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影膠片記錄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2020-11-22 解放軍報

1952年10月,剛剛成立兩個多月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迅速組成戰地攝製組,開赴抗美援朝前線。攝製組成員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機智勇敢、頑強拼搏,將電影攝影機鏡頭對準硝煙瀰漫的前沿陣地和被譽為「生命線」「鋼鐵運輸線」的後勤運輸保障工作,用電影膠片真實記錄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熱情歌頌了「最可愛的人」,也充分展示了新中國第一代軍隊電影人的壯麗風採。

高慶生:用生命保護攝影器材

國慶節剛過,八一電影製片廠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成立戰地攝製組隨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前往朝鮮,拍攝紀錄片《慰問最可愛的人》。攝製組的成員有導演夏國瑛,攝影師謝祀宗、文英光,攝影助理陳毓中、高慶生,劇務黃寶善等。

10月17日上午,攝製組一行隨慰問團抵達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這裡是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為從冰河裡搶救朝鮮落水兒童崔瑩而英勇犧牲的地方。攝製組拍攝了朝鮮群眾隆重祭奠羅盛教的感人場面,下午又採訪了羅盛教所在部隊的領導。

整整忙碌了一天,攝製組成員才走進一所學校裡與志願軍官兵一起吃飯,剛剛端起飯碗,突然響起了防空警報聲,響起了密集的槍炮聲,炸彈也隨聲而落,官兵們趕緊躲避。危急時刻,黃寶善和陳毓中卻不顧個人安危,迎著炮火、衝進硝煙搶救攝影機和電影膠片。

為確保攝製任務順利完成,攝製組共帶了兩臺攝影機。大家深知攝影器材的重要性,對其十分珍惜,作為新中國第一代軍隊電影人,他們深深懂得:攝影機就如同參戰時手握的鋼槍,平時坐車趕路時,為防止汽車顛簸損壞設備,就把機器緊緊抱在懷裡。他們心裡有著一個共同信念:人在武器在。緊要關頭,寧可丟掉性命,也要保護好攝影機。

當黃寶善和陳毓中正忙著搶救機器和膠片時,高慶生也奮不顧身地衝了過來,二話沒說,就把黃寶善手裡那臺蘇制艾姆攝影機接過去,轉身就往外跑。黃寶善抱著另一臺攝影機緊隨其後,陳毓中提著裝膠片的箱子緊隨其後。這時,敵機衝著他們投下兩枚炸彈。隨著一陣巨響,黃寶善的耳膜穿孔,頓時失去聽覺。和他們一起參加搶救行動的另一位攝影師文英光也負了傷。

敵機轟炸結束後,卻不見高慶生的蹤影。大家急忙分頭去找,結果在不遠處發現了已經英勇犧牲的高慶生,他的身體被炮彈炸爛,而那臺攝影機卻因被他護在身下而完好無損。

高慶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犧牲的第一位攝影師。10月18日,攝製組和朝鮮人民軍一起,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將年僅25歲的高慶生安葬在羅盛教墓地的旁邊。隨後,攝製組的成員擦乾眼淚,扛起這臺戰友用生命保護的攝影機走向戰場,繼續完成他未競的事業。

1952年12月,解放軍原總政治部授予高慶生烈士稱號並追認他為模範青年團員。赴朝鮮慰問團歸國後,在天津為高慶生烈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慰問團在憑弔輓聯上寫到:英魂永伴羅盛教,烈魄常依礫沼河。高慶生犧牲的地方,在朝鮮的礫沼河附近,正是羅盛教壯烈犧牲的地方。

八一電影製片廠把高慶生搶救的攝影機命名為「光榮號」,並系上大紅花一直珍藏在榮譽室裡,這臺攝影機教育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八一電影人傳承英烈精神、續寫新的輝煌。

彭德懷司令員稱讚:拍電影的同志辛苦啦

在朝鮮戰場上,美軍利用空中優勢對我志願軍交通運輸線進行瘋狂的戰略性轟炸,妄圖切斷我軍前線部隊的物資供應,阻擋我軍前進。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當即下令:必須建立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確保前方物資能夠源源不斷供應。志願軍官兵在朝鮮軍民的大力協助下,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憑著頑強的戰鬥意志,一次次將敵人炸毀的運輸線恢復起來,為前線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

為了真實地記錄「鋼鐵運輸線」上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中央軍委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紀錄片。八一電影製片廠接到命令後,馬上選調精兵強將,組建一支攝製組,再次赴朝鮮拍攝。

第一任廠長陳播親自點將。很快,一支由26人組成的《鋼鐵運輸線》攝製組成立了,其中,年齡最大的是薛伯青,43歲,而年齡最小的沈友春,只有18歲。攝製組配備了3名導演、2名劇務、2名照明、1名美工。為了減少傷亡,攝製組將其餘18人分成6個小組,每組3人,小組之間也經常對人員進行輪換。

攝製組的同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一到朝鮮,他們就活躍在陣地上,開始拍攝空襲、談判及部隊指戰員英勇奮戰、日常生活等場景。薛伯青、張倫、楊映梅這一組,先是在指揮所拍攝志願軍首長參加的軍事活動,後來又去軍事分界線和上甘嶺拍攝。

看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製組的同志,迎著敵人的炮火再次出現在陣地上,彭德懷司令員格外高興,指示指揮所和部隊各級全力支持攝製組的拍攝工作。一次,攝製組需要拍攝志願軍首長召開軍事會議的鏡頭。彭德懷得知後,專門把有關領導召集在一起配合拍攝,並親切地稱讚說:「拍電影的同志辛苦啦!」

志願軍總部其他首長對拍攝工作也十分重視,特意交待,除特殊要求外,指揮所的所有重大活動,都允許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同志參加。得知攝製組的同志帶著沉重的拍攝設備,日夜奔波於各個部隊和各個陣地上,經後勤部洪學智部長特批,為攝製組配備了車輛,使拍攝工作如虎添翼。

用鋼鐵般的意志拍攝《鋼鐵運輸線》

戰地攝製組在拍攝工作中,時常會有踩上地雷、碰到定時炸彈,遭遇敵機偷襲等險情,但他們都臨危不懼,從容不迫。

1953年4月初,張倫等到某軍部拍攝資料。拍攝工作結束後,軍機關的同志特意安排他們晚上在招待所休息,但他們執意不肯,堅持連夜趕回駐地。因為那裡每天都有敵機轟炸,如果能隨同打擊敵人的志願軍官兵一起行動,就可以搶拍到難得的逼真戰鬥場面。他們謝絕了軍機關同志的好意,將攝影器材、行李裝上車就出發了。

路上,他們遭遇8架美軍「油挑子」飛機的襲擊,敵機向他們的吉普車投下4枚炸彈,多虧駕駛員眼疾手快,迅速將車開進樹林裡,才避免了傷亡。

1953年5月26日上午,薛伯青帶領攝製小組到身彌島陣地拍攝海上運輸的場景。這裡落潮後,小島和陸地之間有條用石子鋪成的汽車公路就會顯露出來,漲潮時公路又會被海水淹沒。平時,大伙兒都是掌握潮漲潮落的規律,搶在漲潮前把物資運到小島上。

為了保證拍攝效果,薛伯青決定選擇10時左右漲潮前的這個時段,搶拍部隊官兵和朝鮮群眾緊張運送物資的場面。不料10點剛過,海水就開始上漲。官兵和群眾也開始與潮水爭奪時間,奮勇搶運。

這時,突然有20多架「油挑子」敵機從上空飛過。發現我方軍民的行動後,很快,便有兩架敵機返回來對我運輸隊實施猛烈轟炸,彈片落在薛伯青的身邊,一股熱浪向他湧來。附近的同志急得直喊:「老薛,趕快跳海!」

此刻,頭頂上的敵機仍在不停地盤旋、投彈。為了使手中的攝影機不受海水浸泡,薛伯青半蹲在海水裡,雙手將攝影機託舉出水面。隨著海水不斷上漲,薛伯青也不停地變換著身體的姿勢,最後只能踮起腳尖支撐。直到空襲結束,他才撤回到島上。他說:「攝影機就是我們電影人的武器,必須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它,確保機器始終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

拍攝期間,攝製組冒著戰火硝煙,克服重重困難,無論是拍攝反絞殺、反轟炸、反破壞和抗登陸,還是拍攝物資搶運、修築橋梁,都以飽滿的戰鬥熱情,搶佔最佳位置、拍出最佳效果。有的同志在山崖邊站不穩摔倒了,他們爬起來繼續拍攝;有的同志在炮火中被彈片炸傷,他們匆匆包紮一下咬牙堅持;有的同志在拍攝中暈倒過去,其他戰友接過攝影機就扛在自己肩上……

經過一年多時間艱苦卓絕的奮鬥,新中國第一部戰爭紀錄片《鋼鐵運輸線》終於拍攝完成。影片用凝結著鮮血和生命的一寸寸膠片,真實地記錄了志願軍後勤官兵為了保障部隊物資供給,不怕犧牲、不畏嚴寒,戰天鬥地、與敵人鬥智鬥勇的鮮活場面,成為我軍及其珍貴的戰爭史料。

彭德懷司令員在觀看了影片後高度評價說,抗美援朝正面戰場所取得的勝利,一半功勞歸功於後勤戰線的指戰員們。

接著,攝製組又成功拍攝了一部反映志願軍醫護人員事跡的紀錄片《救死扶傷的英雄們》。拍攝時,雖已臨近停戰,沒有敵機轟炸等危險,但拍攝條件仍很艱苦。他們憑著頑強的作風和堅強的意志,出色完成了拍攝任務。

在上甘嶺的坑道裡還原「一個蘋果的故事」

執行拍攝任務期間,攝製組的同志扛著攝影機幾乎跑遍了朝鮮的山川大地,哪裡最危險,哪裡戰鬥最激烈,他們的鏡頭就對準哪裡。在高炮陣地,他們拍下了炮管噴出怒火、敵機冒著黑煙栽向地面的鏡頭;在橋頭上,他們拍下了工程兵、鐵道兵連夜搶修被炸橋梁的場面;在村莊裡,他們拍下了朝鮮群眾與志願軍官兵一起,掃除敵機撒下的三角釘、排除定時炸彈等畫面。

一次,謝祀宗在上甘嶺拍攝時,一枚炸彈在身邊爆炸,強烈的氣浪把他掀翻在地,他爬起來拍了拍渾身的泥土,急忙把攝影機的鏡頭擦試乾淨,在瀰漫的硝煙中繼續拍攝。他還採訪了戰鬥英雄黃繼光、邱少雲的連長及其他戰友,拍攝他們講述英雄犧牲的經過。

最難忘的一次拍攝,是謝祀宗在上甘嶺的一個坑道裡,拍攝一位班長講述一個蘋果的故事,故事中所體現出的志願軍官兵之間濃濃的戰友情,感動得他眼淚流得跟下雨似的,眼前一片模糊:

一名戰士看到,因為嚴重缺水,戰友們嘴唇開裂,手捧炒麵難以下咽。他利用戰鬥間隙翻過一道道山崖到山下,千方百計找到了半麻袋蘋果,冒著敵人的炮火一路摸爬滾打,臉上劃出一道道血痕,身上還負了槍傷,等爬回坑道時,只剩下一個蘋果。這時,班長命令全班9名戰士一起列隊,向這位找蘋果的戰士敬禮,然後拿起蘋果,要求9名戰士每人咬一口,直到將蘋果吃完。然而,戰士們拿著蘋果,有的戰士只咬下了果皮,有的戰士捧著蘋果只是用嘴唇輕輕碰了一下,就傳給了下一位戰友,就這樣,一隻蘋果從第一名戰士手中傳到最後一名戰士手中時,只被咬了三分之一……在這片被炮火反覆轟炸的焦土上,堅強的戰士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流下了不曾輕彈的熱淚。

謝祀宗飽含真情拍下的這組鏡頭,讓無數人為之震撼。

走進板門店記錄停戰談判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中,板門店談判是各國記者聚集的焦點。八一電影製片廠派出的戰地攝製組,是現場唯一將攝影鏡頭聚集談判場景的電影廠家,他們在這裡記錄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

朝鮮停戰談判地點選擇在開城郊外的一個普通村莊—板門店,這裡地處「三八線」,是雙方共同管轄區。談判場所周圍劃定了一個半徑900多米的安全區,雙方派出人數對等的執勤衛兵各負責一半警戒,但記者可以相對自由活動。

隨著談判的進展,遣返戰俘成為攝製組拍攝的重要內容。板門店談判區的中軸線上,用石灰劃出一道粗粗的白線,沿線站立著雙方的衛兵。交換戰俘那天,攝製組的成員們早早就來到這裡架設好機位。良久,終於看到載著志願軍被俘人員的救護車駛入鏡頭,在白線邊停下。

車門一打開,就看到從車裡展出的一面五星紅旗。頓時,所有記者的目光都緊緊盯著車門。突然,車內飛出了一團包裹,不少外國記者以為是炸藥包,嚇得掉頭就跑。而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攝影師卻一動不動地站在攝影機旁,攝影機不停地轉動著。

原來,這是志願軍被俘人員把身上的美式服裝脫掉,用腰帶捆起來憤怒地扔了出去。當他們越過白線,淚汪汪地用眼睛凝視著牌樓上「祖國懷抱」四個大字時,都情不自禁的振臂高呼「祖國萬歲」「毛主席萬歲」等口號。此刻,「沙沙」轉動的攝影機,把這感人的一幕記錄了下來。

拍攝工作結束後,當攝製組離開板門店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官兵排成10公裡長的隊伍夾道歡送,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專門向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製組的同志持槍行注目禮。氣氛熱烈,盛況空前。

站在敞篷汽車副駕駛位置上的攝影師謝祀宗,代表全體攝製組成員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指戰員還禮。當謝祀宗莊嚴地舉起右手時,軍隊電影人的神聖使命感和崇高榮譽感油然而生。

戰火中建立的中朝友誼感人至深

在朝鮮執行拍攝任務的日子裡,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製組的成員們,模範執行群眾紀律,自覺維護中國軍人和中國軍隊電影人的良好形象,與朝鮮人民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攝製組所到之處都受到朝鮮群眾的熱情接待。攝製組執行拍攝任務時,時常要住在附近的村莊裡,村莊裡的老鄉得知攝製組來了,男女老少都湧向村頭,非常熱情地迎接他們。住宿時,老鄉們讓家人到鄰居家借宿,把最好的房間留給攝製組的同志;做飯時,攝製組成員把米袋子交給老鄉,可老鄉們顆粒不收,堅持讓攝製組的同志吃他們自己親手種的大米。為了給攝製組的同志改善夥食,老鄉們半夜裡就起來忙碌,給攝製組的同志磨豆腐吃。

攝製組成員非常尊重朝鮮人民的風俗習慣,並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有時吃餃子,頭鍋餃子一出鍋,他們先盛上一盆熱騰騰的餃子送給老鄉。

每次攝製組外出拍攝,老鄉們都自發地聚集到村口相送。攝製組回來時,老鄉們聽到吉普車的響聲,就趕緊跑出來迎接,一個個挨著打量,看少了誰,有沒有犧牲和受傷的。攝製組要到別的地方去拍攝,全村的群眾都圍著汽車戀戀不捨……他們流著淚,握著攝製組同志的手動情地說:「你們是最可愛的人,也是用電影膠片記錄中朝友誼的人。你們很偉大,我們永遠愛你們!」

(作者系八一電影製片廠原生產部主任)

相關焦點

  • 電影膠片是如何記錄聲音的?
    最近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秒鐘》正在熱映,影片以電影膠片作為故事的線索,演繹了一場惺惺相惜的相遇。勞改犯張九聲(張譯飾)從一封來信中得知自己的女兒出現在第22號新聞簡報裡,但卻沒趕上一分場的電影場次。為了看一秒鐘銀幕裡的女兒,他跟著放映員到下一個生產隊放映地,穿山越嶺,發瘋似地尋找這盤膠片,與想要用廢舊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劉浩存 飾),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範電影(範偉 飾)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是你有沒有想到電影膠片裡是如何記錄聲音的呢?其實膠片電影的聲音信號就儲存在膠片裡,其設計非常巧妙。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鴨綠江畔,仿佛還能聽到全國人民保家衛國的口號,歲月撫平了戰爭帶來的創傷,但抗美援朝中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卻代代相傳。為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為主要內涵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11月23日,丹稜縣仁美鎮雙橋小學校開展了傳承抗美援朝精神主題教育活動。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中國正處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期,前進路上仍然充滿風險考驗,甚至還有驚濤駭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迎接挑戰,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抗美援朝那種全民族應戰的大無畏精神狀態,無疑顯示出其珍貴的歷史價值。① 在空軍某試驗訓練蓋達組織的「紅劍」演習中,殲-10C戰機滑出。
  • 《金剛川》熱血上映,《上甘嶺》《英雄兒女》等10部抗美援朝電影...
    為了身後的祖國,為了長眠的英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型戰爭題材電影《金剛川》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震驚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徹底終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及其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永恆財富。,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無數志願軍將士血灑戰場、埋骨異國,用鮮血與生命踐行了保家衛國的錚錚誓言,定格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威震敵膽的英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時時都有驚心動魄的危機困難,處處都有盪氣迴腸的英雄壯舉。
  • 推薦幾部抗美援朝的經典愛國主義電影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一起,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終於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譜寫出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
  • 闢《炎黃春秋》謠:毛澤東否定抗美援朝戰爭?
    五、用《毛澤東年譜》證偽薛理泰、何方文章中的造謠內容——兼評韓戰查閱《毛澤東年譜1949-1976》,可以發現,毛澤東對韓戰及抗美援朝戰爭的立場是一以貫之的,根本沒有絲毫「抗美援朝戰爭打錯了」的理念。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有哪些 《金剛川》等四部影片上映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有哪些 《金剛川》等四部影片上映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10月23日正式接力上映!近日,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最可愛的人》、《英雄連》作為「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於京舉辦聯合發布會,四部影片主創齊聚,助力上映。
  • 《光影傳奇》:膠片的故事與膠片電影守護人的崇高禮讚
    中國電影誕生至今已有百年之餘的歷史。在人人都愛看電影的今天,我們常談數字電影、普通銀幕與寬銀幕等等,卻很少提及早期電影的物質承載者——電影膠片。  電影膠片不僅記錄著中國電影的發展,還見證著中國的歷史變遷。
  • 這群老英雄用歌聲向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這群老英雄用歌聲向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視頻來源:新華社遼寧分社、新華社中國搜索、新華社音視頻部聯合出品(02:58)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 從故事中領略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老連長張計發回憶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孫佔元等戰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70年後的今天(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今天,我們就認識一位老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7連連長張計發,聽他追憶那段崢嶸歲月。
  • 《金剛川》等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將映 喚醒家國記憶
    多部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即將上映,一起來看!《金剛川》以戰時小人物的獨到視角,呈現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景象。上映日期:10月23日動畫電影《最可愛的人》的故事發生在1950年,韓戰爆發,戰火燒到鴨綠江兩岸,嚴重威脅到了新中國的安全。無數優秀青年,為保衛來之不易的幸福家園、保衛新中國,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 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東坡故裡人王曉月發表《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一文,介紹了當年眉山人民為抗美援朝所做的貢獻,本網全文發布這篇紀念文章。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所面對的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戰爭的勝利,昭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新生!
  • 吳京出演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襲來,管虎布的這場「局」有點大
    截至11月8日,該電影票房接近9億美元,在國內戰爭電影中排名第四。出色的票房和口碑效果不僅意味著對市場和觀眾的認可,而且還體現了電影的歷史情感和時代價值。這部電影在「光影安慰英雄」的幕後發行了一個特別的電影。從創作的角度來看,主要創作者回憶了在拍攝過程中展示自己的實力和分工的經歷。在「戰爭式」的密集生產周期中,英雄歷史以高效,團結和卓越的工作態度呈現。 《人民日報》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排頭兵。
  • 這部抗美援朝電影一定要看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104)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thepapernews)、「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嗶哩嗶哩網站《上甘嶺》電影片段10月25日,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引專家熱議
    在當前重大歷史時間節點,《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大型紀錄片的播出,極大地振奮了黨心民心,在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華民族有著獨特的精神,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精神標識。影視作品要大力提煉展示這些精神標識,用精品力作建樹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地標。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題展|永恆的精神洗禮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上,一位對著展品拍照的參觀者,引起了記者注意。10月29日,部隊官兵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解放軍報記者 穆瑞林攝這名參觀者叫何佔勝,是海軍某部一名退休幹部。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3年7月27日,中朝代表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代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最後是以雙方籤訂停戰協議結束的!既然是停戰,那麼應該是大家都打了一個平手,不然怎麼會叫「停戰協定」,而不叫「戰敗協定」呢!
  • 重現抗美援朝 謳歌英雄兒女 全景戰爭史詩劇《跨過鴨綠江》開機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將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弘揚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該劇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著力塑造中央領導決策層、志願軍將領、前線志願軍戰士(包括標杆式英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楊連第等)等人物,旨在弘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精神,展現中華民族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艱難時期,不畏強權霸權、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重大歷史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