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過客
微信|公號ID:WYKXR163
在我們心中很容易認為寒冷而遙遠的南極洲不會受到人類的影響,但事實上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發表在《科學與整體環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許多與人類相關的病原體已經從人類傳播到南極洲的鳥類身上。其中就包含了能夠導致食物中毒的空腸彎曲桿菌,甚至還有一種只在城市鳥類身上才能發現的沙門氏菌。
動物將疾病傳遞給人類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常見的就包含了伊波拉病毒、寨卡病毒和炭疽熱。但是當你試圖尋找一種由人類傳遞給動物的疾病時,通常會一無所獲。但是據《科學雜誌》報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沙門氏菌等部分病原體能夠在人類與動物之間來回傳遞。
人類將病原體傳遞給其它動物的過程被稱為逆向人畜共患病。之前有研究人員提出,這種細菌交換不會發生在南極洲,但是這項最新研究背後的團隊對此表示懷疑。他們從24個不同物種的66隻成年鳥類身上收集了糞便樣本,其中就包含了跳巖企鵝、大西洋黃鼻信天翁、大海燕和賊鷗。
想要對病原體進行分析就需要樣本儘可能的乾淨,因此科學家們不得不捕獲鳥類,然後用無菌棉棒為它們進行清潔。巴塞隆納大學環境與進化生物學家Jacob González-Solís稱:「企鵝非常強壯,而且賊鷗非常機靈。如果你第一次嘗試沒有捕獲賊鷗,第二次捕捉就要靠運氣了。」
樣本收集過程從2011年一直持續到2014年,包含了利文斯頓島、馬裡恩島、戈夫島和福克蘭島上的鳥類。研究人員在樣本分析中發現了之前提到的空腸彎曲桿菌、沙門氏菌以及另外一種引發人類胃痛的C. Lari病毒。C. Lari病毒對人類抗生素均有抵抗力,這就表明它是從人類傳播到鳥類身上的。
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鳥類是如何感染這種病毒的。González-Solís稱:「其中有著諸多可能,最可能的情況就是南極的動物與亞南極地區的馴養鳥類接觸的結果,但是也可能是歷史悠久的捕鯨作業、南極科考站以及南極旅遊帶來的後果。」
這些鳥類或許並未面臨危險,因為研究人員沒有找到它們死於這些病原體的任何案例。但是有一個問題仍然值得我們關注:這些病原體的出現意味著很可能會有其它更危險的病原體導致這些動物種群出現問題。
González-Solís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些沙門氏菌和彎曲桿菌通常不會導致野生動物的死亡。然而如果高度敏感的動物種群感染攻擊性強的病原體,就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而且會導致當地一些物種的衰退甚至滅絕。」
為了保護這些動物,研究人員建議在南極洲工作的科學家們和旅行者們採用更嚴格的生物安全舉措,其中就包含人類排洩物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