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請勿轉載
老人說,雞是養了千日的蟲子,養得時間長了人還是會變窮!鄉村裡,很多老人總愛說一些俗語。不但聽起來很有趣,裡面也包含了老人們總結下來的很多智慧,以及生活當中的經驗。仔細留意,我們會發現,這些俗語裡面不少都是帶有動物的。剛一聽起來,似乎有那麼一點土氣,不過又好像很有道理。有這樣的句子,大概就是大家常說的——外糟但是裡面不糙吧?
最近在農村玩耍的時候,聽說了這樣一句老話:「雞都是千日的蟲子,不能養太久,不然那家就會變窮!」這又是什麼道理呢?裡面有有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來看一下,還有其他什麼好玩的俗語嗎?先講一下子這個雞的問題!其實大部分人一開始聽到,應該都不太理解雞怎麼會變成蟲子?難道是吃的太多了?給人家帶來負擔了?其實,也差不多,因為一隻雞要是養得時間太長了,那必然會變老。
相應的它的產蛋量就會有所減少,留著也是一個盈利變少的東西。要是一直不都懂得放棄,最後只會給自己增加開銷。帶入到生活當中,就是說一會有些人他們太過貪心,總想從一個地方榨取最大的利益。這種類型到最後往往得不到預先期望的,還會到貼上去。
再來說一說,一隻三斤重的野鴨子,鴨嘴佔大半!一隻鴨子但從外表來看,要是能有三斤重的話,那麼估計它的嘴就至少有兩斤左右了。實際上鴨子的嘴真的有那麼重嗎?當然不是,這句話可以分兩種意思來理解,好的方面,或者壞的方面。往好了去講的話,就是誇獎一個人,他特別的會說話,能夠將困難的事情,單靠一張嘴,就完美的處理好。這樣的人,自然是雙商都比較高類型,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回到家裡面,都可以與別人相處得很愉快。
但如果是說壞的方面,那就是諷刺一個人,嘴巴不嚴實,不管什麼話他都敢往外面講。一段話被他講出來,經常讓人挑不到重點,就算耐心聽了一大堆,也還是不理解他到底他要表達一些什麼。這種類型的人,就很難有可以交流的朋友,因為他不會表達自己,被人也沒法聽明白他的話。最後一句是,雞在天冷的時候,反而往架子上面跑,而鴨子更是不怕冷,居然還敢下河!
這樣的情況,是不是真的我也不太了解。不過帶入到人類身上,就是在說人們不懂得根據情況,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做法,很糊塗,危險的時候還一根筋的要往前上。這種做法已經不能夠按能夠保持初心來誇獎他們了,那根本就是對自己的條件完全不了解。犯了錯誤也沒有辦法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