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很多人都會去逛個公園、遛個圈,然而十分鐘不到,好好一雙大白腿越來越癢,瞬間布滿了N個大紅包!究竟是什麼東西,竟然比蚊子還毒?下面就給大家來科普下這個一直被忽視的「吸血鬼」——蠓。
綜自深圳衛健委、上海疾控、寧波疾控等
提起蠓,我們的腦海似乎很少有關於它的概念,但中國很早就有關於它的記述。《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蜚鴻」即蠛蠓)。文學作品裡同樣有它的影子,例如...
《紅樓夢》第三十一回,翠縷對史湘雲說:「難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蟲兒、花兒、草兒、瓦片兒、磚頭兒,也有陰陽不成?」
《太平廣記》:「峽山至蜀有蟆子,色黑能咬人」(註:蟆子即吸血蠓),《本草綱目》記載它「能透衣入人肌膚成瘡毒,人極苦之」。
古人對吸血蠓的危害已有些許認知,但還不夠全面。每每談及,總是充滿輕視和戲謔。比如「甕裡醯雞」、「井蛙醯雞」(醯雞即蠛蠓),就連太白狂人也曾調侃:
詩仙李白
世人若醯雞,安可識梅生
吸血蠓
愚蠢的人類,竟然看不起我,我hin生氣!
新中國成立後,以胡經甫、虞以新等為代表的昆蟲學家對我國的吸血蠓類開展了大量研究,人們對吸血蠓的認知也逐漸從愚昧混沌到全面清晰。
01
蠓的生活史
蠓是雙翅目蠓科昆蟲,南方俗稱「墨蚊」,北方人叫它「小咬」。我國受其影響最大的地區是廣東與福建。
吸血蠓是一類完全變態昆蟲,發育過程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蠓主要孳生在潮溼、鬆軟、富有腐殖質的土壤內及水塘、樹洞、沼澤和住區附近的糞坑、汙水溝等處;蠓類成蟲平時隱蔽於洞穴、雜草等避光和無風的場所。
蠓喜歡在野外成群飛舞,公園內尤其多。雌雄交配以後,雌蟲必須吸血才能使卵發育成熟,雌蟲吸血1次可達0.05毫升,雌蟲一生可產卵2~3次,每次產卵50~150粒。
02
蠓的分類
蠓的種類繁多,形態和習性不盡相同,具有醫學意義的蠓類主要是庫蠓屬、細蠓屬和蠛蠓屬的蠓蟲。
根據幼蟲孽生習性的不同,可分為水生型、陸生型和半水生型,依次為庫蠓幼蟲、蠛蠓幼蟲和細蠓幼蟲。
蠓體長1-4mm,比一粒芝麻還小,多數為褐色或黑色,幾乎看不到翅膀。人從它們中間穿過,有時候還會撞在臉上。但因為蠓蟲飛行速度快且沒有規則,所以非常難抓。
03
蠓咬的特點
雖然它們看起來小小個,帶來的麻煩卻讓人很頭大——
過敏性皮炎、繼發性皮炎
傳播病毒:奧羅普切病毒、藍舌病病毒、可能傳播乙型腦炎病毒等
傳播寄生蟲:肝囊原蟲、絲蟲、血孢子蟲等
一旦人被吸血雌蠓咬傷,會出現紅點或者紅斑,渾身奇癢,而且越抓越癢,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丘疹性蕁麻疹。
如果忍不住撓破了傷口,之後可因感染出現大面積紅腫,甚至中心部位會出現水泡。有的可變成水皰,嚴重者可出現血管性水腫或全身性風團及大片瘀斑。
(被蠓咬後千萬不要用手頻繁去抓,可能會起水泡)
根據吸血蠓成蟲的群舞和刺叮時間不同,分為這兩種類型——
1.白-晝活動
2.昏-晨活動
其中,雌蠓的吸血習性及對宿主的選擇因種而異,活動也受溫度、溼度、風速、日照強度等自然因素的影響。
而庫蠓多數在昏-晨活動,日出和日落有兩個吸血高峰期,晚間更明顯。細蠓和蠛蠓是在白天進行刺叮吸血活動,每次持續3-5分鐘。
04
被咬後該怎麼辦
當被蠓叮咬後——
1.可用肥皂水外搽。保持被咬的地方乾淨,如果起泡一般都會不小心弄破,這時就用碘伏,大約每個小時擦一次,一定要保持乾淨。
2.皮膚症狀明顯者服用抗過敏藥物,繼發感染者選用抗生素。
3.如出現高熱、頭痛、噁心、嘔吐、意識障礙等嚴重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蠓蟲叮咬史。
05
防蠓叮咬小秘籍
其實外出防蠓叮咬的措施和防蚊基本一樣。
①出門穿長袖長褲
郊遊時穿長袖長褲,不要穿短褲短裙。不要穿暴露腳部皮膚的涼鞋、拖鞋。
②隨身帶「傢伙」驅蚊
儘量遠離湖邊綠植茂盛區域,如果不可避免的話,儘量做好防護措施,如驅蚊手環、驅蚊紙巾、驅蚊液、清涼油等。
③最好別噴香水
蠓蟲喜潮喜腐味兒,汗腥味也會誘蟲,這也是為什麼河道、水壩邊上成群結隊出現蠓蟲的原因!女性最好別用香水,身上寧肯多點肥皂味也不能有香水味兒。
④家裡紗網要「密而不漏」
普通的防蚊紗窗根本不能阻止蠓的入侵,一定要密!一定要細!(這個方法適用於一樓哦,因為小黑蟲飛不高)
⑤將蠓蟲的「窩」剷除乾淨
填平坑窪、清除積水、堵塞樹洞、清除苔蘚。(吸血蠓飛行能力弱,如發現蹤跡,孳生地必在附近)
⑥必要時求助專業消殺公司
不過這種方法容易汙染環境,破壞生態,不建議普通市民輕易嘗試,必要時可求助專業消殺公司。
其實蠓蟲的危害不容小覷,但它習性低調隱蔽,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小編希望通過這次的科普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不要深受蠓蟲之害。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廣東衛生信息
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聲明:尊重原創,如有信息交流請聯繫我們。電話:0538-322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