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導 法媒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及夫人布麗吉特9日晚抵達新德裡,開始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此行也是為了加強法國同這個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的關係。這是馬克龍2017年5月當選法國總統以來第一次訪問印度,兩個月前他剛剛訪問了另一個亞洲大國中國。
    據法新社3月9日報導,馬克龍對印度的國事訪問將集中在加強雙邊關係上。他將與印度總理莫迪會晤,並參加一個法印經濟論壇,一些新的合同值得期待。兩國領導人將籤訂一份協議,以允許印度艦船在吉布地這樣的法國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基地進行後勤補給。
    報導稱,馬克龍還將會見200名印度青年才俊,他的目標是到2020年讓赴法留學的印度大學生數量翻一番。
    隨同馬克龍訪問印度的有多位法國部長級政要,包括外長勒德裡昂。
    另據法新社3月10日報導稱,在法國與印度籤署一份旨在平衡中國在印度洋地區日漸增強的影響力的重要安全協議後,法國總統馬克龍10日說,兩國防務關係達到了新高度。
    馬克龍說:「兩國間的防務合作如今有了一種新的意義。」他說這番話時,印度總理莫迪就站在他身邊。
    報導稱,根據該協議,印度和法國將向對方的軍艦開放本國海軍基地,此舉被視為試圖削弱中國的影響力。
    馬克龍說:「我們的安全和世界穩定的一大部分在印度洋面臨威脅。」
    他說:「印度洋與太平洋一樣,不能成為一個霸權之地。」
    莫迪稱該協議至關重要,因為印度洋地區在未來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報導稱,在兩位領導人發表上述言論前,兩國籤署了一系列協議,涉及防務、太空和清潔能源等領域。
    莫迪說:「從地面到空中,沒有哪個問題是印度和法國不存在合作的。」
    兩國還就在法國援助下在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傑達布爾建設核電項目籤署了技術性協議。
    法國總統府的消息人士對法新社記者說,他們對在年底前籤署最終協議持樂觀態度。
    印度總理莫迪(左)9日在新德裡軍用機場迎接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法新社)
    馬爾地夫拒絕參加印度軍演 外媒猜測:顧及中國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 外媒稱,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放棄參加印度主辦的海上聯合演習。它給出的理由是2月5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後政局持續混亂。過去一度處於關係蜜月期的印度和馬爾地夫的決裂越發明顯。
    據日本《產經新聞》3月8日報導,印度海軍自1995年起舉辦「米蘭」海上聯合演習,通常是兩年舉行一次。今年的演習地點位於孟加拉灣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附近,演習自本月6日開始。這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8個國家派艦船參加,共計16個國家派代表參加,規模預計是史上最大的一次。印度試圖通過演習來強化各國合作,以牽制加強進出印度洋的中國。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8日報導,馬爾地夫總統亞明正在逐步強化與中國的關係,與印度這個傳統合作夥伴漸行漸遠。
    報導稱,印度和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在南海佔據主導地位之後又在印度洋站穩腳跟。由中東產油國經馬六甲海峽到中國的航線是中國的石油進口線路,而馬爾地夫各個島嶼就散落在這些航線上。中國發展與歐洲海陸貿易通道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推進之中,馬爾地夫的地理位置使該國成為這項倡議的重要支撐點。
    報導認為,印度海軍上個月透露,馬爾地夫拒絕了印度海軍發出的參與軍事演習的邀請。這是亞明疏遠印度的一個跡象。
    (2018-03-09 11:42:51)
    印媒稱印度防長3月底將訪華 中印防務交流可能重啟
    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導 印媒稱,印度國防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預計將在3月底出訪中國,這將成為建立信心的重大舉措,中印兩國將互有重要人員出訪和交流。
    據印度《經濟時報》網站3月7日報導,這將是西塔拉曼首次作為防長出訪中國,距離上一次印度防長馬諾哈爾·帕裡卡爾2016年到訪北京和成都相隔近兩年時間。此次防長出訪預計將重啟從部長級對話到聯合軍演在內的一系列中印防務交流,這些交流在2017年停止。
    到目前為止,兩國已舉行過8輪防務安全磋商,以及6次聯合反恐演習。兩國的高級軍事官員在2015年和2016年進行過互訪。
    報導稱,西塔拉曼訪問中國的時間還可能正好與提議在3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防長會議的時間重合。
    報導稱,在過去幾年裡,上合組織活動已擴展到包括成員國之間的軍事合作、情報分享和反恐行動。此外還舉行過幾次上合組織聯合軍事演習。印度在2017年正式作為成員國加入上合組織。
    知情人士說,西塔拉曼的出訪旨在建立信心和加強中印的友好交流,中印雙方的軍隊2017年在洞朗進行了70多天的對峙,雙方在該地區現在仍保持高度警戒狀態。
    (2018-03-08 16:00:00)
    中國潛水器深入印度洋科考 港媒:遠海能力令印緊張
    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無人潛水器「潛龍二號」在印度洋不斷下潛至新的深度,在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第二航段作業中完成了5次下潛。
    據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網站3月6日報導,這個無人潛水器能夠潛至海面以下4500米。新華社報導稱,「潛龍二號」能夠進行無母船值守作業,同時還能夠搭載多探測傳感器模塊,包括海底照相機和磁力探測器,獲取大量近海底精細三維地形及近底地磁等分布特徵數。
    報導稱,在3月5日結束的第二航段作業中,「潛龍二號」的水下作業時間共計141小時,使命總航程325公裡,它的任務是在西南印度洋約300平方公裡的勘探合同區內探測玄武巖及海洋生物、多金屬硫化物和其他深海礦物資源。
    2016年1月,「潛龍二號」的成功首潛也是在印度洋完成的,與此同時,國家海洋局說所有勘探作業都是在印度洋公海進行的,並強調了這個大洋及其獨特的海洋地貌和豐富資源具有重要的科考意義。
    報導稱,然而新德裡一直對中國船隻、潛艇和潛水器在印度洋增加的活動保持警惕,中國展示遠海能力的事實令印度擔憂,因為相比之下,印度自己的海軍和科考船幾乎無法前往遙遠的國際海域。
    資料圖:2016年6月7日,觀眾在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參觀「潛龍二號」模型。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2018-03-08 00:20:01)
    印媒:中印為莫迪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作準備
    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導 《印度時報》網站3月4日報導稱,印度和中國正在籌備今年6月莫迪總理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前的一系列高級別互動。
    報導稱,4月,中印會舉行戰略經濟對話。上一次對話是在2016年舉行的。之後,上合組織外長會議將於4月底在北京舉行。
    報導稱,這一系列互動將在莫迪總理前往青島出席6月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時達到頂點。經過洞朗事件後的印度和中國正在努力修復關係。
    報導還稱,今年2月,印度外交秘書顧凱傑曾前往北京,在與中方會晤後,雙方敲定了未來幾個月的會晤安排。
    報導稱,那次會晤的官方通報稱,中方表示:「雙方應按照兩國領導人政治共識,增進戰略互信,加快共同發展。希望印方謹慎處理敏感問題,與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印關係健康發展。」
    (2018-03-05 10:26:09)
    外媒炒作印越接近談南海問題 專家:不會輕易突破「底線」
    參考消息網3月2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於3月2日至4日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越南國家主席時隔7年首次出訪印度。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個多月前,越南總理阮春福剛剛因出席東協-印度建立對話夥伴關係紀念峰會前往印度,並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談。不到兩個月,就有兩位越南領導人接連赴印,有輿論開始猜測,越南與印度「走近」背後的原因。
    印度媒體稱,南海問題將是越印雙方討論的議題。這也難怪,多年來,在南海問題上,越南一直是境外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
    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駱永昆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說,越南領導人訪問印度是很正常的,因為越南一直是印度的傳統合作夥伴。這次訪問雙方會在戰略合作、安全合作、防務合作領域取得一些進展。駱永昆指出,越南目前對南海問題和中國-東協關係的大局還是有清醒認識的。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幹城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也認為,當前,中國與越南關係正常。今年亦是中國與東協國家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重要年份。因此,在南海問題上,越南雖然會與印度加強溝通、進行合作,但不會輕易突破「底線」,影響中越關係,打破南海平靜。
    鑑於此,印度與越南走近更多地是一種戰術層面的合作,不會對整個中國-東協關係或對整個東南亞地區合作的框架帶來戰略性影響。駱永昆分析,印度由於對所謂「印太戰略」存在構想,所以希望進一步推進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印度能夠動用的資源也並不多。未來一段時間,無論是越南還是東南亞其他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應當都會與中國保持更積極的溝通和合作。(完)
    (2018-03-02 2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