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濤聲吼地來, 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 捲起沙堆似雪堆。」早在唐代,大文豪劉禹錫就曾這樣描述錢塘秋潮之威猛。「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裡,組練長驅十萬夫。」到了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對錢塘秋潮同樣感慨不已。
於是乎,八月十八潮,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了一年潮水最大的「潮王」。
現在剛進農曆七月,錢塘江卻已迎來非常猛烈的錢塘潮,讓不人激動不已,也讓不少人心生疑惑:威猛秋潮七月乍就早早地來了?八月十八的潮水也會最大嗎?
8月22日,農曆七月初四,按海寧當地人的話說屬於海寧潮(錢塘潮)的大潮日。
當天下午,在海寧鹽官觀潮勝地公園,遊客爭睹潮水的到來。14點13分,伴隨著轟鳴的潮水聲,一條「白線」從遠處漸漸逼近。來到人們眼前時,潮水已變成了一堵1米高的水牆,浪花拍打著水岸,激起更大的浪頭,氣勢磅礴,蔚為壯觀,讓觀潮客看得直呼過癮。
隨即,潮水咆哮著,一路向西,至老鹽倉猛烈碰撞大壩,掀起一波波沖天巨浪,令觀者驚心動魄,讚嘆不已。
這般猛烈的大潮,往年多農曆八月,今年農曆七月,潮水怎就如此兇猛?
原來,享譽「世界三大湧潮」之一的錢塘潮又稱海寧潮,是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引力和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地貌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理論上,每月農曆的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是海寧潮的「大潮日」,所以有「海寧天天可觀潮、鹽官月月有大潮」之說,但由於天氣、颱風、降雨量等因素影響,每年秋季的潮水要比平時大一些。
錢塘江流域中心相關人士介紹說,梅雨季節過後,受今年超大流量超長時間洩洪影響,上遊的泥沙被衝刷至八堡才開始沉積,錢塘江河道內出現河床刷深且水位低的現象,下遊河床中自然形成的沙壩等能升水位、緩流速的障礙物減少,因此在這段時間,潮水的行進速度更快流量也更大。
錢塘潮進入秋季大汛期。較往年農曆月份而言,今年農曆多了個閏四月,目前農曆七月的大潮,實則已相當於往年農曆八月的大潮。
觀潮務必注意安全
到潮城海寧觀大潮,通常有「一潮三看賞四景」之說,這具體指:
在海寧丁橋大缺口,可以觀絕佳的「交叉潮」。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錢塘江中形成了一個沙洲,將從杭州灣來的潮水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東潮和南潮繞過沙洲後相互交匯,同時交叉點繼續往北推進迅速撞擊海塘,激起千層浪,形成新看點。
在海寧鹽官觀潮勝地公園,可以觀壯觀的「一線潮」。在這裡,潮水到來,猶如白練橫江,時猶如萬馬奔騰,相當壯觀。
在海寧老鹽倉,可以觀驚心動魄的「回頭潮」。老鹽倉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潮水經過鹽官後,一路奔騰向西,至此會猛烈撞擊丁壩,形成氣勢磅礴的回頭潮。
第四景是指在靜靜的夜裡,可以聽夜潮。
潮水極其壯觀,但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其速度極快,威力極猛,看似平靜的水面下又常常暗潮湧動,所以觀潮一定要遠觀,不能下海塘,不能上丁字壩,一定要服從管理人員的勸導,站在安全區域。
往年錢江潮精彩瞬間
農曆七月開始,錢塘江潮水就進入了秋汛期,接下來的約兩個多月裡,錢塘大潮無疑更加壯觀,提醒大家觀潮,務必注意安全。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張琳(EN049)【來源:北青網綜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