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民航局關閉了新設幹線航空公司的大門,所以新成立的航空公司的不多。
不過也成立了幾家航空公司。
2018年9月10日,北京航空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公示。
2019年1月4日,天驕航空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公示。
2019年4月30日,雄安航空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公示。
今年以來,東航動作頻頻,先是合作組建三亞航空,後是成立東航廈門分公司。
那麼北京航空、天驕航空、雄安航空、三亞航空、東航廈門分公司都是航空公司嗎,那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民航工作,我們也經常聽人說分公司、子公司、獨立承運人,很多人都一頭霧水,今天翼哥結合以前寫的文章加以充實,再來科普一下。
翼哥首先將航空公司分成幾個層次:
過夜基地、分公司、獨立法人、獨立承運人、獨立結算人幾個層次。
再從這些公司的權利義務、審批要求以及四大航投資公司的區別來進行分析。
本文主要來談從事旅客運輸的航空公司,貨運航空公司暫且不談。
一、從公司的權利義務來看
1
過夜基地:航班保障
幾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有過夜基地。
理論上,只要放1架飛機在某個機場,就可以設個過夜基地。
不過,多數航空公司對於下設過夜基地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有幾架過夜飛機,未來發展前景,戰略上有無安排等等。
過夜基地主要職能就是保障航班生產,最基本的就要有幾個機務維修、放行人員,當然也有一些客運代辦。
總結:基地只負責航班保障。
2
分公司:航班保障+市場開拓
各大航在各地設了很多分公司:
國航:天津、西南、重慶、浙江、湖北、上海等6家分公司。
東航:山東、江西、山西、浙江、安徽、甘肅、西北、北京、四川、廣東等10家分公司,還有江蘇無錫分公司。現在又增加了廈門分公司。
南航:深圳、北京、湖北、海南、湖南、新疆、廣西、北方、大連、吉林、黑龍江、上海、西安等13家分公司。
當然深航、川航、廈航、山航這些較大的地方航空公司也設了不少分公司。
分公司實際上就是各航空公司在各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從公司法的角度來看,既無公司章程,又無董事會。
分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籤合同也是在總部授權範圍內以總部名義在籤。因為一旦發生糾紛,總部就是背鍋俠!
從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分公司既無經營權,也無財權。
員工工資也是總部撥錢下發,往往分公司領導花個小錢都做不了主,都要申請,這領導當的鬱悶可想而知。
不過分公司一般來說要比過夜基地職權多一些,機構也完善一些,基本上就是個公司雛形了。
除了航班保障以外,一般還負責當地市場開拓。
同時分公司職位高一點,管的人多一些。
但是分公司是不是航空公司呢?
是!因為他就是某航在當地的代表。
不是!因為他就是某航的一個分支機構而已。
總結:分公司只是具有航班保障+市場開拓權。
3
獨立法人:財權和人事權
分公司不是航空公司,那子公司呢?
按照民航局的說法,子公司是航空公司。
根據民航局發布的《2019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運輸航空公司62家,其中客運航空公司有53家。
這些航空公司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航空公司.
獨立法人資格的航空公司,就是常說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子公司有董事會、有公司章程,有財權,也是以自己的財產對外承擔責任。
比如南航汕頭、貴州、珠海、河南,東航江蘇、雲南、武漢公司,就是南航、東航控股子公司。
這些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公司給員工發工資,當然中層以下幹部的任免也是由子公司自己做主。
當然控股股東對這些公司還是有控制權!
總結:獨立法人公司具有財權和人事權,53家。
4
獨立承運人:獨立承運權
獨立承運人指的是那些通過民航局121部《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審定的航空公司,擁有了局方頒發的運行合格證,才真正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公共民航客貨運輸業務。
拿到了局方頒發的運行合格證,就要在局方那裡備案的,就要獨立承擔安全運行責任的。
但是:
南航旗下的珠海、汕頭、貴州、河南等4家公司。
東航旗下的雲南、江蘇、武漢等3公司。
海航旗下的新華航空公司。
這些公司都不是獨立承運人。
也有人說他們並非真的航空公司,不過他們都是在從事民航客貨運輸業務啊!
只是他們用的是母公司的承運人資格,當然這也是局方許可的。
有點類似特許經營,子公司使用母公司的代碼、品牌、銷售網絡等等。
上述8家公司的安全運行責任是母公司幫他們一併承擔。
這就是我國民航奇怪的管理狀況,部分航空公司具備獨立法人資格,但並不具有獨立承運人資格。
剔除以上8家公司,具備獨立承運人資格的航空公司只有45家。
這就完了嗎?還沒有完!還有進階版航空公司。
總結:獨立承運人的航空公司具有承運權,45家。
5
獨立結算人:41家,獨立結算權
其實,剩下來的這些航空公司也並非是完全獨立的航空公司。
如國航旗下的北京、大連、內蒙古公司,他們有獨立的ICAO三字代碼(主要用於飛行中的呼叫、電文)。
北京航空:BJN
大連航空:CCD
內蒙古航空:CNM
而國航的ICAO三字代碼:CCA
但三家公司IATA兩三字代碼是用的母公司國航的(CA、999),主要用於商業運營的。
比如CA8975航班:就是大連航空公司運營的大連至南昌的航班,用的就是國航的代碼。
999則是結算代碼,出大連航空的票就是用的國航的票號。
同樣南航雄安航空公司,也有獨立的ICAO三字代碼:CXN
但用的是南航的IATA二字代碼CZ和三字結算碼784。
剔除國航3家、南航的1家子公司後。
當然東航的一二三航空公司也是這種模式,不過目前獲得相關許可。
剩下既有運行使用的獨立三字碼,又有商業使用的獨立兩字碼、三字碼的航空公司實際只有42家。
實際上是獨立承運人,同時獨立擁有兩三字代碼才能真正稱得上獨立的航空公司。
擁有兩三字代碼有什麼用呢?
很重要!擁有IATA兩三字代碼就可以獨立參加結算啦。
我們知道,航空公司各個代理人幫你買票的錢最後都到民航結算中心,結算中心按照航空公司的兩三字代碼結算。
比如國航內蒙航空的票款是由結算中心先撥到國航帳戶上,再由國航分撥下去。
錢都不能直接到自己帳上,還能算獨立的航空公司嗎?
所以,那些具備獨立承運人資格,又有獨立兩三字代碼的公司才是嚴格以上的航空公司。
總結:具有獨立代碼的航空公司具有結算權,41家!
5
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估計有的人越看越納悶,什麼獨立法人,什麼兩字碼、三字碼,不都是航空公司嗎?
這就是我國人民聰明才智真正體現啊,本來很簡單的問題,搞這麼複雜!老美絕對搞不懂!
營業部、基地、分公司、子公司、獨立承運人、獨立代碼...?
美國佬絕對暈菜!
沒有獨立承運人資格的航空公司,他們用的都是母公司一套運行體系、經營體系,沒有獨立的品牌,也不能獨立自主引進飛機。
這些航空公司,就像小孩長大了,雖然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但還跟父母一起過,凡事都由父母包辦,就是父母控。
具有獨立承運人資格的航空公司呢,就是另立門戶,和父母分開過。
當然像北京、內蒙古、大連航空這些公司雖然另立門戶,但父母還拿著你的銀行卡。
其實,獨立法人的航空公司就應該承擔獨立安全責任,小孩子長大了,就應該和父母分開過啊!
當然了,那些被母公司控股的航空公司,是否真正獨立也很難說!
不過,至少形式上是獨立的。
當然獨立結算人肯定具備獨立承運人資格,也是獨立法人。
也就是說獨立結算人>獨立承運人>獨立法人,上一層級肯定是包含下一層級。
二、從審批的流程來看
基地、分公司、子公司、獨立承運人、獨立結算人這些審批的流程也不太一樣。
基地一般不需要審批,航空公司自己看著辦。
分公司則需要民航局的審批,對於設立分公司,民航局也有以下幾個條件:
航空公司申請設立分公司,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客運航空公司飛機達到30架以上可設立分公司,每增加10架飛機可增設一個分公司;100架以上可視飛機增加情況增設分公司。全貨運航空公司設立分公司不受機隊規模限制;
(2)最近24個月未發生重大飛行事故,最近12個月運輸航空人為責任原因事故徵候萬時率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3)最近12個月航班正常率達到行業平均水平或者公司原因航班延誤比例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4)客運航空公司在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含)以上機場設立分公司,市場份額應達到7%,在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以下機場設立分公司,過夜航空器應達到 5 架。全貨運航空公司設立分公司不受份額或機隊規模限制;
(5)無嚴重失信行為;
(6)按時足額繳納民航發展基金;
(7)具有飛行、機務、籤派、安保、商務等組織機構以及符合相關規章要求的飛行、機務、籤派、安保和商務人員。
子公司需要民航局審批,條件又比分公司嚴格得多。
事實上,現在航空公司成立下屬子公司,一般都需要通過民航局的獨立承運人資格審定,原來東航、南航7家沒有承運人資格又是獨立法人的航空公司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將來不會再有這樣的情況了。
也就是說將來獨立法人與獨立承運人兩個身份合二為一。
獨立承運人需要經過民航局獨立承運人資格審定,此外還需要向國際民航組織(ICAO)註冊,由空管局指配三字代碼和無線電呼號。
獨立結算人除了上述動作外,還需要向國際航協(IATA)申請二字代碼和三字結算碼。
三、從四大航下設的航空公司來看
由於航空公司的等級主要劃分為:營業部、基地、分公司、子公司、總部
所以,營業部想變成基地,基地要成為分公司,分公司琢磨著成為子公司,子公司研究著怎麼成為獨立的航空公司。
成了獨立的航空公司又想著下設營業部、基地、分公司、子公司。
循環往復,不亦樂乎!
我們再來看看,這些航空公司的分屬哪些航系。
53家航空公司中,
由海航控制的:13家,佔24.5%。
由南航控制的:10家,18.9%。
由國航控制的:7家,13.2%。
由東航控制的:6家,11.3%。
(東航如果加上一二三航空還有三亞航空就是8家)
四大航合計控制36家航空公司,佔全部的67.9%。
由其他國資控制的:7家,佔13.2%。
有民營控制的:8家,佔15.1%。
四大航投資成立的航空公司,可謂特地鮮明:
海航看重資源稀缺性:喜歡和政府合作成立完全獨立的航司,海航旗下的大多是獨立結算人,具有獨立結算代碼。
南航喜歡因地制宜:既有完全控制的航空公司,也有完全獨立的航司,甚至子公司廈航還成立兩家具有獨立結算人資格的航空公司。
東航強調品牌統一:和政府合作成立一體化下的航司(上航、中聯航是後期重組併入),均沒有獨立承運人、結算人資格。
國航強調對子公司控制權:和政府合作成立獨立承運人的航司,但沒有結算資格。(山航、深航是前期參股,後期收購)
這幾種方式,沒有好壞之分,這是航司的經營思路不同,模式不同。
那麼現在大家了解天驕航空、雄安航空、三亞航空、東航廈門分公司的區別了吧。
天驕航空:獨立法人、獨立承運人、獨立結算人,真正獨立的航空公司。
雄安航空:獨立法人、獨立承運人,南航控制下的半獨立的航空公司。
三亞航空:因還未正式運營,估計是向完全獨立的航空公司方向努力。
東航廈門分公司:東航在廈門的分支機構。
下面附表,我國現有的53家航空公司,分三種類型:
一是獨立結算人:權限最高,具有獨立法人、獨立承運人、獨立兩三字代碼資格
二是獨立承運人:權限其次,具有獨立法人、獨立承運人資格
三是獨立法人:權限最小,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註:表中也列入了東航的一二三航空以及三亞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