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伊薩亞斯橫掃紐約 超2000棵樹倒下 地鐵暫停
熱帶風暴「伊薩亞斯」(Isaias)席捲美國東岸地區,多州出現龍捲風和暴雨,風暴將持續到周三(5日)。在紐約市,由於多處地方有樹木被吹倒在鐵軌上,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在8月4日中午宣布紐約地鐵的地面線路、長島鐵路、北方鐵路暫停服務,僅提供地面以下的地鐵服務,直到風速減弱為止。
受颶風影響,長島鐵路暫停運行。
連接曼哈頓與法拉盛之間的地鐵7號線,雙線停運。從法拉盛到曼哈頓,須坐MTA提供的接駁巴士先到皇后區74街,然後再轉地鐵或公交。
地鐵7號線雙線停擺,大批乘客在法拉盛地鐵口排隊等待接駁巴士,先坐接駁巴士到74街,然後再轉地鐵到曼哈頓。
4日(周二),熱帶風暴「伊薩亞斯」帶來的強風將樹木吹倒在地鐵地面的軌道上,迫使MTA暫停了地鐵的地面服務。同時,MTA還關閉了所有北方鐵路(Metro-North)和長島鐵路(LIRR)的服務。
長島鐵路(LIRR)在下午2點半表示,由於熱帶風暴「伊薩亞斯」帶來的強風和危險情況,包括倒下的樹木、倒下的電線桿和隨之而來的停電,長島鐵路全系統暫停服務。一旦情況安全,將立即恢復服務。
連接曼哈頓34街和法拉盛的地鐵7號線雙線暫停運行,在法拉盛7號線地鐵口,MTA提供接駁巴士疏散乘客,大批乘客在緬街和羅斯福大道等待接駁巴士,到達74街後,再轉乘其它交通工具到曼哈頓。另外,倒下的樹木和雜物也使布碌崙的地鐵L線陷入混亂。
紐約市長白思豪說,截至下午3點,全市至少有2,000棵樹倒下。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落在了鐵軌上。
由於暴風雨,維拉佐諾海峽大橋(Verrazzano-Narrows Bridge)的交通關閉,當局將三區大橋(Triborough Bridge)的速度限制從每小時40英裡降低到每小時30英裡。
紐約市還暫停了史坦頓島渡輪的服務,最快下午5點才能恢復。由於維拉扎諾大橋(Verrazzano Bridge)也關閉了,那些試圖往返於史坦頓島和紐約市其它地方的人,不得不選擇繞行新澤西。
MTA說,對於尋求替代路線的人們來說,公交車基本保持正常運行。
聯合愛迪生電力(ConEd)稱,前往史坦頓島的交通存在問題,那裡有將近2.7萬人沒有電。
新聞二:七旬老翁染疫身亡 訃文點名是川普害的
美國總統川普在對抗新冠肺炎上的政策,備受爭議。
住在德州傑佛遜(Jefferson)的79歲退休老人納葛伊(David Nagy)感染新冠病毒後,今年7月底病故。遺孀史黛西‧納葛伊(Stacey Nagy)在訃文中寫道,丈夫之所以喪命都是川普總統、共和黨籍德州州長艾伯特(Greg Abbott)以及「不把疫情當一回事的政客們」害的。
史黛西在傑佛遜當地媒體「傑佛遜新聞報」(Jefferson Jimplecute)刊登納葛伊訃文寫道,丈夫的死以及所有無辜民眾的死,都是川普、艾伯特以及其他不把疫情當一回事的政客們害的,「他們不在乎人命,比較在乎人氣跟選票。」
納葛伊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進德州長景市(Longview)克裡斯特斯善牧醫院(Christus Good Shepherd Hospital)加護病房,7月22日宣告不治,成為德州大約7000個染疫死亡案例的其中之一。
納葛伊身後留下妻子史黛西及五名兒女,還有孫子及曾孫。
史黛西在7月30日刊登的訃文中寫道,反對戴口罩規定的民眾根本「無知」、「自以為是」、「自私」。
她指出,同樣要為染疫死亡民眾負責的,就是許多無知、自以為是而且自私的人,這些人不僅拒絕聽取醫學專家的戴口罩呼籲,還自稱有不戴口罩的「權利」,不顧如此行為將導致無辜民眾死亡。
史黛西接受媒體訪問時,對政客與拒戴口罩的民眾發表聲明指出,丈夫為了避免感染病毒,遵守所有防疫準則,「但你們卻沒有這麼做。你們所有人都很可恥,希望你們全部都得到報應!」
廣告過後更精彩
新聞三:6名親友慶生全染疫 家庭聚會成芝城頭號風險感染源
親朋好友聚會,儘管人數不多,但也可能因為大家放鬆防疫而感染病毒。
芝加哥衛生局局長亞瓦迪4日表示,根據近期芝加哥市確診的新冠病例發現,近親與密友間的家庭聚會已成為該市疫情的頭號風險因素,亞瓦迪舉例,一名40多歲的婦女到其母親家中參加生日派對,在場者只有她的兒子、女兒、妹妹跟外甥等六個人,然而也因為大家關係親近放鬆防疫,待派對結束,每個人已感染病毒。
衛生局的另一起病例,是一名40歲婦女到朋友家參加一場約20人的聚會,出席者彼此都很熟悉,因此在派對中沒有確實保持社交距離,也沒有戴口罩,很不幸的是活動後該婦女發現確診感染。
亞瓦迪說,芝加哥市的增加人數最多的感染族群,從一開始的養老院耆老或長期病患者,到現在變成以「親朋好友家庭聚會的參加者」為主,她呼籲大家提高警覺,因為很可能你將成為將病毒帶到家族朋友中的感染者。
亞瓦迪說,芝加哥疫情爆發初期,單日新增病例的最高紀錄為1500個,五月份時平均每天增加1000個患者,過去一個月,芝加哥日增新患者降低到200人左右,但現在又增加到270名,而且仍在上升。
高峰期時,養老院、監獄是感染人數最多的地方,但經過強化各種防疫措施,這些地點的病例已經明顯減少,現在的確診族群則衍生到居民的私人生活範圍,超過市府可以管控。
「大家可能覺得在家很安全,感染機會很低,很多人跟熟識的親戚朋友聚會,也很容易放鬆警戒,包括不會戴口罩、不會保持社交距離,然而就是這些時候讓病毒有機可乘」,亞瓦迪鼓勵所有人都應該限制與其他人親密接觸,「家庭內部接觸是頭號風險因素,家庭活動中有人攜帶病毒時,在場親友受感染機率是其他環境的10倍」。
亞瓦迪也提到,雖然病例不斷增加,但芝加哥新冠單日住院人數,已經從高峰平均175人降低到10人,死亡人數也從高峰每天五人,跌到目前每天約三死。
新聞四:加州38縣列監測名單 疫情現和緩
州長紐森認為公眾應繼續遵守衛生令來遏制病毒傳播。
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在3日疫情簡報上表示,聖馬刁縣上周被列入州府監測名單,使得加州58個縣當中有38個進入名單3天以上,涵蓋加州人口94%。而且,灣區似乎出現和緩的跡象。此次新聞簡報前14天,加州「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病例從7.5%微降至7%,感染新冠住院人數下降10%,加護病房(ICU)住院人數下降5%。
但他也警告,加州不少地區仍然情況危險,大家要小心疫情反撲,「我們並沒有真正脫困」。
紐森說,在此次新聞簡報前7天,加州平均每天新增陽性病例7764宗,比一周前(止7月27日)新聞簡報公布的9852宗下降了21%。他說:「這是令人鼓舞的跡象,但一周的數據並不能讓我們有信心視其為根本轉變。」
戴口罩少聚會 有效阻擋病毒
當被問及是什麼原因導致病毒傳播明顯下降,紐森回答,「戴口罩增加」以及「聚會減少」,兩者都是重要原因。他補充說,強制關閉一些商業,如全州酒吧和餐廳堂食業務,也產生了影響。
紐森表示:「如果我們不保持警惕,可以很快回到幾周前、一個月前的水平,而且還會大幅增加病例。病毒不會消失,它不會在勞工節周末休息,也不會在萬聖節或其他假期休息。高質量的治療方法和疫苗出現前,我們將與這種病毒共存。」
在7月27日的簡報會上,紐森曾宣布投資5200萬元,幫助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y,中谷)抗擊疫情。
之後他曾宣布,一個慈善聯盟在州府投資基礎上額外增加650萬元捐贈,為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少數族裔社區,提供住屋、食物、租金及其他公用事業支出。
中央山谷八個縣當中,佛萊斯諾縣(Fresno)、杜拉瑞縣(Tulare)、史丹斯勞縣(Stanislaus)的疫情尤為嚴重,都是加州檢測陽性比率最高的縣。全州死亡病例上周持續上升,其中包括佛萊斯諾縣一名未成年人,這名少年的去世「提醒人們這種疾病有多致命」。
全州51萬確診 死亡人數近萬至記者截稿時,加州確診案例累計達51萬7395宗,9441人死亡。
對於為什麼對從疫情熱點地區前來的遊客實施兩周「隔離檢疫令」,紐森說,過去一周的感染率有所減少,證明加州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抑制病毒傳播。他說:「關鍵在於,你進入加州時,必須遵守我們衛生官員制定的規則,這是必要且至關重要的。」
此外,州長也表示,由於疫情對經濟和就業造成沉重打擊,州議會正努力通過一套新的長期性的租客保護措施,以免因遲交房租而遭房東逼遷。他說:「我們已經為此工作了好幾周」。此前,州司法委員會曾出臺禁止逼遷法例,這項臨時性措施將於8月14日到期。
新聞五:貝魯特傷者堆滿醫院地板 市長落淚:被摧毀的城市
貝魯特爆炸後,醫院湧入大量傷者。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4日發生大爆炸,至今逾70死,近4000人受傷,仍有很多人失蹤。市長阿布德(Marwan Abboud)視察災場後落淚,形容情況猶如長崎和廣島在二戰末期遭受原爆的情景,貝魯特已是一座被摧毀的城市。
據報導,大爆炸威力強大,貝魯特全市都感受到震動,不少建築物窗戶玻璃被震碎,露臺遭震垮,很多人被玻璃碎片及雜物弄傷流血。
爆炸受傷者在路旁等待救援。
在當地的人權工作者巴蘇勒(Joelle Bassoul)稱,爆炸發生時她與其母親在一起,感受到兩次衝擊波,「第一次是一陣巨響,我立即就知道是爆炸,幾秒之後感受到第二次非常強烈的衝擊波。周圍的人都在尖叫,還有幾輛汽車被『吹入』大廈內,我的寓所也損毀嚴重。」
市內醫院很快就不勝負荷,有醫護人員表示,爆炸後醫院湧入大量傷者,堆滿了急症室地板;當局已呼籲民眾緊急捐血,以及尋求外界提供發電機維持醫院照明。
黎巴嫩總統奧恩(Michel Aoun)要求最高國防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總理迪亞布(Hassan Diab)將周三列為哀悼日。以色列官員強調是次爆炸與以色列無關;美國、法國及伊朗都表示,準備向黎巴嫩提供協助。
貝魯特市長阿布德視察災場後落淚,指貝魯特已是一座被摧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