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峰新聞)
4月23日,慶陽市環縣虎洞鎮一村民在公路邊,發現一隻疑似跳鼠的野生動物,這也是全市範圍內首次發現該科屬跳鼠野外奔波。慶陽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及時進行了救助,現於隴東地區瀕危物種保護中心(生農科技園)進行救助飼養,待其腿部傷勢痊癒後,相關部門會將其送回發現地,放歸自然。
拉丁目名:RODENTIA
中文目名:齧齒目
中文科名:跳鼠科
拉丁科名:Dipodidae
中文屬名:長耳跳鼠屬
拉丁屬名:Euchoreutes
拉丁種名:naso
定名人:Sclater
年代:1891
中文名:長耳跳鼠
長耳跳鼠形態比較特殊,可獨自構成一亞科。 與其它跳鼠相比,長耳跳鼠吻尖,眼小而耳朵極大,幾乎有頭長的一半,是耳朵比例最大的動物。雙腿似袋鼠,與身體不成比例。常被描述為「沙漠中的米老鼠」。
中國有數種跳鼠,其中可愛的長耳跳鼠基本上是中國特產分布區狹窄, 主要分布於內蒙古西部、甘肅北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以及新疆的東部和南部。國外僅見於蒙古國的外阿爾泰。
長耳跳鼠大多喜歡在夜間活動,而白天則會待在地下的洞穴裡。由於居住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長耳跳鼠的生存已受到極大的挑戰,長耳跳鼠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列為瀕危物種之一。
動植物保護主義者指出,如果不採取保護措施的話,長耳跳鼠就是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之一。
2007年12月10日,為了宣傳跳鼠這一瀕危物種,倫敦動物學會(動物保護組織)第一次放映了這種生活在蒙古和中國野外、喜歡夜間活動的長耳跳鼠連續鏡頭,呼籲人們給予長耳跳鼠更多的關注,儘快採取措施保護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倫敦動物學會的原野保護負責人兼發現這種動物的蒙古探險隊隊長喬納森-巴裡列說:「這次探險中拍下的鏡頭和圖像非常特別,也格外迷人。它只是眾多神奇罕見又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但是,很少或者沒有引起人們對其保護的關注。」
巴裡列稱,長耳跳鼠很容易被識別,因為它的耳朵幾乎是頭的三倍大。沙漠日益乾旱、全球氣候轉暖、非法金礦開採的猖獗,對長耳跳鼠所生存的沙漠生態環境造成了災難性的打擊。此外,隨著農業進入沙漠地區和非法採礦業,越來越多的野貓被帶進入了沙漠,也成為獵食嚙齒類動物的主要殺手。它的主要天敵之一即是這種野貓,他說:「這種天敵對一種動物的影響力之大令人驚訝,一隻飢餓的貓一個晚上能捕捉到20隻跳鼠。貓是人類引入該區域的,這裡可能是沙漠環境,但是也有農業耕種或者非法採礦,人類飼養貓,是因為它們能滅鼠,但是,在夜間,如果它們依然飢餓難耐,它們就會竄進沙漠,獵捕跳鼠。」他補充說,氣候改變也導致過去十年該地區嚴重缺水。
2011年5月1日,新疆吐魯番火焰山景區工作人員在火焰山下發現一隻長耳跳鼠。據了解,2009年5月火焰山下也曾發現過一隻長耳跳鼠。
列為全球100最瀕危滅絕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等級:瀕危(EN),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
自然界中規律循,生態破壞難復原。鳥獸蟲魚皆有命,食物鏈中得生存。
肆意捕殺鏈條斷,自然危機處處現。請保護我們的朋友——動物,讓世界永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