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習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時,才發現有好多朋友對「校準」與「檢定」的概念有些混淆不清,所以為了保證理解無誤,特地請教了檢測機構的朋友,把相關知識分享給各位:
一、「校準」和「檢定」的含義:
校準:
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計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示值,或實物量具或標準物質所代表的示值,與相對應的被測量的已知值之間關係的一組操作。
校準結果可用以評定計量儀器、測量系統或實物量具的示值誤差,或給任何標尺上的標記賦值。
簡單地說,校準是把被測儀器或測量系統與已知參考標準的比較過程,並報告比較的結果。
檢定:
由法制計量部門或法定授權組織按照檢定規程,通過實驗,提供證明來確定測量器具的示值誤差滿足規定要求的活動。
檢定屬於法制計量範疇,除與校準一樣的比較過程外,檢定還要對照技術規範——通常是計量器具廠家給定的技術指標,給出合格與否的結論。
二、校準與檢定的主要區別
1)性質不同
校準不具有強制性,屬於組織自願的溯源行為。
檢定屬於強性的執法行為,屬於法制計量管理的範疇。
2)目的不同
校準的目的是對照計量標準,評定測量裝置的示值誤差,確保量值準確,屬於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組操作。
這種示值誤差的評定應根據組織的校準規程作出相應規定,按校準周期進行並做好校準記錄及校準標識。
如:我們企業中測量設備根據法律法規及測量設備的使用頻率,制定某測量設備三個月校準、六個月校準、一年校準一次,在測量設備臺帳中會註明各測量設備校準的周期。
檢定的目:評定計量器具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是自上而下的量值傳遞過程。這種規定要求就是測量裝置檢定規程規定的誤差範圍。通過檢定,評定測量裝置的誤差範圍是否在規定的誤差範圍之內。
檢定周期是國家強制性的,比如一些特種設備,必須每年檢定一次。
3)對象不同
校準的對象主要是測量儀器或系統 ,是屬於自下而上量值溯源,主要是指我們在生產和服務提供過t程中使用的測量設備,如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出貨檢驗時使用的卡尺、千分尺、電子秤、硬度計、三座標等,或者實驗室所使用的高低溫實驗機,電源供應器、鹽霧試驗機、數據採集器等等。
檢定的對象是我國計量法明確規定的強制檢定的測量裝置。《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九條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最高計量標準器具,以及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列入強檢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實行強制檢定。未按規定申請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具體哪些計量器具屬於強制性檢定的,請詳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目錄
在這個明細目錄中,明確強調,「本目錄內項目,凡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的,均實行強制檢定。」這就是要求列入的強檢目錄中的計量器具,只有用於貿易結算等四類領域的計量器具,屬於強制檢定的範圍。對於雖列入計量器具目錄,但,實際使用不是用於貿易結算等四類領域的計量器具,可不屬於強制檢定的範圍。
4)依據來源不同
校準的主要依據是組織根據實際需要自行制定的《校準規程》或按照《國家計量技術規範》(JJF)的要求。在《校準規程》中,組織自行規定校準程序、方法、校準周期、校準記錄及標識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校準規程》屬於組織實施校準的指導性文件。
檢定的主要依據是《國家計量檢定規程》(JJG),這是計量設備檢定必須遵守的法定技術文件。其中,通常對計量檢測設備的檢定周期、計量特性、檢定項目、檢定條件、檢定方法及檢定結果等作出規定。計量檢定規程可以分為國家計量檢定規程、部門計量檢定規程和地方計量檢定規程三種。這些規程屬於計量法規性文件,組織無權制定,必須由經批准的授權計量部門制定。
5)方式不同
校準的方式可以採用組織自校、外校,或自校加外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組織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採用自校方式對計量器具進行校準,從而節省較大費用。
如企業車間有很多溫溼度計,為了節約成本,可以用比該溫溼度計更高一級的溫溼度(此溫溼度計已經外校)每月進行比對,並對車間的溫溼度計做好合格標識,將比對記錄作為監控車間的溫溼度參考。
檢定必須到有資格的計量部門或法定授權的單位進行。
6)內容不同
校準的內容和項目,只是評定測量裝置的示值誤差,以確保量值準確。如,我們企業的塗層測厚儀量程為1500μm,但實際使用範圍為0-60μm,但校準時需要根據企業的使用範圍更細、更精確的校準,不使用的範圍可以不校。
檢定的內容則是對測量裝置的全面評定,要求更全面、除了包括校準的全部內容之外,還需要檢定有關項目。
例如:某種計量器具的檢定內容應包括計量器具的技術條件、檢定條件、檢定項目和檢定方法,檢定周期及檢定結果的處置等內容。因此,根據實際情況,檢定可以取代核准,而校準不能取代檢定。
7)結果不同
校準的結論只是評定測量裝置的量值誤差,確保量值準確,不要求給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校準的結果可以給出《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
檢定則必須依據《檢定規程》規定的量值誤差範圍,給出測量裝置合格與不合格的判定。檢定的結果是給出《檢定合格證書》。
8)證書給出的內容不同
校準必須有數據,並有測量不確定度。
檢定一般不給數據,也沒有不確定度。
9)主管單位不同
校準一般有CNAS授權。
檢定由當地質監部門授權。
10)約束不同
校準是企業的自我行為,不受法律法規約束。
檢定是政府的執法行為,受法律法規約束。
總之,簡單理解為:
校準過程,用戶可根據需要自主選擇校準項目、校準單位和校準時間間隔。校準後只需給出初校準計量器具的示值與標準值之間的關係及可信度,不需要做出器具是否合格的結論。用戶可自己選擇計量器具能否投入使用。
檢定過程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計量技術規範,帶有強制性;檢定結果要給出計量器具是否合格、能否投入使用的結論。
最後,用一張圖更容易記住:
重點課程預告:
5月25-26日 DOE 培訓 詹志煒老師授課
5月30-31日 IATF16949:2016 內部審核員培訓
6月10-12日 CQI-9培訓 楊俊毅老師授課
6-8月另有李濤林老師的六西格瑪黑帶課程
更多詳細內容歡迎聯繫客服:
劉女士:15995705366
lxj2012_scs@163.com
曹女士:18915520680
clingscs@163.com
座機:0512-67485701
劉女士微信二維碼如下: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