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杜鵑花都,百裡杜鵑風景區位於貴州省黔西、大方縣交界處。昔為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的繁盛之境,今是國務院批准建立的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門戶、貴州「西電東送」的能源基地、貴州六個特色旅遊區組成縣之一。景區是彝族和苗族聚居地,花期是好幾個少數民族節慶的日子,屆時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表演。幅員2554.1平方公裡,18個民族,86萬人口,區位優越,資源富饒,交通便利,四季如春,是一塊開發潛力巨大的寶地,被譽為省會貴陽市的「後花園」。縣域磅礴神奇的自然風光、深邃幽遠的歷史文化、濃鬱純樸的民族風情,構成了貴州西部旅遊的重要風景線。
黔西是旅遊勝地,自然資源以喀斯特地貌景觀為依託,特色鮮明;人文資源以歷史文化為主線,古樸悠久,彝、苗、白、回等少數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全縣富集涵蓋自然景觀、民族風情、文物古蹟、歷史文化等的各類旅遊資源和旅遊區、點近30處,主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杜鵑花園」百裡杜鵑、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音洞文化遺址、中國十大喀斯特美麗湖泊烏江中上遊三大連湖(支嘎阿魯湖、東風湖、索風湖)、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評定為「中國旅遊特色村」的省「苗族歌舞之鄉」化屋苗寨、元明清歷史文化遺存水西公園、亞洲第一高跨大橋六廣河特大橋、明代大學者王陽明作《象祠記》並載入《古文觀止》的靈博山象祠、貴州三大喀斯特高原天然湖泊群之一的柯家海子群、六廣湖大峽谷、沙壩湖、水西森林公園、谷裡溫泉、逢水「十裡畫屏」、韋寨農業旅遊村以及清代兵部尚書李世傑墓院、穿洞新石器時期古文化遺址、三楚宮(文廟)、武廟、甘棠漢墓群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的黔西,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名花名洞水秀山奇,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歷史文化豐富厚重,氣候條件得天獨厚,交通運輸便利快捷,旅遊功能日趨完善,城市鄉村充滿動感,是眾多專家、遊客和投資商十分看好的「好山好水好氣候,宜遊宜居宜創業」的風水寶地。
神奇的山光水色、眾多的文物古蹟,形成了黔西旅遊資源和產品在貴州乃至全國的獨特性和唯一性:一是「最大的天然杜鵑花園」百裡杜鵑,世界罕見,全國獨有;二是支嘎阿魯湖、東風湖、索風湖、六廣湖、沙壩湖壯觀的喀斯特峽谷群規模和由33個小巧玲瓏、阿娜多姿的大小不一的湖泊組成的貴州獨有的群體天然巖溶湖,全國稀有;三是清新的高原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4攝氏度左右,四季如春,是全國少有的避暑天堂;四是悠久的太古文化。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觀音洞」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