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7家紙媒宣布從2021年起正式休停刊。
2021年伊始,據不完全統計,已有7家紙媒宣布停刊或休刊。貴州《遵義晚報》稱,為了響應中央關於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號召,決定停止發行其紙質版;安徽《銅都晨刊》停刊,《皖北晨報》也在12月31日頭版刊發休刊詞;湖南《益陽城市報》正式停刊;四川《廣元晚報》《內江晚報》《德陽晚報》三家報刊也宣布休刊。
另外,《都市消費晨報》和《東莞時報》宣布調整出版周期,《東莞時報》更名為《東莞時報·莞邑少年》。
《遵義晚報》停止發行紙質版
貴州《遵義晚報》2020年12月31日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刊文《別了!是為了更好重逢……》:
陪你走過2020,當新年的鐘聲響起,《遵義晚報》紙質版就此與你告別。為適應新聞信息傳播生態的深刻巨變,響應中央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號召,落實新聞媒體主力軍挺進網際網路主戰場的要求,強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遵義日報社作出了停止發行《遵義晚報》紙質版、繼續出版《遵義晚報》電子版的決定。
《遵義晚報》方面表示:告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當《遵義晚報》紙質版光榮地完成歷史使命,我們和新媒體矩陣已在未來的晨曦中,翹首等待你的到來。
《益陽城市報》正式停刊
湖南益陽市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益陽廣電」2020年12月31日發布《<益陽城市報>2021年1月1日正式停刊!》,文中提到:
12月28日,《益陽城市報》編輯部刊發停刊詞——《永遠的情懷》,宣告《益陽城市報》完成歷史使命,正式停刊。
據顯示,《益陽城市報》由益陽市廣播電視臺主辦,是益陽市唯一一份定位於市民百姓的都市報,創刊於1992年。以「採編老百姓喜歡的稿件,辦益陽最具影響力的市民報」為辦報理念,以「親民」「利民」「便民」「為民」為辦報特色。
《益陽廣電》方面表示:近年來,在以新媒體為主的網絡媒體強勢衝擊下,傳統紙媒集體遭遇寒冬,不少報刊相繼以停刊或者休刊的方式退出歷史舞臺。但是,益陽城市報人勇於改革,開拓創新,探索出了不少新路子:改變觀念,積極與新媒體融合;敢於擔當,通過活動樹品牌;探索聯營,拓寬經營新路子;善於策劃,以編書助力報社發展 。特別是最近幾年,在全國報刊普遍下滑的形勢下,益陽城市報逆勢而上,報紙質量、經營收入逐年上揚,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較大影響力的媒體品牌和新聞名片。
《皖北晨報》刊發休刊詞
安徽宿州《皖北晨報》2020年12月31日也在頭版刊發休刊詞《感謝有你,一路相伴!》:
2004——2020,17年,6210天,4122期……這一組數字,見證了《皖北晨刊》的成長,也記錄下一個個溫暖而難忘的瞬間。17年前,我們在這裡開啟夢想與您相遇;寒來暑往,感謝廣大讀者朋友的一路相伴。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改革的大潮洶湧而至,今天,我們順勢轉身,和您說再見;明天,我們將重整行裝,再次出發。祝福2021!祝全市人民新年快樂!
《銅都晨刊》停刊
2021年1月1日起,安徽《銅陵日報》旗下的《銅都晨刊》停刊,期號定格在5096。在告別中,該報最後一份告別詞這樣寫到:
這份報紙承載了我們許多新聞人的理想、青春、熱血、初心,亦承載了許多見過面或未曾謀面讀者朋友的關懷、支持、回憶、期待。二十年芳華已逝,相信留給我們的一定是最美好的記憶!面對時代大潮,我們選擇與時俱進,主動轉型。形式變化,初心未改。今天我們在晨刊惜別,明天我們在銅陵日報再見!感謝您二十年長路相伴,願您仍與我萬水千山相隨!
《致讀者》中寫道,2021年,《銅陵日報·銅都晨刊》的內容將在《銅陵日報》民生版重磅登場,我們將繼續與市文旅局合作,做精做細《文旅周刊》專欄,《老年風景》《校園內外》《健康養生》等專版、專欄還將定期與您相約。聚焦社會發展、民生訴求與熱點事件,著力打造名記者和名專欄;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深度報導也將與讀者一一見面。
「四川三晚報」休刊
紙媒調整步伐重新出發的還有四川。
@四川日報 官方微博2020年12月31日午間刊發消息「四川三晚報」休刊:12月31日,《 廣元晚報》《內江晚報》《德陽晚報》宣布休刊。感謝陪伴!我們不說再見!四川日報官微還在這一消息中發布了上述三份晚報的休刊號封面。
《都市消費晨報》調整為周刊
2021年1月1日,新疆報業集團旗下最大的都市報——《都市消費晨報》宣布調整期刊,由以往的日報(周一到周五)正式調整為周刊。
《都市消費晨報》創刊22年,曾經是烏魯木齊第一大報,是新疆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一周6期每天4開56個版,發行量20萬份,廣告最高達到4個億,與《新疆都市報》《烏魯木齊晚報》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如今,三大報相繼關停退出,只剩下《烏魯木齊晚報》一家。
《都市消費晨報》第一任總編輯齊東在告別文裡說:
歷史給我們這一代報人的舞臺太大,時間又太短暫,匆匆上演,匆匆謝幕。 即便今天我們已經遠離新聞崗位,依然在把一種傳媒人的姿態——「龐大的不傲慢,微小的不自卑」傳承下去。
《東莞時報》:日報變周報 更名為《東莞時報·莞邑少年》
《東莞時報》2020年12月31日在頭版發表《轉身仍是少年——致讀者》稱:將從日日相見,變為每周見面一次;而我們的刊名,也將變為《東莞時報·莞邑少年》。
《東莞時報》於2008年3月26日創刊,由東莞日報社主管主辦,是東莞唯一的本土都市早報。
「轉網」是生死大考
報紙向數字端走融合發展道路,既是應對危機的無奈之舉,也是面向未來的唯一選擇。英國《衛報》前總編輯Alan Rusbridger說:「公司將超越報紙,將工作重心、努力方向和投資轉向數字,因為這才是我們的未來。」這種所謂「數字優先」(digital first)的概念,業已成為全球報人的共識,大家都開始在發布時間、資源供給、戰略布局等方面向數字端傾斜。
而對絕大多數報紙而言,數字優先的終極方向極有可能是「數字唯一」(digital only),即最終放棄印刷版,完全在數字端發布內容,並建立基於數字端的商業模式。「取消印刷版可能是大多數報紙的長期答案。」(O』Keefe,2019)這時,「數字唯一」的表現形式,便是「轉網」。
2008年美國百年老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和《西雅圖郵報》宣布「轉網」的消息曾震動全球報界,如今採取此類行動的報紙已遍布全球,屢見不鮮。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更多報紙轉向網絡,縮短了很多報紙由「數字優先」走向「數字唯一」的路程。例如,截至2020年5月,僅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在澳大利亞的報紙中,就有76家報紙轉網走「數字唯一」道路。
但轉網絕不必然等同於轉型成功。對一份在數字融合方面未能做足功課、缺乏一定規模的數字受眾積累以及基於數字端的商業模式尚處於空白期的報紙,轉網意味著立即關閉基於紙媒的現金流,雖然降低了成本,但持續收入無著也必然會將報紙逼入異常危險的絕路。
也有較為成功的。2009年因轉網而轟動一時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其轉網前的印刷版發行量已降至歷史最低點的4.3萬份,而數字版的受眾不斷增加。雖然尚未實現盈利,但發行收入加上網絡廣告收入,令虧損額較紙媒時代大幅降低,呈現向盈虧平衡點逼近的態勢。
目前有更多的國外主流報紙進入「準轉網」狀態,即大幅減少印刷版出版頻率,同時大力開拓數字受眾,為將來的「數字唯一」做準備。如美國佛羅裡達州《坦帕灣時報》最近決定將出版周期由每周7次改為每周2次。而在此前,美國至少有10多種區域性主流日報改日報為周二刊或周三刊。這些報紙包括《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在內,無一例外地是在轉網前已經在數字融合方面做了長期鋪墊,取得良好業績。
近年來,國內有大量報紙,特別是同質化嚴重而消耗較多資源的都市類報紙,相繼「休刊」。而所謂「休刊」,對包括《京華時報》《東方早報》《新聞晚報》《北京晨報》《法制晚報》等在內的眾多報紙而言,就是停刊,只不過大家都諱言「停刊」二字。
據範以錦、辜曉進主編的《中國傳媒風雲(2017—2018)》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1月31日的短短兩年內,國內已有69家報紙停刊休刊。這些報紙中的絕大多數在宣布停止出版消息時,都用了「休刊」二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05年頒布的《報紙出版管理規定》第二十條規定:「報紙休刊時間不得超過180日。報紙休刊超過180日仍不能正常出版的,由新聞出版總署撤銷《報紙出版許可證》,並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註銷登記。」依此規定,上述所有「休刊」的報紙都早已超過休刊的最後期限,理應辦理註銷登記等手續,永久停刊。
綜合澎湃新聞、編前會、進觀傳媒微信公號
本文編輯:劉穎
-閱讀推薦-
海外民眾如何迎接2021?| 周末談
60個瞬間,致敬2020!
逐光前行丨新京報2021新年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