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的一天,黃濤生病住進了301醫院。護士要履行常規登記,問黃濤是什麼文化程度。黃濤說:「初中。」還沒等年輕的護士填完,黃濤又補充一句:「確切地說是初中肄業生。」
黃濤確實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文憑,只有上個世紀30年代末,他在太原中學念初中二年級的學歷證明。參加革命後,儘管他多次進修深造,但都沒有文憑。所以,在黃濤的履歷表中,文化程度一欄,總是填寫初中肄業。
從一名初中肄業生到知名的出版家、編輯家,黃濤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幾十年來,他從沒有完整地休過節假日和星期天,下部隊採訪從沒有藉機遊覽名勝古蹟。伴隨著他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苦」。苦學,苦思,苦鑽。同事們說,黃濤是坐上飛機寫計劃,返程時上了飛機寫總結,到了部隊就是一門心思地工作,休息的時間總是一頭扎進招待所學習。
「編輯是個沒有星期天的職業,八小時之內成不了好編輯。」黃濤常說這句話,這也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編輯生涯的真實寫照。
他的老伴馬豔秋曾對別人開玩笑說:「假如我要是走在老頭子的前面,我要挑著時辰走,否則他都沒空送我。一個是他在看稿子的時候,再一個他在看《新聞聯播》的時候。這兩件事他在做的話,什麼事情都驚動不了他。」
黃濤幾十年來養成了這種學習和工作的習慣,他還愛看書讀報,《光明日報》是他的第一選擇,因為,那上面有很多理論性很強的文章。大約有20年了,《光明日報》一張都不少,每月一捆,按時間順序放著。他自己親手整理,任何人未經他允許是不準翻動的。
學習上有突破,工作上自然就能遊刃有餘。
大家都知道,評定職稱已經成為專業技術幹部的一道門檻,要講條件,比貢獻,還有考英語和計算機,所有的硬體都具備了,最後就是名額,沒有名額其他全是白搭。評定黃濤的高級職稱絕對是一個先例,首先他沒有大學學歷,再者他不會計算機,還有英語他肯定也考不過關。但全軍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委員會對他網開一面,就講貢獻一條,有敢和黃濤叫板的嗎?全票通過,總政治部批准確認他為編審。那是1989年。那一年,他已經離休了兩年。
責編:李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