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昨天下午,市市政管理處組織召開了市區南站天橋安全運行討論會。與會專家會診後一致認為,南站天橋步行樓梯原平臺和樓梯腳之間雖然出現立柱脫空和支座偏位,但因為立柱是後加的,所起作用不大,不會影響天橋整體結構和安全運行。專家建議,要加強對南站天橋的養護和監測,及時做好立柱脫空和支座偏位的監測,並及時清理伸縮縫。
南站天橋8條步行樓梯的第一根立柱均不同程度地出現脫空,而且立柱上的橡膠支座出現偏位,最明顯的偏位達到6釐米。市市政管理處有關負責人稱,該處特地邀請了來自溫州市城建設計院、溫州市市政公用工程質量監督站等單位的專家,召開安全討論會,對南站天橋的運行進行討論分析。
市市政管理處道橋科副科長郝敬元說,南站天橋步行樓梯的第一根立柱是後加的,用於減緩樓梯振動頻率。當時在設計時並未考慮在內。
從一份南站天橋設計單位杭州市城建設計院的材料可以看出,在天橋施工完成後,當時考慮到步行樓梯強度雖能滿足受力要求,但剛度偏小,給正常使用帶來很大影響,為此經過協商提出加固措施,在原平臺與樓梯腳間增設直徑為40釐米的鋼立柱,基礎開挖深度為1.2米,開挖後填片石20釐米。
「按照現在的設計規範要求,南站天橋剛度偏小也是不合理的。剛度偏小,行人走在上面會感覺很晃,進行加固是提高行人安全感。」溫州市城建設計院副院長吳延平說,他已與南站天橋設計單位相關負責人溝通過,後加的立柱採用基礎開挖的方法,和其他採用樁基的立柱不一樣。可以說立柱基礎沒有處理好,才會引起脫空等問題。
對於出現立柱和樓梯脫空並出現立柱上支座偏位的問題,專家認為,一方面是軟土基引起的地面沉降,讓基礎不紮實的立柱沉降,另一方面是鋼箱梁樓梯向橋中心收縮變位,引起了脫空,並出現了支座偏位。
會不會影響天橋安全?專家討論後一致認為,根據2007年11月浙江大學土木工程測試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南站天橋檢測技術評分等級為B級(城市橋梁技術評分等級分為A、B、C、D、E,其中E級為不合格),為良好狀態,結合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是安全的。最主要的是,這後加的立柱起到加強樓梯剛度作用,不會影響天橋整體結構和安全運行。
2007年11月至今,已近3年,檢測報告會不會已過時?對此,市政管理處道橋科負責人稱,南站天橋是城市主幹路上的橋梁,屬於三類養護的城市橋梁,按照規定,橋梁檢測間隔宜為6年至10年。另外,他們對南站天橋的常規檢測每年都會進行的。周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