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11月21日電(蔣巧玲)城市和農村低保平均標準分別增長44%和143%,養老床位總量增加至24萬張,社工專業人才從1.5萬人增加至4.7萬人。
20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省民政廳副廳長趙榮生在會上通報了「十三五」以來福建民政事業發展主要成果。
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方面,全面實現社會救助城鄉一體化,全省城市和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由「十二五」末的5736元/年、3406元/年統一提高到8260元/年,分別增長44%和143%;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由「十二五」末的每人每年6544元提高到15552元,增幅達138%;救助金額3000元以下的全部下放由鄉鎮(街道)審批發放。
養老服務方面,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形成,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70%建制村;全省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達1.4萬個,各類養老床位總量由「十二五」末的15.5萬張提高至24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由「十二五」末的30.1張提高至36.2張。
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社會組織有序發展,全省經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3.27萬個;專業社工和志願服務力量發展壯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由「十二五」末的1.5萬人增加至4.7萬人,註冊志願者516.8萬人,佔居民人口比例的13%;慈善事業發展更加規範有序,5年來,全省慈善組織共募集款物逾120億元,受益群眾達800萬人次。
基本社會服務方面,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面進一步擴展,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71%;在全國率先出臺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全省有8262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每年惠及殘疾人69萬人;基本殯葬服務更加惠民利民,節地生態安葬率提升至76%,火化率達99.8%,多年位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