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珠友會主題演講之一
五舍 譚隗
美國的古埃及學者萊昂內爾·卡森在《古代埃及》一書中這樣說,「在克裡特島上的米諾斯人於諾薩斯建造宮殿之前的1千年前,在以色列人追隨摩西擺脫奴隸身份之前的幾百年,古埃及已經是一個大國。當義大利半島的部落民族還在臺伯河畔結草為廬的時候,古埃及已經繁榮昌盛。兩千年前的希臘羅馬人看古埃及,就已有點像現代人憑弔希臘和羅馬的廢墟了。」
一 古埃及歷史背景簡要梳理「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這是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遊歷埃及後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
從舊石器時期才開始,埃及人便生息繁衍在狹長的尼羅河流域。公元前4000年,尼羅河流域第一瀑布以下和尼羅河三角洲部分地區的叢林沼澤地帶逐漸得到開發,獨特的埃及文明開始發展。
基於馬涅託的王朝體系,它將埃及歷史劃分為31個王朝。我們通過下面的表格可以大概地看到古代埃及的更迭與變遷:
早王朝時期 第1、2王朝 約公元前3150~前2590年
古王國時期 第3~8王朝 約公元前2592~前2118年
第一中間期 第9~11王朝 約公元前2118~前1980年
中王國時期 第11~12王朝 約公元前1980~前1760年
第二中間期 第13~17王朝 約公元前1759~約公元前1540年
新王國時期 第18~20王朝 約公元前1539~前1077年
第三中間期 第21~25王朝 約公元前1076~前655年
王朝末期 第26王朝 公元前664~前332年
希臘-羅馬時期 託勒密時期 亞歷山大徵服 公元前332~前323年
託勒密王朝 公元前323~前30年
羅馬時期 公元前30年~公元395年
拜佔庭或科普特時期 公元395~640年
2古埃及創世神話在早王朝和古王國時代,埃及人對天地、星辰、空氣等的原始的樸素的崇拜,經過統治階級和僧的整理和編纂,形成了關於神學的創世神話。傳說,整個世界原是一片混沌的水,叫做努恩。
隨後,宇宙萬物的創始者阿圖姆作為一座山升出水面。他創造了諸神和宇宙。阿圖姆獨自生出了一對孿生子:大氣之神舒和溼氣女神泰富努特,而他們又生出了蓋伯和努特。天空女神努特的腳站在東方地平線上,
她的身體彎曲在大地之上,造成了天的穹隆,而她以雙臂下垂到沒落的太陽地平線上。這就是最早人們想像中的天和地的創造與分離的傳說。
蓋伯和努特又生了奧西裡斯和伊西絲、塞特和涅菲悌絲。他們既是兄妹、又是兩對夫妻。阿圖姆、舒、泰富努特、蓋伯、努特、奧西裡斯、伊西絲、塞特和涅菲悌絲九位神,成為一個神聖的整體,叫做九神會。
聖甲蟲的真正身份是蜣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屎殼郎」。
大約在6千年前,古代埃及的農民,在春天灌溉田地的時候,經常看見一種體態魁梧、全身披著黑得發亮的甲冑的大型甲蟲,在路上向後推著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大圓球(糞球)前進。他們感到很驚奇,那時人們把圓球看作是天上太陽的象徵,認為這種威武的甲蟲可能是接受了「神」的旨意,才造出這般精巧的圓球來。所以,稱它為「神聖的甲蟲」。其名稱凱布裡(普遍譯為Khepri)與埃及語動詞「kheper」有關,意思是「發展」、「出現」。
拉美西斯二世王后墓壁畫中凱布裡神的形象 新王國第十九王朝
在古埃及文化中聖甲蟲擁有堅持、無畏、勇敢和勤勞的精神,是它們為世界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2聖甲蟲在埃及本土的演變梳理聖甲蟲形制的印章最早出現在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前2181 第三至八王朝)。
【Scarab and cylinder with names】---W.M.flinders petrie
上圖所示的第三第四王朝的甲蟲印章可以看出:早期甲蟲的刻畫都很簡單,大多就是線條和簡單幾何圖案等構成。材質多為上釉滑石。此類甲蟲多用於護身符。
上圖為第七第九王朝時期的甲蟲印面,不難看出古埃及匠人在工藝上的進步,印面更為精細,尺寸也大了一些。從註解文字得知材質依然多為上釉滑石材質。
中王國早期甲蟲印章 倫敦大學學院藏品
以上幾枚中王國的甲蟲印章 我們可以看出幾點:材質不局限於上釉滑石 也出現了其他硬材質
印面多為線條 迷宮 幾何圖案 人物 動物 植物 符號標誌 等題材
古埃及人大規模製作聖甲蟲印章始於中王國早期 所以我們可以更細緻的研究一下這個時期聖甲蟲印章的演變:
期初階段流行對稱的象形文字印面 內容多為有寓意的單詞
倫敦大學學院藏品
芝加哥藝術學院藏品
十二王朝(公元前1991-1802 年)晚期到十三王朝(公元前1803-1649年)中期,這一時期在底部刻有能夠表明國王,官員,或皇室成員姓名和官階內容的甲蟲印章開始變得常用,並且印面圖案經常是由象形文字和幾何圖形組合而成。
聖甲蟲官印 第十三王朝(第二中間期)印面內容為:Ptahanty 集會的主持人 大都會博物館藏
聖甲蟲官印 倫敦大學學院藏品
第二中間期開始 來自埃及東邊的迦南人控制了埃及三角洲地帶,聖甲蟲印章的風格也有所改變,他們加入了新的裝飾元素和符號。即使底部雕刻有埃及象形文字,也是作為裝飾性圖案使用在甲蟲底部。刻畫有人物,動物形象的甲蟲在這一時期較為常見並且時代特徵非常明顯。
倫敦大學學院藏品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以色列博物館藏品 第二中間期 大約第十三王朝
希克索斯人(目前很多研究認為他們就是迦南人)在公元前1700年進入埃及東部,並在那裡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約公元前1674-1548年)。他們推翻了埃及虛弱的第十三王朝,並且統治了中埃及和下埃及一百多年。希克索斯人創造出了一種極具自己風格的聖甲蟲,其底部普遍刻畫有連續的螺旋扭索狀紋飾。
倫敦大學學院藏品
大英博物館
象形文字:Khayan 國王名字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在中王國到第二中間期之間,同樣出現了一些半寶石材質的甲蟲,這些硬材質的聖甲蟲大部分沒有印面,只是單純作為裝飾用的護身符使用。除了一些高等級墓葬中出土的案例,這些硬材質甲蟲與更晚的新王國時期作品相比,翅膀及頭部部分的刻畫更為粗糙和簡潔,即便一些刻有印面的半寶石聖甲蟲,它們底部的刻工、整體的拋光打磨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沒有新王國及後期的同類護身符精緻。
以色列博物館 新王國時期
大都會博物館 天河石 綠雞肝
大都會博物館
第十八王朝,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第一個王朝,也是古埃及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第十八王朝所處的時間大致是前16世紀至前13世紀(約前1575年-約前1308年)。相當於我國商朝中期左右。
第十八王朝可謂人才輩出,我列舉幾個人物:
在位最久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古代世界的拿破崙」:圖特摩斯三世,宗教改革者:阿肯那吞,阿肯那吞的王后:納芙蒂蒂,最著名的法老:圖坦卡蒙。
左邊 銘文內容為:雅赫摩斯 第十八王朝的締造者 倫敦大學學院藏品
圖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最以尚武著稱的法老(約公元前1504—公元前1450在位)。是第十八王朝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埃及帝國的締造者。在古埃及的三十一個王朝中,第十八王朝是延續時間最長,版圖最大,國力最鼎盛的一個朝代,而圖特摩斯三世則是這個王朝的集大成者。
有圖特摩斯三世王名圈的甲蟲戒指
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期間共發動了許多次戰役。公元前1472年圖特摩斯三世一度渡過幼發拉底河追擊對手。他攻入了雅利安人建立的米坦尼國,奪佔了米坦尼王國位於幼發拉底河西岸的土地,最後米坦尼屈服,並成為埃及的盟友,這使整個西亞地區大為震動,亞述和巴比倫都同埃及修好,巴比倫還將一位公主送給圖特摩斯三世為妃。兩個歷史最久遠的文明中心第一次以聯姻的形式相結合。最後一次戰役中,由於卡迭石聯合諸國叛變,他毀滅了卡迭石城。此戰之後,希克索斯人的權利遺蹟徹底消失了。
強盛的國力,繁榮的貿易往來,讓這一時期製作甲蟲的材料非常豐富。因此,我們在博物館中所見到的半寶石材質(瑪瑙、玉髓、水晶、雞肝瑪瑙、青金石等)聖甲蟲通常製作於這一時期,費盎司(埃及彩釉陶)製作的聖甲蟲也極其受到歡迎。並且新王國出現了很多造型奇異,形制大膽創新的聖甲蟲,例如刻有人面的聖甲蟲,鑲金聖甲蟲配飾等。新王國甲蟲多單獨刻有祝福語,或祝福語與神名、擁有者與祝福語一同出現,類似於「只要有『拉』神在身後,萬事不懼」之類的印面內容,而之前常見的官階與姓名內容則在這個時期的聖甲蟲上很少見。
以色列博物館
銘文「阿蒙-拉,數百萬年」祝福語的費昂斯聖甲蟲(1550BC-1069BC)
大都會博物館 第十八王朝 (1550BC-1295BC)
從新王國時期開始,在製作木乃伊時放置心臟聖甲蟲以保佑逝者來世順遂的風俗逐漸流行,為特定的葬禮而製作,把心臟剝離出來,換上這樣一枚特製的聖甲蟲,作為保護木乃伊的道具。
索布克姆薩夫二世 心臟聖甲蟲 大英博物館
大都會博物館 hatnefer心臟聖甲蟲 (1492BC-1473BC)
心臟聖甲蟲比一般的聖甲蟲更大,平均長度為7.5釐米,它們被放置在木乃伊的喉嚨,胸部或心臟上。心臟聖甲蟲腹部多刻有銘文咒語,內容常為《死亡之書》(Book of the Dead)上的句子,據說將確保死者安全進入地獄世界。是在埃及的死者書中提到的帶有象形文字的大型聖甲蟲,掛在死者的脖子上,以清除他可能犯下的錯誤。
古埃及人相信,當他們死後,心臟要被阿努比斯拿去稱重,以瑪特神(Maat)的羽毛衡量,並在地獄世界的門檻上召集了一組四十二名神靈。如果心臟比羽毛輕,死者會成功地進入下一個生命。心臟若因罪惡而重於羽毛,魂靈將被扔給怪獸阿米特(Ammit)吃掉,並永遠不復存在。
圖坦卡蒙墓葬給我們展示的寶貝太多 我們有必要單獨看看他的聖甲蟲
圖坦卡蒙墓葬的封泥 聖甲蟲印章
埃及後期的甲蟲,風格上延續了新王國時期的甲蟲風格。但是由於利比亞人、波斯人與埃及人交替統治,所以風格上也有了一些變化。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物館 寫實風格 古埃及後期 公元前664-332
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 費昂斯帶翅甲蟲 第三中間期至第三十王朝 公元前712-342
荷蘭國立古物博物館 綠雞肝心臟聖甲蟲 第二十六王朝 約公元前664-525
從埃及後期的較晚時間一直持續到託勒密時期,出現了一種模製的玻璃聖甲蟲。因為玻璃溶液會從模具縫隙流出的緣故,這種聖甲蟲普遍邊緣參差不齊,背面通常粗糙,孔隙較多。開始多為單色,到了託勒密時期開始出現雙色或多色。這一類型的聖甲蟲護身符一般只作為冥器,用於木乃伊的製作,因此當時的人們並不會苛求它的精美程度。
大都會博物館 帶鷹隼頭和翅膀的聖甲蟲 埃及後期至託勒密時期 525BC-30AD
俄羅斯普希金國家美術博物館 帶鷹隼頭和翅膀的聖甲蟲 託勒密時期 305BC-30AD
聖甲蟲印戒 古埃及珠飾樣式豐富,印章戒指最早可能出現在埃及,埃及人將聖甲蟲一類的平印和護身符鑲嵌在戒指上,既方便攜帶使用,又具有裝飾性。埃及的印戒款式和製作工藝都很豐富。這些題材可能本身也包含意義和象徵,但是它們的美術造型和製作工藝都更強調埃及人生活情趣的一面。
大英博物館
黃金和紫水晶聖甲蟲戒指 第12王朝 約公元前1900—1800年
大英博物館藏品
這枚聖甲蟲戒指是最早的蜣螂戒指之一。在此之前,聖甲蟲護身符要麼單獨佩戴,要麼同其它護身符或串珠聯繫在一起,或以線穿系在衣服上面。雖然沒有銘文,但可以肯定,這個戒指完全是用作護身符首飾。紫水晶出產於亞斯文的東南部,是中王國時期首飾匠最喜用的材料之一。此後則不再流行。
3聖甲蟲的用途
在數千年的歷史中,聖甲蟲的形制保持了基本一致,但功能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護身符是其主要作用,也是是當時主要的珠寶題材。
也用於個人信用和所有權的確認。一些甲蟲印的製作明顯出於政治和外交目的,用來紀念和宣傳王室的成就和權威。從新王國時期開始,心臟聖甲蟲開始出現,以此來保護木乃伊。
沃爾特博物館的不同材質聖甲蟲護身符
阿蒙諾菲斯三世的獵獅聖甲蟲上釉滑石
第18王朝,約公元前1380年
大英博物館藏品
阿蒙諾菲斯三世在位期間,下令製作了一批聖甲蟲,以紀念其任內的重大事件,這個聖甲蟲即是其中之一。
底部的銘文記載他在位的前10年之內,共射殺了102頭獅子,並列舉了他的五個稱號,說明提耶是他的王后。
其它的聖甲蟲也記載了阿蒙諾菲斯三世和提耶的婚姻(他們生有一子,即著名的宗教叛逆者:法老阿肯那吞)、米塔尼(位於幼發拉底河的源頭)公主的入嫁、人工湖的開挖和狩獵野牛等。這些列有年號的紀念蜣螂是阿蒙諾菲斯三世所特有的,其中有170多個倖存下來,它們不僅分布在埃及,還分布在敘利亞和南部的蘇丹。有人據此提出,這些蜣螂如同王室快報,被送至各省,通報法老的消息。有學者甚至認為它們是今天的報紙。無論其功能如何,雕成聖甲蟲的物品都含有護身符的象徵意義,表示新生命和復活的意味。
三 聖甲蟲的演變1迦南人迦南聖甲蟲很大一部分與埃及本土聖甲蟲是難以區分的,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學術界都認為這些迦南聖甲蟲是從埃及進口而來,因為它們的設計風格和形制都模仿了埃及中王國後期的聖甲蟲。與埃及人密切的貿易往來使得迦南人製作聖甲蟲的材料多是源自埃及的白色滑石,或是產自本地的深色蛇紋石。
倫敦大學學院藏
腓尼基人
腓尼基,3000年前地中海沿岸的城邦國家。在希臘語中「腓尼基」意為紫紅色,腓尼基人掌握著紫紅色染織工藝,埃及、巴比倫、西臺等國家的貴族穿著腓尼基人染制的衣服,故稱這些布料的製作者為「紫紅色的人」———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是成功的商人,讓自己國家在短期內通過各種手段積攢大量財富。他們是航海家,造船業發達,航線眾多。並歷時三年環繞非洲。他們也是軍事家。掌控者地中海大部分地區,很多地方也深受埃及文化影響。
古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拉丁文也來源於此。對後世歐洲國家字母影響深遠。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腓尼基開始模仿埃及人製作聖甲蟲印章。這些風格鮮明的腓尼基聖甲蟲很多採用綠碧玉(Green Jasper)作為雕刻材料,並借用了埃及的元素作為印面主題,較為常見的題材有新生荷魯斯、伊西斯哺乳荷魯斯、以及有翼的保護神和精靈。
以色列博物館 石質聖甲蟲 500-400BC
大英博物館 腓尼基文字的甲蟲印章 800-700BC
大都會博物館 500-400BC
保羅蓋蒂博物館 500-400BC
沃爾特藝術博物館 600-400BC
2古希臘公元前400到500年左右,腓尼基聖甲蟲在地中海區域的傳播範圍和數量都到達了頂峰,腓尼基人的貿易活動也將聖甲蟲帶入了希臘,在大約公元前600至500年,愛琴海地區也出現了一系列的費盎司作坊,製作具有簡單埃及元素的仿製聖甲蟲。
大英博物館 費昂斯 希臘古風時代 600-500BC
約公元前550-500年,在希臘人通過和腓尼基人的學習,掌握了更先進的硬材質微雕技術後,希臘聖甲蟲和類聖甲蟲形印章在微雕寶石世界大放異彩。這個時期生產的很多聖甲蟲具有一個非常顯著且其他地域所不具備的特點,就是它們的後背雕刻有一條凸起的稜。
大都會博物館 約500BC
保羅蓋蒂博物館
這種簡化版聖甲蟲在公元前400年左右逐漸取代了希臘聖甲蟲,通常被希臘人用作戒指或吊墜佩戴。
3伊特魯裡亞伊特魯裡亞文明是距今2000至3000年前伊特拉斯坎人創造的古老文明,分布在亞平寧半島的中北部。於公元前6世紀達到巔峰。公元前1世紀,伊特魯裡亞被羅馬吞併。
學者普遍認為,古希臘四個主要部族之一的愛奧尼亞人為了逃離波斯人的入侵而而來到了伊特魯裡亞,並在此留下了他們的聖甲蟲作品。在希臘古風雕刻風格的直接影響下,伊特魯裡亞人在公元前550年左右也開始製作雕刻硬材質聖甲蟲印章,初期兩種聖甲蟲非常相似,難以區分, 但很快伊特魯裡亞聖甲蟲就發展出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它們相比希臘聖甲蟲切割更考究,拋光更為精良,沒有背部殼上凸起的稜。雖然希臘人在後期鍾愛背部平滑的聖甲蟲形印章,但寫實聖甲蟲印章在公元前200年左右依舊受到伊特魯裡亞人的喜愛。
保羅蓋蒂博物館 400-375BC
保羅蓋蒂博物館 450-400BC
在大約300年左右,伊特魯裡亞創造了「小水球風格」(globolo style)的聖甲蟲。這些聖甲蟲印章的印面僅以鑽頭鑽出圓點,簡練地刻畫出人物或動物形象,並很快佔據了主導地位。就像畢卡索畫風的變革一樣,通過對解剖學的研究和對現實元素的細緻觀察,伊特魯裡亞人也用他們的抽象聖甲蟲為公元前古代文明聖甲蟲的製作畫上了一個句號。
大英博物館 300BC
大英博物館 300-200BC
4波斯文明 (希臘化波斯)在波斯帝國時期,從公元前500至400年,帝國的西部地區生產了一系列非常高質量的,將希臘與波斯風格和主題相結合的雕刻寶石,主要集中在安納託利亞(土耳其地區)。波斯人並沒有創造自己風格的聖甲蟲,而是大多沿用了希臘類聖甲蟲形印章的形制。這些印章和古典希臘作品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雕刻師往往不會掩飾自己的雕刻痕跡。出現於希臘化波斯印章上的動物很多都帶有翅膀。
保羅蓋蒂博物館 約450BC
保羅蓋蒂博物館 阿契美尼德 約450BC
4聖甲蟲收藏及未來行情走勢 1國際市場埃及甲蟲
1985年 紐約蘇富比
2002年 紐約佳士得 22000美金成交
2008年 一組 3500美金 成交
2013年 紐約佳士得
2016年 紐約佳士得 10625美金成交
腓尼基甲蟲
2011年 紐約佳士得
希臘化波斯
2011年 紐約佳士得 50000美金成交
2019年 紐約佳士得 37500美金成交
古埃及埃及聖甲蟲的魅力絕不是通過這短短幾千字或者幾組圖片能夠全面展示的。埃及聖甲蟲的斷代也需要各位藏友全面比照大量的館藏品之後再下定論,因為很多時期的聖甲蟲護身符都會有風格上的重疊,晚期的甲蟲印面甚至會仿製前朝的圖案,光面平底聖甲蟲的斷代更為困難。
伊特魯裡亞
2003 紐約佳士得 4000美金 成交
2008年 紐約佳士得 86500美金成交
2011年 紐約佳士得 4750美金成交
2019 紐約佳士得 237500美金成交
希臘甲蟲
2006 紐約佳士得 36000美金成交
2006 紐約佳士得 144000美金成交
2019 紐約佳士得 47500美金成交
2019 紐約佳士得 325000美金成交
2國內市場國內聖甲蟲收藏不是剛剛起步。隨著域外古代印章的火熱,聖甲蟲印章也順勢而起,受到了國內玩家的青睞。但圈子很小,普及度比較低。
剛剛我們看到了不同種類的甲蟲,基於它們的時期、材質、工藝、級別等不同,價格也有著天壤之別。
入鄉隨俗,我們古珠圈的審美是衡量一枚甲蟲印章的先決條件。材質當然要瑪瑙玉髓最好,工藝越精細越好。價格也會更高。
但是我們忽視了聖甲蟲收藏的真諦:通過每一件小小甲蟲上承載的信息去透視古埃及文明材質聖甲蟲收藏的閃光點。
古埃及甲蟲大部分都是費昂斯材質,費昂斯也分釉色的不同,硬度的不同,這些因素也會影響甲蟲的價格。
費昂斯材質 上釉硬度稍差 品相一般的 一千五兩千起步,上釉很硬的 品相尚可的 三四千起步,硬材質價格 四五千起步,整體品相好 材質好 工藝細 尺寸也大的 所有條件都不錯的 小几萬起步 精品可以更貴 貴到多少 可以參考國際拍賣成交 。
腓尼基甲蟲 和希臘化波斯甲蟲 的價格也參考以上條件
伊特魯裡亞和古希臘甲蟲 國際價格已經很高 而且購買難度大 流通性小變現能力差
古埃及甲蟲在綜合因素下 更適合收藏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