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高分考上哈工大,從肄業生到低保戶,為數學窮其一生

2021-01-12 立言教語

文|立言教語

近日有一所高校,可謂「風頭正勁」,它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

在6月7日哈工大迎來自己的百年校慶,數千架無人機造就靚麗的風景;後因哈工大登上美國實體名單,工科生的神奇MATLAB也被限制使用。

最最新的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中,哈工大排名第260名(前一位國內大學為同濟大學,排名256名)。

哈工大

種種的一切無不印證著:哈工大的實力,非同凡響!

對於高中的學子而言,能夠考上這樣一所實力與地位共存的大學,無疑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以後也會有一個很光明的前程。

然而就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16歲以398.5分(江蘇高考)的好成績考上哈工大,不成想卻以肄業生的身份離開這所如今的百年名校。

他就是劉漢清,哈工大「最特殊」的肄業生。

既幹不了體力活,又沒有一技之長,靠著每個月400元的低保補助生活。

哈工大的高材生,何至於此呢?

劉漢清

01與數學的「轉角遇到愛」

劉漢清,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賦。

上小學時接連跳級,到了初高中,面對那些學習多年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依然經常保持第一名的成績。

1980年,16歲的劉漢清成為村子附近遠近聞名的「少年天才」。

在那個大學生「金貴」的年代,劉漢清不僅考上了大學,而且是以398.5分的高分考上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劉漢清,成為當時江蘇泰州市雙沐村第一位大學生。

哈工大校園

16歲的劉漢清帶著父老鄉親的期望,來到了哈爾濱,正式成為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的一位學生。

我以後要當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作為以工科為主的哈工大,甚至可以稱得上國內「工程師的搖籃」。

劉漢清學習的也是工科類專業,如果按部就班地學習自己的專業,那麼他將來順利畢業,無疑會成為各大公司爭搶的對象。

當時的大學生稀缺,哈工大的大學生更稀缺。

然而劉漢清的命運,卻在大三時發生了轉變,和數學中的數論「轉角遇到愛」,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哈工大圖書館

02痴迷數學無奈肄業,成低保戶不改初心

在大學的前兩年,劉漢清學習成績優異,深受老師的喜愛。

在大三時,因為在圖書館翻閱到一份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學術報告,他覺得這是命運的安排。

數論這座數學界的高峰,正在等著自己去攀登。

其實劉漢清會有這樣的轉變並不難理解。

劉漢清從小天賦過人,能夠考上理工科見長的哈工大,其實足以說明他的理科知識很優異。

尤其是數學,劉漢清一直覺得自己很有天賦。

專心數論的劉漢清

正是對數論孜孜不倦的追求,劉漢清開始全身心投入到數論的研究中,並因此開始忽略甚至完全放棄自己的專業課。

到了大四時,因此掛科太多,劉漢清沒有拿到畢業證,最終以肄業生的身份離開了自己的母校。

他鑽研學術,卻因此沒有畢業,這是一種悲哀。

曾經很賞識劉漢清的一位教授,看到劉漢清不能畢業的結局,落淚說出上面一番話。

對於一位有天賦、有能力的年輕人,當得知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都無法攻克的難關時,他自然就不免起了好勝心,覺得自己就是那個能夠「命運之子」。

劉漢清對數論的痴迷,並沒有因為肄業回家而放棄。

劉漢清老家

劉漢清在自己老家的村子,一待就是幾十年,在這幾十年裡,他不參加工作、也什麼都不會。

為了他的生活,村裡給他申請了低保戶的名額,每個月有400塊錢的補貼。

靠著這400塊錢的補貼,劉漢清堅持著自己的數學夢想,在幾十年活動範圍基本都在這個村子的他,在1989年時完成了第一份有關數論的論文。

不過因為有一個地方沒有進行有效推論,他的論文並沒有獲得認可。

但是那又怎樣,劉漢清對於數論幾十年如一日,一生沒有娶妻生子,數論成為他相伴一生的夢想。

數論

「數論」真的有魔力,投入進去你就能感受到一種大美,讓你欲罷不能。我雖然領略不到大美,雖然為他可惜,但說實在的,對他的執著,我確實充滿敬意!

400元在現如今算不得什麼,然而對於一位追求自己數學夢想的人,劉漢清覺得夠吃喝就行。

從天才少年到低保戶,他的眼裡,只有數論的美,為了自己的數學夢想,他甚至可以不在乎個人形象,不在乎物質享受。

這樣的一生,到底對還是不對呢?

成為低保戶的劉漢清

03一生,要無愧於自己的內心

關於劉漢清的選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覺得他在追求的夢想,是值得尊敬的人;有人覺得他不知變通,撞了南牆還不知回頭。

然而說起來,劉漢清的一生,都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在他這幾十年的生活中,他都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數論,是他一生的堅持,大三時的「偶遇」,他就沉浸其中。

此時評判對與錯,其實對於他個人,都沒有意義,重要的是,他對得起自己的內心。

天才,其實對有些「偏執」,總想自己的存在,能夠為世界改變點兒什麼。

在學習的劉漢清

劉漢清覺得自己可以在數論領域有所建樹,並為此付出一生的時間,無論成功與否,在努力的每一天,他都過得很充實。

在學術探索的路上,註定有人能夠摘得成功的桂冠,有人窮其一生都碌碌無為,這是無奈,也是現實。

當開始要紮根學術的時候,就應該有這樣的覺悟,哪怕不為世人所理解,只要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就要無懼失敗。

劉漢清從16歲被哈工大錄取,到肄業回家,他的人生起伏,不過都在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的人生,過得並不失敗!

本文內容【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和分享,請勿抄襲或搬運,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

相關焦點

  • 16歲天才考上哈工大,痴迷哥德巴赫猜想耽誤一生,50歲淪為低保戶
    導語:小的時候,父母要求我們努力讀書,老師也要求我們努力讀書,從小老師和父母的願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能夠考上像清華北大一樣的名校,至少能夠考上985211院校,這樣他們將來一輩子的路才能夠走的更加的順暢,才能夠過著比較好的生活,比較富裕的生活,或者說才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生活。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
    說到劉漢青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熟悉,他曾經16歲考上哈工大,是村民口中的金鳳凰,也是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天才,如今劉漢青已經年過50,非但沒有成為一位人才,反而淪為低保戶,真是令人唏噓,大家都非常好奇,從一位天才到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
  • 11歲學微積分16歲上哈工大,卻淪落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經歷了啥?
    我們也相信那些天才會有更好的人生更好的未來,卻沒有想過,一個天才最終會淪落為一個低保戶。我們印象中的天才,在畢業之後應該都是成功人士,西裝革履,自信滿滿。而今天這位天才,卻面容枯槁、鬍子拉碴,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又是如何從一個天才淪落為一個低保戶的呢?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十六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是村民嘴裡的金鳳凰,是同學們嘴裡的小天才。然而歲月如梭,已經年過五十的劉漢青,不但沒能做出一番事業,反倒成了一個靠吃救濟才能生活的低保戶。從天才到低保戶之間,劉漢青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要想知道這其中的緣由,就得從劉漢青的人生軌跡中慢慢尋找了。
  • 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如今淪為低保戶
    "讀書改變命運"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考上一所好大學,往往就意味著自己的人生更上了一個臺階,好的學校不僅能夠接受到更加系統而先進的教育,而且還能開闊自己的視野與見聞,人脈與平臺是高校最具優勢的地方,同時在找工作的時候,高校的學生們往往也會更加受到企業的青睞。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卻淪為低保戶,因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作為近代數學上最大的難題之一,它難倒了無數數學家。但在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理論,為摘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更近一步。這樣的成就,再加之以科學春天到來的宣傳,可想而知會影響多少年輕人的志向,選擇投身其中。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卻淪為低保戶,因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作為近代數學上最大的難題之一,它難倒了無數數學家。但在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理論,為摘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更近一步。這樣的成就,再加之以科學春天到來的宣傳,可想而知會影響多少年輕人的志向,選擇投身其中。劉漢青便是其中的一個,他是天才,16歲便考上了哈工大,但卻終迷失在哥德巴赫猜想之中,如今甚至淪落到50歲靠低保度日,不禁令人唏噓。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志士一生都在為求取知識而努力。有的人窮其一生,只為考取一個功名,就算無數次的名落孫山,但是依然堅持不懈,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依然流傳至今。大多數人三歲就會被送到學校學習,從學前班到幼兒園再到中高考,我們的身上肩負著無數人的期望,九年義務教育告訴我們,讀書是我們的義務。
  • 40年前,398分16歲上哈工大,卻因數學肄業的江蘇男孩,現在怎樣
    要是現在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也是不會,我已經受過了太多的風雨,理想也早已丟失,只想迫不及待找個避風的地方,能安穩活到世界末日。所以我很羨慕今天要說的主人公,他為了自己的數學夢想,可是堅持了一輩子。劉漢青小的時候是個窮小子,老了後是個窮老頭,從來沒有感受過有錢的滋味,種地為生的父母一生的成就,可能就是堅持讓自己的兒子上學,即便家裡面沒什麼錢。
  • 16歲考上哈工大,痴迷數學研究荒廢自己專業,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劉漢清曾經16歲考入哈工大,眾人都覺得他將來前途無量,而今天他卻成了「低保戶」在泰州老家過著潦倒的生活。一、16歲進入名校,沉迷數學無法自拔劉漢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80級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的學生,他當年入學時年僅16歲,年少考入名校的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神童」「天才」的標籤就這樣被貼在了劉漢清身上。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時卻只能靠低保生存,只因一個癖好毀了他
    劉漢清16歲就考上了哈工大,那時候網絡沒有普及,人們掌握信息的程度非常有限,教育資源相對來說也比較匱乏,因此對於來自江蘇農村的劉漢清來說考上大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他參加高考的那一年是1980年。我國1980年高考參加的人數只有300多萬,遠沒有今年的1000多萬考生多,不過當時高考的錄取率卻只有8.4%,這也就是說當時能考上大學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而劉漢清就是其中之一,憑藉398.5分的好成績被哈工大的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了。
  • 無業、失聯、低保:哈工大肄業生劉漢清「無解」的30年數論研究路
    1980年,時年16歲的劉漢清被哈爾濱工業大學熱處理專業錄取,成了雙沐村第一位大學生。     6月初第一篇報導發出後,翟明建議劉漢清看看各大網站轉載後的網友留言。劉漢清拒絕了這個倡議:「還是眼不見為淨。」 「我猜測人家對我的態度,負面多一點。」
  • 從哈工大退學,靠400元低保過活,數學天才劉漢清到底經歷了啥?
    隨著《哥德巴赫猜想》這篇報告文學的風靡,一向喜歡鑽研的劉漢清也深深地愛上了數學,那年他剛上高二。至於為何愛上數學,他對記者解釋說:「我也搞不清楚,因為數論裡的很多東西是美的,數字、數字規律是有美感的。」到了大學,劉漢清並未選擇數學系,而是選擇了最好就業的材料類專業。但是在學校,劉漢清書對數學走火入魔了,對於專業課程,劉漢清幾乎一節都沒聽過。
  • 16歲考上哈佛,25歲成最年輕教授,他是美國史上最難抓的瘋子
    16歲考上哈佛大學數學系,20歲博士畢業,25歲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聘為助理教授.泰德·卡辛斯基,他如此開掛的人生卻在27歲戛然而止!他從高校的名利場消身匿跡,這次,他選擇深山隱居.就連《黑客帝國》都受他論文啟發。
  • 北大醫學博士啃老18年淪為低保戶:自卑,讓我痛失了精彩的人生
    18歲時,張進生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天津的一家醫院,但因其天生具有「暈血症」,一見血就會發暈,不敢為病人動手術,這對臨床醫生來說,是一種致命的打擊。醫學的實戰接觸讓張進的事業屢屢受挫,於是,他決定開始讀研。順利考上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碩士畢業後張進生繼續留在學校攻讀內科博士學位。
  • 窮其一生|追求愛和自由
    可是它終究是存在於你我生活的世界裡的,需要有人為之奮鬥為之努力得,衝破這個世俗倫理社會的重重束縛和阻撓。今天和一個直男朋友又激烈地討論了關於「同性戀者」的話題,不出所料朋友的態度代表了大多數社會群體的態度。
  • 揭開百歲山廣告背後故事:一位18歲公主,愛上52歲窮老頭數學天才
    文/玉濁清揭開百歲山廣告背後故事:一位18歲公主,愛上52歲窮老頭數學天才有很多的商家都會有打廣告的習慣,這樣才能夠提高知名度,提高顧客的購買率,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百歲山廣告,曾在這篇廣告當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一位美麗的公主在下車後與一位流浪漢相遇,可能大多數人看到這個廣告以及這種情景的時候都不明所以
  • 《高分讀書法》:從排名第9332到第4,考上頂尖名校,秘訣在這2點
    他在1萬名考生中排到9332名。無論怎麼看,都不可能考上東京大學。如今他已是東京大學大三學生,他把自己當年考上東京大學頓悟的技巧,以及在考上東大後,觀察東大人的學習方法,總結為了今天要給大家分享這本《高分讀書法》。此書一經出版就狂銷18萬冊。那麼,這套幫助考上名校的神奇讀書法,奧妙在哪裡呢?其實就在「讀書」和「選書」中。
  • 13歲高分考上大學 "神童"生活弱智肄業回家
    他叫魏永康,今年21歲了,在和他接觸的近一天時間裡,他所說的話十分有限,「謝謝哥哥、謝謝姐姐」,「是的吧」,「我不知道」……記者注意到,他的眼神極少與人正面接觸。  面對這樣一個普普通通,性格內向得有些過分的大男孩,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把他和「神童」這個詞聯繫起來,但是從兩歲開始到17歲,魏永康的超常智力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歲就掌握了1000多個字。4歲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學只上了二年級和六年級,1991年10月,8歲的魏永康就跳到了縣屬重點中學,也跳過了他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