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否會搖擺?來自標誌圖像的黑洞似乎在搖擺

2020-09-27 流芳科學

科學家正在學習有關有史以來第一個直接成像的黑洞的重要新事物,包括與愛因斯坦理論相一致的行為,但它也以非常不穩定的環的形式顯示出意外的特徵。似乎永遠一樣,但我們終於在2019年4月這個明顯看不見的超大型黑洞圖像首次發布時大吃一驚。當然,我們實際上不能「看到」黑洞,因為正如任何6 歲的孩子會高興地告訴您的那樣,黑洞有吸光的習慣。但是,圖片確實顯示出一個不對稱的環,稱為黑洞的陰影,過熱的氣體在黑洞的事件視界周圍旋轉,超出該邊界,光線無法逸出。

黑洞M87 *。 圖片:EHT協作

這個質量為65億太陽的特殊黑洞,位於梅西埃87號星系(簡稱M87)中,距地球5500萬光年。名為M87 *的黑洞是由事件地平線望遠鏡於2019年4月拍攝的,這是一項歷史性的科學成就。該圖像提供了M87 *的靜態視圖,但本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現在有可能研究隨時間推移該黑洞及其周圍區域的物理變化。從事EHT項目的天文學家在2017年4月觀察了M87 *的一周時間,這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來跟蹤系統的動態方面,例如形狀的變化。但是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通過研究追溯到2009年的檔案EHT數據做到了這一點。

哈佛和史密森尼大學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新論文的主要作者Maciek Wielgus 表示:「如果您想看到十年來出現黑洞,沒有替代品來代替十年的數據。EHT是一個大型望遠鏡陣列,由策略性地放置在全球各地的射波天線組成。該系統在2017年實現全面作戰能力,並與菜餚在五個不同的位置,它導致了一種「地球大小的無線電菜」,因為它是描述在新聞發布會上推出了由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但是,重要的是,EHT陣列的早期原型在構建系統時正在收集重要的天文信息。具體而言,從2009年至2012年,從三個站點收集了巨大黑洞的觀測資料,在2013年,從四個站點收集了觀測資料。

在這些觀察中,雖然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產生圖像,但它們足以約束簡單的幾何模型,統計建模技術加上一些有根據的猜測,使研究人員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繪製出系統的變化圖,其中包括EHT收集的直到2019年的觀測值。正如模型所顯示的那樣,在過去的10年中,此產品的整體形狀保持不變。對於這個大小的黑洞,新月形陰影的固定直徑與從他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得出的預測一致。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表明,一般的形態或不對稱環的存在很可能會持續數年的時間尺度。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和研究合著者Kazu Akiyama在哈佛和史密森尼表示:「這是對理論期望的重要確認,因為(多次觀察)的一致性使我們對M87 *的性質和陰影的起源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除了這種恆定性外,天文學家確實注意到了一個主要區別,因為不對稱環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搖擺。戒指的形狀在過去十年中沒有改變,但是已經旋轉了。實際上,我們在那裡看到了很多變化,數據分析表明,環的方向和精細結構會隨時間而變化」,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為動力學結構提供了第一印象。M87 *的吸積流量(材料流入黑洞的速率)似乎是可變的。正如作者推測的那樣,環中的發光氣體處於高度湍流狀態,這是磁場的結果,這就是導致黑洞隨時間推移而出現偏移的原因。

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這種搖擺的動力將使我們能夠[測量]吸積流量。通過本文,我們現在進入了研究黑洞周圍私密區域的新時代。天文學家可以跟蹤這些外來系統隨時間的變化,他們不僅應該研究吸積流,而且還應該研究相關現象,例如相對論射流。相對論射流的物理特徵(高能粒子的流出)是「了解黑洞宿主星系與周圍介質相互作用的關鍵,對吸積流的觀察也將為科學家提供另一種測試廣義相對論的方法,這一理論到目前為止一直很好。 

這裡是,歡迎關注轉發收藏,每日看科學知識!

相關焦點

  • 與黑洞一起搖擺
    舞曲的旋律響起時,大家會想到什麼?燈光、音樂、舞池裡盡情搖擺的人群?會有小夥伴由此聯想到有東西隨著黑洞一起搖擺嗎?那我們先看看這段視頻。視頻裡像絲帶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呢?它為什麼會隨著黑洞搖擺?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黑洞,教科書上說它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公眾認為它是宇宙中吞噬一切的怪物,而今年的諾獎評委認為它十分重要,值得諾獎的認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黑洞,但是不同於諾獎得主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蓋茲發現的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它是質量輕五十萬倍的小兄弟,一顆恆星級質量黑洞。
  • 我一直在搖擺——M87黑洞「光環」行為藝術鑑賞
    事件視界望遠鏡 (The Event Horizon Telescope,簡稱EHT),藉助分布於世界多地的8處地面射電望遠鏡聯合觀測,口徑等效於地球直徑,才捕捉到這張劃時代的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及其陰影的圖像
  • 我一直在搖擺—— M87黑洞「光環」行為藝術鑑賞
    2019年4月,EHT項目的科學家們公布了這張史詩級的照片,照片主角就是潛伏在M87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我們大約5300萬光年。M87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剪影在照片中依稀可見,這個巨大的黑洞質量約是太陽的65億倍。從外部意圖窺見黑洞內部是不可能的,黑洞的貪婪足以吞噬一切,就算是光也無法逃逸。
  • 旋轉黑洞將接近光速的等離子云噴射到太空中!
    天文學家發現,一個距離地球近8000光年黑洞噴射出快速擺動的噴流。2019年4月29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天鵝座V404黑洞噴射流在如此短的時間尺度內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行為,將接近光速的等離子云噴射到太空中!這些噴流似乎在高速旋轉的等離子體雲中以不同方向從黑洞中噴射出來。
  • 我們從第一個黑洞圖像中學到了什麼
    根據LIGO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的觀察結果,似乎更小的黑洞遵循了這些規則,該探測器測量了黑洞碰撞所造成的時空幹擾。但是也許我們沒有看到某些東西,只有在更大的黑洞中才會產生某種效果,也許這些潛在的差異可以幫助描述宇宙的一些奧秘,例如暗物質。
  • 第一張黑洞圖像有何意義,是否真的證明了愛因斯坦相對論?
    這是對愛因斯坦關於空間和時間本質的觀點是否在極端情況下保持前所未有的前所未有的考驗,並且這些情況看起來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於黑洞的作用,簡單來說,其實愛因斯坦的觀點是正確的。黑洞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屬於一個空間區域,在裡面的質量是非常大並且也非常密集的,就連平常我們捕捉不到的光都無法逃脫來自於黑洞的引力,這一點想想其實是非常恐怖的。
  • 人類又給黑洞拍照!黑洞射流清晰圖像首次發布,驗證廣義相對論黑洞...
    他們沒有坐享功勞,而是在整整一年後的現在發布了黑洞射流的新圖像。  科學家拍攝發射高能噴射黑洞的詳細圖像  天文學家團隊對另一個黑洞又有了突破性觀測結果:獲得了一張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巨大等離子體射流的圖像。這張照片擁有前所未有的豐富細節。
  • 為什麼《星際穿越》的黑洞跟真實的黑洞圖像不一樣
    創造EHT圖像的小組領導人、麻省理工海斯塔克天文臺的博士後研究員Kazunori Akiyama表示「《星際迷航》裡的圖像與真實的黑洞相差無幾。」Akiyama解釋說初步證據顯示我們不是從黑洞頂點,而是從靠近極點的地方來觀察M87星系黑洞的。因為M87星系周圍的圓盤形物質的阻礙,有些觀測角度下的圖像會變得昏暗模糊。以土星環為例,你如果從土星的頂端或者底端看土星,土星環並不會遮擋行星。
  • 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史無前例的黑洞射流圖像
    計算機算法結合併在某種意義上將數據聚焦為高解析度圖像。目的是在黑洞的中心創建「黑眼圈」的圖像。八臺射電望遠鏡在2017年採集了兩周的數據,該合作組織於去年4月提供了現成的銀河系M87中心的圖標圖像。根據今天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的研究,儘管M87影像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了射流的形成,但它並未直接將黑洞與其射流聯繫起來。但是他們也觀察到了其他目標,包括數十億光年以外的稱為類星體 3C 279的明亮無線電波源。
  • GW190521事件:「不可能」的史上最大黑洞互撞
    這些探測器的用途是收集最強宇宙事件——比如黑洞相互吞噬或巨大的恆星爆炸——所引起的引力漣漪。這一名為GW190521的事件挑戰了我們對這些超天體的理解。所謂的恆星黑洞是恆星的屍體;當大質量恆星耗盡燃料時,它們會向內坍縮。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收縮會產生一個密度非常大的核,任何東西,甚至光,都無法逃脫它的引力。
  • 全程深度解讀人類首次拍攝黑洞圖像!
    多勒曼是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的主管,正是這臺「超級望遠鏡」拍攝到了人類首張黑洞圖像。此次發布的黑洞圖像,觀測的是隱藏在橢圓星系M87核心位置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最新的黑洞圖像令人震撼。但科學家們指出,這項工作更大的意義是它將對未來科學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 黑洞威力超乎想像,地球是否存在危險?我們很快會被黑洞吞噬嗎?
    眾所周知,黑洞之所以被稱為是因為黑洞中心的引力如此之強,它會將附近的所有光線吸收進來,誰都無法逃脫。由此可見,黑洞的引力有多強。眾所周知,黑洞在宇宙中有最強的引力,所以沒有人願意接近它。如果你距離太近,黑洞的引力會很大,以至於以光速行駛也無法逃脫。
  • 黑洞遙控點亮100光年外雲塊:中國科學家發現神秘「心跳」
    來自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和南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發表論文,報告了這種令人驚奇的遠程關聯,題為《微類星體SS 433驅動的伽瑪射線心跳》。
  • 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
    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很多人喜歡談論黑洞,也有人聽說黑洞是恆星死亡的結局,於是就很關心: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不用擔心,地球不會被吸進去的,科學家說:因為太陽根本就不會變成黑洞。
  • 剛剛,EHT發布了人類第一張真實黑洞圖像
    來自M87星系首張真實黑洞圖像,人類認識黑洞一百年來首次目睹黑洞的真容。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在看了無數張計算機模擬或者手工繪製的黑洞圖像後,我們,人類終於看到了首張真實黑洞的特寫。天文學家花費了很大的力氣最終證實人馬座A*是一顆特大質量黑洞,其直徑4400萬公裡(是太陽的17倍),質量大概是400萬個太陽質量。聽起來似乎很大,但要知道它離我們有25000光年之遠,從地球望去幾乎相當於去看月球上的一顆橙子。儘管如此,它已經是我們已知黑洞中離我們最近的一個了,因此也成為研究黑洞的最佳選項。
  • 黑洞遙控點亮100光年外雲塊:中國科學家發現神秘「心跳」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相隔100光年,一個黑洞和一團氣體雲「鎖」了。前者射出的噴流和後者釋放出的伽瑪射線保持節奏一致。來自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和南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發表論文,報告了這種令人驚奇的遠程關聯,題為《微類星體SS 433驅動的伽瑪射線心跳》。
  • 大爆炸是否遺留下了黑洞,充滿原始黑洞的宇宙會是什麼樣子?
    兩個黑洞相撞的模擬圖像。要使黑洞變大,您要麼需要從一個真正可怕的恆星怪物開始-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0倍,要麼就需要將許多較小的黑洞合併而成。當時,這兩種情況似乎都不大可能。這麼大的恆星根本就不存在(至少在如今是這樣),而且合併還不夠普遍。因此:也許這些黑洞起源不同。
  • 事件視界望遠鏡陣列即將發布第一批黑洞圖像能揭開哪些秘密?
    EHT期望藉此檢驗廣義相對論在黑洞附近的強重力場下是否會產生偏差、研究黑洞的吸積盤及噴流、探討事件視界存在與否,並發展基礎黑洞物理學。人馬座A*EHT的觀測目標主要為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即人馬座A*(讀音:A-star),以及位於橢圓星系M87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
  • 世界上首張黑洞圖像出爐
    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M87*)的圖像,上圖為2017年4月11日的圖像,圖中心的暗弱區域即為「黑洞陰影」,周圍的環狀不對稱結構是由於強引力透鏡效應和相對論性射束(beaming)效應所造成的。如今,一個名為「視界面望遠鏡」(EHT)的國際合作項目決定給黑洞拍張照。來自全球30多個研究所的100多名科學家,利用分布於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組成一個口徑尺寸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來觀測黑洞的視界面。
  • 這個新發現的怪物黑洞對於理論來說太大了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黑洞,它非常大,以至於理論張力可以解釋這個現象。 中國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個恆星質量的黑洞,它看起來比地球的太陽要重68倍,幾乎是目前認為的最重黑洞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