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煎餅和蔥」,月蝕文化傳媒的創始人和CEO,那時候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帶著加上自己只有13個人的小團隊在電競行業浮沉多年的他不斷思忖著白天發生的不可思議的一切。
選擇
之前的三年,煎餅帶著從2005年起做視頻時組建的團隊成立了EGMS工作室,在遠沒有現在發達的電競行業中找尋著自己的一席之地。「最開始其實就是一個小作坊似的,弄一個小民宅,那時候還有的人在其他公司實習,我們就下了班回來開始弄(做視頻),一臺破電腦我們就開始做。」
煎餅是以一名CS選手的身份進入的電競行業。以優異成績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他將打電競視為一種情結,「那個時候感覺大學生都在打。」在MOBA遊戲還不盛行的年代,CS和war3成為了那一代熱血青年的首選。2003年,他找到網吧老闆贊助組建了戰隊,最好成績是WGC的全國四強,煎餅的「玩玩」不僅是說說而已,「那時候其實沒有想過真正做職業,就覺得我愛好,打一打試試。」
對於那個年代的電競人來說,沒有直播,視頻集錦就是他們在打遊戲之外能找到的和電競關聯最強的線上內容。在比賽之餘,煎餅和幾個朋友將自己戰隊的精彩擊殺製作成視頻,以EGMS的名頭放到網上,這就是月蝕的前身。隨著他們將更多國外職業戰隊的精彩鏡頭剪輯成視頻,EGMS逐漸積累了一些人氣。
畢業之際,這位高材生面臨兩難選擇:一面是中規中矩的東北聯通向他拋來的橄欖枝,6000元的薪資在當時是非常理想的水平;一面是自己已經在網絡上經營了幾年的EGMS,收入一般但是能讓煎餅為之全力以赴。
當時恰逢MOBA遊戲出現,不斷拓寬的遊戲種類讓煎餅看到了視頻集錦的前景。對電競選手和遊戲理解更深的他認為自己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於是便成立了一家專門做視頻的公司。「初衷其實沒有那麼宏大的目標吧,就是喜歡。」
為了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深耕,煎餅在2009年報了北京電影學院面向社會開放的美術系(導演系前身)培訓課程,用他的話說,正是在那個時段,到底什麼是導演,導演應該幹什麼,光影是什麼,他才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從自學到成體系的學習,煎餅正式走上了「每天都在進步」的道路。
但從正式註冊到這個節點,月蝕一直處在緩慢發展的階段,三年的時間裡,團隊也僅僅從六七個人擴張到十三人。
第一桶金
2011年一個非常普通的工作日,煎餅和同事對完幾個小項目之後,正對著電腦放空自己。恍然間,他看到屏幕右下角的企鵝被閃爍的小喇叭替代。在那個以QQ為主要聯繫方式的年代,煎餅已經習慣了陌生人的「敲門」,但是這一次,他在點開小喇叭的一瞬間不禁張大了嘴巴。
小喇叭的添加信息中說,來者是騰訊公司的員工。
七年之後,煎餅回憶說,他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對方是不是騙子。
煎餅將心中的懷疑在QQ上向對方拋了出去,對方說你看下我的QQ號吧。煎餅點開對方的頭像,只有五位的QQ號碼赫然出現在眼前。煎餅還是很難相信。直到對方用騰訊公司的電話撥通了煎餅的手機,煎餅在網上核實了電話號碼,才真正確認了對方騰訊員工的身份。他覺得他和月蝕的機會來了。
那真的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機會。
2011年,《英雄聯盟》國服上線,彼時騰訊希望煎餅的團隊能為他們完成《英雄聯盟》國服上線公測的宣傳片。如果說在這之前,《英雄聯盟》還是一款只能玩外服和內測,中文翻譯都不甚完整的遊戲的話,那麼在這部宣傳片發布之後,《英雄聯盟》在中國將正式踏入正軌。「從那一年開始,月蝕算是接到了大單。」煎餅說。
從驚喜中緩過勁兒,煎餅和同伴馬上投入到緊鑼密鼓的工作中。從創意到剪輯,從適配的文案到搭配的動畫效果,只有不到3分鐘的成品在反反覆覆斟酌和修改中花費了整個團隊一個月的時間。「那時候公測的版本還有很多更改,所以我們需要不停地去推敲,不停地去做。」
煎餅坦誠,對於一條2分多鐘的片子來說,一個月的時間成本非常高,「因為它其實只是一個宣傳片,在技術上並沒有那麼複雜,(需要思考得)更多的就是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文案詮釋出來《英雄聯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這是當時我們背負的責任。不光是我們,騰訊的所有員工對這個也都非常期待。
就這樣,《英雄聯盟》有了在國內的第一次完美亮相,煎餅和月蝕也第一次獲得了平臺去展現自己的鋒芒的機會。那部片子對於《英雄聯盟》來說,是第一部全中文的宣傳片,而對於煎餅和團隊來說,則是一個質的飛躍。整個團隊都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磨礪和經驗,這個項目也為他們獲得了第一筆豐厚的收入。「那一支片子可以達到我們當時年收入的1/4。」此後煎餅為公司購置了更多更好的設備,月蝕也擴張到30人上下。
對於這支片子,煎餅笑著回憶說這是他和月蝕最重要的機遇,對於為什麼騰訊會找到他,煎餅說大概是因為他們「每天都在進步」。
成長和拓展
第一次合作之後,月蝕成為了騰訊的固定合作夥伴之一,《英雄聯盟》後續的周年慶,煎餅和月蝕幾乎從未缺席,TGC直播、TGA的節目,煎餅和月蝕也屢次參與其中。煎餅總是以總導演和視覺導演的身份出現,月蝕則包辦了大部分紀錄片製作和視覺工作。
《英雄聯盟》三周年慶典是電子競技活動第一次在梅賽德斯奔馳中心舉行,煎餅和月蝕也參與其中。作為視覺導演,在這個能容納18000的場館中,什麼樣的顏色要匹配什麼樣的內容,什麼樣的燈光能渲染出什麼效果,全都是煎餅和團隊要思考的問題。「這個場館太大了,從東面的進口走到我們西面的辦公室需要20分鐘。這麼大的一個館,要把它做好,我們連續三天真的是一點都沒有合眼。」
談起那段經歷,煎餅坦言那時候是痛並快樂著。儘管活動只有兩天,但由於煎餅團隊和騰訊對呈現效果的嚴苛要求,燈光的調配、顏色的穿搭這些細節一改再改。「因為流程太多,所以我們的彩排不是一遍一遍地過,而是每個細節都要過很多遍。技術彩排要過很多遍,大屏幕配合要過很多遍,燈光要配合很多遍。」
有一個燈光秀,煎餅團隊選擇了一個十分具有科技感的藍色動態線條來呈現,僅僅是藍色的色號,他們就改了四五遍。「我記得有一天,我一直在和導演組糾結什麼顏色好。一個燈光打過來,這個顏色不對,幹擾了我想要的效果,那我就再改,反覆再改。」
煎餅介紹說,渲染那個效果每一次要兩個多小時,他們有十臺機器同時工作,分結點進行渲染,之後再進行合成。只為了那一個效果,他們一天就修改了8遍。那時候煎餅的月蝕團隊在大連,為了這個項目彩排,他們在上海駐紮了整整28天。
過程雖然煎熬,但是對於煎餅和他的團隊卻是最好的磨礪。難怪煎餅自信地說,「我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供應商,但我一定要做一個最靠譜的供應商。」
接連的合作,不但一直打磨著團隊,也給了煎餅更多寶貴的經驗。2016年,煎餅認為他和他的月蝕已經做好了準備,通過競標,月蝕獲得了2017LSPL的承辦權。從效果呈現到賽事執行,煎餅認為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視覺可以關起門來自己做,但做賽事需要更多專業的力量,需要更多部門一起配合。
「公司需要對所有項目進行管理,(去思考)我們怎麼能合理地、安全地把這個賽事執行下去。」煎餅坦言,月蝕上海公司成立之後,LSPL這種新的拓展對於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LSPL的成功可以歸功於煎餅對於市場準確的定位。在他看來,LSPL作為青訓、培養為主的賽事,並不應該做得高端,應該接地氣地去呈現有夢想的人衝刺的感覺,甚至應該多一些復盤總結這樣的內容。精準的定位帶來的是觀眾和客戶的認可,於是2018年開賽的LDL,月蝕也很幸運地參與其中。
開始做賽事的煎餅從不認為自己在轉型,「(LSPL)這一塊來講我認為就是一個業務的拓寬,並不是業務的轉型,我並沒有轉型,我還是在做內容。」同樣道理的,還有在2017年月蝕為CF量身打造的CFGirls綜藝節目。
做過不少項目、看過不少現場的煎餅在CF賽場駐紮時,發現CF發展到成熟階段以後,玩家增長數量進入了一個瓶頸,當新玩家匱乏、老玩家群體又不斷被其他遊戲衝擊的時候,CF解說新人也發生了斷檔。「作為一款產品,它一成不變地做肯定會有問題的。所以我拿著我的想法(CFGirls選秀節目)去找CF的人聊。只聊了一個半小時就敲定了。」
過去的一年,CFGirls成功為CF選拔出了幾位專業解說,對此,煎餅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今年我們可能往真人秀的方向去發展。我要讓傳統領域知道,CF領域、電競領域是有定向需求的真人秀的。」
「每天都在進步」
「每天都在進步」是煎餅為月蝕員工不斷灌輸的理念,煎餅本人也是這一理念堅定的踐行者。最忙的時候,煎餅經常凌晨兩三點才下班,但不論多晚,回到家的他都要打開視頻網站,去看網上最火的節目,保持自己對新鮮內容的敏感性。
出差的時候,飛機上99%的時間都是他的學習時間。「創意這個東西和資歷沒關,我認為現在很多優秀的小孩他可能很年輕,但是他的理念已經超越了我,所以我不能掉隊。」
雖然煎餅是公司的老闆,但是公司沒有人這麼叫他。因為他在公司最年長,並且工作之餘像對待弟弟妹妹一樣對待他們,所以員工喜歡喊他老大。曾經在賽場上喜歡親歷親為、扛著攝像機拍攝的煎餅如今已經退居二線,把更多機會讓給他的「弟弟妹妹」們,但是對於公司所有的創意他都會挨個把關。
「我在公司是出了名的嚴格,嗯……應該是嚴苛,嚴格到苛刻的地步。」煎餅這樣描述自己,甚至哪怕項目回款沒到帳發不出工資來時,員工也對他不離不棄。「我覺得我就是他們的老師,我希望每年都給他們一個新的課程,讓他們每天都有新的挑戰。乾電競這一行真的很辛苦,但看著他們成長我會有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
從賽場到幕後,煎餅仍然站在電競這個舞臺的最中心,編排著屬於自己也屬於電競的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