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言教語
近日有一所高校,可謂「風頭正勁」,它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
在6月7日哈工大迎來自己的百年校慶,數千架無人機造就靚麗的風景;後因哈工大登上美國實體名單,工科生的神奇MATLAB也被限制使用。
最最新的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中,哈工大排名第260名(前一位國內大學為同濟大學,排名256名)。
種種的一切無不印證著:哈工大的實力,非同凡響!
對於高中的學子而言,能夠考上這樣一所實力與地位共存的大學,無疑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以後也會有一個很光明的前程。
然而就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16歲以398.5分(江蘇高考)的好成績考上哈工大,不成想卻以肄業生的身份離開這所如今的百年名校。
他就是劉漢清,哈工大「最特殊」的肄業生。
既幹不了體力活,又沒有一技之長,靠著每個月400元的低保補助生活。
哈工大的高材生,何至於此呢?
01與數學的「轉角遇到愛」
劉漢清,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賦。
上小學時接連跳級,到了初高中,面對那些學習多年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依然經常保持第一名的成績。
1980年,16歲的劉漢清成為村子附近遠近聞名的「少年天才」。
在那個大學生「金貴」的年代,劉漢清不僅考上了大學,而且是以398.5分的高分考上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劉漢清,成為當時江蘇泰州市雙沐村第一位大學生。
16歲的劉漢清帶著父老鄉親的期望,來到了哈爾濱,正式成為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的一位學生。
我以後要當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作為以工科為主的哈工大,甚至可以稱得上國內「工程師的搖籃」。
劉漢清學習的也是工科類專業,如果按部就班地學習自己的專業,那麼他將來順利畢業,無疑會成為各大公司爭搶的對象。
當時的大學生稀缺,哈工大的大學生更稀缺。
然而劉漢清的命運,卻在大三時發生了轉變,和數學中的數論「轉角遇到愛」,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02痴迷數學無奈肄業,成低保戶不改初心
在大學的前兩年,劉漢清學習成績優異,深受老師的喜愛。
在大三時,因為在圖書館翻閱到一份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學術報告,他覺得這是命運的安排。
數論這座數學界的高峰,正在等著自己去攀登。
其實劉漢清會有這樣的轉變並不難理解。
劉漢清從小天賦過人,能夠考上理工科見長的哈工大,其實足以說明他的理科知識很優異。
尤其是數學,劉漢清一直覺得自己很有天賦。
正是對數論孜孜不倦的追求,劉漢清開始全身心投入到數論的研究中,並因此開始忽略甚至完全放棄自己的專業課。
到了大四時,因此掛科太多,劉漢清沒有拿到畢業證,最終以肄業生的身份離開了自己的母校。
他鑽研學術,卻因此沒有畢業,這是一種悲哀。
曾經很賞識劉漢清的一位教授,看到劉漢清不能畢業的結局,落淚說出上面一番話。
對於一位有天賦、有能力的年輕人,當得知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都無法攻克的難關時,他自然就不免起了好勝心,覺得自己就是那個能夠「命運之子」。
劉漢清對數論的痴迷,並沒有因為肄業回家而放棄。
劉漢清在自己老家的村子,一待就是幾十年,在這幾十年裡,他不參加工作、也什麼都不會。
為了他的生活,村裡給他申請了低保戶的名額,每個月有400塊錢的補貼。
靠著這400塊錢的補貼,劉漢清堅持著自己的數學夢想,在幾十年活動範圍基本都在這個村子的他,在1989年時完成了第一份有關數論的論文。
不過因為有一個地方沒有進行有效推論,他的論文並沒有獲得認可。
但是那又怎樣,劉漢清對於數論幾十年如一日,一生沒有娶妻生子,數論成為他相伴一生的夢想。
「數論」真的有魔力,投入進去你就能感受到一種大美,讓你欲罷不能。我雖然領略不到大美,雖然為他可惜,但說實在的,對他的執著,我確實充滿敬意!
400元在現如今算不得什麼,然而對於一位追求自己數學夢想的人,劉漢清覺得夠吃喝就行。
從天才少年到低保戶,他的眼裡,只有數論的美,為了自己的數學夢想,他甚至可以不在乎個人形象,不在乎物質享受。
這樣的一生,到底對還是不對呢?
03一生,要無愧於自己的內心
關於劉漢清的選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覺得他在追求的夢想,是值得尊敬的人;有人覺得他不知變通,撞了南牆還不知回頭。
然而說起來,劉漢清的一生,都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在他這幾十年的生活中,他都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數論,是他一生的堅持,大三時的「偶遇」,他就沉浸其中。
此時評判對與錯,其實對於他個人,都沒有意義,重要的是,他對得起自己的內心。
天才,其實對有些「偏執」,總想自己的存在,能夠為世界改變點兒什麼。
劉漢清覺得自己可以在數論領域有所建樹,並為此付出一生的時間,無論成功與否,在努力的每一天,他都過得很充實。
在學術探索的路上,註定有人能夠摘得成功的桂冠,有人窮其一生都碌碌無為,這是無奈,也是現實。
當開始要紮根學術的時候,就應該有這樣的覺悟,哪怕不為世人所理解,只要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就要無懼失敗。
劉漢清從16歲被哈工大錄取,到肄業回家,他的人生起伏,不過都在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的人生,過得並不失敗!
本文內容【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和分享,請勿抄襲或搬運,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