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如今淪為低保戶

2021-01-08 騰訊網

"讀書改變命運"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考上一所好大學,往往就意味著自己的人生更上了一個臺階,好的學校不僅能夠接受到更加系統而先進的教育,而且還能開闊自己的視野與見聞,人脈與平臺是高校最具優勢的地方,同時在找工作的時候,高校的學生們往往也會更加受到企業的青睞。

在如今高校擴招的情況下,重點大學的學生都同樣吃香,更別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學還沒擴招時,能夠考上本科的學子有多出色,道一句人中龍鳳一點都不過分,國家甚至包分配工作。

不過每個時代總會有那麼一些驚豔絕倫卻與社會大趨勢格格不入的人,我們常人最看重的錢、房、車、工作等,在他們的眼中毫無價值,他們心中有著堅定地夢想,人生道路就是逐夢之路。

但夢想是那麼好追逐的嗎?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築夢人士。他的成績異常優秀,16歲就考上了哈工大,之後卻因為追尋夢想而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學業。有人說他是個傻子、瘋子,但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曉,他就是劉漢青。

劉漢青是江蘇一戶普通農村家庭的孩子,打小起數學成績就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他的父母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也感覺出了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某些過人的天賦。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高考恢復後,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開始正式步入正軌。當時參加高考的人可不止是應屆生,積壓了那麼多屆的考生們終於等來了一展才華的機會,他們摩拳擦掌誓要考出個好成績。

但當時高校名額少,報考人數多,再加上沒有擴招的時候錄取人數非常稀有,那個時候別說大學生了,考上個大專生都比如今的普通大學有排面,因此考生們壓力非常大;不過對於劉漢青來說,高考卻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

劉漢青16歲就參加了高考,並以優異的成績被哈工大錄取。當消息傳回村裡,村民們一聽說咱村出了個大學生,家家戶戶都爭著殺雞宰羊來款待這位大學生,叮囑他將來過上了好日子後之後可千萬不能忘了提攜鄉親。

只可惜劉漢青最後並沒有升官,更沒有發財,反而在畢業前夕被學校辭退,灰溜溜的趕回了老家。劉漢青大學所報考的專業是建築材料專業,在當時就業範圍相當廣泛,只要畢業,國家肯定會給他安排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

然而劉漢青在大三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了一篇有關陳景潤的新聞報告,他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當時陳景潤因為在數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被中科院授予了院士頭銜。劉漢青好奇之下對陳景潤的生平進行了一番了解,一下子就痴迷於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但哥德巴赫雖然提出了這個猜想,他自己卻無法用公式證明;不僅他無法證明,連當時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至死也沒能證明。

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內容比較多,這裡如果全部放出則將成為一片數學科普文,所以我們大致了解下這是怎麼回事就成。陳景潤在1966年的時候通過證明"1+2",確定了"陳氏定理"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地位。

在深入了解過哥德巴赫猜想之後,劉漢青徹底點燃了對數學的興趣,在短時間內將圖書館中所有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書給統統翻閱了個遍。遨遊在數學的海洋中,劉漢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充實。他的同學回憶到那段時間的劉漢青經常凌晨四點起來看書,看到痴迷之處,甚至會忘記了吃飯。

劉漢青終究是個大學生,他在學校還有相應的作業和考試等著他去完成。但沉迷於數學的劉漢青卻管不了那麼多了,每天研究數學的時間都不夠,哪還有心思去準備課業呢?不交作業,不上課,不考試,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學校忍無可忍將他開除。

回到村裡的劉漢青卻覺得無所謂,他人為自己已經找到了他的人生目標,一門心思埋頭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他也不出去工作,因為他覺得工作這種東西會耗費大量的精力,會嚴重影響到他暢遊數學世界,全靠父母養著。

幾年以後劉漢青的父母相繼去世,他本人又不出去幹活賺錢,最終淪為了一名吃低保為生的貧困戶。

有人可能想問,那麼劉漢青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去證實哥德巴赫猜想,那他成功了嗎?並沒有,他的論文曾得到過中科院院士潘承彪先生的指點,但潘承彪先生表示,這份論文中主要的5個論點都沒有得到證實,這種情況下繼續研究只是無意義的行為。

但劉漢青卻不能夠接受自己的"心血"被認為如此無用,他覺得只是權威人士不能理解自己的思路。

相關焦點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
    說到劉漢青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熟悉,他曾經16歲考上哈工大,是村民口中的金鳳凰,也是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天才,如今劉漢青已經年過50,非但沒有成為一位人才,反而淪為低保戶,真是令人唏噓,大家都非常好奇,從一位天才到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十六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是村民嘴裡的金鳳凰,是同學們嘴裡的小天才。然而歲月如梭,已經年過五十的劉漢青,不但沒能做出一番事業,反倒成了一個靠吃救濟才能生活的低保戶。從天才到低保戶之間,劉漢青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要想知道這其中的緣由,就得從劉漢青的人生軌跡中慢慢尋找了。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卻淪為低保戶,因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而他研究的方向,便是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作為近代數學上最大的難題之一,它難倒了無數數學家。但在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理論,為摘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更近一步。這樣的成就,再加之以科學春天到來的宣傳,可想而知會影響多少年輕人的志向,選擇投身其中。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卻淪為低保戶,因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前言1978年,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徐遲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載。在高考恢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確立的時代背景之下,社會上迅速的興起了一股科學熱潮。這篇報告文學作品也迅速的得到了傳播。作品中的主人公數學家陳景潤也從幕後的少有人知走到了幕前,並且迅速成為了全民的精神偶像。而他研究的方向,便是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
  • 16歲天才考上哈工大,痴迷哥德巴赫猜想耽誤一生,50歲淪為低保戶
    但是話又說回來,那些考不上名校的人,他們過的生活難造就很艱難嘛,也不見得反之,如果考上了名校,他們的一生就能夠過的非常的順暢嗎?也不是這麼說的。今天我們來講述的這個故事是16歲的天才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他因為痴迷哥德巴赫猜想耽誤了一生。50歲的時候他淪為了低保戶,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往下看一看。
  • 11歲學微積分16歲上哈工大,卻淪落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經歷了啥?
    01 天才少年劉漢青,考上哈工大劉漢青,出生於江蘇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家庭中。值得一提的是劉漢青父親的潔癖非常嚴重,整日不論是在家休息還是下地幹活,都只穿白色的衣服和鞋,並且絕不允許身體上出現任何汙垢,這對於一個每天和黃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來說無疑是很困難的。
  • 16歲高分考上哈工大,從肄業生到低保戶,為數學窮其一生
    然而就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16歲以398.5分(江蘇高考)的好成績考上哈工大,不成想卻以肄業生的身份離開這所如今的百年名校。他就是劉漢清,哈工大「最特殊」的肄業生。既幹不了體力活,又沒有一技之長,靠著每個月400元的低保補助生活。哈工大的高材生,何至於此呢?
  • 16歲考上哈工大,痴迷數學研究荒廢自己專業,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劉漢清曾經16歲考入哈工大,眾人都覺得他將來前途無量,而今天他卻成了「低保戶」在泰州老家過著潦倒的生活。一、16歲進入名校,沉迷數學無法自拔劉漢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80級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的學生,他當年入學時年僅16歲,年少考入名校的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神童」「天才」的標籤就這樣被貼在了劉漢清身上。
  • 40年前,398分16歲上哈工大,卻因數學肄業的江蘇男孩,現在怎樣
    而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這個夢想在最初步入社會之後就可能搖搖欲墜,甚至很多勸人追求夢想的文章,都會被打上「雞湯」的標籤。要是現在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也是不會,我已經受過了太多的風雨,理想也早已丟失,只想迫不及待找個避風的地方,能安穩活到世界末日。所以我很羨慕今天要說的主人公,他為了自己的數學夢想,可是堅持了一輩子。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時卻只能靠低保生存,只因一個癖好毀了他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今年的高考已經結束2個多月了,很多考生都接到了錄取通知書,並進入校園開啟了大學生活,如果想要去自己喜歡的大學讀書,那平時就得好好學習,爭取在高考時考一個好成績,除了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國內頂尖高校外,哈工大也是不少學生的奮鬥目標。
  • 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在兩個半世紀以前,德國一位中學數學教師基利斯當·哥德巴赫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就是很多整數差不多都能表示為三個素數的和。他作了大量的試驗,哪怕是一些大得出奇的數也具有這一特性。因此,他估計任意不低於5的自然數,很可能都能表為三個素數之和。儘管他猜想到這一點,但始終在理論上找不到證明。
  • 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數學家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一位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
  • 國士無雙 | 「1+2」——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1965年稱自己已經證明(1+2),由師兄王元審查後於1966年6月在科學通報上發表。1966年發表《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裡程碑。
  • 陳景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被撞傷頭部,誘發帕金森,63歲去世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是公認的天才,也是公認的「怪人」「痴人」,他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當年在一間6平方米小屋裡,用了6麻袋草稿紙,他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震驚了全世界,離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僅有一步之遙。陳景潤在解析數論的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華羅庚數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獎等多項獎勵。
  • 陳景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被撞傷頭部,誘發帕金森,63歲去世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是公認的天才,也是公認的「怪人」「痴人」,他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當年在一間6平方米小屋裡,用了6麻袋草稿紙,他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震驚了全世界,離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僅有一步之遙。
  •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他在圓法的基礎上,去掉了哈代和李特爾伍德證明中對於廣義黎曼猜想的依賴,完全證明了"充分大的奇素數都能寫成三個素數的和",即"哥德巴赫-維諾格拉多夫定理"。不過維諾格拉多夫無法給出"充分大"的下限,所以找到這一下限便成為了弱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主要方向。
  • 漫畫: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
    故事發生在小灰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小灰向他的小學老師請教問題......————————————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說起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其中一位是業餘數學家哥德巴赫,另一位是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
  • 漫畫:什麼是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說起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其中一位是業餘數學家哥德巴赫,另一位是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話說有一天,哥德巴赫同學腦洞大開,發現有許多正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素數之和。什麼意思呢?讓我們看幾個例子:整數9,可以寫成 2+2+5整數16,可以寫成 2+7+7整數30,可以寫成2+11+17那麼,如何能證明,任何一個大於5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素數之和?
  • 哥德巴赫猜想被證明了
    前幾天,知乎上突然搞出了個爆炸性新聞:一個高中生宣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啥是哥德巴赫猜想?我們先從差不多是所有碰到數學系的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說起:你們學數學的為什麼要證明1+1=2?這不是吃飽了撐得麼?哭笑不得。事實上,哥德巴赫猜想作為最古老的懸而未決的數學猜想之一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