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影記者黃寶善:以鋼鐵意志拍攝《鋼鐵運輸...

2020-11-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時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影記者黃寶善:以鋼鐵意志拍攝《鋼鐵運輸線》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王超 藺芳帥 賈鵬責任編輯:李晶2020-10-24 09:43

英雄讚歌

「70年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這是一場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值得永遠銘記。所幸,在朝鮮戰場上有一群志願軍「新聞戰士」,他們用筆鋒和鏡頭做武器,在戰火硝煙中奮不顧身,在槍林彈雨中英勇前行,不惜代價擷取戰場上每一個震撼心靈的瞬間,以凝練生動的筆觸和獨特敏銳的視角,記錄戰爭的殘酷,宣揚英雄的無畏,讓革命英雄主義深入人心,讓「最可愛的人」家喻戶曉,為一種時代精神的塑造勾勒出清晰的內核。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讓我們跟隨兩位朝鮮戰場戰地記者的講述,走進戰場深處,重溫盪氣迴腸的戰爭記憶,感懷保家衛國的偉大精神。

時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影記者黃寶善——

以鋼鐵意志拍攝《鋼鐵運輸線》

■王 超 藺芳帥 賈 鵬

圖①:黃寶善在朝鮮戰場留影;圖②:《鋼鐵運輸線》攝製組工作場景;圖③:《鋼鐵運輸線》攝製組合影。作者供圖

「攝製組剛到朝鮮第1周,就有1名同志犧牲,2名同志負傷……」初秋,佇立在幹休所的榮譽長廊,回望崢嶸歲月,滿頭白髮的八一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黃寶善眼眶溼潤,冒著炮火在陣地拍攝的一段段回憶,湧上心頭。

1949年3月,18歲的黃寶善參軍,1952年被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那年9月,適逢國內組織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剛剛成立沒多久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奉命組成攝製組前往朝鮮拍攝紀錄片《慰問最可愛的人》。」

「打仗不分前後方。雖然剛開始攝製組在後方,但每天都得經歷幾輪轟炸。」1952年10月17日,攝製組入朝第8天,隨慰問團總團赴駐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慰問志願軍第47軍141師。

「那是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盛教從冰河裡搶救朝鮮落水兒童崔瑩英勇犧牲的地方,我們攝製組正好趕上拍攝朝鮮群眾隆重祭奠羅盛教的場面。」

就在當天下午,危險不期而至。攝製組剛剛採訪完羅盛教所在部隊官兵,在學校和大家一同吃飯,突然低空傳來密集的槍聲,炸彈也隨聲而落。「敵機來襲,大多數人的本能反應是隱蔽,但攝製組人員的第一反應是保護設備和拍攝的資料。攝影機就是我們的『鋼槍』,人在武器在。」

「直到現在只要一想起高慶生,腦海裡就是我最後見到他的那個場景:他從我手裡接過機器,滿臉通紅冒著汗,一句話沒說轉身就跑……」黃寶善老人哽咽著回憶,「高慶生本來是跑出去了,為了搶救他負責的那臺攝影機又折了回來,結果在護送攝影機的途中壯烈犧牲。後來,高慶生被追認為模範青年團員,他搶救出來的這臺攝影機被命名為『光榮號』,一直在我們廠史館裡珍藏著……」其實,黃寶善在轟炸中也負了傷,被轉移到志願軍後勤部醫院,但他很少提起這件事。

「當時心裡很難過,但沒有誰害怕。影片該拍還要接著拍,而且要拍得更好。」經歷這次空襲傷亡後,攝製組反而士氣更高。根據慰問團副總團長、時任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陳沂「重整旗鼓,捲土重來」的指示,攝製組返廠擴充攝製力量。

1953年1月初,擴充後的26人攝製組再次過江。「那時,我們正年輕,攝製組平均年齡25歲,23歲以下的有13人,年齡最大的薛伯青同志43歲。」

時值冬末春初,攝製組入朝要拍攝的是《鋼鐵運輸線》。在志願軍西海岸防禦指揮部報到後,大家冒著極寒天氣立刻分組下到各部隊,拍攝工程兵搶修公路大橋,鐵道兵在刺骨江水中鑿冰挖洞、架設橋基以及搶修清川江鐵路大橋,汽車運輸隊穿行在風雪瀰漫的馬息嶺搶修公路線等實景。

「險情依然不斷,可以說每一寸膠片的背後都凝結著鮮血和生命。」黃寶善說。

在清川江口,攝製組拍攝部隊修築工事時,多次遇到敵機轟炸,一位同志腹部受傷,攝製組張倫冒著敵機的連續轟炸,用急救包為傷員包紮。

在志願軍後勤部二分部,攝製組隨部隊拍攝高炮25營作戰。沒料到,攝影機剛剛架起,敵機就俯衝下來掃射。所幸攝製組成員並無傷亡,只是渾身上下滿是塵土。

在一個隱蔽式的聯絡站,當夥房剛端出午飯,防空警報還沒來得及拉響,敵機的炸彈就呼嘯而落,幾聲沉悶的爆炸聲後,房子劇烈晃動,煮好的飯扣在了地上……結果,飯沒吃成,攝製組就被迫離開聯絡站。

「也有大快人心的拍攝!1953年,咱們的飛機米格-15控制了清川江以北米格走廊的空中區域,敵機不敢隨便來了。在運輸線上,糧食、彈藥和物資都很充足,火車運到站,汽車倒進洞庫,都隱蔽起來。」1953年5月,志願軍後勤工作已扭轉了入朝初期的被動局面。「我們拍攝夏季反擊戰後勤準備時,運輸部隊已給前方送去足夠8個半月供給的糧食和十幾萬噸彈藥,為勝利準備了雄厚的物資基礎。」

經過1年多的努力,新中國第一部戰爭紀錄片《鋼鐵運輸線》拍攝完成。影片真實記錄了志願軍後勤官兵為了保障部隊物資供給,不畏嚴寒,戰天鬥地,與敵人鬥智鬥勇的生動場景,成為極為珍貴的戰爭史料。

結束拍攝回國後,黃寶善先後從事劇務、場記、紀錄片編導等工作。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20周年,黃寶善擔任製片拍攝了第一部以長徵為題材的彩色長紀錄片《在長徵的道路上》。他們沿著革命前輩當年的腳步沿途拍攝,拍攝組一行人的馬匹甚至一度陷入沼澤無法動彈。這樣的經歷,讓黃寶善深刻體會到長徵精神,感悟到革命理想信念的力量。

「我們的使命是為歷史留影,為時代留痕。勇士們把青春、熱血乃至生命都獻給了祖國,我們有責任把光輝的歷史和他們的英姿展示給後人,留下永恆的紀念。」黃寶善說。

「敵機來襲,大多數人的本能反應是隱蔽,但攝製組人員的第一反應是保護設備和拍攝的資料。攝影機就是我們的『鋼槍』,人在武器在。」

相關焦點

  • 用電影膠片記錄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10月,剛剛成立兩個多月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迅速組成戰地攝製組,開赴抗美援朝前線。高慶生:用生命保護攝影器材國慶節剛過,八一電影製片廠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成立戰地攝製組隨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前往朝鮮,拍攝紀錄片《慰問最可愛的人》。攝製組的成員有導演夏國瑛,攝影師謝祀宗、文英光,攝影助理陳毓中、高慶生,劇務黃寶善等。
  • 政策紅利釋放 八一鋼鐵扭虧為盈
    對於上述事宜,八一鋼鐵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復稱,目前相關資產的置換工作正在按照程序走流程,如有進展會及時對外發布公告。另外,八一鋼鐵對於2017年的業績整體看好。  母公司「兜底」  自今年7月14日八一鋼鐵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直至9月13日,八一鋼鐵與母公司間的資產置換方案終於浮出水面。
  • 八一鋼鐵與八鋼公司資產置換 獲注煉鐵及能源資產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孔子元)八一鋼鐵13日晚間公告,公司將其所持有的八鋼公司向其開具的251,000萬元商業承兌匯票與八鋼公司下屬的標的資產等值部分進行置換。
  • 小品演員黃宏卸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接替者尚未公布
    CFP 圖       據@法制晚報 微博消息,記者從八一電影製片廠宣發處等部門獲悉,今天(3月4日)上午,有關人士宣布任免決定,黃宏不再擔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據了解,同時宣布領導職務調整的崗位還有八一廠政委。今天上午,新政委已經到任,但接替黃宏的新廠長未公布。       據媒體此前報導, 3月2日,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委員陸續抵京報到。
  • 著名演員黃宏出任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
    資料圖片對新頭銜保持低調,強調要宣傳新中國電影新快報訊 兩年前出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的黃宏,近日榮升為八一廠廠長。黃宏對於廠長的新身份保持低調,近日在電影《忠誠與背叛》和電影《延安電影團》活動中以廠長身份亮相。在出席電影《延安電影團》的相關宣傳活動中,黃宏表示非常贊同影片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並希望大家推廣這一價值觀。
  • 為了這件事,八一電影製片廠一位青年演員專門來淮南!
    為了這件事,八一電影製片廠一位青年演員專門來淮南!他在《蕭華挺進冀魯邊》《藏匿者》《春日遲遲》《血戰湘江》《百團大戰》《淬火成鋼》等主旋律影視作品中塑造了眾多軍人形象……軍人的烙印從小根植在他的心中他叫宋禹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青年演員從影十二年僅各色軍裝就穿過不下20種由於他的熒幕形象多為軍人因此也多了一個熒幕「硬漢」的稱號今年
  • 塵封近80年 蘇聯戰地記者紀實作品《在華一年》「重見天日」
    《在華一年》中文版圖書《在華一年》俄文版封面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娟):《在華一年》是蘇聯著名新聞電影攝影師、導演、戰地記者羅曼·卡爾曼的一本紀實著作,該書中文版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詳細記錄了卡爾曼在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的所見所聞,從一個外國戰地記者的視角真實展現了中國軍民團結禦敵、奮起抵抗的全過程。《在華一年》俄文版於1941年5月由蘇聯作家出版社出版,是國際上記述中國抗戰的珍貴文獻。時隔近80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該書首次被譯成中文出版,並首次在國內發布大量珍貴史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經典電影《衝出亞馬遜》,實力派演員,塑造經典角色
    《衝出亞馬遜》根據兩名中國軍人在委內瑞拉國際反恐怖學校歷險訓練的真實故事改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宋業明執導,侯勇、穆立新主演的現代軍事動作片。該片講述了我軍兩名特種兵中尉王暉、胡小龍在赴美洲亞馬遜流域的獵人學校訓練期間,作為中國鋼鐵戰士超極限戰勝各國強手,為國家和軍隊爭光的感人故事。這部電影的內容並不複雜:一群特種兵,兩個中國人,三個月的魔鬼訓練,剩下四個合格的學員,五個不同膚色的對手、戰友,六次生命極限的體罰考驗,七個扣人心弦的事件,八個形象各異的主要人物,九十七分鐘的觀片過程,十分的愉悅或者說享受。
  • 中國特殊年代(1966-1976)電影匯集,值得收藏!
    1970年2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1部:《智取威虎山》(上海京劇團,謝鐵驪、錢江導演,京劇)八一電影製片廠1部:《紅燈記》(中國京劇院,成蔭導演,京劇)1971年2部 ,京劇)北京電影製片廠1部:《龍江頌》(上海京劇院,謝鐵驪導演,京劇)上海電影製片廠1部:《白毛女》(上海舞蹈學院,桑弧導演,舞劇)八一電影製片廠1部:《紅色娘子軍》(京劇)長春電影製片廠1部:《奇襲白虎團》(山東京劇團,蘇裡導演,京劇)
  • 電影《鋼鐵飛龍之奧特曼崛起》世界觀引人入勝
    網易娛樂11月22日報導 由王巍導演執導的動畫大電影《鋼鐵飛龍之奧特曼崛起》今日公布「傳奇巨人篇」海報。海報中,體形巨大的奧特曼英姿挺拔,矗立在未來城市高聳如雲的大樓之間,面前的群眾情緒振奮揮拳助威,這是勝利的歡呼還是決戰前的吶喊?1月18日,影片將於全國公映,新的戰鬥一觸即發。
  • 《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通過審定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 謝希瑤)《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29日通過審定,該標準有望於2020年年底發布。在當天舉行的《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審定會上,專家組對該標準的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分類、技術要求、取樣和制樣、檢驗方法、驗收規則、運輸和質量證書等9個章節內容進行逐條審定,匯集了生態環境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等多部門以及典型鋼鐵企業的意見建議。
  • 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
    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逐步步入了成熟的發展階段。194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不到當時世界鋼鐵年總產量的0.1%。2007年,中國鋼鐵產量為48924.08萬噸,產量居全球第一,超過第二到第八的總和,佔全球總產量的36.4%。
  • 別急,鋼鐵家族準備集結!
    妮妮可能真的不會再回歸,但紅金戰甲的意志卻會代代相傳,下面我們就快來看看有關鐵人的最新消息吧!妮妮親自發話鋼鐵之心加入MCU!北美時間昨晚,在Gene Siskel Film Center舉辦的大型慶典上——妮妮向在座觀眾介紹完漫威漫畫《鋼鐵之心》作者後,接著表示:鋼鐵之心這個角色應該加入MCU!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藝術典型。作者在刻畫這一人物形象時嚴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實,並不把保爾的堅強意志和剛強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認為是在英勇的戰鬥和艱苦的勞動中,在刻苦的學習和嚴格的律己中鍛鍊出來的。我今天想說明的既是真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想說明廣義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九條命》之後,李幼斌另一部軍旅大作來襲,八一電影廠出品
    近日,李幼斌主演的電影《九條命》正在熱播中。說實話,這部片子的故事劇情、演員陣容都很不錯,與電影《八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惜的是卻撐不起票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一部電影之外,李幼斌還有一部軍旅片電影待播,該劇的名字叫做《戰神訣》,由八一電影廠製作,劇情內容也是非常精彩的。
  • 推薦:10部經典叢林作戰電影
    本片改編自退役美軍中將:哈爾·摩爾,和,攝影記者:約瑟夫·蓋洛韋的同名傳記,摩爾的觀點可以歸納為一句話:"憎恨戰爭,熱愛戰士"。從不同角度看,這次行動既可理解為勝利,也可看成失敗。04《雙狙人》硬漢託馬斯·貝克特(湯姆·貝倫傑 Tom Berenger飾)是一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老兵。然而冷酷無情的貝克特卻因為曾經不顧他的戰友而臭名昭著。
  • 能源內參|國企前10月利潤總額降10%;武鋼集團與八一鋼鐵籤訂寶地...
    武鋼集團與八一鋼鐵籤訂寶地新疆託管協議  中國冶金報11月26日消息,11月25日,武鋼集團與八一鋼鐵採用雲籤約的方式,籤訂寶地新疆委託管理協議。根據協議,寶地新疆實際納入武鋼集團的管理體系,武鋼集團明確被託管對象的管理方式、授權體系、績效評價方式等,完成管理對接和管理融合。
  • 《武漢日夜》戰地攝影連,用生命記錄生命,數百明星請你看電影
    最近一部電影《武漢日夜》即將上映,這部電影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這是國內首部抗役記錄影片,定檔於1月22日,並於昨日舉行了首映直播。這部電影聚焦英雄城市-武漢,2020年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經歷了76天之後終於解封,影片記錄了在這76個日日夜夜中,在武漢發生的那些最溫暖的記憶,在平凡中那些最不平凡的你我。
  • 戰地照片——戰地天使 最美女兵
    這是一張著名的戰地照片。334團死傷特別多,這張照片的戰地攝影記者也犧牲了!你是說拍照的記者也犧牲了嗎?!記者叫什麼名字!錢金安:都不認識,照的時候也不知道,我父親55年到北京受閱,參觀軍事博物館看到這個照片聽介紹說的,我和媽媽都是在紀念抗美援朝50周年報紙上才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
  • 挺起「鋼鐵」脊梁 看新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0.18釐米極薄電工鋼(央廣網發 新鋼新聞中心供圖)  央廣網新餘12月28日消息(記者胡嘯 通訊員王帆 夏旭陽)近日,厚度僅0.18mm、國內目前最薄的無取向電工鋼,在新鋼集團公司軋製成功。  新餘因鋼設市,鋼鐵是立市之本。經過60年發展,新餘市鋼鐵產業已基本形成「鐵礦石採選—煉鐵—煉鋼—軋材—鋼鐵壓延加工」較完整的產業鏈,以新鋼公司和渝水區為核心的新餘鋼鐵和鋼材加工產業集群是江西省重點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