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瑞典家具連鎖品牌巨頭宜家(IKEA)宣布,擁有70年歷史、銷量匹敵《聖經》的《宜家家居指南》(IKEA Catalogue)將告別讀者,不僅僅是停止發行印刷新的紙質版本,同樣內容的電子版本,讀者恐怕也再無緣得見。
據悉,這是全球範圍內的宜家特許經營商——國際宜家系統有限公司(Inter Ikea Systems BV),在收集並綜合考慮客戶和店鋪的意見後做出的慎重決定。
自1951年問世以來,《宜家家居指南》從未間斷出版,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根據一部BBC紀錄片中的數據,這本產品型錄的全球發行量甚至超過了《聖經》。2016年,《宜家家居指南》發行量達到頂峰,以32種語言文字、69種版本,在57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超過2億份。
每一本家居指南,都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引領著人們走進宜家商城。據說在《家居指南》發行後的九、十月,通常會迎來一波購物高峰,而這兩個月的銷量,幾乎佔宜家全年銷售額的40%。
《宜家家居指南》早就超越了一本產品目錄的範疇,而是成為了一種打破國界、覆蓋全球的生活方式「代名詞」,寄託了無數人對於現代生活的美好想像。對於很多人來說,它是「最好的家裝靈感、可以照搬的好品位功課、理想生活唾手可得的幻覺。」
然而,近年來宜家與全球消費者的溝通方式正在向線上轉移,《宜家家居指南》的印量在逐年遞減。據媒體獲悉,2021財年宜家紙質版目錄全球發行量已經降至1.24億份。
隨著顧客的消費習慣、接受資訊的方式發生改變,特別是因為網絡購物與社交媒體的興起,閱讀《宜家家具指南》的人數日益減少。與此同時,宜家每年有將近70%的營銷預算都花在了製作與推廣這本產品型錄上,包括策劃、拍攝、印刷、倉儲、物流等多項成本,所以停止刊印是順勢而為之舉。
在發現客戶的消費習慣改變之後,宜家決定增加線上服務的投資,並更新其網站和App,讓顧客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
國際宜家系統公司董事總經理康拉德·格魯斯(Konrad Grüss)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雖然針對《宜家家居指南》未來的討論已經進行了四年,但真正做出停刊決定也只是幾個月前的事情,當時他們還在認真考慮2022年的策劃主題。「對於很多顧客和同仁來說,《宜家家居指南》是一份充滿感情、回憶和歡樂的出版物。70年來,它一直是我們最獨特和標誌性的產品之一。」
點擊播放 GIF 0.0M
確實對於很多人而言,《宜家家居指南》絕非一本冷冰冰的產品型錄,它承載了無數男女對家的諸多美好想像。
一部現代工業設計史,記錄70年時代變遷
那麼,這本充滿溫馨的「家居聖經」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儘管宜家博物館官方宣稱,第一本正式的《宜家家居指南》誕生於1951年的瑞典南部,但在1950年,它的前身《宜家新品》(ikéa-nytt)便已由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親手操刀製作,並以瑞典語出版發行。
相較如同時尚雜誌般光鮮亮麗的《家居指南》,這本黑白印刷的16頁宣傳手冊,在如今看來顯得懷舊意味十足。彼時展示的產品多為小件百貨,讀者可以從小冊子中看到領帶、襪子、菸斗、香水、打火機的身影,不過等到次年第一本官方認證的《家居指南》出現時,冊中主角已搖身大變。
從封面的壁紙與沙發椅到封底的吊燈與梳妝鏡,不難看出,1951年的《家居指南》的重心不再是簡單的日用百貨。在這本擴展到68頁的產品型錄中,大約80%的內容都是設計別致的家居產品。封面上的棕色軟墊搖椅被稱為MK Chair,這件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的經典家具在2013年以Strandmon Chair之名復刻重生。順帶一提,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網紅」拉克桌,最早就出現在1960年的《家居指南》中。
讀者可以把《宜家家居指南》當做一部現代工業設計史,但這只是它諸多身份中的一個。從波普藝術到迪斯科風潮,它是流行文化的觀察者;從闔家共處到單身獨居,它是家庭觀念變遷的記錄者;從黑白手繪到CG渲染,它是數位技術進步的踐行者。
今年夏天,宜家與藝術家PixelJeff合作發布了《動物森友會》聯動版的《家居指南》,從封面到內頁,畫冊中的遊戲場景與陳設,均按照2021年版的產品型錄還原,令玩家和讀者趣味盎然。值得一提的是這本主題數並未印刷實體,宜家選擇了以線上電子化的模式發布該Lookbook。
從宜家的產品型錄中,讀者可以窺見跨越世紀的時代風貌變遷。
援用Voicer雜誌的話:你出生那一年,什麼樣的家具最流行?爸媽年輕的時候,最受追捧的風格有哪些?當時人們住著什麼樣的房子,養著什麼樣的寵物,崇尚單身還是組建家庭,做著什麼樣的夢?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感到好奇,那答案可能就藏在宜家的《家居指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