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人類對已知的最神秘的宇宙天體有了第一印象。時隔一年後,「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科學團隊通過研究過去觀測的數據發現,M87 黑洞周圍的發光環正隨著時間推移在明顯「晃動」。而這個「晃動」從本質上講,是氣體和物質緩緩螺旋式落入黑洞並在過程中相互摩擦、碰撞的結果。簡單來說,M87 黑洞在進食。
據悉,EHT團隊在2009年就開始對M87 黑洞進行觀測,當時只有亞利桑那州、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共3個地面望遠鏡。隨後在2013年,智利一個天文臺加入進來。但是直到2017年,EHT團隊的望遠鏡擴展至全球後,才有能力創建完整的黑洞圖像。後來團隊對2017年的觀測數據有更大的興趣,所以團隊用了2年時間「洗」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
M87 黑洞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室女座星系團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66億倍。可能有人會想,宇宙中那麼多黑洞,為啥選了距離這麼遠的M87 黑洞作為觀測目標,銀河系不是也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麼?其實原因很簡單,M87 夠具個性,而且非常地活躍。比它大的太遠,比它近的不夠大,唯有M87剛剛好。
從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顯示,EHT團隊成員、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維爾古斯(Maciek Wielgus)等人重新整理分析了2009~2017年的觀測數據製成新圖像,然後和第一張黑洞照片進行比較,確認了M87 黑洞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的陰影直徑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一致,多年維持不變。而那些被吸引物質在落入黑洞前,會在黑洞周圍堆積成盤狀繞行黑洞,形成吸積盤(accretion disk),其中發亮區域一側比另一側更亮的外觀,則是由都卜勒效應造成。
維爾古斯表示:「在2019年,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黑洞的陰影,但我們只看到了一個星期觀察到的圖像,這太短了,看不到很多變化。」
但從2009至2017年的數據生成的圖像來看,發現黑洞周圍隨著時間發生明顯變化,而且其速率是以前的模型所沒有預測到的。比如光環左側在2011年最亮,2013年最暗;2012年時光環最亮的位置一會出現在上方、一會出現在下方等。對於科學家來說,這種光環「晃動」是個好消息,讓科學家第一次看到接近黑洞事件視界的吸積盤動力學結構,看到氣體物質在磁場強度、旋轉速度、傾斜度不同的條件產生不同的變化。
維爾古斯補充表示,了解黑洞吸積盤附近的物質間相互作用,對物理學發展來說至關重要。要知道,在沒有EHT之前,黑洞只是存在於相對論的觀念裡,是一個理論上算出來的東西。我們只能從單個像素的圖片亮度看到其變化,但並不知道它究竟發生了什麼。而團隊下一步計劃分析從2018年開始的觀測數據,並在2021年新增2個天文臺進行進一步觀測,屆時我們將更接近黑洞陰影,獲得更清晰的圖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