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哥斯拉」,觀眾的第一反應都是「大反派」,然而在導演加裡斯·愛德華斯的電影《哥斯拉》的鏡頭裡,講述的是這隻大怪獸成為了「做好事不留名」的「英雄」。影片中的哥斯拉會在海中遊動時避開航母,會幫大橋上的校車擋子彈,更是以一敵二幫助人類擊敗異獸MUTO,事後又重回海底「深藏功與名」的故事。
這位化身人類「守護神」的哥斯拉一時間成為觀眾心目中的「溫柔大怪獸」,成為人們心中「又萌又帥又強大」的萌寵英雄。
在遙遠的恐龍時代,世界上生活著成千上萬種恐龍,其中一種恐龍就是哥斯拉龍,它是當時的大型肉食性動物之一。
肉食恐龍作為食物鏈頂端的霸主,憑藉鋒利的牙齒和利爪,稱霸了地球上億年。肉食恐龍家族雖然不斷繁衍進化,但最終仍然逃不開滅絕的命運,哥斯拉龍也是如此。
雖然它們只留下了化石,其中有些甚至殘缺不全,但憑藉古生物學家的科學推測,我們仍能想像出中生代地球上的熱鬧景象。
哥斯拉龍,又名黑銳拉龍。它的化石被發現於美國新墨西哥州,奎伊縣的銅峽谷地層。目前唯一發現的種——奎伊氏哥斯拉龍是以這個縣命名的。
生活於三疊紀晚期諾利階。距今約2億1000萬年前根據早期的估計哥斯拉龍的身長約5.5米。
身長:3米~3.5米,體重估計約:450~500千克。長著猶如剃刀般的牙齒和鋒利的爪子,用於撕裂獵物。
雖然和著名的怪物同一個名字,但同電影裡身高100米、體重5萬噸的巨型怪獸相比,哥斯拉龍5米多的身長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不過它們已經是當時所在地區的大型肉食動物。
模式標本是一個亞成年個體的部分骨骼。包括有一根有鋸齒邊緣的牙齒。四根肋骨、四節脊椎、骨盆和一個脛骨。哥斯拉龍分布於北美地區,雖然已經滅絕,但是還是具有一定古生物學研究價值。
哥斯拉龍是腔骨龍超科中的一個屬,拉丁文屬名Gojirasaurus源自日本電影《哥斯拉》,但近年的研究顯示,脊椎可能屬於勞氏鱷目的蘇牟龍。只有骨盆、脛骨是屬於腔骨龍超科恐龍,而且非常類似同一地區的腔骨龍,使得哥斯拉龍的有效性遭到質疑。因為這些原因,哥斯拉龍現在還是一個疑名。但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說不定哪天,哥斯拉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記入史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