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23日,AMD領先所有競爭對手發布了第一代DirectX 11產品,Radeon HD 5000應運而生。2010年03月27日,NVIDIA終於時隔半年後推出了自己第一代DirectX 11產品,GeForce 4系列。2010年10月22日,AMD在對手推出第一代DirectX 11產品半年後,推出了第二代DirectX 11產品——Radeon HD 6000系列。
率先發布的是Radeon HD 6800系列,目前共擁有兩款型號分別是Radeon HD 6870和Radeon HD 6850。根據以往的命名經驗也許會給您帶進性能定位誤區,因為根據以往經驗Radeon HD XXXX型號百位數字代表了同代產品不同定位的標識,而數字「8」則表示為本代單核心產品的頂級系列,例如Radeon HD 3800、Radeon HD 4800和Radeon HD 5800。
時至今日Radeon HD 6800系列發布,不過此次AMD並沒有按套路出牌,Radeon HD 6800實為Radeon HD 6000系列單核心產品定位第二梯隊,真正的頂級單核心將採用Radeon HD 6900。
AMD此次用意如何?筆者分析有二:
①由於NVIDIA方面雖然剛剛布全中高低三檔DirectX 11產品,但第一代DirectX 11整條產品線仍未構建完成。雖然AMD現已發布第二代DirectX 11產品,但無需過急拿出第二代殺手鐧,畢竟第一代產品競爭力依舊。
②獨顯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誰能推出最強的產品佔領制高點尤為重要。由於NVIDIA在GF10X產品上一直使用非全規格產品,一但使用全規格產品上線勢必會對現有Radeon系列造成衝擊,而欲擒故縱的率先推出第二梯隊Radeon HD 6800,不僅能夠隱瞞自身實力,同時鞏固現有市場份額、推陳出新。
Radeon HD 6800 系 列 顯 卡 對 位 產 品 規 格 比 較 表 | |||||||
顯卡型號 | Radeon HD 6870 | Radeon HD 6850 | Radeon HD 5850 | Radeon HD 5830 | GeForce GTX 470 | GeForce GTX 460 | GeForce GTX 460 |
市場定價 | 1999-1899 | 1399-1299 | 2399 元 | 1499 元 | 2888 元 | 1499 元 | 1299 元 |
GPU代號 | Barts | Barts | Cypress | Cypress | GF100 | GF104 | GF104 |
GPU工藝 | 40 nm | 40 nm | 40 nm | 40 nm | 40 nm | 40 nm | 40 nm |
GPU電晶體 | 17 億 | 17 億 | 21.5 億 | 21.5 億 | 32 億 | 19.5 億 | 19.5 億 |
著色器數量 | 1120 | 960 | 1440 | 1120 | 448 | 336 | 336 |
著色器組織 | (1D+4D) *224 | (1D+4D) *192 | (1D+4D)*288 | (1D+4D)*224 | 1D *448 | 1D *336 | 1D *336 |
ROPs數量 | 32 | 32 | 32 | 16 | 40 | 32 | 24 |
紋理單元數量 | 56 | 48 | 72 | 56 | 56 | 56 | 56 |
核心頻率 | 900 MHz | 775 MHz | 725 MHz | 800 MHz | 607 MHz | 675 MHz | 675 MHz |
著色器頻率 | 900 MHz | 775 MHz | 725 MHz | 800 MHz | 1215 MHz | 1350 MHz | 1350 MHz |
理論計算能力 | 2.02 TFLOPs | 1.49 TFLOPs | 2.09 TFLOPs | 1.79 TFLOPs | 1.63 TFLOPs | 1.36 TFLOPs | 1.36 TFLOPs |
等效內存頻率 | 4200 MHz | 4000 MHz | 4000 MHz | 4000 MHz | 3398 MHz | 3600 MHz | 3600 MHz |
內存位寬 | 256 bit | 256 bit | 256 bit | 256 bit | 320 bit | 256 bit | 192bit |
內存帶寬 | 134.4 GB/s | 128 GB/s | 128.0 GB/s | 128.0 GB/s | 135.9 GB/s | 115.2 GB/s | 86.4 GB/s |
內存類型 | GDDR5 | GDDR5 | GDDR5 | GDDR5 | GDDR5 | GDDR5 | GDDR5 |
內存容量 | 1024 MB | 1024 MB | 1024 MB | 1024 MB | 1280 MB | 1024 MB | 768 MB |
DX版本支持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11 |
HD視頻技術 | UVD3 | UVD3 | UVD2 | UVD2 | PureVideo HD | PureVideo HD | PureVideo HD |
通用計算接口 | Stream | Stream | Stream | Stream | CUDA | CUDA | CUDA |
通過上面的規格對比不難看出,基於北方群島研發代號的Barts核心應用在Radeon HD 6800系列中,其Radeon HD 6870定價1999元-1899元,卡位於GeForce GTX 470和GeForce GTX 460之間;Radeon HD 6850定位1399元-1299元,直接對位GeForce GTX 460。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所有產品核心電晶體數量上,Barts同比最少,僅為17億,也就是說在成本控制上優於其他產品,所以價格能夠直接一步到位。屆時現有Radeon HD 5000系列和Radeon HD 6800系列成功圍追堵截了NVIDIA當前最火的GeForce GTX 460產品,令NVIDIA GeForce 4系處境十分尷尬。
有何升級? 探秘AMD第二代DX11核心
通過前文我們了解到Radeon HD 6800位於整個新6系的第二梯隊陣營,其價格區間將佔領150美金至250美金之間,也就是說Barts核心的主要攻佔價格區間為1000至2000元人民幣。這個區間正是目前越來越被消費者關注的價位段,因為這個價位的產品不僅擁有強勁的性能同時價格相對旗艦系列有明顯優勢,即性價比突出。
回首Radeon HD 5000系列產品,大家不難發現Radeon HD 5800系列和Radeon HD 5700之間存在一個價格真空,即1000元至2000元之間。而NVIDIA雖然在GeForce 4系上舉步維艱,但正好看到這個價格空擋直接推出1499元和1299元的GeForce GTX 460,令AMD在價位段較為尷尬。雖然後期通過調整Radeon HD 5700系列價位主攻性價比,同時降低成本昂貴的Radeon HD 5830零售價來圍追堵截GeForce GTX 460,但收效甚微。
Radeon HD產品Roadmap
細分Radeon HD 6000產品線成為AMD阻擊GeForce 4系的殺手鐧之一,將原定為高端旗艦的Radeon HD X800系列產品細化為Radeon HD X800和Radeon HD X900,其中前者主攻Radeon HD 5000系列的價位真空段,而後者依舊保持旗艦形象,這也是AMD此次在命名上不按套路出牌的主要原因。
通過AMD近期產品Roadmap可以看出,在Radeon HD 6000系中Barts主攻高性能性價比產品,Cayman將打造為Radeon HD 6900單核心頂級系列產品,Antilles則將打造成最頂級的Radeon HD 6900雙核心產品。與此同時中低端Radeon HD 5000系列仍然存在一段時間,因為在DirectX 11中低端市場中Radeon HD 5000依然強勢。
● 17億電晶體構建千元利器Barts
Barts核心目前將服役於Radeon HD 6870和Radeon HD 6850兩款產品中,二者依然根據俗套的屏蔽硬體規格劃分檔次,這樣的做法是目前最為成熟的產品設計,不僅能夠擴大產品線同時能夠提高核心良品率。
用於Radeon HD 6870的Barts核心
用於Radeon HD 6870的Barts核心採用臺積電使用40nm工藝製造,其由17億電晶體構成,原生1120個流處理器、32個光柵單元、56個紋理單元及256bit顯存控制器,這也是為做任何硬體規格屏蔽的完整規格核心。
用於Radeon HD 6850的Barts核心
用於Radeon HD 6850的Barts核心同樣採用臺積電使用40nm工藝製造,由17億電晶體構成,在硬體規格上它的核心規格縮減為960個流處理器、32個光柵單元、48個紋理單元及256bit顯存控制器。
核心面積255mm2
Barts核心面積官方公布為255mm2,我們使用電子遊標卡尺粗略測的為18.25mm*14.83mm,約等於255mm2。通過核心實物圖不難發現,Barts核心並非正方形設計,而是長方形設計,這讓筆者想起了其直接競爭對手GF104核心。
Radeon HD 5800 Cypress架構圖
Radeon HD 6800 Barts架構圖
通過對比Cypress和Barts核心架構圖,並沒有顯著變化。同時相傳的Barts會摒棄4D+1D的SIMD架構,將改為純4D的組合,但事實上僅通過現有架構圖分析並沒有發現諸如此類變化的說明,也就是說Barts仍然採用4D+1D的SIMD組合。
闢謠之後我們還是要提一下Barts的一些改進,雖然在架構改進上不多,但是多為實用行變化,而且值得一提的是Radeon HD 6000在功能增加上要比架構變化更多,不過這些我們將會在稍後章節中詳細介紹。
Barts在核心架構上的變化主要有三點:
①Tessellator數量仍為1組,但是為增強型的Tessllator Gen7。
②線程控制器由Cypress的一組變為Barts現在的兩組。
③UVD引擎升級至第三代,提供了更多功能及格式的圖形核心計算模式。
其中②的線程控制器分為兩組,筆者認為是A卡第二代核心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因為兩組線程控制器同時工作能夠更有效的發揮流處理器的並行計算能力。
● 成熟且高性價比的256bit位寬設計
基於Barts核心的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採用了目前最為「經濟實惠」的256bit位寬設計。
我們知道隨著用戶對性能需求的逐漸提升,256bit顯存位寬成為當前最適合普通消費者的設計。首先256bit顯存位寬性能足夠;其次256bit不會增加更多的電晶體反而增加功耗及發熱量;再次任何一款超過256bit顯存位寬的產品無不是頂級系列產品,所以並非普通用戶所能消費。
搭載8顆hynix H5GQ1H24AFR T2C顆粒
顯卡搭載了8顆規格為16M*32bit的hynix H5GQ1H24AFR T2C顆粒,構成了256bit/1024MB的組合。
GPU-Z 0.4.7版本可正確識別Radeon HD 6800系列
Radeon HD 6870的核心、顯存默認頻率為900MHz/4200MHz,這是AMD第二款核心默認頻率達到900MHz的產品,第一款產品為RV770優化而來的RV790核心,即Radeon HD 4890。
Radeon HD 6850的核心、顯存默認頻率為775MHz/4000MHz,相對Radeon HD 6870遜色不少,不過這樣做的目的是來開600元價差帶來的性能差。不過聰明的消費者肯定不會被頻率所困擾,因為AMD 40nm製程核心的超頻性能非常出色。
8顆顯存呈「L」型圍繞在Barts核心周圍
八顆GDDR5顯存呈「L」型位列於Barts核心的上側和右側,同時核心呈45°角與8顆顯存對應,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顯存和核心之間布線信號溝通上做到同步。
新Eyefinity寬域技術 功能升級門檻降低
隨Radeon HD 5000系列一同來至的Eyefinity技術,可謂叫做又叫好,因為其能夠讓用戶體驗到原來只有在專業顯卡才能使用的多屏拼接技術,同時由於現階段大尺寸LCD顯示器走低,組建廉價大解析度視覺「窗口」成為很多用戶的夢想。
Eyefinity技術的出現正好可以滿足這類用戶的需求,同時該技術並不因產品檔次而刪減,Radeon HD 5000系列全線產品支持。
Radeon HD 6000產品同樣集成了這個優秀的Eyeifnity寬域技術,不過在原有的技術、功能基礎之上,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功能的升級仍然是免費提供給用戶。
Radeon HD 6870標配接口注釋
在講述新Eyefinity寬域技術之前,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Radeon HD 6800系列公版產品的接口設計。根據上圖我們能夠看到,公版Radeon HD 6870提供min DP *2 + DVI *2 + HDMI的組合。相比Radeon HD 5800系列的DP + HDMI + DVI *2,提供了更豐富的接口。
Radeon HD 6870公版產品接口特寫
XFX訊景Radeon HD 6850公版產品接口特寫
對比公版Radeon HD 6870和Radeon HD 6850,二者還是有本質區別,Radeon HD 6870在接口搭配上做了升級,而Radeon HD 6850延續了Radeon HD 5000高端產品的設計組合。
Radeon HD 6000系列不僅僅是藉口數量上的增加,在接口規範上也應用了現在最新的組合,例如Radeon HD 6000系列使用的Displayport接口為1.2版本,HDMI接口為1.4a版本,自然DVI接口為Dual-Link版本。相比上一代Radeon HD 5800系列產品的Diplsyport 1.1接口和HDMI 1.3a接口而言,有了大幅提升。同時在數據帶寬、功能支持上也得到很好的體現,例如HDMI 1.4a相對HDMI 1.3a能夠提供3D立體視頻輸出,而DP 1.2更是單接口實現兩臺2560*2048解析度,等等。
● 新Eyeifnity引入MST技術及HUB
通過前文我們了解了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在接口上的改良,從而能夠輸出更高帶寬的數據吞吐量,所以實現更多種形式的多屏組合方式。
MST全稱為Multi-Stream Transport,它將數據信號分隔然後發送到指定的顯示器中,而基於MST技術的實現方法有下面兩種:
串聯:尋址顯示模式
並聯:MST HUB連結模式
MST技術引入到Eyefnity技術中,可以讓顯卡提供更加靈活的多屏拼接模式。
雙DP HUB組建6屏
雙DP HUB搭配雙DVI組建6屏
在Radeon HD 5000時代,只有6DP版產品才能實現6屏拼接。而現在Radeon HD 6870通過MST HUB就能實現最多6個屏幕拼接。
這張圖向我們展示展示了Radeon HD 6870支持的MST HUB(上 紅色線)和MST尋址顯示方案(下 黃色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那種連結方式都需要特殊的連結設備,即串聯視頻線或者MST HUB。其中串聯視頻線需使用DP接口線,不過對於顯示器和線材來說要求較高;而MST HUB在顯示器接口方面靈活性非常高,MST HUB只需將DP 1.2信號引入,即可輸出不同接口的信號源,例如HDMI、DVI、D-Sub或者DP,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顯示器門檻。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MST HUB時可以任意搭配4個不同解析度的顯示,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DP 1.2規範最多支持2個2560*1600解析度設備,所以多顯示器時避免使用2個以上2560*1600解析度的顯示器。
● DirectCompute介入反鋸齒 功力倍增
Radeon HD 6000在反鋸齒模式上也做了革命性的設計。我們知道DirectX 11 API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入了DirectCompute,它的出現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流處理器處理高負載度並行計算,而在反鋸齒計算就可以利用其計算特性。
Morphological Anti-Aliasing(直譯為形態反鋸齒)模式,這種反鋸齒模式的出現不再局限於多邊形的反鋸齒計算,還能在alpha圖層通道中實現反鋸齒效果。
Morphological Anti-Aliasing的實現非常簡單,只需在CCC控制面板中就能開啟,同時在性能上非常相似Edge-Detect CFAA。而且值得一提的是,Morphological Anti-Aliasing能夠兼容DirectX 9、DirectX 10、DirectX 11 API。
反鋸齒圖像
反鋸齒邊緣
Morphological Anti-Aliasing通過使用DirectCompute計算圖像、邊緣位置的高對比度色差分析,同時預判合理的邊緣,最終根據實際色彩分析提供更細膩的過度色來消除鋸齒。
各向異性過濾再升級
對於遊戲愛好者來說,反鋸齒特效固然重要,同時各向異性過濾AF也同等重要。而在Radeon HD 6000中AF的性能再次得到升級,通過上圖中Radeon HD 5000和Radeon HD 6000的AF效果就能看出升級效果。
CCC控制面板對AF調節人性化
同時,在最新的CCC控制面板中加入了Texture Filting Quality(紋理填充質量)的效果,這樣的設計能夠讓用戶最大程度上的可控顯卡性能發揮,在遊戲流暢度和畫質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高清引擎再升級 A卡加入3D立體技術
● EyeSpeed套件誕生 高清引擎升級至UVD3
在Radeon HD 6000產品誕生的同時EyeSpeed技術也隨之到來,它不僅僅是簡單的一項技術而是一個套件,例如其包含UVD3新引擎、視頻後處理技術和APP通用計算能力。
在圖形核心還未進入統一架構時代時,H.264、VC-1等高清格式解碼均需要CPU來完成絕大部分工作,此時CPU佔用率極高,嚴重影響了電腦在其他方面的同時應用。不過隨著AMD第一代UVD引擎的介入,其第一個成功實現H.264和VC-1高清格式全程圖形核心視頻解碼的功能。
隨著AMD產品的推陳出新,UVD2引擎隨之誕生,例如我們熟悉的Radeon HD 5000系列產品就是在使用UVD2.引擎,其加入了MPEG-2的GPU處理計算。
而在最新Radeon HD 6000的UVD3引擎中,不僅集成了UVD和UVD2的所有功能,還加入了3D藍光的全程GPU解碼功能,當然還加入了MPEG-2和MPEG-4 Part2格式的圖形核心解碼能力。
在EyeSpeed中Accurate Color Correttion(譯為色彩校正)技術,通過圖形核心的色域影射引擎將色彩還原度大幅提升,同時保留了整個畫面細節。例如在HQV BenchMark 2.0測試中,Radeon HD 6870的表現非常出眾,得分為198,反觀對手NVIDIA GeForce GTX 460僅為138分(測試滿分為210分)。
在圖像處理圖形核心通用計算上,AMD的Stream一直沒有像NVIDIA的CUDA一樣名揚在外,不過隨著DirectX 11中DirectCompute和開放的OpenCL逐漸成熟,基於OpenCL開發的APP 2.2 SKD也很快見面世(APP全稱為Accelerated Parallel Processing,原型為AMD Stream技術更名、升級而來)。同時現有的很多基於DirectCompute、OpenCL開發的圖像處理軟體越來越多,Radeon HD 6000的支持兼容性非常高。
● Radeon HD實現3D立體HD3D技術
3D立體顯示技術的不支持一直被很多用戶詬病,直至今日的Radeon HD 6000系列產品出現,這一情況才得以緩解。
我們知道現階段主流3D顯示技術以紅藍、偏振和快門式產品為主,同時不僅僅是顯卡廠商介入結束開發,例如顯示器廠商、電視廠商甚至第三方的立體眼鏡廠商都開發了相關產品。
由於Radeon HD 6000中使用了HDMI 1.4a規範接口,其能夠提供120MHz的快門式3D顯示技術物理數據帶寬通道,同時支持3D電視。
當然除了在3D立體視頻上的支持外,Radeon HD 6000系列的HD3D在遊戲方面也有突破性能的進展,同時與DDD、iZ3D兩大第三方3D立體技術方案提供商深入合作,尤其是DDD的TriDef在遊戲支持性和視頻播放兼容性非常好。不過iZ3D目前在主流消費級用戶中認可度較高,其免費、便捷實用的人性化設計,幫助Radeon HD 6000在3D立體視覺技術上達到與NVIDIA齊頭並進。
HD6870-一改流線風格 硬朗外觀展示
Radeon HD 6870作為截至今日發布的最新6系頂級產品,其外觀相比Radeon HD 5000系列有了明顯的外觀變化。Radeon HD 5000注重流線型設計,而在Radeon HD 6870上則感覺硬朗的硬漢風格,稜角分明。
公版Radeon HD 6870
Radeon HD 6870背面特寫
在外觀上主要的變化體現在導風罩上,但散熱器的散熱設計理念及PCB顏色依然保持了AMD原有的作風。例如高端系列中散熱器均使用離心式風扇右側抽風進入導流槽、最終熱空氣在顯卡尾部的導熱槽流出。而PCB顏色則延續了Radeon HD 5000系列的全線尊貴黑。
ATI標識消失 AMD成功侵入
在風扇上的品牌、系列標識也有了不小的變動,原來的ATI標識徹底消失,轉變為AMD Logo。
顯卡頂部特寫
顯卡側邊特寫
導風罩特寫
在導風罩的側面採用了紅黑相間的楞條設計,讓產品硬朗風格體現的更加充分,同時在導風罩左側印刷有產品型號標識——Radeon HD 6870。
HD6870-PCB全面解析 性價比首要因素
我們知道Radeon HD 6800系列並非6系的旗艦系列產品,而是主攻1000元至2000元高性能端性價比產品,所以其產品在用料及設計上在充分考慮穩定、冗餘的前提下做到高性價比。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Radeon HD 6870 PCB設計。
公版Radeon HD 6870 PCB
PCB長寬分別為24cm*10cm
Radeon HD 6870的PCB設計有別於Radeon HD 5000系列中高端,其突出變化就是核心供電PCB左置,這樣的設計也許是出於避免顯存顆粒對濾波的幹擾。同時PCB尺寸為24cm*10cm,這個數據與Radeon HD 5850相同。
PCB版本號為C222
更多PCB標識
公版Radeon HD 6870的PCB基板為AMD工程師開發的C222 PCB型號。
4相核心供電供電設計
1相顯存供電及雙6pin外接供電
顯卡供電採用了4+1的模組設計,其中4相位核心供電、1相為顯存供電。公版產品為了保證供電模組的濾波效能,每相供電均使用了屏蔽式鐵素電感、固態電容和優質Mosfet的組合。同時為了保證公版頻率下151瓦的TDP,顯卡還標配有2個pin外接供電。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心供電模組中,工程師為其充分預留的效能冗餘設計,當顯卡需要更高效能時會增加供電用料,從而提升產品高頻穩定性。
全屏蔽式接口設計
DP *2 + DVI *2 + HDMI接口組合
公版Radeon HD 6870標配2個1.2規範的DP接口、一個1.4a規範的HDMI接口和2個支持Dual-Link的DVI接口,這樣的組合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用戶所需,這是Radeon HD 6870繼承了Radeon HD 5000系列中高端標配最全接口的優良傳統。同時高規範接口的引入,能夠實現更多的功能,例如MST多屏互聯新寬域技術等,詳細內容請詳見前文。
HD6870-大卸八塊 公版散熱器拆解賞析
雖然Barts核心僅擁有17億電晶體、雖然Barts使用40nm工藝製程、雖然AMD工程師對Barts核心做了進一步優化,但是默認900MHz的核心頻率其發熱量仍不可忽視,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公版Radeon HD 6870散熱器。
公版Radeon HD 6870散熱器總成
散熱器背面特寫
散熱器依然採用中高端產品慣用的一體式散熱設計,這樣設計的最大好處就是形成獨立風道,同時藉助單離心式風扇滿足整個顯卡的散熱需求,同時在顯卡擋板處開導流槽將熱空氣排出。
散熱器熱風口和出風口設計
作圖我們能夠看到除了離心式風扇的主入風口外,在上下兩側還同時設有兩個較小的入風口。首先這兩個入風口設計目的是避開PCB上電氣件,其次是通過離心式風扇抽風形成的風道為經過的電氣件散熱。
由於顯卡接口豐富,所以預留的導流槽位置僅有後擋板的1/4,同時為了避免熱空氣對接口造成印象,在導風罩尾端設計有導流支架,令散熱器內熱空氣只從背板導流槽流出。
核心散熱模塊
銅製吸熱底
核心散熱模塊採用了純銅吸熱底、銅製熱管和高密扣Fin工藝鋁鰭的設計。
三根直徑為6mm的熱管
三根U型熱管穿插在吸熱底和鋁鰭之間,每根銅製熱管的直徑為主流的6mm產品。
做工精細的扣Fin工藝
核心散熱模塊上設有30片鋁製鰭片,採用精細的扣Fin連接增加導熱率,同時在離心式風扇的作用下將核心熱量快速揮發掉。
散熱器導風罩
散熱器離心式風扇
散熱器骨架
散熱器骨架不僅起到PCB加固、散熱器構建的作用,同時還要兼顧顯存、供電Mosfet的吸熱、散熱作用,其可謂一舉三得。
HD6850-外形小巧 性能強悍小戰神
Radeon HD 6850定價為1299元至1399元,其任務不言而喻就是針對N卡當紅小生GeForce GTX 460發起挑戰。哪兒Radeon HD 6850的做工用料、設計如何呢?讓我們往下看。
XFX訊景Radeon HD 6850
由於本站未收到純公版Radeon HD 6850產品,所以在本環節Radeon HD 6850介紹中使用了第一個抵達本站的相關產品——XFX訊景Radeon HD 6870。這款產品採用非公版散熱器搭配公版PCB的設計。
XFX訊景Radeon HD 6850頂部特寫
XFX訊景Radeon HD 6850側面特寫
公版Radeon HD 6850的散熱器整體設計思路和外觀,與Radeon HD 6870產品大同小異,可以看作是其小號版。而XFX訊景這款散熱器完全與公版產品設計思路不同,我們會在後面的散熱器拆解中詳細介紹。
公版Radeon HD 6850 PCB
公版Radeon HD 6850的PCB設計與Radeon HD 6870思路相同,核心、顯存供電居左,避開顯存顆粒的電氣幹擾。同時核心居中,8顆顯存呈"L"型圍繞Barts核心展開。
公版Radeon HD 6850 PCB尺寸
公版Radeon HD 6850的PCB尺寸為21.5cm*10cm,這個尺寸與公版Radeon HD 5770相同。
3相核心供電模組
1相顯存供電模組和1個6pin外接供電
公版Radeon HD 6850採用了3+1的供電模組設計,每相供電均採用屏蔽式鐵素電感、固態電容和優勢Mosfet的組合。同時為了滿足130多瓦的TDP設計,顯卡還標配有1個6pin外接供電。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心3相供電和外接供電中,均預留有增配位置,這也許是為未來Radeon HD 6850高頻產品的生產而預留。
視頻輸出接口採用全屏蔽接插件
DP + HDMI + DVI *2組合
與Radeon HD 5000系列中高端一樣,Radeon HD 6850默認DP + HDMI + DVI *2組合,雖然沒有Radeon HD 6870接口多,但是在功能和種類搭配上卻毫不遜色,1.2規範的DP接口和1.4a規範的HDMI同樣唄應用其中。
HD6850-麻雀小五臟全 訊景非公散熱器
前文我們提及過本環節拆解的散熱器並非Radeon HD 6850的公版散熱器,不過由於公版Radeon HD 6850散熱器在設計思路和用料上與Radeon HD 6870相似度很高,所以再次贅述意義不多。本環節將介紹來自訊景的非公版散熱器。
XFX訊景標配非公版散熱器
XFX訊景Radeon HD 6850標配的非公版散熱器,主要由導風罩和核心散熱模塊組成。與公版散熱器的設計思路不同,該款散熱器及導風罩是為下壓式散熱器設計,所以需要在導風罩四周開孔提高空氣流通。
核心供電Mosfet被動散熱鰭
導風罩
由於非公版散熱器並非一體式散熱模塊設計,所以在核心供電的Mosfet上配有獨立被動式散熱鰭,在核心下壓式風扇的作用下兼顧核心供電散熱。導風罩多面開空,目的是增加下壓式風扇的空氣流通性。
核心散熱器
吸熱底特寫
散熱器做工特寫
標配曲面扇葉風扇
核心散熱模塊採用銅製吸熱底、太陽花式鋁鰭環形扣Fin工藝製造。與之搭配的曲面扇葉設計的風扇,特點就是增加風扇入風量、同時減少散熱盲區。同時在太陽花式鋁鰭的導流作用下,下壓式風扇帶進來的冷空氣同時為其他電氣件散熱。
開心明星臉 HD6800/HD5800產品對比
在產品介紹的最後環節,讓我們對比下同為A卡Radeon系列「8」字輩的Radeon HD 6800和Radeon HD 5800產品對比。當然筆者需要說明的是,Radeon HD 6800並非6系旗艦系列,而Radeon HD 5800則是5系旗艦系列。
Radeon HD 6870和Radeon HD 6850 PCB對比
兩款PCB的整體設計思路相同,不同的是PCB長度上Radeon HD 6850稍短,還有就是外接供為1組6pin,同時外接供電接口方向不同。
Radeon HD 5800系列與Radeon HD 6800系列對比
左一為Radeon HD 5870、左2為Radeon HD 6870、右二為Radeon HD 5850、右一為Radeon HD 6850。
Radeon HD 5800系列與Radeon HD 6800系列PCB對比
左一為Radeon HD 5870、左2為Radeon HD 5850、右二為Radeon HD 6870、右一為Radeon HD 6850。
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功能、技術及硬體設計介紹到此結束,讓我們開始接下來的性能測試成績匯總。
● 測試系統硬體環境
測 試 平 臺 硬 件 | |
中央處理器 | Intel Core i7-975 Extreme Edition |
散熱器 | Thermalright Ultra-120 eXtreme |
內存模組 | Apacer PC3-12800 獵豹套裝 2GB*2 |
(SPD:1600 8-8-8-24-2T) | |
主板 | ASUS P6T Deluxe |
(Intel X58 + ICH10R Chipset) | |
顯示卡 | |
AMD 產 品 | |
Radeon HD 6870 | |
(Barts / 1024MB / 核心:900MHz / Shader:900Mhz / 顯存:4200 Mhz) | |
Radeon HD 6850 | |
(Barts / 1024MB / 核心:775MHz / Shader:775Mhz / 顯存:4000 Mhz) | |
Radeon HD 5870 | |
(Cypress / 1024MB / 核心:850MHz / Shader:850Mhz / 顯存:4800 Mhz) | |
Radeon HD 5850 | |
(Cypress / 1024MB / 核心:725MHz / Shader:725Mhz / 顯存:4000 Mhz) | |
Radeon HD 5830 | |
(Cypress / 1024MB / 核心:800MHz / Shader:800Mhz / 顯存:40800 Mhz) | |
NVIDIA 產 品 | |
GeForce GTX 470 1280MB | |
(GF100 / 1280MB / 核心:607MHz / Shader:1215Mhz / 顯存:3348 Mhz) | |
GeForce GTX 465 1024MB | |
(GF100 / 1280MB / 核心:607MHz / Shader:1215Mhz / 顯存:3206 Mhz) | |
GeForce GTX 460 1024MB | |
(GF104 / 768MB / 核心:675MHz / Shader:1350Mhz / 顯存:3600 Mhz) | |
GeForce GTX 460 768MB | |
(GF104 / 768MB / 核心:675MHz / Shader:1350Mhz / 顯存:3600 Mhz) | |
硬碟 | Hitachi 1T |
(1TB / 7200RPM / 16M | |
電源供應器 | AcBel R8 ATX-700CA-AB8FB |
(ATX12V 2.0 / 700W) | |
顯示器 | DELL UltraSharp 3008WFP |
(30英寸LCD / 2560*1600解析度) |
Apacer獵豹6GB DDR3-1600套裝
AcBel R8 ATX-700CA-AB8FB
Thermalright Ultra-120 eXtreme
我們的硬體評測使用的內存模組由宇瞻(Apacer)中國區總代理佳明國際提供,電源供應器、CPU散熱器由華碩(ASUS)玩家國度官方店、利民(Thermalright)的北京總代理,COOLIFE玩家國度俱樂部提供。
● 測試系統的軟體環境
操 作 系 統 及 驅 動 | |
作業系統 | |
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RTM | |
(中文版 / 版本號7600) | |
主板晶片組 驅動 | Intel Chipset Device Software for Win7 |
(WHQL / 版本號 9.1.1.1125) | |
顯卡驅動 | |
AMD Catalyst for Win7 | |
(Beta / 版本號 10.10) | |
NVIDIA Forceware for Win7 | |
(Beta / 版本號 260.89) | |
2560*1600_32bit 60Hz |
測 試 平 臺 軟 件 | ||
3D合成 測試軟體 | 3Dmark 06 | |
Futuremark / 版本號1.2 | ||
3Dmark Vantage | ||
Futuremark / 版本號1.2 | ||
3D遊戲 測試項目 | ||
DirectX 9遊戲 | ||
Star Craft II | ||
Blizzard / 版本號 1.0 | ||
Street Fighter IV | ||
Comcap / 版本號1.0 | ||
DirectX 10遊戲 | Company of Heroes | |
Relic / 版本號1.7.1 | ||
Crysis | ||
Crytek / 版本號1.2.1 | ||
DirectX 11遊戲 | Alien vs. Predator | |
SEGA / 版本號 1.0 | ||
Battlefield:Bad Company 2 | ||
EA / 版本號 1.0 | ||
Colin McRae DiRT 2 | ||
Codemasters / 版本號 1.01 | ||
Lost Planet 2 | ||
Copcom / 版本號 1.0 | ||
Metro 2033 | ||
4A Game / 版本號 1.0 | ||
S.T.A.L.K.E.R.:Call of Pripyat | ||
Koch / 版本號 1.0 | ||
Tessellation測試 | ||
Heaven Benchmark 2.1 | ||
UNIGINE / 版本號 2.1 | ||
PhysX遊戲 | Batman | |
Eidos / 版本號 1.1 | ||
輔助測試軟體 | Fraps | |
beepa / 版本號 3.2.3 |
各類合成測試軟體和直接測速軟體都用得分來衡量性能,數值越高越好,以時間計算的幾款測試軟體則是用時越少越好。
● DX9理論性能測試:3DMark 06
3Dmark 06作為上一代3DMark系列巔峰之作,所有測試都需要支持SM3.0的DirectX 9硬體,並且支持HDR特性,這款軟體的最終得分裡CPU性能佔有不小的權重,因此它更適宜分析整個系統的3D加速能力。
在3Dmark 06測試中,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隨著解析度和反鋸齒特效的開啟,性能優勢愈加明顯,甚至在2560*1600 4X AA / 16X AF的畫質下,戰勝了相同價格對位的NVIDIA產品。
● DX10理論性能測試:3Dmark Vantage
3DmarkVantage是Futuremark最新推出的一款顯卡3D性能測試,該款軟體僅支持DirectX 10系統及DirectX 10顯卡。測試成績主要由兩個顯卡測試和兩個CPU測試構成,整個測試軟體各家偏重整機性能。
在3Dmark Vnatage測試中,GeForce產品採用驅動默認的Phys-GPU模式,所以在總成績上NVIDIA產品會佔便宜,不過您對這種總成績對比不滿意,可以參考淡藍色的GPU_Test成績,這個成績是直接反應顯卡的3D圖形性能,不受PhysX-GPU功能的幹擾。
在GPU_Test測試結果上,Radeon HD 6850和兩款GeForce GTX 460互有勝負,而Radeon HD 6870性能直逼價格高出自身500元左右的GeForce GTX 470。
● StarCraft II
星際爭霸2(StarCraft II)是著名即時戰略遊戲《星際爭霸》的續篇, 由2007年5月19日在韓國首爾開幕的暴雪全球邀請賽宣布。目前以Windows XP、Windows Vista和Mac OS X為支援平臺。這款遊戲的開發在2003年《魔獸爭霸III:冰封王座》出版後就開始。至今,公測版免費試玩。
在《星際爭霸2》遊戲測試中未開起反鋸齒特效時,Radeon HD 6800系列表現突出,甚至在較低畫質下性能超越本次對比測試中理論3D性能最強的Radeon HD 5870,這也許主要是因為Barts核心採用了兩組線程控制器的緣故,提升了流處理器的執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NVIDIA標配1GB顯存容量的產品在2560*1600 4X AA / 16X AF畫質下性能銳減,而A卡能夠繼續保持流暢運行標準。
● Street Fighter IV
由CAPCOM負責開發的格鬥遊戲《街頭霸王4》(Street Fighter 4)早已在電視遊戲機上發售,經過漫長的等待,街霸迷們終於盼到了PC版的發布。本作不僅繼承了TV Game版的所有特色,還增加更多諸如畫面風格等特色。
>>遊戲類型:DirectX9格鬥類遊戲
>>測試方式:遊戲自帶性能測試工具,內容為3D實時運算的戰鬥回放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在《街頭霸王4》遊戲測試中,Radeon HD 6850性能緊隨GeForce GTX 460,而Radeon HD 6870在本環節中展示出與A卡目前頂級單核產品Radeon HD 5870相近的性能表現。
● Company of Heroes
Company of Heroes(英雄連)是一款即時戰略類遊戲。二戰是幾年來長盛不衰的3D遊戲題材,Company of Heroes就是從101空降師諾曼第登陸後在歐洲戰場血戰題材入手的最新戰略遊戲,不過其自帶測試並非針對即時戰略的實際場景,反而更像第一人稱視角遊戲。
>>遊戲類型:DirectX10 即時戰略遊戲
>>測試方式:遊戲自帶性能測試工具,內容為3D實時運算的劇情過場回放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在DirectX 10遊戲《英雄連》測試中,隨著畫質的提升,Radeon HD 6850戰勝了同價位的兩款GeForce GTX 460產品。同時Radeon HD 6870的性能表現與GeForce GTX 470旗鼓相當。
● Crysis
跳票多時、萬眾期待的DirectX 10遊戲大作Crysis,把目前PC 3D娛樂的視覺體驗發揮到極致的遊戲,大量使用DirectX 10的硬體功能,對顯卡的負載也提升至空前水平。
>>遊戲類型:DirectX10 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測試方式:遊戲自帶GPU性能測試工具,為3D實時運算的飛行過場回放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在《孤島危機》測試中,所有A卡的性能表現優於N卡表現。其中Radeon HD 6850性能直追此次參加對比的最高端N卡GeForce GTX 470,Radeon HD 6870更是在本遊戲中全面領先對比N卡。
● Aliens vs. Predator
由Rebellion開發、世嘉發行的科幻射擊遊戲《異形VS鐵血戰士》(Aliens vs. Predator)現已確定發售日期。根據世嘉的《異形VS鐵血戰士》官方網頁的信息,本作將於2010年2月19日上市,對應PC、PS3和Xbox 360平臺。這部根據電影改編的遊戲也同樣存在著三方勢力,一方是人類海軍陸戰隊,一方是異形,還有一方是鐵血戰士,遊戲中玩家可以選擇的是海軍陸戰隊或者是鐵血戰士甚至是異形。本作提供單人模式和多人模式。
>>遊戲類型:DirectX11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
>>測試方式:沿同一固定路線跑完3次取平均值,Fraps計速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在DirectX 11遊戲《異形大戰鐵血戰士》中,A卡整體表現優於N卡,其中Radeon HD 6850能夠以較大優勢領先GeForce GTX 460,同時性能直追GeForce GTX 470。其次Radeon HD 6870的表現也非常搶眼,性能一直比規格物理規格更高的Radeon HD 5850,這應該是增強型Tessellation和雙線程控制器帶來的好處。
● Battlefield: Bad Company 2
《戰地:叛逆連隊2 (Battlefield: Bad Company 2) 》是EA DICE研發的第9款「戰地」系列作品。它是2008年上市的同系列的遊戲戰地:叛逆連隊的續作。兩在單人遊戲劇情上亦有很多交叉點。遊戲仍然沿用前作的寒霜引擎,並有所改進。除了完善了代碼的優化,本作在破壞效果上也有所加強,可破壞的物件由92%上升到99%。前作裡不能破壞的小物件以及建築物框架,在本作中也可以被破壞。
>>遊戲類型:DirectX11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
>>測試方式:沿同一固定路線跑完3次取平均值,Fraps計速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在《戰地:叛逆連隊2》DirectX 11遊戲測試中,Radeon HD 6850以較大優勢領先GeForce GTX 460。其次Radeon HD 6870的表現也要優於價格貴於自己的Radeon HD 5850和GeForce GTX 470。
● Colin McRae:DiRT2
《科林麥克雷:塵埃》本身是一款為紀念去世的英國拉力賽車手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而製作的遊戲,因此在遊戲過程中不難見到許多麥克雷過往的身影,距前作將近二年多之久的《科林麥克雷:塵埃2》於2009月12月11日正式發售。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遊戲不僅擁有很高的可玩性,同時還是率先支持DirectX 11 API的遊戲,一經上市就得到廣大遊戲愛好者爭相追捧。
>>遊戲類型:DirectX 11競速類遊戲
>>測試方式: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在《科林麥克雷:塵埃2》遊戲中,Radeon HD 6850性能表現稍遜GeForce GTX 460,不過在實際遊戲流暢度表現中相差不大。而在Radeon HD 6870方面,依然像定位更高的Radeon HD 5850和GeForce GTX 470發起進攻,最終結果互有勝負。
● Lost Planet 2
《失落的星球2》背景設在原來第一季的十年後。氣候變化融化冰雪覆蓋的大陸,創造了新的環境,如叢林。在EDN-3rd的改變下,10年過去了。地球發生了重大改變,冰川已經融化,熱帶叢林,沙漠冷酷無情。玩家將進入新的環境,與雪賊戰鬥,以抓住不斷變化的地球控制權。玩家將控制他們的英雄跨越6個相互關聯的事件,創造一個真正獨特的互動體驗。有了這個概念,玩家將會有機會從不同的發展角度來動態的改變故事情節。
>>遊戲類型:DirectX11 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在《失落星球2》遊戲測試中,N卡的表現更佳。不過在A卡內部中,架構改良後的Barts核心相比Cypress核心表現更好,主也許主要是因為該遊戲對流處理器執行效率較為敏感。
● Metro 2033
本作題材基於俄羅斯最暢銷小說Dmitry Glukhovsky。由烏克蘭4A遊戲工作室開發,採用4A遊戲引擎,而且PC版支持nvidia的PhysX物理特效。 2013年,世界被一次災難性事件毀滅,幾乎所有的人類都被消滅,而且地面已經被汙染無法生存,極少數倖存者存活在莫斯科的深度地下避難所裡,人類文明進入了新的黑暗時代。直至2033年,整整一代人出生並在地下成長,他們長期被困在「地鐵站」的城市。
>>遊戲類型:DirectX11 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在《地鐵2033》遊戲測試中,表現最強的是理論性能最高的Radeon HD 5870。而在Radeon HD 6850方面,其以微弱優勢領先GeForce GTX 460。不過優於遊戲本身對硬體要求較高,即使Radeon HD 5870也只能勉強在較低解析度下流暢運行。
● S.T.A.L.K.E.R.: Call of Prypiat
作為第二款支持DX11技術的遊戲,《S.T.A.L.K.E.R.: Call of Prypiat》(潛行者:普裡皮亞季的召喚)已於2009年11月中在德國、奧地利、瑞士三個國家先行上市銷售,明年第一季度再登陸北美、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該遊戲此番發行了兩個版本,一是普通的標準版,然後就是限量收藏版了,採用金屬包裝盒裡,裡邊除了遊戲本身還有一張A3地圖,以及相關主題的打火機、徽章、頭巾等小禮物。
>>遊戲類型:DirectX11 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在《潛行者:普裡皮亞召喚》遊戲測試中,Radeon HD 6850整體表現略好於GeForce GTX 460,而Radeon HD 6870的表現與GeForce GTX 470可謂旗鼓相當。
● Heaven Benchmark 2.1
《Heaven Benchmark 2.1》是由俄羅斯Unigine遊戲公司開發設計的一款Benchmark程序,該程序是由Unigine公司自主研發的遊戲引擎設計,其支持DirectX 9、DirectX 10、DirectX 11與OpenGL 3.2 API,通過26個場景的測試最終得出顯卡的實際效能。
>>遊戲類型:DirectX 9/10/11及OpenGL Benchmark
>>
>>畫質設定:全部最高
《天堂2.1》Benchmark對圖形計算核心的Tessellation性能較為敏感,而在本項目測試中由於N卡標配數個Tessellator單元,所以最終性上優於A卡。
不過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A卡中表現性能最好的並非Radeon HD 5870,而是Radeon HD 6870,同時Radeon HD 6850與Radeon HD 5870性能相看齊。這樣的數據證明Barts核心確實針對Tessellation做了全新設計及優化。
● Batman
《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將給玩家帶來一場不同尋常的,陰暗並且富有戲劇性的冒險歷程,我們將抵達阿卡姆瘋人院的最深處--位於哥譚市用來關押精神病犯人的精神病院.玩家將在黑暗中前行,帶給敵人以恐懼,並且和小丑以及那些控制了瘋人院哥譚市最臭名昭著的惡棍們一決勝負。靈活運用蝙蝠俠的各種小道具以及他的能力,玩家將化身成為不可阻擋的鎮壓者阻止小丑那瘋狂的陰謀。
>>遊戲類型:DirectX9 第三人稱遊戲
>>測試方式:
>>畫質設定:可設置的全部最高
在PhysX遊戲中結果毫無懸念,由於A卡並不支持PhysX-GPU物理引擎,所以物理運算交由CPU完成,此時CPU成為顯卡的瓶頸。
應用性測試-產品實際功耗考驗
除了3D性能外,用戶現在也非常關心顯卡的功耗問題,本環節將針對這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測試。
測試方法上,待機環境下的功耗,均為開機後不做任何操作,10分鐘後,功耗值平穩後記錄。而溫度和功耗的峰值,則是運行Furmark v1.82軟體,在運行15分鐘後,待溫度、噪音和功耗值平穩後記錄。
● 功耗測試
在滿載功耗測試中,Radeon HD 6850的功耗最低,同時Radeon HD 6800產品的性能功耗比最突出。不過在待機功耗中,Radeon HD 6800反而不佳,這是因為其他Radeon HD 5000系列的核心頻率運行在157MHz超低頻率及電壓下,而筆者測試的兩款Radeon HD 6800產品核心待機默認頻率均高於157MHz。
● 應用性測試-交火/超頻測試
在本環節中主要針對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的超頻及交火性能進行測試。其中Radeon HD 6870的頻率超至1000MHz/4980MHz,Radeon HD 6850超至850/4800MHz。
Radeon HD 6870交火測試
Radeon HD 6870超頻測試
Radeon HD 6850超頻測試
Radeon HD 6800系列的超頻能力不俗,能夠實現在標配風冷條件下突破1GHz核心頻率的能力,不過由於Radeon HD 5850的超頻上限為850MHz/4800MHz,所以實際默認散熱極限頻率無法得知。
通過實際測試的書來看,超頻後的Radeon HD 6870性能足以向Radeon HD 5870發起挑戰。
● 應用性測試-8倍反鋸齒性能檢測
本環節的高反鋸齒模式測試,主要是檢驗圖形核心在高壓下的耐壓能力,測試項目為3Dmark 06和《戰地:叛逆連隊》的2560*1600 4X AA / 16 AF畫質。
在測試中,A卡的整體表現不俗,Radeon HD 6850能夠戰勝GeForce GTX 460,Radeon HD 6870能夠戰勝GeForce GTX 470。
GTX460也難擋 高性價比HD6800這個可以買
AMD在DirectX 11產品發布和推進上可謂咄咄逼人,在NVIDIA 4系尚未發布時就推出了完整布局的Radeon HD 5000系列,在NVIDIA 4系尚未布局完善時就推出了第二代Radeon HD 6800系列。種種跡象都表明,AMD想要在DirectX 11產品上與NVIDIA做一次肉搏。
● 主攻性價比 HD6800欲戰GTX460/470
此次AMD率先推出第二梯隊的Radeon HD 6800一是佔領自己在Radeon HD 5000系列中布局真空價格地帶,其次是試探NVIDIA反應。
AMD很有針對性的將Radeon HD 6850定價為1299元-1399元,目的就是突襲兩款GeForce GTX 460;而Radeon HD 6870則是通過高性價比優勢,奇襲GeForce GTX 470。
通過本冊實測數據不難看出Radeon HD 6850默認頻率性能介於GeForce GTX 460 1GB和768MB兩個版本之間,而上市初期主打性價比的國內品牌多會以1299元上市,所以GeForce GTX 460 768MB性價比蕩然無存。當然市場中有很多高頻GeForce GTX 460的存在,不過Radeon HD 6800系列的超能力絕對不會低於GeForce GTX 460,所以無論價格、性能、超頻均突出的Radeon HD 6850將會成為GeForce GTX 460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而Radeon HD 6870這款產品無視有價量小的GeForce GTX 465,直接要PK GeForce GTX 470。從本文的實際測試數據來看,Radeon HD 6870和GeForce GTX 470各有千秋,後者以微弱優勢領先。性能端如此那麼價格端呢?目前市場中拋開火星價的GeForce GTX 470,基本維持在2300元左右,而Radeon HD 6870官方指導價僅為1899元至1999元,400元-500元的價差,足以彌補Radeon HD 6870性能上的微弱劣勢。
有次可以看出Radeon HD 6800系列真的要給NVIDIA「添麻煩」了。
● 揚長補短 HD6800核心優化效率提升
基於Barts核心的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由於採用了雙線程控制器設計,在流處理器調度效率上有兩個大幅提升,從本文的Tessellation測試中就能看出。這樣的設計儘量彌補了自身在Tessellation數量上的缺憾,不乏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
同時隨Radeon HD 6000一同到來的不僅僅是優化後的核心,還有全新的Eyefinity寬域技術、EyeSpeed(UVD3等)和HD3D立體視覺技術,從功能端增強已有功能彌補自己缺失功能。同時做到全面抵禦對手產品攻擊。
● 好戲連臺 11月A/N高端HD6900鬥法GTX580
Radeon HD 6800的出現,無不在本已不平靜的DirectX 11顯卡市場又扔下一個炸彈,然而一波未平又一波。據悉,AMD於11月準備將Radeon HD 6000頂級系列Radeon HD 6900拿到市場中,而NVIDIA為了抵禦這種被動局面決定「紙面」發布GeForce GTX 580,這種先造勢後賣貨的方法也算是挽回面子的最佳辦法,但是NVIDIA究竟是真的紙面發布,還是屆時真正發布GeForce GTX 580筆者就無法知曉了,還好11月馬上到來,解開真相的時間並不遙遠。
高端鬥法從未發布就開始,那麼現已發布的產品就會風平浪靜、以禮相待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Radeon HD 6800系列的出現,必然會對NVIDIA現有DirectX 11產品線造成衝擊。就如同GeForce GTX 460上市初期,將Radeon HD 5770瞬間從千元以上降至899元,甚至近期出現了799元的產品。俗話說「出來混的 總是要還的」,那麼Radeon HD 6800的上市,是否會讓NVIDIA調整GeForce GTX 460和GeForce GTX 470的價格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不過無論怎樣得利的還是我們消費者,中意的產品價格更低了,何樂而不為呢?那麼如果你近期打算升級顯卡,會選如下哪個產品呢?
各品牌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展示
● XFX訊景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
XFX訊景Radeon HD 6870
XFX訊景Radeon HD 6850
● 鐳風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
鐳風Radeon HD 6870
鐳風Radeon HD 6850
● 藍寶石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
藍寶石Radeon HD 6870
藍寶石Radeon HD 6850
● 迪蘭恆進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
迪蘭恆進Radeon HD 6870
迪蘭恆進Radeon HD 6850
● 景鈦Radeon HD 6800系列產品
景鈦Radeon HD 6870
景鈦Radeon HD 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