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方面通報已完成22800型「奧金佐沃」號護衛艦的建造工作,計劃於2020年服役。站在現代海軍的角度,22800型堪稱是一朵奇葩,為何這麼說呢?請看本期解讀。
第一奇:排水不滿千噸俄羅斯22800型護衛艦的第一個特點,是其體型特別小。
22800是俄羅斯海軍21世紀後才設計的新型護衛艦,其中最早的兩艘2015年才開始建造。然而如此新的一型軍艦,體型卻小得可憐。要知道,現代意義的護衛艦,其淵源之一是二戰時期的「護航驅逐艦」即輕型驅逐艦,護航驅逐艦在當時就已經有上千噸的排水;另一個淵源則是各國的近海巡邏艦,最早問世於20世紀初,當時的排水量也有500噸左右。
現代的護衛艦,雖然排水量一般不如驅逐艦,但通常的排水量也有2000噸至4000噸。以美國剛退役的佩裡級護衛艦為例,其長135.6米至138米,寬13.7米,吃水4.9米,滿載排水量3700至4100噸,乘員214人。
而22800型護衛艦呢?早期型號只有65米長,9.6米寬,吃水2.8米,滿載排水量才800噸,僅僅是佩裡級的五分之一。本次造成的改進型號,也不過67米長,11米寬,滿載排水量不到900噸,乘員60人。所以有人認為,22800型即使叫做「輕型護衛艦」,也是大大拉低了「輕型護衛艦」的規格,應該叫「袖珍護衛艦」才對。
不過,正所謂船小好掉頭。22800型護衛艦安裝兩臺柴油發電機,其最高速度達到30節至35節,基本是海上戰艦速度的上限。其續航力在15節時為1500海裡,在9節時為3000海裡。這個距離不算很遠(佩裡級在20節時續航就有4500海裡),主要用於近海機動。另一方面,22800型護衛艦布局緊湊,上層建築應用了隱身多稜面設計,在敵軍的偵察下具備一定的規避能力。第二奇:防空勝於反潛
22800型護衛艦的第二個特點,在於它的武器裝備裡,防空武器比反潛武器要強。
現代海戰中,飛機空襲與潛艇伏擊是對付艦隊的重要手段,一支海軍編隊(不管是否擁有航母)的核心防禦任務就是防空與反潛。通常驅逐艦和護衛艦都同時具備防空和反潛的功能,但一般來說,編隊中驅逐艦防空能力更強(甚至有時候會動用巡洋艦來擔任防空的核心),而護衛艦則側重於反潛。
22800型護衛艦卻是個例外。在較早的型號上,安裝了兩套AK630型近防炮。而在最新的型號上,安裝了著名的鎧甲-M海基彈炮合一防空系統。該系統是在陸基版「鎧甲-M」的基礎上改造來的。「鎧甲M」是俄羅斯新一代防空系統,其艦載版裝備了兩門6管30mm轉管炮和8枚近程防空飛彈,中間是一個碩大的相控陣搜索雷達,看上去形如科幻作品中的軍用機器人。依靠雷達,鎧甲—M能對來犯的敵方飛機和飛彈進行搜索識別。當敵方飛機飛彈進入20公裡範圍,防空飛彈即可將其攔截。而對更近距離的,則以加特林機關炮用密集火力予以摧毀。
而22800型護衛艦在反潛方面的戰鬥力卻比防空要弱。通常護衛艦總是具備一些反潛裝備,以佩裡級為例,裝備兩門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器,兩架LAMPS反潛直升機,還可以發射反潛飛彈。而這些2800型護衛艦統統沒有。這艘不到千噸的小船,從來就不是為了反潛而設置的。第三奇:千裡之外巡航炸
22800型護衛艦更突出的特色,則是它強悍的火力。前面說22800型護衛艦防空重於反潛,但實際上22800的防空也稱不上多麼驚豔。畢竟鎧甲—M雖然先進,但它依然只是一款近距離防空的武器,8枚防空飛彈在數量上也略顯單薄。22800型護衛艦真正可怕的,是它的重火力。
如前所述,通常現代海軍中,中遠程打擊的任務是交給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或驅逐艦、巡洋艦裝備的巡航飛彈、反艦飛彈和艦炮,護衛艦的任務就是護衛編隊,其重火力一般不那麼強大。還是舉佩裡級為例,4000噸的大傢伙也不過裝了76毫米艦炮,除此之外基本沒有對陸對海的作戰能力。
而22800型呢,首先裝備了A-190艦炮,口徑達100毫米,發射速度每分鐘80發,射程超過20公裡,是一款威力強大的對海、對陸武器,其威懾力遠遠超過佩裡級和絕大部分護衛艦。
更強大的武器是8單元的垂髮系統,可以發射「縞瑪瑙」反艦飛彈和「口徑」系列巡航飛彈。「縞瑪瑙」的射程為300公裡,裝備300公斤戰鬥部,速度達2.5馬赫,足以擊沉300公裡外的重型艦隻。
「口徑」巡航飛彈則是俄羅斯海軍主要遠程打擊武器,據稱最新型的射程能達2000公裡,巡航速度為亞音速,突防速度達到3馬赫。在敘利亞戰爭中,俄軍曾從位於裏海的一艘飛彈艦上發射該型巡航飛彈,越過1500公裡的距離,命中敘利亞叛軍據點,且未造成平民傷亡。
在未來,俄羅斯還將在上面安裝「鋯石」高超聲速反艦巡航飛彈。該型飛彈被稱為「航母殺手」,能以9馬赫的恐怖速度,飛越上千公裡。
除此之外,22800型護衛艦對空搜索採用弗魯克E型三坐標相控陣雷達,對海搜索和火控採用了通用「音樂臺」雷達,作戰系統採用「西格瑪-E」系統,顯控臺使用有觸控功能的LCD多功能液晶彩色平面顯示器。22800型還配備有「海雕-10」偵察無人機,這種飛機能在空中停留14個小時,並在5000米高空向軍艦傳輸獲得的敵情數據,大大增強了索敵效能。
談兵·戰略定位小船重炮保近海
如此小小一艘船,卻裝備有這樣強大的火力,讓人覺得不那麼協調。護衛艦不去幹好本行「護衛」,卻不務正業地搞遠程打擊,俄軍的22800型護衛艦到底在做什麼呢?這實際上是俄羅斯迫不得已而採取的一招「劍走偏鋒」。
曾經的蘇聯,也曾擁有遠洋之夢,建立了一支能稱到世界第二的強大海軍。6萬噸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和2萬多噸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是其代表,而大批三四千噸的護衛艦是其中重要一員。可是,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俄海軍走了下坡路。普京上臺後,雖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重振俄軍雄風,在敘利亞等地發動了絕地反擊,但是差距的存在使得俄軍不可能用常規手段來遏制美軍。傳說中的「萬噸大驅」遲遲不見,就連三四千噸的護衛艦也造不起多少新的。
這個時候,以小型船隻搭載大威力的武器,就成為了一種選擇。因為船隻本身小,使得建造和維護艦船的花費也少,每一艘艦船佔用的人力也得到節省。這意味著同樣多的經費和人力,可以建設和維繫更多的艦隻,使得俄羅斯防守漫長的海岸線時的調度更加機動靈活。這些小船搭載戰鬥力的空間有限,想要做到全面防禦是很困難的。既然如此,不如乾脆以攻為守,裝備強大的中遠程攻擊武器。
這樣,面對弱小之敵如敘利亞叛軍,可以很從容地進行壓制、打擊。萬一爆發大規模衝突甚至戰爭,大量的小型重火力艦隻可以對美國航母編隊構成更加嚴重的威脅。畢竟,許多小的分散火力點,從威懾力及麻煩程度來說,勝過少數集中火力陣。這樣,實際上就使得美軍強大的水面艦隊,在靠近俄羅斯海疆時承受更大的風險,反過來對俄羅斯的海防達成了保衛意義。
據稱,俄羅斯海軍計劃在2026年前建造18艘22800型軍艦,裝備各大艦隊。這些不到千噸的「護衛艦」,將代替目前裝備的小型飛彈艇,並與數量有限的三四千噸級的大型護衛艦形成高低搭配。不過,這些艦船並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由此大膽推測,俄羅斯的海軍戰略,以攻代守,終究走的守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