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學微積分16歲上哈工大,卻淪落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經歷了啥?

2020-12-05 閆湘說職場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閆湘說職場」。

那些曾在我們視野中出現過的天才,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我們也相信那些天才會有更好的人生更好的未來,卻沒有想過,一個天才最終會淪落為一個低保戶。

我們印象中的天才,在畢業之後應該都是成功人士,西裝革履,自信滿滿。而今天這位天才,卻面容枯槁、鬍子拉碴,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又是如何從一個天才淪落為一個低保戶的呢?

01 天才少年劉漢青,考上哈工大

劉漢青,出生於江蘇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家庭中。值得一提的是劉漢青父親的潔癖非常嚴重,整日不論是在家休息還是下地幹活,都只穿白色的衣服和鞋,並且絕不允許身體上出現任何汙垢,這對於一個每天和黃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來說無疑是很困難的。也可能正是他父親這樣近乎偏執的潔癖,才影響到了劉漢青日後的人生。

人們都說:「孩子不聽我們的,孩子只會去模仿我們。」 劉漢清性格中其實也有了父親的那一份偏執,這也導致了他未來因為這份偏執而淪為低保戶。

在很小的時候,劉漢青就對數學很感興趣,當別的孩子還在學習簡單的數學運算時,年僅11歲的劉漢青就已經開始自學微積分了。

這對於我們來說,他無疑是一個天才,特別是許多成年人都弄不懂的微積分上,劉漢青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在他12歲時,他的父母帶著他去做了國際標準智商測試。測試結果卻表明劉漢青在數學和物理方面非常優秀,但是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卻非常差。這個消息可謂是喜憂參半,畢竟無論是誰都有擅長的學科,同時也有怎麼學都學不會的學科。

也的確是這樣的,劉漢青只會對數學方面的學科感興趣。他的數學成績非常優秀,但是語文成績卻十分得差,經常不及格。但在1980年,劉漢青考到了398.5分的高分,成為當地的高考狀元,被哈工大熱處理專業錄取,這一年他16歲。

按照道理來說劉漢青的求學生涯應該一帆風順,他天才的頭腦也足以幫助他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畢竟在那個年代,大學不是那麼好上的,而大學文憑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份香餑餑。而且當時國家包分配,就算不能大富大貴,劉漢青也不至於淪落為低保戶。

02 天才為何淪落為低保戶?

在他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劉漢青的表現與常人無異。可就在他大三時,無意間接觸到了我國知名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在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過程的文章。痴迷於數學的他自然被這篇文章深深所吸引,他甚至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比陳景潤做得更好。

於是他開始沉迷於被譽為「數學中的皇冠」——數列的研究中,本來有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是他骨子裡有著父親的那種偏執。那一陣他每天4點多就起床,也不洗漱,直接背著書包就去研究自己心愛的數學。

對於其他課程,他根本不會去聽,而毫無疑問期末考試的時候,他也成為了全學校掛科數最多的學生。哪怕到了大四馬上就要畢業的時候,他的學分也完全達不到學校的畢業標準,因為愛惜人才哈工大的決定讓他多復讀一年,爭取拿到學士學位。

很多人幫他介紹工作去做,但是不到一周他就放棄了。因為實在難以生存,村子裡幫他申請了低保戶每個月400元錢的補助。自此,一個數學天才徹底淪落為低保戶,勉強維持生計。

03 功利心害死天才

劉漢青從天才少年淪落到低保戶的故事,告訴我們的三個道理。

第一,做人切莫不要過於功利。

其實劉漢青淪為低保戶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大學時期的功利心太重。他過於自信甚至自負,覺得自己一定可以超越陳景潤,完成有關於「數論」方面的研究。這也是許多天才的通病,不甘平淡,只想出名。

不止天才,其實我們平常人在生活中也是有很重的功利心,有時候甚至會因為這份功利做出讓自己悔恨萬分的事情。我們把權力、金錢和名聲看得都太重,其實適當的放下一些,可能我們人生會達到一個不一樣的高度。

第二,偏執會造就天才也會毀了天才。

很多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們的偏執,可是這份偏執也會毀了一個天才。偏執說好聽一點,其實是對於夢想,對於目標的嚮往。而說的難聽一點,其實是不敢正視自己做的那些其實不切實際的決定。

我們生活中其實需要這份偏執,但是我們所偏執的目標應該是可以通過我們努力所能得到的。可以多建立一些小目標,一個又一個地完成這些目標,再去挑戰更大的目標。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好高騖遠,自己明明身無分文,卻想過億萬富翁的奢侈生活。

第三,人總是需要多方面共同發展的。

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是要全面地,而不是只發展自己的特長。很多東西其實都是共通的,不論是我們上學時的各類學科還是在工作中的各種知識技能,它們都是有共通點的。許多我們不在意的技能,其實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或者工作。

比如很多人都不會在意口才和人際交往,都覺得這些事情很簡單,並且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值得自己去用心研究,而且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很直觀的利潤。但是我們要清楚,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和職場中逃不掉的,這些也會幫助我們更好的交流和工作。

相關焦點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
    說到劉漢青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熟悉,他曾經16歲考上哈工大,是村民口中的金鳳凰,也是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天才,如今劉漢青已經年過50,非但沒有成為一位人才,反而淪為低保戶,真是令人唏噓,大家都非常好奇,從一位天才到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
  • 16歲高分考上哈工大,從肄業生到低保戶,為數學窮其一生
    然而就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16歲以398.5分(江蘇高考)的好成績考上哈工大,不成想卻以肄業生的身份離開這所如今的百年名校。他就是劉漢清,哈工大「最特殊」的肄業生。既幹不了體力活,又沒有一技之長,靠著每個月400元的低保補助生活。哈工大的高材生,何至於此呢?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十六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是村民嘴裡的金鳳凰,是同學們嘴裡的小天才。然而歲月如梭,已經年過五十的劉漢青,不但沒能做出一番事業,反倒成了一個靠吃救濟才能生活的低保戶。從天才到低保戶之間,劉漢青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要想知道這其中的緣由,就得從劉漢青的人生軌跡中慢慢尋找了。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卻淪為低保戶,因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在高考恢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確立的時代背景之下,社會上迅速的興起了一股科學熱潮。這篇報告文學作品也迅速的得到了傳播。作品中的主人公數學家陳景潤也從幕後的少有人知走到了幕前,並且迅速成為了全民的精神偶像。而他研究的方向,便是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作為近代數學上最大的難題之一,它難倒了無數數學家。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卻淪為低保戶,因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在高考恢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確立的時代背景之下,社會上迅速的興起了一股科學熱潮。這篇報告文學作品也迅速的得到了傳播。作品中的主人公數學家陳景潤也從幕後的少有人知走到了幕前,並且迅速成為了全民的精神偶像。而他研究的方向,便是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作為近代數學上最大的難題之一,它難倒了無數數學家。
  • 16歲天才考上哈工大,痴迷哥德巴赫猜想耽誤一生,50歲淪為低保戶
    但是話又說回來,那些考不上名校的人,他們過的生活難造就很艱難嘛,也不見得反之,如果考上了名校,他們的一生就能夠過的非常的順暢嗎?也不是這麼說的。今天我們來講述的這個故事是16歲的天才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他因為痴迷哥德巴赫猜想耽誤了一生。50歲的時候他淪為了低保戶,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往下看一看。
  • 16歲考上哈工大,痴迷數學研究荒廢自己專業,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所謂的「天才「神童」的思維讓常人難以理解,甚至有一些瘋狂。那些年少成名的「神童」,長大之後是延續了年少時的神話還是泯然眾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劉漢清曾經16歲考入哈工大,眾人都覺得他將來前途無量,而今天他卻成了「低保戶」在泰州老家過著潦倒的生活。
  • 世界十大神童,此人智商210,3歲學微積分,15歲獲博士學位
    第一10歲獲得學士學位,成為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10.阿克裡特·賈斯瓦爾是印度神童,兩歲時就展現非凡的語言能力,七歲時,就會做外科手術,12歲(2009年)時,會說4種語言,他現在主要目標是找到治癒癌症的方法,世界十大神童之一。9.金恩榮5個月能走路和說話,7個月能寫字和下棋。3歲學微積分,4歲時就能讀能寫日、韓、英、德四國文字。
  • 16歲的「讀博」天才少年,卻被父母逼著在北京買房,如今如何?
    在古代,方仲永"指物作詩,其文其論皆可見",這是天才少年的標誌,才5歲就能指物作詩,讓人驚嘆不已。同齡的孩子還在玩泥巴,他已經能通過自己的能力造福家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國神童的故事數不勝數,一個13歲的研究生,一個16歲的博士生天才少年:張衛楊從小就表現出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天賦分,但因為畢業後父母逼著他在北京買房,非常搶手,引起了社會各層面的關注,如今十幾年過去了,曾經的天才少年如今是"泯然眾人矣"還是繼續被"天才兒童"的光環填滿?
  • 14歲天才少年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 真相令人詫異
    前不久,山東萊陽的教育部門就發現了這樣的「英才」——一位「6歲編程,8歲建網站,13歲創辦公司,14歲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的天才少年」,出了這樣的「人才」一件大好事,很快當地的宣傳、媒體的報導,讓這位少年聞名全國,但沒想到僅僅過了幾天,真相就反轉了,這臉打得還真有點疼。山東省萊陽市14歲天才少年的故事曾在各大媒體瘋狂傳開,媒體紛紛讚揚:厲害了,天才少年!
  • 天才少年林嘉文,16歲出書18歲跳樓身亡,遺言:請給予我尊重
    天才對純澈、深徹的「本我」有著執著的追求,他們畢生都在為了這個目標而戰鬥,直至離去的那一刻,如今也有一位歷史天才,17歲就已經出書,卻在18歲選擇跳樓自殺,真是讀懂了歷史卻沒懂自己。在他們看來這樣一個天才少年,前途似錦。16歲的林嘉文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書《當道家統治中國》,全書三十餘萬字,書中觀點精闢、見解獨特,實難相信這是一個16歲孩子完成的著作。林嘉文稱,這只是自己閒來寫下的一些想法,沒有想到會發表。
  • 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如今淪為低保戶
    他的成績異常優秀,16歲就考上了哈工大,之後卻因為追尋夢想而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學業。有人說他是個傻子、瘋子,但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曉,他就是劉漢青。 劉漢青是江蘇一戶普通農村家庭的孩子,打小起數學成績就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他的父母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也感覺出了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某些過人的天賦。
  • 他是數學天才,智商排名世界前十,24歲成大學終身教授
    世界上總有許多的天才,讓人既羨慕,又崇拜。這群上帝的寵兒,從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就具有超高的智商和超強的記憶力,並且以自身的能力去改變世界,讓人類收益。今天要說的這位數學天才就是獨得上帝寵愛的人。陶哲軒,1975年出生於澳大利亞的華裔,其父母均為香港大學的高材生,父親為名醫,母親是數學家。這樣的家庭背景,給陶哲軒一個非常好的成長環境,讓這位與眾不動的天才能夠順利地成長起來。據陶哲軒的父親回憶,陶哲軒在一歲的時候就能夠看《芝麻街》,而且自己學會認英文字母。2歲的陶哲軒就能夠敲打單詞。
  • 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對於天才,我們往往的印象是天賦異稟,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取得領域上的極大成就。但也有傷仲永這類年少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方向走偏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人。對於天才的更高一步的要求是要他愛國,有些天才成就斐然,但最後不再為國付出,引得無數非議。
  • 3歲讀科普書,16歲上清華,「學霸」陳鯤羽稱自己並不是天才
    他曾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過一等獎,後來因物理成績名列前茅,16歲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就讀物理系。而他最早被人熟知的是在參加《加油向未來》這個央視舉辦的科普節目中。在《加油向未來》中,陳鯤羽所展現的知識面讓人驚嘆,上到浩渺的宇宙,下到無垠的深海,沒有他不知道的。那些我們經常能聽到卻不懂的知識,比如等離子體、可控核突變和引力透鏡陳鯤羽都是信手拈來。
  • 11歲上大學,15歲讀研18歲讀博的中國天才,最終為何會淪為瘋子?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謝彥波15歲讀研究生,18歲讀博士,這顯然是眾多家長心目中最有出息的子女的樣子了。可是對於謝彥波自己來說並非如此,他雖為神童,卻被人誤以為是瘋子。其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    謝彥波是一位天才少年。小時候他跟著奶奶長大,父親是湖南醫學院物理教師,1歲那年他就被送去鄉下,由奶奶撫養長大。他的童年很單純,每天聽的就是鄉下的鳥叫蛙鳴,和奶奶的搖籃曲。
  • 華晨宇8歲,16歲,21歲,30歲照片流出,花花這些年經歷了啥?
    近日,網上就流出了他8歲,16歲,21歲,30歲的照片,這些照片一經曝光,就引來了不少吃瓜群眾的圍觀。1990年2月7日他出生在湖北十堰。從小就開始接觸音樂,在他的世界裡,只有音樂能帶給他快樂。自從媽媽離開後,父親就成了他唯一的親人,但父親整天辛苦的忙碌,也沒時間陪他,因此華晨宇小時候就很孤獨。
  •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24歲中國天才曹原歷史上,天才並不罕見,但是像曹原這樣的超級天才,可能就不多了。那麼,超級天才曹原到底有多強呢?時隔兩年後,2020年5月6日,24歲的曹原,又在《自然》雜誌上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兩篇論文。而這兩篇論文的發出,也讓中國天才曹原又一次震驚了世界。因為曹原這次發表的2篇論文,又是關於石墨烯研究的,且又將人類對石墨烯的探索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因此,曹原又被一些人成為了「中國天才」。
  • 智商力壓愛因斯坦和霍金,21歲成博士,這位數學天才現狀如何
    陶哲軒3歲被父母送往了一家私立幼兒園,當同齡的孩子還大字不識一個的時候,陶哲軒在其母親的教授下完成了全部的小學課程。 於是在5歲的時候,他的父母送他擠入了一所公立小學,在上小學期間,陶哲軒表現出了極強的數學天賦和學數學的興趣。
  • 6個月就會使用詞彙,11歲上哈佛,被「打造」的天才結局如何?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生於1898年俄羅斯帝國烏克蘭的猶太人家庭中,從小天資過人,2歲開始識字,3歲學中文,8歲時精通8種語言,11歲便被哈佛大學給錄取了,這樣的一位舉世天才,擁有極高的數學和語言天賦,被稱為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這些奇蹟也讓他的父母在那段時間為此感到十分驕傲自豪。因為,成為天才,是他們對席德斯的終極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