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全國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學歷年真題及部分答案匯總
一、單選題
1.首次將政府(國家)權力劃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外交權的學者是
A.法約爾
B.韋伯
C.洛克
D.懷特
2.在行政管理學的發展歷史上,第一本較為系統地描述行政管理學理論體系的著作是
A.威爾遜的《行政研究》
B.西蒙的《行政行為》
C.古德諾的《政治與行政》
D.懷特的《行政學導論》
3.研究和學習行政管理學的具體方法中,主要注重個別事例特殊性研究的是
A.比較方法
B.經驗方法
C.規範方法
D.案例方法
4.提出著名的「融合一稜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的學者是
A.高斯
B.雷格斯
C.韋伯
D.斯坦因
5.改革開放前,在我國佔主流的行政運行文化模式基本上是
A.自律本位型行政運行文化模式
B.法律本位型行政運行文化模式
C.有限分工型行政運行文化模式
D.服務本位型行政運行文化模式
6.實行聯邦制的典型國家是
A.法國
B.日本
C.美國
D.英國
7.行政權力的目的是
A.維護國家機關自身利益
B.實現國家意志
C.制定法律法規
D.規範政府行為
8.弱勢政府職能的積極意義在於
A.適應了自由資本主義需要
B.促進了微觀經濟管理
C.促進了福利國家的形成
D.促進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9.在現代社會中,相對於立法職能而言,行政職能具有明顯的
A.執行性
B.經濟性
C.普遍性
D.階級性
10.內閣制國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機構是
A.內閣
B.主席
C.元首
D.總統
11.下列行政管理機構中,屬於輔助機構的是
A.國務院辦公廳
B.民政局
C.審計局
D.文化局
12.將行政管理事務分為高層行政管理事務、 中層行政管理事務和基層行政管理事務的依據 是
A.行政管理事務的內容
B.行政管理事務的性質
C.行政管理事務所屬的層級
D.行政管理事務的關係
13.人事行政管理最經常的職責和最大量的活動是對行政人員進行
A.激勵和監督
B.計劃和組織
C.使用和開發
D.保障和約束
14.行政組織中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
A.行政人員
B.行政職位
C.行政體制
D.精神要素
15.不按組織結構中的正式溝通系統和方式進行的溝通是
A.平行溝通
B.非正式溝通
C.正式溝通
D.雙向溝通
16.在行政監督中,最典型的事前監督是
A.國政調查
B.行政複議
C.聽證會
D.司法審查
17.行政執行的基本主體是
A.行政管理機構
B.公民
C.政黨
D.社會團體
18.使行政目標得以實現的途徑是
A.行政管理方法
B.行政權力
C.行政職能
D.行政文化
19.行政管理的行為激勵方法中,獎勵激勵又被稱為
A.目標激勵
B.強化激勵
C.競爭激勵
D.反激勵
20.我國制定行政法規的權力屬於
A.人民法院
B.縣級政府
C.國務院
D.市級政府
21.依法行政與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標是
A.提高行政的強制性
B.實現責任行政
C.提高制度的權威性
D.強化民主集中制
22.開展政府績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是
A.行政改革
B.技術改進
C.立法保障
D.公務員素質提升
2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治績效最經常表現為
A.制度安排與制度創新
B.行政機構的精簡
C.公務員素質的提高
D.人均國民收入的提高
24.我國現階段行政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
A.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制
B.建立有效的行政權力制約體系
C.建立精簡高效的行政機構體系
D.建立扁平化的行政層級體系
25.行政發展的主要目的是
A.確立行政權威
B.提升行政能力
C.保護行政環境
D.樹立行政形象
二、多選題
1.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行政管理學理論學派主要是
A.行為科學學派
B.決策理論學派
C.系統理論學派
D.新公共管理理論學派
E.古典管理理論學派
2.依據行政系統的認知結構,行政系統的文化環境因素可劃分為
A.行政價值文化
B.行政功能文化
C.行政運行文化
D.行政公共關係文化
E.行政法律文化
3.行政權力的具體來源主要有
A.強制力
B.誘導力
C.組織制度
D.信息
E.個人因素
4.典型的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行政職能演變經歷的階段包括
A.「價值中立」時期
B.「守夜人」時期
C.「積極幹預」時期
D.「有限政府」時期
E.「依法行政」時期
5.行政溝通行為的主要特點有
A.交互性
B.媒介性
C.單向性
D.隨意性
E.目的性
6.國家公務員制度主要包括
A.新陳代謝制度
B.職位分類制度
C.激勵約束制度
D.生活制度
E.職業發展和保障制度
7.行政組織體制中,委員會制的缺點主要有
A.獨斷專行
B.權責不明
C.行政效率不高
D.壓抑主動性和創造性
E.行動遲緩
8.行政管理方法的主要特徵
A.實踐性
B.針對性
C.系統性
D.技術性
E.固化性
9.行政道德具體規範的主要內容
A.勤政
B.廉政
C.遵紀守法,依法行政
D.實事求是,科學行政
E.熱情待人,協調行政
10.根據行政績效評估的內容與性質,行政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主要包括
A.社會發展指標
B.歷史發展指標
C.政治發展指標
D.經濟發展指標
E.效益發展指標
三、簡答題
1.簡述我國改革開放前政府「全能主義」職能模式的弊端。
2. 簡述行政溝通的基本形態。
3. 簡述依法行政的基本內容。
4. 簡述克服行政績效制約因素的有效途徑。
5. 簡述行政管理機構的特性。
四、論述題
1.試述國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行政權力關係的基本類型。
2. 試述未來我國行政發展的主要趨勢。
五、案例分析題
1.1號公路是 A鎮通往縣城最便捷的公路。但該公路年久失修,路面坑坑窪窪,無法正常通車,導致A鎮群眾到縣城辦事要繞道較遠的 B鎮搭乘班車,因此,不少群眾對此頗有怨言。2017年3月,在該縣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期間,部分人大代表聯名就 l號公路的修復及通車問題提交質詢案, 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儘快答覆. 收到該縣人大代表的質詢案後, 該縣交通局領導班子迅速召開會議, 並帶領有關人員到 l號公路現場勘察。 之後,縣交通局局長向人大代表作出了儘快修復 1號公路和開通班車的答覆。兩個月後, l號公路得以修復,並順利開通班車。該縣人大代表對政府職能部門及時回應質詢案並妥善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感到滿意。問題:(1)上述案例所描述事件屬於什麼類型的監督 ?(2分)(2) 結合案例,談談行政監督的特點。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