——又一位「數學三大獎」得主誕生!
    不久之前寫過一篇介紹迄今為止所產生的四位數學三大獎得主的文章,令人可喜的是,自2020年阿貝爾獎頒發之後,數學界再次誕生了一位三大獎得主,這就是俄裔美籍數學家——馬爾古利斯(Gregory Aleksandrovich Margulis,1946~)。
  • 山東大學彭實戈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山大人已4次獲獎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7日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有咱河南老鄉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彭實戈教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他擔任山東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