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2個比喻揭開邪淫的本質|雜寶藏經|淫慾|愚痴_網易訂閱

2021-01-14 網易

  淫為萬惡首,貪色必致禍,此誠不虛言!

  本文從經典中選取了十二個形象的比喻,目的在於揭露美色的真相,警告人們貪色的過患。具體分美色、貪淫好色、貪淫好色的危害三個方面的比喻。

  第一類:美色的比喻

  比喻1:美貌異性VS裝屎尿的花瓶

  經文:「若裝飾女人,如畫甕盛糞,但觀諸外相,誰知裡不淨。」 (選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女人如畫瓶,渧渧濃血流,瓶滿復淋漏,不淨盈於外」(選自《受十善戒經》)

  註:經中特指女人,非歧視女人,而是為了對治男人們的貪慾而做的方便開示。其實帥哥體內也是充滿了不淨物,特此說明。

  比喻句:美貌的異性就像裝有屎尿的有漏易碎花瓶一樣。

  釋義:(1)花瓶的美麗外型(包括線條和花紋),比喻美貌異性的外貌與身材;

  (2)花瓶內的屎尿等不淨物,比喻美貌異性薄皮所覆的血肉、骨髓、屎尿等等三十六種不淨物

  (3)花瓶漏底,常流穢物,比喻人體九孔常流不淨;

  (4)花瓶易碎,比喻人體生命的脆弱性;

  (5)花瓶破碎後的汙穢遍地,比喻人死後屍體膨脹爛壞的汙穢景象。


  比喻2:美貌異性VS行動的廁所

  經文:「汝身如行廁,薄皮以自覆,智者所棄遠,如人舍廁去。若人知汝身,如我所厭惡,一切皆遠離,如人避屎坑。」(選自《禪要訶欲經》)

  比喻句:美貌的異性就像會行動的廁所一樣

  釋義:(1)廁所充滿了屎尿等乾濕不淨物,比喻美貌異性體內唯有種種不淨物;

  (2)廁所內有各種糞蟲在蠕動嬉戲,比喻美貌異性體內有種種寄生蟲,依賴她(他)的身體而存活;

  (3)廁所味道難聞,比喻美貌異性體內存穢氣(有時會以放屁方式排出,讓人頓知真相);

  (4)廁所即使裝修成五星級也改變不了臭穢本性,比喻美貌異性無論外表怎麼漂亮,化妝怎麼好看,衣服如何高檔,都改變不了薄皮之內的臭穢本性;

  (5)廁所的行動性,比喻貌美異性的行住坐臥等行為。


  比喻3:美貌異性VS諸蟲的住所

  經文:「又復八萬戶,微細蟲咂食,常住於身中,愚人那知覺。」(選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比喻句:美貌的異性就像是諸多蟲子共同的住所。

  釋義:這個既是比喻,又是事實。

  (1)蟲子,指代的是美貌異性體內的寄生蟲(無論根據佛典所言,還是根據科學儀器觀測,體內存在許多寄生蟲是不爭的事實);

  (2)諸多,意指美貌異性體內蟲子種類之多、數量之多;

  (3)共同的,意指所有蟲子和美貌異性共同依止、享用一個身體;

  (4)住所,比喻美貌異性的身體,兩層含義:一是意指無數蟲子從生到死都寄居在她(他)的體內;二是除非死後火化成灰,否則作為凡夫的美貌異性一生都無法擺脫體內有寄生蟲這麼一個命運。


  比喻4:美貌異性VS會枯萎的花朵

  經文:「一切女色滑,如樹生狂花;顛倒風所吹,萎花為蟲聚」(選自《受十善戒經》)

  比喻句:美貌異性就像會枯萎的花朵一樣終將凋零,被蟲子啃食,直至化為泥土中的肥料。

  釋義:

  (1)花朵盛開時的嬌豔,比喻美貌異性的靚麗外表;

  (2)花朵再嬌豔也必定會枯萎,比喻美貌異性必將衰老,青春不再;

  (3)花朵終將凋零,比喻美貌異性終有一死,分兩種:一種自然凋零,即壽終正寢;另一種雨打風吹落,即紅顏薄命;

  (4)凋落的花朵被蟲子啃食,比喻美貌異性死後,屍體膨脹腐爛,長出無數蛆蟲,啃食其身;

  (5)化為泥土中的肥料,比喻美貌異性的屍體腐爛完畢或火化後,只成一堆肥料罷了。


  第二類:貪淫好色的比喻

  比喻1:貪戀好色VS糞蟲樂屎

  經文:「如糞蟲樂屎,貪淫者亦然」(選自《受十善戒經》)

  比喻句:貪戀好色,就像糞坑裡的蛆蟲喜歡糞便一樣。

  釋義:(1)糞坑比喻貪淫的境界。糞坑對於蛆蟲而言是「天堂」,根本沒想過爬出糞坑,領略糞坑外的乾淨世界,比喻貪淫者沉迷在淫慾境界裡,不思出離,不知戒除貪淫之後的生活有多麼清淨美好;(2)蛆蟲比喻貪淫者。蛆蟲,作為畜生,很愚痴,比喻貪淫者也很愚痴無智;蛆蟲生命短促,比喻貪淫者自損精元,壽命不長;蛆蟲,人見人厭,比喻貪淫者為人所輕賤;(3)糞便比喻貪淫者喜歡的美貌異性。糞便是臭穢不淨、討人嫌的。同理,美貌異性的身體也是臭穢不淨的,不值得貪愛。


  比喻2:貪淫好色VS狗貪糞便

  經文:「愚痴著淫慾,如犬奔糞穢,聲香味觸法,貪著亦如是。」(選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比喻句:貪淫好色,就像狗喜歡大便的味道,愛吃大便一樣。

  釋義:(1)狗比喻貪淫好色者。狗,作為畜生,比人愚痴,乏少智慧,為了行淫,不避眾目,無羞無慚,且生性喜好大便等不淨物。以此比喻貪淫者,如畜生般無智,為了滿足欲望,甚至可以幹出恬不知恥的事情,且其所貪多是汙穢之物;

  (2)大便比喻好淫者貪愛的美貌異性。美貌異性的身體實如大便般臭穢不淨,此不贅述;

  (3)大便的味道比喻異性身體的氣味。大便味道,在人看來,令人作嘔,狗卻喜歡。比喻異性身體的氣味,如果把人體解剖,體內散發的氣味必定如死豬屍體般臊臭撲鼻,這是為智者所唾棄的,好淫者卻因無知而迷戀;

  (4)愛吃大便,意指貪淫者貪愛異性身體,如愚狗愛吃大便,在智者眼中,這完全是一種顛倒迷亂的瘋子行為。


  比喻3:貪淫好色VS蠅慕膿血

  經文:「於身起貪愛,如蠅慕膿血,臭氣覺馨香,苦中而為樂。」(選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比喻句:貪淫好色,猶如蒼蠅喜歡吮吸膿血,把膿血的臭氣當成馨香。

  釋義:

  (1)蒼蠅,喻指貪淫者。經文中常把貪淫者比喻成各種畜生,可見貪淫是一種愚痴的行為;

  (2)膿血,喻指美貌異性的身體。如果把美貌異性的皮膚完全剝掉,呈現的就是一塊膿血肉球,令人怖畏厭惡;

  (3)臭氣當成馨香,比喻貪淫者把異性的臭穢之身當成香潔的對象加以貪求、迷戀、呵護、愛著,就像把腥臭膿血當作美味佳餚一般狼吞虎咽,飽餐過後,還張著臭穢的血盆大口讚嘆說:味道好極了。


  比喻4:貪淫好色VS渴飲鹹水

  經文:「欲如渴人飲於鹼水,逾增其渴。」(選自《雜寶藏經》)

  「愚痴懷散亂,著欲而無舍,如熱路艱辛,困渴飲鹼水。」(選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比喻句:貪淫好色,猶如想通過喝鹹水來解渴一樣,只能越喝越渴。

  釋義:(1)口渴比喻貪淫者欲心熾盛,慾壑難填,欲望強烈;(2)鹹水,比喻異性身體,或欲事;(3)渴飲鹹水,比喻因有欲求而與異性共行欲事,或以自慰等手段自行欲事;(4)越喝越渴,比喻欲望的本質。口渴喝鹹水,只能越喝越渴,乃至最後渴死。貪慾的本質是「永不滿足」,它就像一個無賴對你敲詐勒索,如果你屈服於它,滿足它的勒索,那麼它下一次還會再來,而且會要得更多,永遠有下一次,直到你傾家蕩產,它還不知足,還要你的命。這就是貪慾的本性。所以不能由著貪慾的性子走,要想方設法對治它、降伏它,而不是一味的滿足它,否則自己將永無寧日。


  第三類:貪淫危害的比喻

  比喻1:貪淫危害VS舌舔刀上蜜

  經文:「財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選自《四十二章經》)

  比喻句:貪淫的危害,就像是用舌頭去舔刀鋒上的蜂蜜,在嘗到一絲甜頭的同時,也會遭遇割斷舌頭的慘禍。

  釋義:(1)舌頭比喻貪淫者;

  (2)蜂蜜比喻各種邪淫之事;

  (3)刀鋒比喻貪淫的危害;

  (4)舌頭舔刀鋒上的蜂蜜,比喻貪淫者,只貪圖一時樂受,而沒有意識到邪淫將給自己帶來難以承受的危害;

  (5)一絲甜頭,比喻貪淫者在犯邪淫當下所感受到的極為短暫不實的樂感;

  (6)遭遇割舌的慘禍,比喻犯邪淫之後,將遭遇無比巨大的苦報。經言犯邪淫而執迷不悟者,將在三惡道長久感受無量苦果。即使今生也將禍事連連,煩惱無限。所以,為了獲得一時虛幻的樂感,卻換來更為長久和猛烈的苦受,這恐怕是世上最賠本的買賣了吧。


  比喻2:貪淫危害VS狗啃枯骨

  經文:「欲如狗齧枯骨,涎唾共合,謂為有味,唇齒破盡,不知厭足。」(選自《雜寶藏經》)

  比喻句:貪淫的危害,就像是狗啃枯骨一樣,以為很美味,即使唇腔被堅銳的枯骨刺破流血,也還不因感到疼痛而捨棄枯骨。

  釋義:(1)狗比喻愚痴的貪淫者;

  (2)枯骨比喻邪淫之事。枯骨無用,丟在路邊無人撿,比喻邪淫是毫無價值的行為;枯骨尖銳,能刺傷人,比喻邪淫不僅無價值,而且能夠帶來危害;

  (3)以為美味,比喻貪淫者誤以為邪淫是件無需代價的樂事;

  (4)唇腔被刺破流血,比喻貪淫者因耽著邪淫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比如身體虛弱,財產損耗,家庭不和,工作不順,等等;

  (5)不因疼痛而捨棄,比喻貪淫者即使因為邪淫而遭受了上述的種種苦患,依然本性難移,死不悔改,執迷不悟。可見,戒淫比戒毒還不簡單。


  比喻3:貪淫危害VS逆風執炬

  經文:「淫慾之事,樂少苦多。猶如逆風而執熾炬;愚者不放,必見燒害。」(選自《雜寶藏經》)

  比喻句:貪淫的危害,就像手拿熾熱的火炬逆風而行,如果不趕緊放手,必定會被燒傷,甚至燒死。

  釋義:(1)熾熱的火炬,近之必被燒傷,比喻邪淫之事,貪之必被禍害;

  (2)逆風而行,比喻邪淫之事逆天而行,違背人倫;

  (3)手拿火炬不放,比喻貪淫者貪著邪淫而不止;

  (4)趕緊放手,比喻戒邪淫的緊迫性,一旦知道它的危害,就一定要有「浪子回頭」、「壯士斷腕」的氣魄,發誓永斷邪淫,才有可能避免遭受更大的傷害;

  (5)若不放手,必被燒傷,比喻貪淫的初步傷害,如體虛、破財、走黴運、婚姻不順等等;

  (6)乃至燒死,比喻貪淫不止所帶來的更嚴重後果,比如重病,短命,甚至命終墮入三惡道受無量苦。


  比喻4:貪淫危害VS以蟒蛇身遮蔭

  經文:「復觀色慾猶如蟒蛇,在曠野中,嗔毒發時,頭如蔭蓋;行人熱逼,投此蓋下,為毒所觸,因致命終。」(選自《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比喻句:貪淫的危害,就像在大曠野之中,有一隻巨蟒因發怒而高昂起張開的扁頭,像是一頂可以遮蔭的傘蓋,有人大熱天經過這個曠野,因為熱得不行,就誤把蟒蛇頭當作陰涼處,跑到它的底下乘涼,結果就被這隻巨蟒放毒害死。

  釋義:(1)大曠野比喻我們生死輪迴之路;

  (2)巨蟒,帶有劇毒,並且發怒,很是兇險,比喻貪慾(特指邪淫),含藏殺機,正所謂「色字頭上一把刀」;

  (3)大熱天,比喻美色;

  (4)行人熱得不行,比喻貪淫者因見到美色,而生起欲心,慾火焚身;

  (5)遮蔭的傘蓋,好像可以除熱,帶來清涼,其實是蛇頭,非常可怕,比喻邪淫之事讓貪淫者誤以為可以滿足欲望,給人帶來快樂,其實是禍根,非常危險;

  (6)跑到其底下乘涼,比喻貪淫者不顧後果地做邪淫之行;

  (7)被巨蟒毒死,比喻邪淫的下場是殞身害命,受苦無央。

  以上是經書裡的十二個比喻,末學做了一些粗淺的發揮和解釋,如果有不妥之處,在此表示懺悔,也望同修們海涵,並且不吝賜教。

  惟願以此文,回向無邊眾,願諸貪淫者,知因且畏果,永斷邪淫法,不墮三惡趣,趣入於正道,勤修諸善法,獲取一切智,證悟無上果。小編雖然不信佛,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些智慧的比喻會讓我們將繁瑣的事情看得透徹清楚!!!感恩感恩!!!

相關焦點

  • 「淫之為病,受殃無量」:默念這3句佛語,消除「淫慾」,無災殃
    在佛教當中,淫慾是一個輪迴之門,如果人們想要一生有所成就,跳出六道輪迴之苦,那麼就需要人們斷除淫心。  作為一名普通的佛教修行者,首先斷除淫慾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斷除邪淫之心。  接下來就是要將心淫戒除,最後一步就是要斷除身心。  我們經常默念這以下3句佛語,就能夠為我們消除"淫慾",無災殃。
  • 佛教:「邪淫」的果報有多可怕?看完你就知道了!
    提到「邪淫」,可能很多人不解,難道是說「禁欲主義」?並不是。邪淫,所謂「邪」 就是不正當,不符合法律道德規範的,對社會起到負面影響的男女關係或念頭、行為。佛門五大戒律之中,明令禁止出家人乃至世間一切眾生生邪淫、動邪念。邪淫的果報太慘重了,比殺生的業果還要厲害。
  • 邪教徒淫慾世家歌星、魔民魔女明星邪唱淫歌舞、文藝世家、文藝四人幫、樂音藝術家、音樂世家等原本就是娛樂世家,往往也會互相傷害欺騙等
    注意:文章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認同或贊同其觀點,本平臺圖文部分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偏激)不善間雜,自淨其意,或者發現有誤導(不善不正法經發現將刪除處理)未明顯說明轉載時需要註明文章來處的或未經授權推送的,經核查後,及時刪除文章。在此對作者表示致歉。以閱讀佛經原文(佛經是佛的弟子記誦出來的,注意偽經偽知識)以及覺悟為義。
  • 為什麼「邪淫」的是我,而不是他?佛說「二因」,猛然醒悟!
    邪淫者們內心往往會有一種疑問和抱怨,那就是迫切地想知道:為什麼芸芸眾生,偏偏是我嗜好邪淫?為什麼我的朋友就不會?怎麼我就這麼倒黴?難道我天生就是邪淫的命不成?那麼,到底誰才是導致我們邪淫的「幕後主謀」呢?那就讓遍知的佛陀來為我們揭示邪淫背後的真相吧!
  • 「淫慾」重的人,身上都有這3種痕跡,看看你有嗎?請大量傳播此文!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淫慾」重的人,身上都有這3種痕跡,看看你有嗎? ◆卷首語邪淫是禍事當中最嚴重的一種;也是佛門當中最重要的戒律之一。不論是在家的居士又或者是出家的僧人,對於他們而言都是不可犯的一種行為。「淫慾」之心重的人,也就是因為他的業障深重。若是觸犯邪淫者,必將會受到很重的果報。
  • 《楞嚴經》:為什麼從「淫戒」開始講起?
    因此,佛為了幫助眾生破最難以破的相,即「邪淫」相,於是在這部經書之中,第一個為眾生解惑的內容就是「邪淫」這一虛幻的所在,告訴眾生受「邪淫」之苦的真相。佛說,眾生從無始時來,因為無明的緣故,一直被幻相所縛,即把幻當實,把無當有,也就是說,我們眾生看到的,認識到的一切,其實都是幻想,不是實相,因為這些都是本心所產生的幻象,無時不刻的處於變化流轉當中,處有生有滅的輪迴之中。
  • 記住這170條諺語,少走10年彎路|蕭何|白居易|比喻|順隨|文辭_網易...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10、八字沒見一撇  比喻事情毫無眉目,未見端緒。  11、拔了蘿蔔地皮寬  比喻為了行事方便而把礙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為了擴展地盤而排擠別人。
  • 誰要是相信這一位菩薩,就可以得到地裡的寶藏 (宣化上人)
    消釋名題──解釋這部經的名字,這名字是「地藏菩薩本願經」,也就是以地藏菩薩的名號作這部經的名字。地藏菩薩是個人。本願,是屬於法。這部經在七種立題裡邊是屬於人法立題。法,也就是一種業。本願就是他本來的行業──過去生中的行為和所造的「業」(karma)。為什麼叫「地藏」呢?因為地能生長萬物。「藏」是寶藏,一切的寶藏都在地裡邊。
  • 從叔本華這5句經典名言看清人生的本質
    在此精選叔本華5句經典名言進行解讀,一起探尋並揭開人生的本質。【人們最終所真正能夠理解和欣賞的事物,只不過是一些在本質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罷了。】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類同層次的人更能相互理解和欣賞,這與人的需求層次、眼界和觀念相關。
  • 訂閱經濟的八個關鍵詞:如何讓你的業務複利增長?|訂閱模式(1)
    非也,本質上是由商業模式決定的。假設你買了一個SaaS服務,如果你用得不爽,服務掛了8個小時都沒修復,提一個需求幾天都沒人響應,或者用起來磕磕絆絆,你會怎麼辦?我想你一定會吐槽。你會告訴你的朋友說這家SaaS服務太爛了千萬別用,然後果斷取消訂閱。然後,這家SaaS企業就悲催了,他不僅失去了一個客戶,他還成功的製造了一個負面傳播者,口碑就會越來越差。
  • 天眼看真相:邪淫婚外戀的人,靈體被四分五裂
    邪淫之人的因果報應非常慘烈。因為萬惡淫為首,因邪淫故,輪迴於六道之中。邪淫之人的懲罰最為凌厲,尤其是有的人,在婚姻裡面搞個婚外情、第三者、找小姐等等,這種人的因果報應特別悲慘。
  • 裡口山深處飄茶香|茶園|茶樹|鄉村|茶文化_網易訂閱
    今年以來,我市將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為12項重點工作攻堅突破任務之一,持續抓好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建設,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重點工作攻堅突破進行時——鄉村振興金秋巡禮」專欄,將對我市鄉村振興典型做法進行採訪報導,盤點收穫、總結經驗,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
  • 生存冒險失落的寶藏好玩嗎 生存冒險失落的寶藏玩法簡介
    生存冒險失落的寶藏好玩嗎 生存冒險失落的寶藏玩法簡介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9-05-01 14:25:53手機訂閱
  • 千年謎題——揭開宇宙本質
    千百年來,歷史上不同時代的先知哲人追根溯源,力圖揭開宇宙的本質,然而所有說法不過表象之談。​宇宙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揭開宇宙的本質古代時期,人類祖先認為是神創造了宇宙。如,中國「盤古開天闢地」的說法,西方「上帝創世」的說法等。宗教時期,佛教認為「心」是創造宇宙的根本,道教認為「道」是宇宙誕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