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布黑洞動態影像,光環隨時間晃動,本質上它是在「進食」

2020-09-27 八兩科學

  在2019年,人類對已知的最神秘的宇宙天體有了第一印象。時隔一年後,「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科學團隊通過研究過去觀測的數據發現,M87 黑洞周圍的發光環正隨著時間推移在明顯「晃動」。而這個「晃動」從本質上講,是氣體和物質緩緩螺旋式落入黑洞並在過程中相互摩擦、碰撞的結果。簡單來說,M87 黑洞在進食。

  據悉,EHT團隊在2009年就開始對M87 黑洞進行觀測,當時只有亞利桑那州、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共3個地面望遠鏡。隨後在2013年,智利一個天文臺加入進來。但是直到2017年,EHT團隊的望遠鏡擴展至全球後,才有能力創建完整的黑洞圖像。後來團隊對2017年的觀測數據有更大的興趣,所以團隊用了2年時間「洗」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

  M87 黑洞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室女座星系團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66億倍。可能有人會想,宇宙中那麼多黑洞,為啥選了距離這麼遠的M87 黑洞作為觀測目標,銀河系不是也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麼?其實原因很簡單,M87 夠具個性,而且非常地活躍。比它大的太遠,比它近的不夠大,唯有M87剛剛好。

  從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顯示,EHT團隊成員、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維爾古斯(Maciek Wielgus)等人重新整理分析了2009~2017年的觀測數據製成新圖像,然後和第一張黑洞照片進行比較,確認了M87 黑洞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的陰影直徑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一致,多年維持不變。而那些被吸引物質在落入黑洞前,會在黑洞周圍堆積成盤狀繞行黑洞,形成吸積盤(accretion disk),其中發亮區域一側比另一側更亮的外觀,則是由都卜勒效應造成。

  維爾古斯表示:「在2019年,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黑洞的陰影,但我們只看到了一個星期觀察到的圖像,這太短了,看不到很多變化。」

  但從2009至2017年的數據生成的圖像來看,發現黑洞周圍隨著時間發生明顯變化,而且其速率是以前的模型所沒有預測到的。比如光環左側在2011年最亮,2013年最暗;2012年時光環最亮的位置一會出現在上方、一會出現在下方等。對於科學家來說,這種光環「晃動」是個好消息,讓科學家第一次看到接近黑洞事件視界的吸積盤動力學結構,看到氣體物質在磁場強度、旋轉速度、傾斜度不同的條件產生不同的變化。

  維爾古斯補充表示,了解黑洞吸積盤附近的物質間相互作用,對物理學發展來說至關重要。要知道,在沒有EHT之前,黑洞只是存在於相對論的觀念裡,是一個理論上算出來的東西。我們只能從單個像素的圖片亮度看到其變化,但並不知道它究竟發生了什麼。而團隊下一步計劃分析從2018年開始的觀測數據,並在2021年新增2個天文臺進行進一步觀測,屆時我們將更接近黑洞陰影,獲得更清晰的圖像。

  -THE END-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布黑洞動態影像,周圍的環隨時間晃動,本質上它是在「進食」!
    時隔一年後,「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科學團隊通過研究過去觀測的數據發現,M87 黑洞周圍的發光環正隨著時間推移在明顯「晃動」。而這個「晃動」從本質上講,是氣體和物質緩緩螺旋式落入黑洞並在過程中相互摩擦、碰撞的結果。簡單來說,M87 黑洞在進食。
  • 科學家合成首張黑洞「動態照片」,引證相對論光環圍繞黑洞轉圈
    科學家首次公布黑洞的「動態照片」。科學家在經過多年觀察黑洞在宇宙的形態後,透過拍攝多張照片,發現光確實會在黑洞旁繞圈,同時引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下,黑洞所呈現的影像。在2019年4月,科學家透過「事件視界望遠鏡」,成功觀察並拍攝距離地球5,500光年的「室女座A」星系中心,簡稱M87星系的一個巨型黑洞,並拍攝了照片。照片首次揭露黑洞的神秘面紗,在當時引起了科學家熱議。團隊之後把過去8年,利用早期EHT望遠鏡觀察的影像,合成連環圖,顯示黑洞多年的不同變化。
  • 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會「晃動」
    2009-2013年的數據來自一個原型陣列,但通過應用統計建模,足以說明M87*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一方面,它證實了現有的一些理論。例如,黑洞的影子直徑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相吻合。然而它也解開了一些驚喜。
  • 科學家拆解黑洞陰影周圍的甜甜圈光環,由無數薄光子環組成
    去年4月,我們第一次瞥見了宇宙中不可見的黑洞,看著這個位於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被一個明亮環島包圍,像一個甜甜圈,然而那張照片中,我們只知道環的直徑,不清楚環的「厚度」和更詳細的子結構。現在科學家發布了新的計算結果,表明光環由一系列子環組成,看起來就像電影畫面。
  • 美國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張黑洞高清圖片,黑洞在進食時邊吃邊吐?
    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誕生是科學史上的壯舉,但實現起來極其困難,最後得到的圖像解析度比較低。 科學和技術不斷進步。 科學家預計未來黑洞的直接影像品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改善。但是,目前美國宇航局NASA 發布了非常精細的黑洞圖像,而且動態、驚人,比去年4月人類首次「真實」的黑洞圖像解析度有了飛躍性的提高。 我已經被美哭了! 這張黑洞的照片是為即將到來的「黑洞周」而製作的巨大超質量黑洞,能夠更清晰地目睹天體和宇宙的廣大奇蹟。 黑洞的第一張「高清照片」非常有助於您了解圍繞超質量黑洞內部的極端物理現象。
  • 美國宇航局發布:黑洞扭曲時空的可視化影像!用兩個字形容:神奇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美國宇航局發布:黑洞扭曲時空的可視化影像!用兩個字形容:神奇!這種對黑洞的新可視化表明了黑洞引力如何扭曲了我們的視野,扭曲了它的周圍環境,就像在嘉年華的鏡子裡看到的一樣。這種可視化模擬了黑洞的外觀,在黑洞中,落入的物質聚集成一種被稱為吸積盤薄而熱的結構。黑洞的極端引力使吸積盤不同區域發出的光發生傾斜,產生了畸形的外觀。
  • 研究稱M87星系中心巨大黑洞周圍的環會「晃動」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黑洞以「貪婪」、不可逃避而著稱,是已知宇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但人們直到現在才意識到的是,它們會「晃動」。 芝加哥大學的新研究利用一個獨特的望遠鏡陣列來追蹤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並在這個過程中解開了一個新的發現--也是一個新的謎團。
  • 人類史上第一個黑洞演變影像問世!
    天文物理學家曾在 2019 年 4 月 10 日公布了人類歷史上的首張黑洞照片,當時引起巨大轟動。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人類史上第一個黑洞演變影像問世了。完成這個影像的研究團隊,是一個觀測點遍布全球的、名為事件視界望遠鏡的國際觀測臺聯盟(EHT,The Event Horizon Telescope)。前述首張黑洞照片也是由這支全球聯合團隊拍攝的。
  • 我一直在搖擺——M87黑洞「光環」行為藝術鑑賞
    Credit: EHT Collaboration 首張黑洞照片正在向我們傾訴更多秘密 2019年4月,EHT項目的科學家們公布了這張史詩級的照片,照片主角就是潛伏在M87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我們大約5300萬光年。
  • 凝視深淵:人類史上第一個黑洞演變影像問世
    天文物理學家曾在 2019 年 4 月 10 日公布了人類歷史上的首張黑洞照片,當時引起巨大轟動。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人類史上第一個黑洞演變影像問世了。EHT 的研究人員在依據 2017 年的觀測數據發布黑洞照片後,繼續順藤摸瓜,對其在 2009 年至 2017 年間對 M87 黑洞的歷史觀測數據進行了分析,並以此成功生成了多張 M87 黑洞的老照片,隨後,他們將幾張照片連在一起按時間順序切換放映,於是便生成了一段 M87 黑洞在 2009 至 2017 年間的低幀演變影像。
  • 我一直在搖擺—— M87黑洞「光環」行為藝術鑑賞
    2019年4月,EHT項目的科學家們公布了這張史詩級的照片,照片主角就是潛伏在M87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我們大約5300萬光年。M87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剪影在照片中依稀可見,這個巨大的黑洞質量約是太陽的65億倍。從外部意圖窺見黑洞內部是不可能的,黑洞的貪婪足以吞噬一切,就算是光也無法逃逸。
  • 相當於410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科學家是怎樣為它拍照的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心,有一個相當於410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如果是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其勢力範圍是3000米,那麼410萬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勢力範圍就是1200萬千米。用上面提到的2.5倍換算一下,就能得出這個黑洞光環的直徑大概是7000多萬千米。那麼,它距離我們有多遠呢?26000光年,相當於250億億千米。在這麼遠的距離,我們該如何拍到一個直徑7000多萬千米的光環呢?
  • 人類又給黑洞拍照!黑洞射流清晰圖像首次發布,驗證廣義相對論黑洞...
    近日,科學家首次發布黑洞射流高清圖片,人類終於可以驗證了!從此,人類對黑洞的思考,終於從抽象想像和理論推演,進化到拿望遠鏡觀測的時代了。「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還記得去年發布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嗎?  第一張黑洞照片: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Messier 87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科學家的觀測時間每年大約只有10天
    大量天文觀測數據已證實,在浩瀚的宇宙當中,有無數的黑洞神秘地藏身於各星系中。但人類卻從未直接「看」到過黑洞,並不知道它的真實模樣。為了能一睹黑洞真容,2017年4月5日到14日之間,來自全球30多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啟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龐大觀測計劃。他們將分布於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組成一個虛擬望遠鏡網絡,希望利用其捕獲黑洞影像。
  • 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直播時間+直播入口
    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一大批科學家,拉普拉斯、愛因斯坦、霍金......都曾經痴迷於同一個名字——黑洞,而他們無法親眼看到的黑洞,如今就要卸下自己的神秘面紗,與全人類坦誠相見了!  中國科學院發布消息,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即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目前,這張直接由望遠鏡拍到的黑洞照片已進入最後的「衝洗」中,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
  • 超大質量黑洞的神秘光環,Sgr A *周圍的冷氣體有多大?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被稱為Sagittarius A*的超大質量黑洞。通常情況下,它的名字會被縮寫為Sgr A *,也叫做射手座A *、人馬座A*。在它的周圍,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團神秘的星際氣體,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看上去好似被一個神秘的氣體光環所圍繞。它的發現,對科學家了解黑洞的生長過程、以及如何影響其周圍的環境,都提供了很多新知識。
  • 黑洞是什麼誰發現的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原理科普
    經過10多年準備,四大洲8個觀測點組成虛擬望遠鏡網絡——一個如同地球直徑大小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在集齊所有觀測數據並深度分析後,讓黑洞終於擁有了一張「正面照」。  為何要給黑洞拍照?獲得這張照片有多難?人類合作探究宇宙還將揭示哪些新的奧秘?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參與國際合作的中外科學家,對此作出解答。
  • 黑洞的周圍有無數的光環。下面說說我們是怎麼看到它們的
    文章介紹了藉助第一張黑洞的照片M87*來介紹黑洞的各種相關情況,並介紹了世界各地的望遠鏡共同創造了稱為事件地平線望遠鏡,並且可以計算精確的距離和時間差異的望遠鏡之間的陣列,以縫合他們的觀察。的超長基線幹涉儀。
  • 黑洞外為什麼會有一圈光環?
    「黑洞」是什麼?首先,它肯定不是一個洞。它其實是廣義相對論中,一種宇宙空間內確實存在的天體,又被稱為「空間斷裂帶」。它的質量非常大,大到它產生的引力足以將光牢牢吸住,使光進入黑洞後都無法反射或散射出去。因此,憑藉人類現有的技術手段無法直接觀測到這一神秘的天體。
  • 探究黑洞的本質
    他的著名科學突破——蟲洞概念的提出,竟然是為了寫電影劇本的需要:導演要讓他設計出允許主人公從黑洞中生還的狗血劇情,又不能違反科學原理。他只好想像出與黑洞相反的白洞,然後通過顛覆黑白,讓主人公從黑道上進入,從白道上出來。聯接黑洞白洞的轉換通道就是蟲洞。天體物理學在這個狗血劇情的需要驅動下,走上了研究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