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劍橋牛津街:無論結果如何,川普已經「贏」了

2020-12-05 騰訊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麻省劍橋牛津街】

辯論之前寫過一篇小作文,簡單挖了一下之前的選舉,數了數雙方手裡的牌。現在「十月驚奇」各自剩下的牌不多了,而情況仍然不夠明朗,在這裡作為一名生活在美國的普通人總結了下相關內容和自己的想法,與大家交流。

本人並非專業政評人士,若一些解讀存在疏漏,也希望大家指出。

一、

上一次把各方當選對中國的影響放在了最後,本來是想作一個收尾,但是發現大家關注點都在這裡。國內論壇上看好拜登和看好川普的人吵得和美國人吵得一樣激烈,也進一步說明了這次選舉情況的撲朔迷離。所以這次第一個話題就先藉此展開談一談,雙方勝選後的對華政策上會有什麼樣的特點。

具體到對華政策上,大致有幾種說法,有說誰上來都一樣的,有說川普是商人更容易打交道的,川普搞垮美國對華有利的,還有說共和黨真小人好過民主黨偽君子的,但奇怪的是,儘管兩個人都執政過多年,國內對兩人對華政策細節的預測卻相對較少,僅以上面幾種說法一筆帶過,語焉不詳,因此有必要對美國未來對華政策作兩套較詳細的展望。

首先說一下川普。執政四年下來,川普的執政方針已經並不像之前一樣無法捉摸。借沈逸老師的說法,川普「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面對伊朗的反擊沒有擴大衝突的膽量,但是可以因為自己的政治利益,對某些應對疫情至關重要的政府機構開刀。本質上,川普的決策本能地追求短期利益,但是會盡力避免捲入有嚴重不確定影響的事件,例如大規模衝突或戰爭。另外,川普在作出決定之前,會習慣性對外放出消息否定其下決心的事實,但是利益面前他則是非常誠實的。籤中美貿易協定避免中國在他追求連任時擴大貿易戰,還有近期的「祝福」甲骨文收購,川普可以通過習慣性否定給人造成一種不可捉摸的印象,但利益是不會騙人的。只要短期對他有利的事情他一概不會放過,無論長期下來他會損失多少。

具體到對華政策上,川普上任以後對華政策一直向極右轉變,因新冠達到冰點。上任伊始,川普任命官方報導中「習主席的老朋友」布蘭斯塔德擔任大使,包括訪華,其實證明其在對華關係上是有野心的。而彼時,川普執政還沒有穩定,其人事任命(比如蒂勒森任前國務卿)和政策方向有迎合中間派選民和建制派精英的部分。近些年來,隨著其政策方向在人事變動後逐漸走向極右,在之後從動用「匯率操縱國」、到「中國病毒」、到關閉領事館、乃至對抖音微信下手,中美關係跌入冰點,但是仍在下探。在可預見的將來,隨著布蘭斯塔德的回國與新大使的任命,這個下探趨勢將得到延續。而美國如果經濟持續不景氣,對華政策可能會達到衝突邊緣,到時候宣示新冷戰的人可能就是川普自己了。

美國駐華大使館聲明證實布蘭斯塔德離任

川普的對華政策,首先基於其重國內、輕外交的特點,其次是基於種族主義、排外主義、「舊的就是好的」這幾大鮮明特點,並且不大可能對中國如若實施的「主動激烈的對抗手段」採取同等水平的反制措施。

首先是基於種族歧視,這一點在新冠之前還不明朗,只有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說,「中國是美國唯一的非白人對手」。而現在,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讓領導人在全世界面前喊「中國病毒」。由於美式主流文化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得到了普遍的縱容和默許,許多事實上種族歧視的內容僅僅被套上了意識形態的外衣就「合理化」了。

基於國內排外主義這一點,可以從對國外學生學者的針對中看出端倪,其中中國學者人數較多並且受到特別針對,因而影響巨大。實際上,川普針對這些人的地方並不是他們對國家安全真的有什麼危害,讓選民相信他能「把中國人搶走的工作拿回來」。換句話說,他對身在中國的中國人幹什麼不感興趣,如何對付身在美國的中國人(也包括其他國家公民)、實現其反移民政策才是其重中之重。

基於「舊的就是好的」這一點,來源於其支持傳統工業、支持舊(冷戰)意識形態和對現代科技的牴觸,而不大可能對主動激烈的對抗手段採取同等水平的反制措施來自於其幹大事而惜身的特點,這兩點不去詳談。

在新冠的影響下,中國面對的國際政治環境將是本世紀以來最緊張的,包括歐洲在內的許多國家,民間對中國的敵視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種敵視也會決定未來政治的走向,對此,國內應該做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內循環的準備。中美關係方面,意識形態鬥爭與種族主義方向並不重合,揭穿川普某些意識形態包裝的對華種族歧視攻擊對於爭取歐洲支持是有必要的。歐洲的意識形態化更重,種族平等理念更深入人心(舉個例子,被公認為極右的勒龐,今年出人意料地公開反對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攻擊),把對美鬥爭與反種族歧視有限聯繫在一起,至少會讓歐洲第三國在攪渾水之前有所顧慮。同時,川普反全球化、對激烈的對抗手段缺乏反制,隨意使用政治工具(說通俗一點,鬥地主先扔炸彈)三點是可能被利用的。

說完川普,簡單說說拜登。

拜登這個人是中規中矩的政客,如果他上臺,沒必要改變歐巴馬時期的對華政策大方向。歐巴馬時期是兩國新型大國關係的建立時期,在這一時期美國吸納了大量中國高端人才。當然,由於美國專注於改變國內政策方向,這一段時間(2009-2016)也是國內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最激烈的時期。拜登上臺可能會尋求緩和對華關係,但是他無法阻止美國內部逐漸擴大的反華潮,而且中國也不是過去的中國了。

11月1日歐巴馬和拜登在密西根為大選做衝刺拉票 視頻截圖

拜登如果上臺,對華政策有基於意識形態、基於全球領導力兩大特點,對中國將有更多政治利益交換。

基於意識形態這件事,可以說是民主黨的老調重彈。不同於共和黨傳統政客基於個人價值觀與經驗,和川普政府基於種族主義核心、意識形態外表的對華方案,民主黨對於他們這一套意識形態是非常看重的。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兩黨的不同,2008年,希拉蕊和佩洛西曾以中國人權問題為由,要求布希不去中國觀看奧運會,結果老布希小布希無視了他們,一家七口能去的都去了。因此,國內一些沒有提過的相關問題可能會隨著拜登的當選被重拾起來。

基於全球領導力這件事,美國將在一系列問題上回歸國際組織,而目前美國的國力仍然會讓它在回歸的過程中不會遇到巨大的阻力(雖然說TPP有可能回不去了)。在一些新聞看不到的地方,比如科技、防疫、推動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中美具有共同利益,在雙方關係不緊張的情況下可能會回歸廣泛的合作。但是,美國總統畢竟為美國國家利益工作,中國將在國內輿論環境、南海、臺海、香港等多方面面臨挑戰。同時,新冠導致歐美對中國的負面情緒會在極大程度上促進歐美的團結,而西歐也不可能像對待川普一樣對待拜登,甚至有可能為了展現對拜登的歡迎而刻意與美走近,影響到與中國的關係,這些對中國將來影響力的擴大都會造成挑戰。

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都會客觀上打壓中國的產業升級,只是方式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都需要作好充足的準備,應對國際環境惡化與關鍵產業鏈被卡這兩方面。

二、民調不準所以川皇必勝?再談民調不可信論

寫這個的時候正好遇到拉斯穆森發了新的數據,川普領先一個點。而且近期的討論中不斷有人拋出「民調不靠譜,所以川普必勝」的結論。因此還是有必要回到2016年的民調,來探討民調的可信度。我的觀點是:2016年普選民調是準確的,但是今年則未必。

2016年各大民調最終結果,拉斯穆森預測希拉蕊贏1.7%,IBD預測希拉蕊贏1%,ABC/WP預測希拉蕊贏3%,RCP均值希拉蕊贏3%,最後希拉蕊普選票贏2.1%,所以歸根結底普選票預測大多數還是靠譜的,問題是搖擺州民調出現了偏差,而且這種偏差的數據有可能影響了雙方競選資源的分配,加上川普一定的運氣成分,才使得川普最終翻盤。2016年的內容在之前一篇風聞中我簡單提過,這次就不贅述了。有關沉默的大多數,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四年前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社交媒體,網絡上發言支持川普的人遠遠少於現在。是川普支持者更多了還是他們有理由敢說了,這個就見仁見智了。但是考慮到川普前三年還是四平八穩,客觀來說幹的不錯,支持川普在現在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舊金山灣區一輛川普支持者的車「高調」行駛著 圖自 社交媒體

但是相比2016年,今年的情況對民調才是真正的考驗:要預測各個搖擺州哪些人會在新冠影響下堅持出來投票,同時,提前投票、郵寄選票和今年看起來遠高於過去的投票率,為選舉增加了不確定性。因此,除非拜登在選前一個星期的每一個民調中都有超過百分之五的領先優勢,否則雙方的獲勝概率都不超過百分之六十,結果可能會和民調有較大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多大,是偏向誰,恐怕誰也不好說。當然,如果拜登在選前一個星期的每一個民調中都有超過百分之五的領先優勢,那麼可以說其獲勝概率高達百分之七八十,不過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總的來說,這次預測美國大選結果是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當然,那些信誓旦旦說川普百分之百當選,拜登百分之百當選的人,已經遠遠超出了結合實際情況理性分析的範疇,變成一種信仰了。與其說他們認為誰更可能當選,不如說他們更希望誰當選,誰當選更符合他們的個人利益。對於這種人,我們就不要用自己的理性判斷挑戰他們的信仰了。

三、口哨與小狗——第二次辯論中拜登的「狗哨」

之前,左欄轉了知乎上@閒吟客的一篇文章,提了一下拜登的石油政策可能會對賓州石油工人的選票產生影響。其實綜觀整場辯論,雙方都在改變之前的形象,川普往拜登的方向走了兩步,拜登呢,則往川普的方向走了兩步。

川普往拜登的方向走了兩步,是因為其放棄了首場辯論插話的策略。對於這個變化,靜音麥克並不是決定性因素。首場辯論川普之所以多次放飛自我插話打斷,應該是其團隊希望讓選民留下一個拜登沒辦法說完整一段話的印象。拜登自小口吃,對於一個有類似障礙的人來說,說話被經常打斷,無法表達完整觀點,是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心理影響的,甚至會因此出錯。川普團隊的盤算大概是,如果拜登因此而出錯,可以在選民心中加深川普給拜登安的「老年痴呆」等負面印象。相比之下,這一招付出的成本幾乎為零——川普的大嘴巴已經盡人皆知,多插幾句話不會有本質影響。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川普宣傳了半年的老年痴呆拜登居然頭腦清楚地挺下來了,並且對這個插話作了有效的防備:對選民說話,而不對川普說話。在這個情況下,插話顯然不起作用,而在靜音麥的啟用之後,插話被打斷帶來的戲劇性效果對川普沒有好處,所以這個盤算加上川普團隊精心縫製的「拜登老年痴呆」這頂帽子,到此算是被證明沒有奏效,無論拜登口誤再多,再拿拜登老年痴呆說事,就像是說自己的選民老年痴呆一樣了。

但是川普團隊並不是沒有辦法,除了老年痴呆這一頂帽子,還有另一頂「極左社會主義」的帽子在,這頂帽子針對的是搖擺州佛羅裡達為數眾多的古巴裔選民,也包括依靠傳統能源為生的得州、賓州、新墨西哥等州產油區的工人。川普及其團隊的初步想法就是,在辯論中給拜登下套,讓他不得不說出支持恢復歐巴馬醫保(川普口中的「社會主義醫保」),結束石油工業這樣的話。但沒想到的是,拜登不僅穩穩笑納了這頂帽子,還嫌帽子太小不夠戴。不僅僅說要恢復歐巴馬醫保,還要擴大其範圍;不僅僅說川普種族主義,還說解放黑奴的林肯是種族主義者;最後還應著川普的話說出要結束石油工業,把川普看呆了。如果這是一次失誤,那麼後面作掩飾還容易理解,但是這麼輪番語不驚人死不休,失言了還要藉機會多說兩句不high不休,這實在不像拜登平時四平八穩的風格。那麼如果不是拜登想不開故意輸掉選舉,又會是什麼原因呢?

聯想到之前川普對白人至上主義者「stand back and stand by」(退後,待著)的狗哨,看來這次辯論哨子不知道怎麼跑到了拜登的嘴裡。這種大跨步提高醫保範圍,結束石油工業的激進言論,很難不讓人想到一個人,對,那就是桑德斯「桑書記」。

川普首場辯論中在主持人華萊士的提問和拜登的「挑釁」下對白人至上主義者喊話「退後,待著」 視頻截圖

桑德斯的支持者主要是美國青年學生,而在之前的2016年,桑德斯在最後時刻被不明不白搞了下去,才讓希拉蕊上場,使得相當一部分支持桑德斯的人失望從而沒有去投希拉蕊。2020年,民主黨算是吸取了教訓,首先政治立場偏左的沃倫分走了一部分支持者,其次桑德斯早早退選支持拜登,營造一種無論如何都要投民主黨的和氣氛圍。然而,拜登長期以來模糊的政治立場使得部分桑德斯支持者仍然有疑惑,在川普、不投和拜登三者之間徘徊。拜登或許是發現桑德斯的支持者仍然沒有轉化成自己的選票,才主動在辯論中提出一系列向桑德斯靠攏的政策,以推高這一部分人的選票數量。然而,這種做法可能不僅僅影響到得州,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新墨西哥州、賓州,以及決定性地影響佛羅裡達的投票結果。拜登做這件事,到底是精確計算的結果,還是事後被證明是昏招,在今年搖擺州小數點後一位的較量之下,恐怕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知道。換句話說,拜登有簡明扼要的新的政治主張了,川普還沒有;但是政治主張是否受歡迎,還有一定的時間才能知道。

對於全家雷打不動、死站一個黨派的選民來說,支持誰都已經確定了。而對於那些自主選擇投票的人來說,雙方其實都不是最好的選擇。選民希望出去正常旅遊社交,又怕感染新冠;希望經濟發展,又怕失去美國的國際地位;希望解決長久以來的種族歧視問題,又忌憚於部分低素質少數族裔的暴亂。這些決定了今年大部分人其實仍然不得不在兩個不那麼好的人之間選一個。

川普可以吸引的人大多數是失業後急於尋找工作的、農村的、在歐巴馬醫保中利益受損的人,以及警察群體;拜登則容易吸引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民眾,大多數學者、學生,由於新冠而失業的一部分和由於新冠被減薪的人,還有城市選民。

在川普支持者眼中,川普前三年的經濟增長值得肯定,而最後一年他即使在新冠的影響下也在努力開放工作挽救經濟,硬漢精神值得肯定;川普致力於實現法律與秩序,而大家不堪黑人運動之擾;而替換傳統能源則是要了他們引以為豪的以車為基礎的「美國生活方式」的命。川普實現了其大量競選承諾,包括對華強硬,而拜登自己則是一個劣跡斑斑的老年人,與華盛頓官僚沆瀣一氣,與中國烏克蘭有不清不楚的利益關係,一事無成,難當大任。

而反過來,拜登支持者則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情況:託川普的福,美國新冠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川普治下經濟增長並未強於歐巴馬,但是因新冠爆發股市熔斷經濟衰退,而他本人無視美國人民安危開放經濟為自己牟利;他抗疫無能,對疫情舉手投降,對福奇倒是火力滿滿;川普的選舉承諾破壞了美國的根基,是赤裸裸的為選舉違反法律;美國種族歧視深入骨髓,川普沒有辦法統一所有人,反而處於選舉考慮火上澆油造成族群分裂。拜登固然不是最好選項,但是他可以帶來一批技術官僚,強於川普任人唯親,將個人凌駕於國家之上。

借《亮劍》一句話講,這不是意識形態的衝突,更像是現代城市文化和傳統美國鄉村文化的對立。由於今年系統不同於往年,到目前為止的高投票率,目前沒人可以說利好哪一方。當然,在目前的情況下,無視新冠影響是不可能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各州之間仍然互相存在的旅行禁令,郵寄投票,和相當一部分州關閉的酒吧。

四、川普採取的策略與拜登的應對策略

首先要確定的一點是,無論大選結果如何,川普現在已經「贏」了大選。原因很簡單,美國分立的「三權」現在基本都在他手裡:白宮代表的行政權,眾議員按州多數、參議院絕對多數代表的立法權和最高法院多數代表的司法權。在大法官巴雷特走馬上任以後,可以說川普的總統位置,只要他不想交出來,就可以不交出來,選票欺詐什麼的就是個藉口,換其他藉口也沒什麼問題。

然而要堵住反對者(至少是大部分反對者)的嘴,一個合適的名頭很重要。為了這個名頭,川普在想辦法造儘可能大的新聞。從夫妻雙雙得新冠、到拜登兒子「拜冠希」,川普團隊的料基本就是不死不休。第一次辯論之後立刻得了新冠,休息三天後奇蹟般痊癒,留下白宮相關人員感染一片、一地雞毛。

哈佛大學政府系學者付澤提到川普有兩點優勢:1)其「地推」的競選策略彌補了其在民調中的劣勢;2)疫情也許會產生「聚旗效應」有利於現職總統。對於前者,川普染疫明顯限制了其活動,對競選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後者,關鍵搖擺州反映出來的數據並不明顯。

許多人喜歡拿川普與詹森作類比,但是這個比較忽略了英國人和美國人性格上關鍵的不同。英國有著面對敵人不屈不撓、淡化危機的傳統,而這種傳統在二戰中德國空襲、地鐵襲擊等危機事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新冠對於英國人來說是「另一個危機」,這也可以解釋詹森支持率的提升——英國人至少承認危機的存在,只是對危機有所淡化。而相比之下,美國本土近百年來除了911以外沒有遇到過新冠這樣的外部直接威脅,而川普的做法則是認為這個威脅不存在。這種「鴕鳥政策」之下,川普支持者固然可以無視疫情威脅,但正視疫情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支持他,川普自然也沒辦法把染疫率轉變成支持率。

然而,拜登的兒子「拜冠希」的「電腦門」卻被證明是有效的策略,原因並不僅僅是《紐約郵報》報導本身,而是社交媒體刪帖從反面增加了其可信度。近兩個星期以來,川普在搖擺州的支持率有著明顯的上升,同時拜登支持率下降,意味著中間及偏保守派選民開始站隊,除了歸功於巴雷特大法官的任命,剩下的就是「拜冠希」神助攻的功勞了。

10月16日「電腦門」發生後搖擺州民調走勢 RealClear Politics民調數據截圖

民主黨的直接反擊包括曝光川普750美元納稅和他的中國海外帳戶,但是效果還不明顯。

然而,就算美國人看不明白,中國人也應該看明白了。不論川普還是拜登爆的料,都是典型的「美式黑料」:故事關鍵證據多數難以證實,有的存在明顯邏輯問題,通過故事本身可以簡單粗暴地發現傳播者針對的人群,並且通過反推可以清晰地看到講故事的人想要獲得什麼利益。

之前川普被曝辱罵老兵就是這樣的例子——沒有關鍵錄音證實,針對軍人及軍屬,發起人是民主黨利益相關,達到勸阻溫和保守派和中間派選民給川普投票的目的。川普的稅也是一個道理,針對的是他有偷稅嫌疑,但是國稅局沒有可以曝出來的材料,那麼750美元的稅就沒有關鍵證據,然而這篇新聞一出,川普選票已然被影響了。

同樣,「拜冠希」同學的故事也是一個道理——如果拜登真的有足夠的本事,為什麼要讓兒子尋尋覓覓地在民主黨鐵票倉德拉瓦州跑到一個川普粉絲那裡修電腦?而且一般修電腦的人一定是電腦要急用,他反倒貼上兄弟的貼紙然後一留就是半年,生怕別人不知道這和拜登有關。

相比於在電影中追求細節完美的中國人而言,美國人講故事煽動情緒的能力很強,但是基本邏輯和細節就不一定完美了。要知道,魔鬼常常藏在細節中。當然了,對川普而言,他才不管細節,他寧可用行政手段也要施壓聯邦調查局,把這個案件做成對拜登本人的調查,打擊其選民投票熱情,其他的並不重要。別的不說,你看他四年前當選後動希拉蕊一根毛了嗎?

競選策略上,或許是擔心拜登出問題,他的老搭檔歐巴馬選擇出山,高超的口才應該會給拜登一些加分,但是鑑於參加者寥寥,其影響還不好估計。

同樣,關於近期的突發事件,拜登車隊在得州被圍堵,以及進一步的警察暴力與逐漸極端化的遊行示威,由於距離大選日期過近,民調很有可能難以準確反映其結果,這些突發事件引發的投票結果變化究竟多大,答案我們只有到選舉日才能知道了。

拜登競選車隊在得州遭川普支持者車隊「伏擊」 視頻截圖

五、美國將何去何從

這一場競選下來,大家跟著坐了一回過山車,看了一圈熱鬧,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美國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而且很難隨著領導人的更替而解決。

美國的兩黨政治觀賞性確實不錯,但是其本身只是一個形式,目的是為了提供來自不同利益階層的全面觀點,從多個角度分析利弊,其本質內容還是要拿出對國家足夠好的政策並組織力量實現。

然而,近些年來(尤其是2012年後)兩黨都發現,製造對手貪汙腐敗、通敵賣國、執政無能的故事並廣泛傳播,要比提出更好的政策更加容易;煽動選民的非理性情緒要比讓選民理性選擇更加容易;利用執政黨優勢犒賞自己選民,打擊對手票倉要比競選集會喊破嗓子更加容易。

這樣的發現催生了一批只懂得競選不懂得治國的政客,就像只懂得應試不懂得應用知識的學生。歐巴馬這個美國人眼裡的「高分低能」雖然不是這種人的代表,但是已經多多少少露出了端倪。而川普則是這個制度下的極端,如果說歐巴馬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川普則是一個能把抄卷子和替考用到極致的人,至於其真實水平,不能說沒有,但是不重要了。選舉的邏輯是,如果你可以不去管疫情,然後還可以贏得選舉,那麼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疫情上呢?

用打擊對手代替政策較量的結果就是,兩黨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要為反對而反對。你支持科學抗疫,我就說科學不能影響政治,你支持戴口罩,我就反對戴口罩。結果就是本來應該有全國性共識來解決的問題,被硬生生搞出來一半人反對。尊重科學,保護環境,反對種族歧視,幫助弱勢群體,這些本來應該是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都要荒謬地有一半人明裡暗裡的反對,那什麼事情又能做成呢?

結果我們就看到了,美國雖然國力還在,但是美式務實精神已經幾乎被消磨殆盡,沒有人從跨黨派的基礎上去想什麼對這個國家有好處,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只想著把選民當蛋糕來切,去保證自己的利益,能撒手不管就不去做事情。很多政客記住了存異,忘記了求同。

在中國長大的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什麼是「發展才是硬道理」,什麼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構成了橫跨各個階層的主流社會共識,也構成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四十年來經濟飛速發展的基礎。然而,大洋彼岸的這個國家,連這些基本的共識也無法達成。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川普首次說拜登贏了」,川普律師「解釋」:其實是想諷刺拜登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你應該把他的話更多地當做一種諷刺」——外媒聚焦「川普首次說拜登贏得大選」後,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當地時間15日,川普私人律師魯迪 朱利安尼出面解釋說,川普其實是在諷刺「拜登贏了」。
  • 「我贏了,我贏了」!川普恐「神志不清」,拜登開始做接手準備
    與此同時,白宮內部有消息傳出,美國總統川普疑似「神志不清」,近些時日,川普總在嘟囔「我贏了,我贏了」,同時仍在質疑有人操縱總統大選。但是美國總統川普在此次大選後一直拒絕承認拜登勝出,相關權力過渡程序一直沒有展開。最終,在多方壓力下,川普終於願意進行權力過渡,同時這也讓他意識到選舉已經失敗的事實,很顯然這對總統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 拜登贏了 川普:儘管我完全不同意選舉結果 但會有序過渡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拜登贏了!川普撂下一句話「儘管我完全不同意選舉結果,事實也證明了我的觀點,但1月20日將會有一個有序的過渡。」經過一夜煎熬,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當地時間7日凌晨確認拜登勝選。他表示,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美國國會確認拜登勝選。來源:環視頻/南希希隨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消息,川普在一份聲明中承諾向拜登「有序」移交權力。他在聲明中寫道:「儘管我完全不同意選舉結果,事實也證明了我的觀點,但1月20日將會有一個有序的過渡。」
  • 美國大選結果誰贏了?美國大選實時票數統計
    距離美國大選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然而這場大選卻仍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果出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川普還是不肯認輸,川普一直在抨擊美國大選出現了舞弊,是他的對手拜登偷走了他的勝利,因此到目前為止他仍然聲稱自己是才是美國大選的勝利者!
  • 川普:我贏得了大選!推特:官方預測結果可不是這樣
    11月16日12點55分,川普深夜發推表示:「我贏了選舉(I WON THE ELECTION)」。推特官方隨即趕來「澄清」,在該條推文下備註道:與官方預測結果不同。他在此次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擊敗了現任總統川普。」在川普「官宣勝選」的「加持」之下,有關話題很快被送上了「推特熱搜」:不少網友趕來吐槽川普:「(好比我說)我中獎了,就中了兩個數字,但當我叫他們停止計數的時候,他們讓我閉嘴,我告訴你這就是操縱選票。」「(贏得大選)不,你可沒贏——話說有人能讓這個巨嬰(指川普)別鬧了麼?」
  • 川普炮轟谷歌等操縱搜索結果:負面新聞太顯眼
    川普周二早些時候指責谷歌改變搜索結果,將負面報導和左傾媒體內容放在優先位置,並警告說這個問題「將得到解決」。川普發文稱,這家科技巨頭的搜尋引擎「操縱」了新聞報導的結果,以突出顯示有關他和其他保守派人士的「壞」消息。川普表示:「谷歌對『川普新聞』的搜索結果只顯示虛假新媒體的觀點或報導。換句話說,他們對我和其他人的報導進行了操縱,所以幾乎所有的新聞和報導都是壞消息。
  • 起訴川普政府!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名:美移民局留學生新規...
    美東時間 7 月 8 日,麻省理工學院(MIT)聯合哈佛大學,在麻薩諸塞州美國地方法院正式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被告是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和美國國土安全部(DHS),訴求是撤銷 7 月 6 號的一項新規定。
  • 川普撼動世界背後的大數據風暴
    科辛斯基耐心看完了川普的勝利慶祝活動以及各個州的選票統計結果。他突然感到,選舉的結果可能與他的研究有關。最後,他深吸了一口氣,關掉電視。負責川普線上活動的公司與負責英國脫歐線上早期活動的公司是同一家,即CA。為充分了解選舉結果,以及未來政治傳播的可能運作,我們需要從2014年科辛斯基所在的劍橋大學心理測驗中心發生的奇怪事件談起。心理測驗學,又稱心理圖案學,側重於測量性格等心理特徵。20世紀80年代,兩個心理學家團隊開發了一個模型,試圖基於五個人格特質來評估個人性格。
  • 川普團隊的翻盤三大招
    CNN報導還稱,川普競選團隊正計劃前往最高法院,要求其幹預賓夕法尼亞州的計票工作。川普總統的律師傑伊塞庫洛(Jay Sekulow)稱,「時機已經成熟了,考慮到昨晚的結果,賓州的投票很可能會決定下一任美國總統」。
  • 【美國大選選情分析:拜登後繼無力 川普贏下佛州、俄州和德州...
    【美國大選選情分析:拜登後繼無力 川普贏下佛州、俄州和德州、有望再拿逾80張選舉人票】周三(11月4日)亞市盤中,美國大選計票緊張進行中。川普和拜登誰能贏得大選即將揭曉。目前只剩9州尚未宣布勝負,雖然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選舉人票及總得票數上暫時領先,但綜觀剩餘州的選舉人配票數和開票走勢都不利拜登,恐後繼無力輸給川普。
  • ...坦白講,我們已經贏了這次選舉。」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說...
    2020-11-04 15:56:53來源:FX168 【川普凌晨發表講話:坦白說,我們已經贏了大選】多家外媒注意到,川普在講話中還表示大選存在「欺詐」,「這是對美國公眾的欺騙,是這個國家的尷尬」。
  • 川普團隊表態
    如果他贏了賓夕法尼亞州,他就越過了270張選舉人選票的門檻。  但環球網報導,美國MSNBC援引川普競選團隊當地時間6日上午的表態說:「這場選舉還沒有結束。」這凸顯出,無論誰最終當選美國下一任總統,他都將面臨嚴峻挑戰,即如何確保經濟持續復甦。  美國國會維持分裂已成定局,政府新推財政刺激措施的前景變得黯淡。即使兩黨能夠作出妥協,刺激規模也可能比大選之前預期的小得多,美聯儲將被迫重新挑起經濟刺激的重任。  川普:最高法院應該裁決!
  • 川普剛剛發推:停止計票!
    現任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究竟誰能獲勝?截至發稿,拜登已獲得264張選舉人票,川普則獲得214張選舉人票。北京時間4日下午,川普贏勢喜人。到了晚上,拜登在多個關鍵搖擺州奮起直追。以往,美國大選投票結束幾小時後就能憑藉出口民調確定獲勝者。但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數千萬美國人通過郵寄方式進行投票。這意味著,等待投票結果出爐的過程變得漫長。
  • 「拜登贏了」 川普承諾有序交接 網友打了個頗具諷刺意味的比喻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拜登贏了。」經過一夜煎熬,美國國會聯席會議於當地時間7日凌晨確認:拜登贏得了美國大選。而川普也立即在一份聲明中承諾,將在1月20日進行「有序」權利交接。緊接著,這個消息迅速登上美國各大媒體網站的頭條。
  • 美國大選峰迴路轉,川普的驕傲無處安放,川普大喊美國要完了
    但民調機構顯然再次低估了川普的支持率。這一次,他們預測票數的差距比2016年更大。雅虎新聞的民意調查也顯示,民主黨人喬·拜登領先10個百分點。因此,即使川普最終沒有擊敗拜登,他也基本上擊敗了拜登的選前民調。川普的高興溢於言表,他毫無芥蒂地表示:他贏得機率不是一般大。
  • 川普威脅打響「惡戰」,支持者衝進華盛頓,多方混鬥已經爆發
    第一軍情作者:君劍近日,美國總統川普前往喬治亞州發表演講,他在演講現場聲稱自己拒絕承認2020年11月份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川普同時表示,他拒絕承認拜登是大選當選總統。已經敗選的川普,繼續指責「大選舞弊」,並強調無法接受自己的「勝利」被奪走。
  • 結果如何?|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
    可能很多同學都已經被這幾天刷到的川普起訴新聞搞蒙了!懂王到底起訴了幾個?接下來,按照時間順序我們一起捋一捋川普的起訴活動!★☆★川普:「我們要去最高法院」選舉當天,川普就表示自己會大贏!並且在白宮開啟了嘮嗑模式。
  • 麻省理工學生惡作劇偷走加州理工鎮校之寶
    假搬運公司偷走大炮     美國《洛杉磯時報》7日說,來自麻省理工的一群搗蛋鬼一周前假扮成搬運工,堂而皇之地從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校園內把這尊美西戰爭時期的大炮運走,穿越整個美國帶回到麻薩諸塞州劍橋的麻省理工學院。這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 川普政府被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起訴
    周三,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就川普政府不允許外國學生今年秋季在美國上在線課程的指導意見起訴了川普政府。哈佛大學本周早些時候宣布,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學校所有課程都將在網上授課,包括對住校學生的授課。
  • 麻省理工公布鑑定結果:周正龍華南虎照為真,真相到底如何?
    2007年的正龍拍虎事件早已塵埃落定,周正龍也因偽造虎照以詐騙罪獲得2年刑期,現在事件已經過去了13年,日前麻省理工(MIT)出具了一份關於周正龍所拍虎照的真偽鑑定書,從數個方面,以軍事偵察和天文光學分析角度,認為周正龍所拍虎照為真!一石激起千層浪,早已平息的事件又回到了公眾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