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4日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
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生命健康與腦科學領域
重大項目成果發布會」
在高新區舉行
會上發布了
世界上第一臺核磁兼容型腦PET
&
新一代術中磁共振成像系統
填補我國高端影像設備
在腦科學研究領域的空白
推動國產高端醫療設備
在腦科學影像領域
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發布會現場介紹核磁兼容型腦PET。
提前5-10年查出老年痴呆症
在現場展出的核磁兼容型腦PET樣機旁,設備研發單位中加健康研究院院長張弓介紹:「新系統可提前5-10年發現和預防老年痴呆症。」這也意味著,人類正在與老年痴呆症的較量中利用檢測技術爭取最寶貴的「時間」。
核磁兼容型腦PET
據介紹,這套全球首發的核磁兼容型腦PET設備
可以同時對腦部進行PET和MRI掃描,獲取清晰圖像,與全身PET系統相比,腦部PET系統有可提高解析度和靈敏度。
較高的靈敏度可有效降低輻射,改善體積校正和運動校正,能較為精準地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標誌物,大大提高了痴呆症的早期篩查效率。
還可在顯著症狀未顯現時通過重複成像來評估診斷,提前五至十年發現阿茲海默病的微小病灶,從而通過醫療和營養幹預阻止或延緩病發。
在此設備發布之前,如果要進行同類檢查,需要使用全身PET儀器,每次費用約為1萬元,新設備推出後,將把單次檢查費用降低至1/5,檢查中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劑用量減到約1/3,同時大幅提升檢查準確度和效率。張弓表示,希望將它發展成一款「篩查類產品」,有效地覆蓋中國地市級城市。
新系統為腦部手術「開掛」
據了解,目前所有的開顱術,比如腦腫瘤、癲癇、中風,或者往腦部植入電極等手術,全部都需要運用的術中磁共振成像,「而60%的病人在腦部手術當時都無法確認腫瘤切除乾淨了沒有,必須第二天才知道。」加拿大科學院院士John Saunders告訴記者,腦部腫瘤,特別是膠質瘤在腦中成樹根狀深嵌,同時在開顱手術中必然面對的顱壓升高等狀況,使得醫生僅憑肉眼幾乎無法分辨腫瘤與正常組織的分界,導致腦部腫瘤切除術復發率極高。
新一代「術中磁共振成像系統」
當天同步發布的新一代「術中磁共振成像系統」由張弓和John Saunders率領的團隊主持研發。
該系統融合了多種世界或學科內領先的技術,包括:
代表頂端磁體開發技術的無液氦磁體設計
大膽新穎的磁體高精度光控移動技術
為避免醫院花費高昂改造成本而採取的本地屏蔽設計
代表世界領先水平的柔性線圈的設計
經考證
使用術中核磁手術
腦腫瘤切除率提高30%
平均縮短手術時間近2小時
術後生存時間提高55%
此外,新設備推出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和市場定價權。目前此類設備主要依賴進口,且體型巨大,造價和手術室改造費用在單臺600萬-1300萬美元左右,新產品發布將醫院設備引進成本降低至25%-40%,成像時間縮短至1/3。產品無需對手術室進行特殊改造,安裝方便快捷,兼容常規手術器械,將真正成為腦部手術醫生的強有力輔助。
信息來源:合肥日報
原標題:《全球首發!兩項「世界級腦部成像設備」合肥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