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4月21日報導 (編輯:馬賑翊)
上周,國外一條關於幾大運營商聯合手機製造商,決定在2015年為所有手機預裝「自殺按鈕」(Kill Switch)等反手機盜竊功能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歡呼。不過,這一無論在技術還是在成本上,都沒有太大困難的基本功能,卻到明年才能成為「標配」,這不免讓人覺得唏噓。一項早就應該具有的功能,卻因為運營商的貪婪,而被擱置了很長時間。
來自FCC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僅因為手機盜竊而給用戶造成的損失就超過300億美元。近年來,包括蘋果等手機廠商推出了手機「自殺按鈕」。該功能旨在幫助用戶在丟失手機後,遠程清除手機上的所有內容,並鎖定手機,即便是被重新刷機後也不能使用。
不過,Wired近日撰文稱,運營商為了自己的私立,曾一度千方百計地阻止手機生產商添加這一功能。
盜竊用戶手機除了催生了二手手機黑市交易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運營商手機套餐訂閱業務的增長。被盜竊的手機以較低的價格出售,購買者購買後會重新選擇訂閱新的套餐業務。相比手機廠商來說,「黑手機」的交易會在一定程度上侵蝕手機廠商的利益,但會利好手機運營商。此外,沒有「自殺按鈕」等手機保護措施,會讓運營商兜售出更多的「手機保險」。國外運營商為用戶提供手機保險,除了可以延長手機的保修期,還可以在手機意外損壞或丟失的情況下,給用戶以補償。
有意或無意地出於以上兩點原因,運營商長期以來一直阻礙「自殺按鈕」等手機防盜功能的推出。去年媒體曾曝光稱,三星等公司希望給手機預裝「自殺按鈕」功能,但韓國運營商巨頭要求三星去除這一功能。
不僅如此,美國無線通信和網際網路協會也扮演了運營商的「幫兇」。他們為運營商辯護稱,之所以不添加「自殺按鈕」,是因為這可能會給黑客以可乘之機。自殺按鈕同樣可以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從而遠程控制用戶的手機。
儘管蘋果、三星、谷歌、HTC、華為、摩託羅拉、Sprint、Verizon、 T-Mobile等機構最終決定在2015年,給每臺手機都預裝自殺按鈕等防盜功能,但這還不足以保證手機的安全。鑑於商家的趨利本性,移動智能設備時代,用戶高達幾百美元的個人計算產品的安全,還是要在掌握在用戶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