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孟秋 | 講述:梁優
國內上映19天
票房接近9個億
《哥斯拉2:怪獸之王》
再次證明了
哥斯拉在怪獸影片界的超然地位
作為銀幕怪獸的鼻祖
1954年首次亮相的哥斯拉
在世界範圍內俘獲了無數影迷的心
來源:電影《哥斯拉》1954
甚至很多人會想
哥斯拉究竟是什麼動物?
它是否真的可能存在?
按照電影中的描述,哥斯拉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的「罕見海棲爬蟲類和陸生獸類的中間形態生物」的殘存個體,因氫彈試驗的影響而出現在地面上。
來源:電影《哥斯拉》2014
單從外形看,什麼動物跟哥斯拉最接近呢?現存的是沒有了,歷史上跟哥斯拉長相相似的是獸腳亞目恐龍。
來源:科普中國
但這種恐龍跟哥斯拉恐怕也只有外形相似而已。
影片中,昭和時期(1926-1989)的兩代哥斯拉,身高都是50米,體重2萬噸左右。到了平成時期(1989-2019),就變成身高80米,體重5萬噸。其後的哥斯拉越來越大,到了10代目的時候已經身高118.5米,體重9.2萬噸。
來源: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如果人或者其他兩腳動物要長大,會出現什麼情況?
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晚年曾研究過這個問題,他提出的理論是「平方立方關係」。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按比例放大,身高變成現在的10倍,他的體重和體積就變成現在的一千倍。可橫截面和表面積只有原來的100倍。
此時,如果它想正常生存,要麼骨骼肌肉的強度變成現在的十倍,結實到足以承受巨大的重量;要麼他的密度變成原來的十分之一,變成一個大氣球。
即便「長個」的問題解決了,哥斯拉還面臨著散熱「難題」,需要降低新陳代謝速率,讓自己的動作變得非常遲緩,走兩步就要休息一下,而且在正常步行時,由於重心高,特別容易摔跤。
來源: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
此外,「大塊頭」的消耗也無比巨大,稍微有點氣候變化、災害啥的,食物和水資源不足,就會對這種大型動物造成致命的影響。
按照這樣的標準,我們在恐龍時代搜索哥斯拉的同類,會發現,無論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兩腳步行生物——埃及棘龍,還是著名的霸王龍,身高、體長可能都不及哥斯拉的零頭。
陸地上找不到,再將目光投向海洋。如果想又大又適應環境,投身大海是個不錯的選擇,比如藍鯨。
藍鯨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估算)。藍鯨雖然已經是長得很瓷實了,但顯然距離哥斯拉還有很大差距。
來源:科普中國
據推測哥斯拉的身體密度大概是普通動物的20倍,骨骼強度比任何建築材料都要結實。
但這也帶來了問題,一個動物只能有一個心臟,通過對循環系統的計算發現,再粗的血管都不能供哥斯拉維持循環。因此,理論上,藍鯨就是動物體重的極限了。
來源: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
綜上所述,如果真有哥斯拉,它不是骨頭被自己的體重壓碎,就是內部發熱而亡,即便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也很容易渴死餓死,更不要說繁衍後代了。
說到繁衍後代,在電影《真·哥斯拉》(2016年)中科學家還發現,哥斯拉巨大的身體中包含的DNA信息量約是人類的8倍,不僅是爬行動物,連魚類和鳥類等其他種類的生物的性質也包含在其中。
由於基因複雜,它非常容易突變,無需經過漫長的繁衍進化即可獲得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甚至可以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無性繁殖。
要知道,地球上無性繁殖的動物,結構都特別簡單。像哥斯拉這樣包含的DNA信息量約是人類的8倍的,無性繁殖無異於天方夜譚。
所以,結論就是: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地球上都絕不可能真的出現哥斯拉這樣的生物。
還是讓它繼續在光影的世界裡咆哮怒吼,勇敢戰鬥吧!
編輯:阿俊
素材來源:科普中國
圖片來源:科普中國、豆瓣電影、攝圖網
吉林廣播電視臺 | 吉林大喇叭
工匠精神|吉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製造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