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01
國防工業
1.美國會賦予國防部工業政策辦公室更多權力;2.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在聖路易斯發起一個新的技術加速器;3.美國防部授出促進先進技術研發的「其他交易授權」協議;4.越南政府發起工業「先鋒」計劃
02
裝備技術
1.澳大利亞宣布升級皇家海軍「柯林斯」級潛艇的聲納系統;2.韓華系統公司將為KDDX驅逐艦研製作戰系統和多功能雷達;3.俄海軍11711型登陸艦服役;4.俄海軍籤訂2艘20380型、4艘20385型護衛艦合同;5.俄羅斯海軍最新一艘20380型輕護艦加入太平洋艦隊;6.美海軍發布「蛇頭」大排量無人潛航器終版招標書;7.美海軍陸戰隊使用浮標獲取海戰場環境數據
03
演訓試驗
1.美海軍水下戰中心潛艇虛擬作戰系統完成首次實彈試驗
一、國防工業
1、美國會賦予國防部工業政策辦公室更多權力
【美國防務新聞網2020年12月28日報導】作為2021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一部分,負責工業政策的國防部助理部長幫辦將變為國防部助理部長級別。新的角色將使其成為國防部第61個需要參議院確認的職位。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會決定提升工業基礎在國防部等級中的職責的決定,有助於優先處理該部門的關鍵問題,但關於該辦公室的結構仍存在問題。
該部門多年前曾為國防助理部長級,但在國會削減助理部長職位數量時,首先被降為副部長幫辦級,隨後成為助理部長幫辦級。該部門在川普政府時期出於以下幾個原因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一是依據一項研究國防工業基礎健康狀況的行政命令,時任工業政策辦公室負責人在一份2018年形成的報告中警示國內國防供應商正不斷減少。二是川普政府開始對某些國家採取更為激進的姿態,這與美國對自身供應鏈戰略投資的擔憂不謀而合。三是政府啟用《國防生產法》應對新冠疫情,由工業政策辦公室負責重要醫療用品採購資金的分配,並向國防工業提供資金維持關鍵供應商的運作。
2、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在聖路易斯發起一個新的技術加速器
【美國防務新聞網2020年12月27日報導】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正在聖路易斯發起一個新的技術加速器,來幫助初創企業開發地理空間新技術。該技術加速器將與「資本創新者」和密蘇裡科技公司合作,選擇八家公司加入到其首個為期13周的項目中。該項目為這些公司提供了超100萬美元的補貼和一些激勵舉措,包括辦公場地等總計10萬美元的贈款、幫助聯繫投資者以及來自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的直接意見反饋。項目將於3月22日啟動,參與的公司將在項目期間暫時搬到聖路易斯。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已為第一批項目選擇了四個技術重點領域,分別是高級分析和建模、數據完整性和安全性、數據管理和人工智慧。
3、美國防部授出促進先進技術研發的「其他交易授權」協議
【C4ISRNET網站2020年12月24日報導】美國國防部授予美國國家頻譜聯盟25億美元「頻譜前瞻其他交易授權」協議,以促進新技術研發和部署。該協議為期5年,將為使用電磁頻譜的軍民兩用技術快速原型研發提供資金,如5G、雲計算、增強現實、機器學習、波束成形等。美國國家頻譜聯盟的成員將競爭「加速通信基礎設施精簡和升級、提高頻譜利用率和效率、先進微電子技術實現的受保護和抗毀網絡」研發項目。
4、越南政府發起工業「先鋒」計劃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20年12月29日報導】越南政府發起一項「工業先鋒」計劃,初步確定支持3家國有企業,未來還將納入各行各業的17家國有企業。初始3家企業包括越南最大的軍工企業,即越南軍事工業-電信集團(Viettel)。越南計劃投資部表示,該計劃建立了新的國防工業資助機制,包括設立「國防工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人工智慧、自主系統等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研發,以及相關的培訓和技能提升項目,以促進國防技術發展和軍民融合、創造就業機會、支持經濟增長。Viettel公司活躍於商業和軍事領域,正著力發展高科技國防工業、電子和電信、網絡安全三個領域。該計劃於2021年啟動實施,將支持Viettel公司重組以提高效率。越南計劃投資部表示,未來幾年,越南國防部還將實施其他相關的「機制和政策」,以支持Viettel發展為「高科技產業綜合體」。
二、裝備技術
1、澳大利亞宣布升級皇家海軍「柯林斯」級潛艇的聲納系統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20年12月29日報導】12月29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稱與泰勒斯澳大利亞公司籤署了一份2370萬澳元(2060萬美元)的合同,設計和安裝防雷與避障聲納(MOAS),升級潛艇的高頻攔截陣列(HFIA),提升六艘「柯林斯」級潛艇的聲納能力,確保未來艦隊的區域優勢。「柯林斯」級潛艇的艏陣聲納正在升級為泰勒斯英國公司提供的模塊化圓柱形艏陣,新陣列採用了類似於英國皇家海軍「機敏」級核潛艇舷側陣技術;防雷與避障聲納由泰利斯澳大利亞公司為澳大利亞海軍定製,探測能力更強,誤報概率更低;高頻攔截陣列將增強潛艇高頻探測能力。
2、韓華系統公司將為KDDX驅逐艦研製作戰系統和多功能雷達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20年12月28日報導】近日,韓華系統公司與韓國國防發展局(ADD)籤訂5400億韓元(約4.93億美元)合同,研製艦載作戰系統和多功能雷達,計劃2029年完成並開始列裝6艘KDDX驅逐艦。
作戰系統將集成多種傳感器、武器、通信、指揮系統,以及實時戰術信息處理技術與多型數據鏈,提高艦艇作戰能力。雙波段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及紅外搜索與跟蹤傳感器、敵我識別裝備等將集成到綜合桅杆(I-MAST),提高艦艇隱身性,其中S波段雷達用於遠程防空和彈道飛彈目標探測與跟蹤,X波段雷達用於近程防空和掠海目標探測與跟蹤。
韓華系統公司於2010年前後開始研究綜合桅杆和隱身設計技術,已研製出韓國首型多傳感器集成桅杆及全球首型全數位化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並裝備「蔚山」級護衛艦(FFXⅢ)。
3、俄海軍11711型登陸艦服役
【比利時海軍認知網2020年12月26日報導】據俄塔社消息,由揚塔爾船廠建造的首批11711型登陸艦二號艦「彼得·莫古諾夫」號服役。
俄海軍上將表示,二號艦已完成艦員培訓,預計2021年初部署於北方艦隊海軍基地。11711型登陸艦首艦於2004年12月開工,2012年5月下水,2018年6月服役;二號艦於2018年5月下水。
2019年4月以來,揚塔爾造船廠增建2艘11711型登陸艦。與11711型登陸艦首艦「伊萬·格倫」號相比,在建的兩艘11711型登陸艦性能更為先進,將提升俄海軍的登陸作戰能力。
11711型登陸艦長120米,排水量6600噸,艦員100名,可搭載13輛T-90S主戰坦克或36輛裝甲運兵車以及350名士兵。該艦由Kolomna 10D49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最高時速18節,在16節航速下最大航程3500海裡。該艦的武器系統包括1門30毫米AK-630M-2近防炮,兩門30毫米AK-630近防炮和兩挺14.5毫米機槍,還可搭載2架Ka-27 ASW或Ka-29直升機。
4、俄海軍籤訂2艘20380型、4艘20385型護衛艦合同
【比利時海軍認知網2020年12月24日報導】據俄羅斯塔斯社消息,俄羅斯國防部與阿穆爾河造船廠籤訂了20380型和20385型護衛艦的合同。根據合同,太平洋艦隊將在2024-2028年間接收2艘20380型、4艘20385型護衛艦。
阿穆爾河造船廠目前建造了4艘20380型護衛艦,其中2艘已交付太平洋艦隊,1艘正在進行海試,1艘將於2021年交付。2艘未交付的護衛艦按照改進型20380型建造,採用「屏障」多功能雷達。該船廠還建造了4艘22800型護衛艦。
北方造船廠正在建造的20385型護衛艦「雷鳴」號和「敏捷」號也將編入太平洋艦隊。「雷鳴」號已完成試驗,預計12月25日服役;「敏捷」號將在2021年交付。太平洋艦隊預計在2028年前接收12艘護衛艦,包括6艘20380型和6艘20385型。新的護衛艦將強化海軍反艦、反潛作戰能力。
5、俄羅斯海軍最新一艘20380型輕護艦加入太平洋艦隊
【比利時海軍認知網2020年12月27日報導】據俄塔社12月25日報導,俄羅斯海軍最新一艘20380型輕護艦「阿爾達·齊登扎波夫」號加入俄羅斯太平洋艦隊。
2015年7月22日,「阿爾達·齊登扎波夫」號輕護艦開工建造。在試驗期間,該艦使用AK-630近防武器系統,122毫米PK-10電子戰單元,「紙袋」反潛戰系統,100毫米A-190艦炮和「天王星」反艦飛彈打擊各類模擬目標。
與20380型其他艦艇相比,「阿爾達·齊登扎波夫」號採用聖彼得堡壁壘科學技術中心設計的一種多功能雷達綜合桅杆,上層建築外形也進行了修改,且去掉了後部的一個倒U型桅杆及前部的「彪馬」雷達。
「阿爾達·齊登扎波夫」號是在俄羅斯海軍服役的首艘改進型20380型輕護艦,另外三艘改進型正在建造,包括北方造船廠建造的「勤奮」號和「嚴肅」號,以及阿穆爾造船廠建造的「尖銳」號。12月15日,國防部和阿穆爾造船廠籤署了另外6艘輕護艦的建造合同。
目前,太平洋艦隊共有三艘20380型輕護艦,即「完美」號、「響亮」號和「阿爾達·齊登扎波夫」號。到2028年,太平洋艦隊將擁有6艘20380項目和6艘20385項目護衛艦。
6、美海軍發布「蛇頭」大排量無人潛航器終版招標書
【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2020年12月24日報導】12月23日,美海軍發布「蛇頭」大排量無人潛航器項目第二階段終版招標書。目前,項目處於第一階段,海軍正在建造首艘樣機,預計2021年交付開展測試和評估工作;第二階段將由工業部門研製首艘作戰型「蛇頭」。
第二階段招標書將選擇1家競標商設計、研發和建造2艘樣機,2021年秋季授出合同。該階段研製的「蛇頭」將與潛艇集成,相關潛艇也將配裝乾式遮蔽艙和有效載荷處理系統。第1無人潛航器中隊已接收2艘類似尺寸的大排量無人潛航器,正在開展布放回收訓練。
「蛇頭」是一型長航時、多任務無人潛航器,由潛艇布放,配置模塊化有效載荷,早期主要執行戰場環境情報準備工作,未來還將增加新任務。
7、美海軍陸戰隊使用浮標獲取海戰場環境數據
【美國海上力量雜誌2020年12月28日報導】美國海軍首次利用海軍陸戰隊的飛機部署浮標。期間,一名機組人員和一名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乘坐海軍陸戰隊的MV-22「魚鷹」飛機,從太平洋上方幾千英尺的高空拋下圓柱形浮標,浮標裝備數據收集傳感器以監測水下環境。
此次部署工作由美國海軍研究署資助,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和海軍海洋學辦公室(NAVO)在「三叉戟勇士」演習期間協作開展。部署後,浮標沉入預定深度,再升至水面,通過衛星將數據傳輸至海軍海洋學辦公室,隨後再次下沉,數月內反覆浮沉。浮標可用於研究海洋和大氣的相互作用,收集風速、水溫和鹽度等數據,用於最新的預測模型。
此前,美國海軍主要使用海軍艦艇或C-130、P-3等飛機,將浮標部署在較深的水域。近年來,海軍對沿海地區的關注度有所增加,遂開始利用海軍陸戰隊的飛機部署浮標。
三、演訓試驗
1、美海軍水下戰中心潛艇虛擬作戰系統完成首次實彈試驗
【英國海軍技術網2020年12月24日報導】美國海軍水下戰中心紐波特分部虛擬化AN/BYG-1作戰系統完成首次實彈演示驗證。該系統由水下戰作戰系統處研製並部署,硬體規模僅為原系統的1/4。
6月,虛擬AN/BGY-1系統裝備「維吉尼亞」級Ⅲ型攻擊型核潛艇。9月,該系統成功初始化並發射2枚練習魚雷,還展示了其通過上傳、執行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應用快速轉化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藍海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