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邪淫」,可能很多人不解,難道是說「禁欲主義」?並不是。邪淫,所謂「邪」 就是不正當,不符合法律道德規範的,對社會起到負面影響的男女關係或念頭、行為。佛門五大戒律之中,明令禁止出家人乃至世間一切眾生生邪淫、動邪念。邪淫的果報太慘重了,比殺生的業果還要厲害。佛教常以「萬惡淫為首」來說明邪淫在諸多惡業中的位置。邪淫和正常的男女夫妻或情侶關係是不一樣的,佛教並不禁止在家人婚姻,這點大家不要弄混淆。
「邪淫」其實也屬於人內心的一種貪慾,是欲望邪惡發展的表現。人有一定的欲望是人之常情,但一定不要不可克制,「貪心不足蛇吞象」,往往招來災禍。在這一點上,佛教對出家僧人有嚴格的戒律,出家人四大皆空,空什麼?地火水風,通俗來說就是「酒色財氣」,若想六根清淨,必得戒掉這四大惡習,尤其是我們今天提到的這個「色」。
俗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有多少人的災殃都是因色而生?佛教經典《楞嚴經》裡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這句話尤其說的是修行之人,一個再有修行、再有境界的人,邪淫也碰不得,一旦動了邪念,破了戒律,此前修得多高的功德立即土崩瓦解、功敗垂成,邪淫嚴重者,是要落入惡道受盡苦行的,再難修此人身、聞得佛法。
經曰: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因為不能斷邪淫,所以要不斷在這六道苦海裡輾轉輪迴,因為始終受愛恨糾纏,所以終究難以六根清淨、得以解脫。愛是束縛,讓人迷失心性,自甘墮落。「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眾生多因為彼此貪愛,而生因緣,彼此相欠,是以糾纏不休。當斷其因,方能免其果。
《圓覺經》曰: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愛恨貪慾,故有輪迴;若諸眾生,一切種性,卵生、溼生、胎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一個人要想成就如佛陀一樣的無上正等正覺,究竟離苦得樂,不再六道輪迴,出離三界,就必須斷掉一切淫慾貪愛心。
舉個例子,當年佛陀在出家前已是結婚生子,但當佛陀決心出家修行,尋求解脫之路時,就毅然決然放下能讓他動妄念的一切,如他的髮妻。他不再貪愛紅塵中的一切亂入心志的東西,斷紅塵之愛欲,也大大助益了佛陀的修行。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淨方能智慧現、菩提增,而愛欲帶來的只能是無止境的煩惱和貪念。心若不清淨,縱使身在極樂世界,也是煩惱重重,猶如在地獄火坑。世人都想要快樂和自在,卻緊緊抓住愛欲不放,你不「舍」,又怎能「得」呢?什麼都想得到,最終也會什麼都會失去。
人人都嚮往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殊不知有一個極樂世界就在自己的心裡,而且一念可達。你心不清淨,一切都是枉然。邪淫太重的人,他自身的「風水」也會很差,「風水」隨人心而轉,念頭不好,「風水」也會轉衰。邪淫會障礙人的法身慧命,使人愚痴墮落、消極腐化,使人妄念不斷、顛倒妄想,使人多病短命、陰德受損,使人障礙重重、衰運不斷,使人財富減少,小人增多,等等。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種下什麼因,收穫什麼果,因果之報從來不假。我們欺瞞得了天地,卻欺騙不了因果。希望大家敬畏因果,多行懺悔,消解邪念,心存正念,清淨身心,多為自己積德積福。心淨業善,福報自會顯現。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