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閆湘說職場」。
那些曾在我們視野中出現過的天才,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我們也相信那些天才會有更好的人生更好的未來,卻沒有想過,一個天才最終會淪落為一個低保戶。
我們印象中的天才,在畢業之後應該都是成功人士,西裝革履,自信滿滿。而今天這位天才,卻面容枯槁、鬍子拉碴,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又是如何從一個天才淪落為一個低保戶的呢?
01 天才少年劉漢青,考上哈工大
劉漢青,出生於江蘇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家庭中。值得一提的是劉漢青父親的潔癖非常嚴重,整日不論是在家休息還是下地幹活,都只穿白色的衣服和鞋,並且絕不允許身體上出現任何汙垢,這對於一個每天和黃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來說無疑是很困難的。也可能正是他父親這樣近乎偏執的潔癖,才影響到了劉漢青日後的人生。
人們都說:「孩子不聽我們的,孩子只會去模仿我們。」 劉漢清性格中其實也有了父親的那一份偏執,這也導致了他未來因為這份偏執而淪為低保戶。
在很小的時候,劉漢青就對數學很感興趣,當別的孩子還在學習簡單的數學運算時,年僅11歲的劉漢青就已經開始自學微積分了。
這對於我們來說,他無疑是一個天才,特別是許多成年人都弄不懂的微積分上,劉漢青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在他12歲時,他的父母帶著他去做了國際標準智商測試。測試結果卻表明劉漢青在數學和物理方面非常優秀,但是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卻非常差。這個消息可謂是喜憂參半,畢竟無論是誰都有擅長的學科,同時也有怎麼學都學不會的學科。
也的確是這樣的,劉漢青只會對數學方面的學科感興趣。他的數學成績非常優秀,但是語文成績卻十分得差,經常不及格。但在1980年,劉漢青考到了398.5分的高分,成為當地的高考狀元,被哈工大熱處理專業錄取,這一年他16歲。
按照道理來說劉漢青的求學生涯應該一帆風順,他天才的頭腦也足以幫助他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畢竟在那個年代,大學不是那麼好上的,而大學文憑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份香餑餑。而且當時國家包分配,就算不能大富大貴,劉漢青也不至於淪落為低保戶。
02 天才為何淪落為低保戶?
在他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劉漢青的表現與常人無異。可就在他大三時,無意間接觸到了我國知名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在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過程的文章。痴迷於數學的他自然被這篇文章深深所吸引,他甚至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比陳景潤做得更好。
於是他開始沉迷於被譽為「數學中的皇冠」——數列的研究中,本來有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是他骨子裡有著父親的那種偏執。那一陣他每天4點多就起床,也不洗漱,直接背著書包就去研究自己心愛的數學。
對於其他課程,他根本不會去聽,而毫無疑問期末考試的時候,他也成為了全學校掛科數最多的學生。哪怕到了大四馬上就要畢業的時候,他的學分也完全達不到學校的畢業標準,因為愛惜人才哈工大的決定讓他多復讀一年,爭取拿到學士學位。
很多人幫他介紹工作去做,但是不到一周他就放棄了。因為實在難以生存,村子裡幫他申請了低保戶每個月400元錢的補助。自此,一個數學天才徹底淪落為低保戶,勉強維持生計。
03 功利心害死天才
劉漢青從天才少年淪落到低保戶的故事,告訴我們的三個道理。
第一,做人切莫不要過於功利。
其實劉漢青淪為低保戶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大學時期的功利心太重。他過於自信甚至自負,覺得自己一定可以超越陳景潤,完成有關於「數論」方面的研究。這也是許多天才的通病,不甘平淡,只想出名。
不止天才,其實我們平常人在生活中也是有很重的功利心,有時候甚至會因為這份功利做出讓自己悔恨萬分的事情。我們把權力、金錢和名聲看得都太重,其實適當的放下一些,可能我們人生會達到一個不一樣的高度。
第二,偏執會造就天才也會毀了天才。
很多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們的偏執,可是這份偏執也會毀了一個天才。偏執說好聽一點,其實是對於夢想,對於目標的嚮往。而說的難聽一點,其實是不敢正視自己做的那些其實不切實際的決定。
我們生活中其實需要這份偏執,但是我們所偏執的目標應該是可以通過我們努力所能得到的。可以多建立一些小目標,一個又一個地完成這些目標,再去挑戰更大的目標。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好高騖遠,自己明明身無分文,卻想過億萬富翁的奢侈生活。
第三,人總是需要多方面共同發展的。
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是要全面地,而不是只發展自己的特長。很多東西其實都是共通的,不論是我們上學時的各類學科還是在工作中的各種知識技能,它們都是有共通點的。許多我們不在意的技能,其實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或者工作。
比如很多人都不會在意口才和人際交往,都覺得這些事情很簡單,並且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值得自己去用心研究,而且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很直觀的利潤。但是我們要清楚,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和職場中逃不掉的,這些也會幫助我們更好的交流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