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黃月榮耀最高點43,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成語題的準確率及語病識別和語言連貫的介紹。
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語。由於該題難度較高,考生答題的正確率偏低,這是同學們最為頭疼的難點之一。況且成語成千上萬,誰知道在高考的時候考哪一個呢?難道做成語題就真的只能依靠數量上的積累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先從問題入手,看看同學們在高三備考的過程中,做成語辨析題的8大誤區。①望文生義。有的同學僅從成語的字面意思上去判定其含義,實際上很多性成語的字面意義和本義相反或者無關。②張冠李戴。倘若你對成語的使用範圍不明確,那就很容易出現此類問題。
③不辨褒貶。有些成語聽起來像表揚,但或許是批評;有些成語聽起來像帶有惡意,卻或許是忠言逆耳。④不合邏輯。語言色彩也對,含義也差別不大,但如果是邏輯錯誤,同學們往往看不出來。⑤疊床架屋。一些同學們不了解的生僻成語表達的意思往往和語句當中的其他詞彙語義重複,造成語病。⑥一知半解。有些成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義項,如果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類錯誤就不好避免。⑦古今異義。有些成語有古今兩個意思,但在語言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它的本義已經不復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義。
⑧忽視習慣。許多成語具有自己約定俗成的使用習慣,不可隨意改變,在運用時應引起我們的注意。看完以上這8大誤區你可能會感到很緊張,這不就是表明自己在做成語題的時候,某些方面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各類問題?這些問題在備考的過程中該如何避免呢?要知道,成語題的準確率完全取決於平時的積累和做題的經驗,所以,平日裡我們就應該對成語資料多多關注,經常複習一些容易出現錯誤的內容,用零散的時間記住其含義。同時,要把成語的考查點進行歸納和分類,這樣能夠讓自己記憶的時候更加清晰,也就更容易記住。
(3)語病識別和語言連貫需要對症下藥。每年的高考試題當中都會有語病檢測題。《考試說明》當中也明確規定了必須學會辨析與修改的6種病句: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如果總結得再具體點就可以分為:歧義、雜糅、贅餘、偷換主語、多重否定造成混亂、倍數表示法的錯誤、成分殘缺(缺主語缺謂語、缺寘語、缺介詞)、邏輯錯誤、搭配不當、主客體顛倒、對應不當、語序不當、關聯詞語位置或運用不當13種語病類型。
這實際上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至少你要先知道有哪些疾病,然後依據症狀才能夠確診並對症下藥。辨析和修改語病也是這個道理。上面的文字雖然枯燥,但是對大家來說,這是解答語病題的根本。不管高考試題如何變化,其病灶一定是在上面這13種類型當中出現,所以,只要我們把這13種情況記熟,然後加大訓練量,就能夠比較準確地解答此類題。
病句識別8大要點
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斷正誤的客觀題型出現的。解答題目需遵循以下8大要點:1.留意句中的介詞;2.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詞;3.留意句中兩面性的詞語;4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詞語;5留意否定句和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6留意並列的蛭語和句子;7.留意句中的「是」字;8.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語。選擇題和填空題都會出語言連貫題。語言不連貫從某種角度上說,也屬於語病的一種,只是並非那麼嚴重。只要按照一定的規則調整之後,語句將會更加簡明、通順,閱讀起來會更加順暢。由於這道題的知識點更加隱蔽,因此會比語病題難一些。
那麼,做此類試題應該從哪些角度著手呢?我們給大家總結了以下8個基本思考點。①話題的同一性,在連貫的語句中,前後各句的話題應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文章讀起來順暢,如果在表述的過程中轉換了話題,語言的連貫感就會隨之減弱。②行文的照應性,做語言連貫主觀題,既要注意行文結構的前後照應,又要注意語義表達的前後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文段的整體語脈和內部層次的連貫性。③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幾個對象或同一對象的幾個方面時,要注意句子或短語格式的一致性。格式一致,既可以增強語勢,又可以加強語句的順暢性。
④分承的對應性。在行文中,前面提出兩、三個或更多的並列成分,後面也必須按照前面提起的次序,分別加以說明、描寫或補充,使前後語句對應承接,緊密聯繫。⑤風格的趨同性。在一段連貫的話句中,前後語言的風格應當趨於同一,要平實都平實,要生動都生動,要莊重都莊重,要簡約都簡約,要用修辭格都用修辭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語脈的貫通。事理的邏輯性。無論敘事、狀物還是說理,在行文時都要遵循生活的邏輯、自然的邏輯和思維的邏輯。如果在表述的過程中違背了事理的邏輯,就必然會影響到語句的連貫性。
⑦組合的俗成性。有些並列詞、句的先後順序很難以一種科學的手段加以科定位,它們遵循的往往是人們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約定俗成的組合順序。⑧音節的勻整性。對音節數錯落不同的短語的排序,需要將音節數少的短語排在前,音節數多的短語排在後,以保持整個句子音節的勻整性
【狀元有話說】2008年廣東語文單科狀元陳創:基礎知識的掌握並非一味蠻幹
2008年廣東語文單科狀元陳創說:「語文的基礎知識需要記憶的量十分龐大,很多同學都採取連續作戰的做法,也就是一段時間內都在背誦同樣的內容,這種做法效率不高而且很容易讓人感到厭倦。」對於基礎知識,他往往會採取螺旋式的複習方法,他介紹說,「這就好比汽車爬山,繞著山腰盤旋而上更省力、更安全。」因此,他會每隔幾周記憶一遍多音字表,每次把記憶薄弱的部分提取出來,下次複習的時候再多加留意。詩歌鑑賞題他也會每個月抽出幾天時間進行練習,通過每次的練習都會有更加透徹的理解,解題技巧也掌握得更加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