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中語文成語題如何不丟分?這12種辨析方法學霸都在用
學習、積累成語是為了使用。近幾年高考試卷「正確使用詞語」的考查中,重在考查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現將高考成語類試題的一些解題思路與方法整理歸納如下:
一、要切實理解成語的整體意義
不要望文生義
從成語的來源看,有的來自歷史故事、有的來自古詩文,是根據這些故事或古詩文的內容掐頭去尾抽象概括出來的精髓,它包含著深刻的思想意義和教育意義。對這些成語我們絕不能簡單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義的理解。例如:
1. 鑿壁偷光——不能把它解釋為:小偷挖牆入室,把別人的東西偷得乾乾淨淨。如這樣理解就大錯而特錯了。而它的實際意思是:鑿開牆壁,藉助鄰居的燈光讀書。此成語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後來就用「鑿壁偷光」來形容勤學苦讀。
2. 文不加點——有的同學把它解釋為:寫文章不加標點。如果這樣按今天常用的字面義,對「點」字進行望文生義地理解,是會貽笑大方的。而成語的實際意思是:指寫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此成語出自《文選·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此類容易望文生義的常見成語還有:
差強人意、不刊之論、不易之論、首當其衝、萬人空巷、目無全牛、久假不歸、為之側目、從井救人、不贊一詞、口血未乾、明日黃花、目不窺園、再作馮婦、七月流火、述而不作、登高自卑、尾大不掉、河魚之患、不忘溝壑、悼心失圖、南州冠冕、一定不易、具體而微等。
二、要切實把握成語的結構特徵
不要截肢成語含意
成語為固定短語,在結構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其意義構成並非簡單相加,更不能胡亂、隨意地理解。我們應該根據其結構特徵來理解掌握。例如:
1. 不學無術——從結構上看,它是由兩個動賓構成的並列結構,而不是主謂結構。此成語理解的難點在「學」、「術」二字上:學,是名詞「學識」、「學問」,並不是動詞「學習」;術,是「技術」、「本領」。因其是並列結構,根據古漢語行文對舉、意義互訓的特點,此成語可以理解為:沒有學問,因而沒有好辦法。或沒有學問,沒有本領。如果將其看作主謂結構,像個別同學理解的「不學習,就不會做算術題」或「不學習,就沒有法術」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2.一衣帶水——有個同學為了表明自己遵守紀律、時間觀念強,在作文中寫道:「星期三,我一看時間不早了,儘管剛洗過的襯衫一衣帶水、沒有晾乾,可我還是穿上它一口氣跑到了學校。」顯然,這是因對成語「一衣帶水」錯誤的理解而導致地錯誤運用(如果說在此句中還勉強能講得通話,那也絕不是成語意義了)。這個同學把「一衣帶水」看作主謂結構,理解成「一件衣服還帶著水」;而實際上「一衣帶水」是偏正結構:「一」是用來修飾「衣帶」和「水」的,成語本身是個不含比喻詞的比喻,指像一條衣帶那樣窄的水,形容很窄水面的間隔。如我們常說「中日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此類因結構而容易誤解的常用成語還有:
樹之風聲、離群索居、智盡能索、黨同伐異、狗尾續貂、窮形盡相、高山景行、河山帶礪、相去無幾、指手畫腳、乘堅策肥、災梨禍棗、乾柴烈火、南面百城、齊家治國、樹之風聲、髮短心長、平原十日、危言危行等。
三、要切實把握成語的適用範圍
不要界限不清
作為固定短語的成語,有一些具有特定的使用範圍,它們只此非彼、只能用於適合它的範圍。運用時必須遵循這些限制,否則就會鬧出笑話。例如:
1. 雨後春筍——成語例句:「幾乎所有造化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幾間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於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雨後春筍」,詞典解釋為:大雨過後,春筍旺盛地長出來。比喻新生事物(特別是順應社會潮流的事物)的大量湧現和蓬勃發展。適用於值得讚揚的新好事物方面。而此處用來形容造化假的垃圾食品廠,顯然與其適應的範圍合。
2.有口皆碑——成語例句:「整改不光是說在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相信到下一次群眾評議的時候,大家對機關作風的變化一定都有口皆碑。」很明顯,句中的「有口皆碑」犯了範圍不明的錯誤:碑,記功碑。成語意思是說: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比喻突出的好人好事,受到眾人的一致頌揚。此成語是常常用來形容對人已有的事跡成就的交口稱讚的,而例句卻用來形容將來的「機關作風的變化」,顯然不妥,這是成語運用中的範圍失當。
此類容易範圍界限不清的常見成語的還有:
美輪美奐(僅限於高大建築物)、登堂入室、幹雲蔽日、狗彘不食(限於品格方面)、七手八腳、相濡以沫(限於困境)、天倫之樂(限於家人)、下車伊始(限於官員到任)、反戈一擊(限於同夥、內部)、禍起蕭牆、如坐春風等。
四、要切實把握成語的感情色彩
不要褒貶失當
有些成語在長期的使用中已著上鮮明的感情色彩,只有注意它與全句內容的和諧一致,才能準備地表情達意。否則,褒貶不分,或者褒詞貶用、貶詞褒用都是會影響意義的表達。例如:
1. 無所不為——成語例句:「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無所不為」,詞典解釋為:為,做、幹。沒有不做的事。指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可見是個貶義詞。而例句是在讚揚科學家的不畏艱難險阻、勇於探索的精神,很明顯,用在這裡是語境不合、褒貶失當。
2. 趨之若鶩——成語例句:「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這也是個因沒有把握好成語的感情色彩而錯用的例子:「趨之若鶩」,詞典解釋為:「趨,奔赴、歸附;鶩,鴨子。像鴨子一樣成群地爭先恐後地跑去。比喻成群的爭著去。多含貶義。」如此,用在「藝術愛好者」身上顯然不恰當。
此類容易褒貶失當的常見成語還有:
始作俑者、彈冠相慶、心勞日拙、侃侃而談、重整旗鼓、捲土重來、耿耿於懷、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當場出彩、推波助瀾、搖身一變、處心積慮、一意孤行、居心叵測、朋比為奸、欺世盜名、擢髮可數等。
五、切實把握成語語義的大小程度
不要輕重失度
有些成語的適用範圍有大有小,其蘊含的意義也有輕重的程度之別,使用時需根據語境做恰當的選擇,小詞大用或大詞小用都是不妥的。例如:
1. 罄竹難書——有個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同桌上學好遲到、上課愛說話、考試喜歡抄襲、又經常搞惡作劇嚇唬女同學……總之,是個磬竹難書的壞孩子,我很討厭他。」此句明顯犯了用詞語意輕重打當的錯誤。「罄竹難書」,詞典解釋為:「罄,盡;竹,古代寫字的竹簡;書,寫。意思是用盡終南山的竹子也寫不完他的罪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例句中的「我」,雖然列舉了同桌很多很多毛病,但「毛病」絕不能等同「罪行」,用「罄竹難書」來形容語義程度過重,顯然是錯誤的。
2. 浩浩蕩蕩——在學生的作文裡看到:「上課——自習——自習——上課,這兩天實在把我們憋壞了;當聽老師說派我們小組去打掃衛生,組長很快就準備好了工具,然後帶領我們三個浩浩蕩蕩地開進分擔區。」「浩浩蕩蕩」,本指水勢廣闊浩大。後來形容規模很大,氣勢雄壯。例句中「組長」、「我們三個」,一共才四人,雖然非常高興、喜歡前往,但充其量能有多大規模的氣勢和陣容?顯而易見,也是犯了大詞小用的錯誤。
此類容易犯輕重失當毛病的常用成語還有:
無惡不作、不共戴天、慘絕人寰、恪守不渝、高山仰止、幡然悔悟、風聲鶴唳、風雨飄搖、休養生息、江河日下、轟轟烈烈等。
學習要講究方法才會事半功倍,為高三就是最關鍵的一年,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出有效的價值,才是高三學
習的意義!學姐每天都會為大家整理一些高考資訊、高中學習方法及技巧,希望能夠和大家稱為朋友,一起迎
戰高考,實現大學夢!
微信:148201141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