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3月26日晚,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並發表題為《攜手抗疫 共克時艱》的重要講話。這是中國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盡責擔當的重要一頁。面對當前全球疫情形勢及其造成的嚴重影響,我們提出中國經驗,介紹中國主張,闡述中國倡議,作出中國貢獻。堅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戰,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積極支持國際組織發揮作用,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來自中國的「四點倡議」,( ),贏得國際社會積極響應。
國際社會公認,中國發揮的建設性作用,為世界各國合力戰勝疫情注入了正能量,帶來了新希望。疫情在全球多國多點——,中國基於本國業已取得的抗疫經驗積極——他國,推動國際合作。中國向伊朗、伊拉克、義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巴基斯坦派遣醫療專家組,實施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的抗疫援助,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近20場經驗分享視頻會議,讓世界同感中國——的情懷、天下為公的胸懷。
1.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 阻擊 爆發 支持 同甘共苦
B. 阻擊 暴發 支援 患難與共
C. 狙擊 暴發 支持 患難與共
D. 狙擊 爆發 支援 同甘共苦
2.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以團結合作為基調,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既兼顧世界經濟發展又強調加強疫情防控
B. 以團結合作為基調,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既強調加強疫情防控又兼顧世界經濟發展
C. 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以團結合作為基調,既強調加強疫情防控又兼顧世界經濟發展
D. 既強調加強疫情防控又兼顧世界經濟發展,以團結合作為基調,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
3.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面對當前全球疫情形勢及其造成的嚴重影響,我們提出中國經驗,作出中國主張,闡述中國倡議,介紹中國貢獻。
B. 針對當前全球疫情形勢及其造成的嚴重影響,我們介紹中國經驗,闡述中國主張,提出中國倡議,作出中國貢獻。
C. 面對當前全球疫情形勢及其造成的嚴重影響,我們介紹中國經驗,提出中國主張,闡述中國倡議,作出中國貢獻。
D. 針對當前全球疫情形勢及其造成的嚴重影響,我們闡述中國經驗,介紹中國主張,作出中國倡議,提出中國貢獻。
【答案】
【小題1】B
【小題2】B
【小題3】B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對於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範圍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義。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
第一空處,狙擊,指的是暗中埋伏、伺機襲擊,這是一種偷襲的作戰方式;阻擊,以防禦手段阻止對方的行動,是公開的對抗和較量,目的是阻敵前進、斷敵退路。語境中應該是公開對抗和較量,填「阻擊」。
第二空處,爆發,(力量、情緒等)忽然發作,(事變)突然發生,比如爆發戰爭;暴發,著重指突然而且猛烈發作,多半由外部條件促成,如「山洪暴發」。此處應該強調外部造成突然、猛烈發作,填「暴發」。
第三空處,支援,用人力、物力、財力或其他實際行動去支持和援助,適於國際、書面語,詞義重;支持,支援,贊同鼓勵,適於口語或者個體中,詞義輕。語境中應該用「支援」。
第四空,同甘共苦,意思是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患難與共,意思是同心協力,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語境中強調「危險、困難」中,應該填「患難與共」。
故選B。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邏輯意脈一致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前後文的照應,以及語意的提示。本題命題者在題幹所給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話,然後設計四個內容差不多、但句式各異的句子,要求選出「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選項都有一定幹擾性,難度適中。
前文是「來自中國的『四點倡議』」,後文是「贏得國際社會積極響應」,說明中間部分是「四點倡議」能贏得國際社會積極響應的理由。「基調」是基礎和背景,應該放在最開頭。先「立足當下」後「著眼長遠」,與之搭配的,應是先「加強疫情防控」後 「兼顧世界經濟發展」,更符合邏輯層次。
故選B。
【小題3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結構混亂、不合邏輯、表意不明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範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藉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可用壓縮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此題將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難度,但方法是不變的。
本題主要錯點均是搭配不當。前半句的「面對」強調「遭遇」疫情,「針對」強調述說的對象,更符合我國介紹經驗的語境。後半句「經驗」應該搭配「介紹」,「倡議」搭配「提出」,貢獻搭配「作出」,「主張」可以「闡述」。
故選B。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陶瓷藝術是一種具有標誌性的中國文化符號,作為全世界——的一種藝術語言,似乎總是以優雅的姿態吸引著世界的目光。製作瓷器需要極度的細心和耐心,否則,不可能製造出——的瓷器。中國陶瓷上有「中國故事」,在表達人物故事或戲曲故事時,工匠們慣於使用「減法」,抓住其中最具爆發力的瞬間,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來概括整個故事的內容。而( )通過這種以圖代文的方式,實現理念與思想的教化和普及。隨著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國傳統故事畫也傳到了異國他鄉。中國瓷器所蘊藏的「中國風」,令西方人讚不絕口,但因為文化傳統的隔閡,國外文博學界在解讀中國瓷器故事畫時經常——。當前,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古絲綢之路有了新的時代內涵,這使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各方力量應該——,把陶瓷上的中國故事講得精準、透徹、動聽。
1.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 有目共睹 美輪美奐 張冠李戴 同舟共濟
B. 耳熟能詳 精美絕倫 指鹿為馬 齊心協力
C. 有目共睹 精美絕倫 指鹿為馬 同舟共濟
D. 耳熟能詳 美輪美奐 張冠李戴 齊心協力
2.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這些故事通常取材於當時流行的話本小說,容易被理解。
B. 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於容易被理解的話本小說,當時很流行。
C. 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於當時流行的話本小說,容易被理解。
D. 這些故事通常取材於容易被理解的話本小說,當時很流行。
3. 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國家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古絲綢之路有了新的時代內涵,這給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B. 在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古絲綢之路有了新的時代內涵,這給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C. 國家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賦予了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這使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D. 在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賦予了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這使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A國家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古絲綢之路有了新的時代內涵,這給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B國家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賦予了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這使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C)C在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賦予了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這使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D)D在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古絲綢之路有了新的時代內涵,這給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B)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要熟悉常見的病句類型及其特點,要特別注意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結構混亂的語病;然後採用語感審讀、句子緊縮、邏輯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後「對症下藥」,根據語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
畫線句子中,。排除AB兩項。「使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句式雜糅,應改為「使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有了更大的舞臺」或「給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排除C項。
故選D。
【答案】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B
【小題1詳解】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此類題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及詞語的意思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成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
第一空:耳熟能詳,聽得熟悉,乃至能夠詳細地複述出來;有目共睹,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語境說的是陶瓷藝術作為標誌性的中國文化符號,全世界都很熟悉它,所以此處選用「耳熟能詳」。
第二空:美輪美奐,形容高大華美的,而且一般多用於讚美新屋;精美絕倫,精緻美妙得沒有東西可以比得上。此處說的對象是瓷器,所以應選用「精美絕倫」。
第三空:張冠李戴,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指鹿為馬,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語境說的是文化傳統的隔閡會使國外文博學界在解讀中國瓷器故事畫時經常弄錯對象,並非有意為之,故此處選用「張冠李戴」更恰當。
第四空:齊心協力,思想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舟共濟,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語境未說「難關」,選「齊心協力」更合適。
分析可知,D項成語全都恰當。
故選D。
【小題2詳解】
此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準確的能力。此類型題首先要通讀語段,了解句意,然後注意句與句的排列組合,注意上下句的銜接、呼應,做到話題統一,句序合理,銜接和呼應自然。要加強對語境的分析與體會。有些題應注意排序句的邏輯順序和句中關聯詞語的運用。
由下文的「實現理念與思想的教化和普及」可知,「容易被理解」應是指取材於話本小說的「這些故事」,而不是「話本小說」,所以可排除B、D兩項。比較A、C兩項,這兩項都在指出上文提到的「故事」的特點。C項中用「又」承接上文,更明確地表明是對上文的補充說明,與上文銜接更緊密。所以應排除A項。
故選C。
【小題3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要熟悉常見的病句類型及其特點,要特別注意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結構混亂的語病;然後採用語感審讀、句子緊縮、邏輯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後「對症下藥」,根據語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
面線句存在兩處語病:一是「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古絲綢之路有了新的時代內涵」成分殘缺,結構混亂中途易轍,應改為「在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古絲綢之路有了新的時代內涵」,介詞「在」應放在「國家」前;二是結構混亂,句式雜糅,「使中國陶瓷煥發生機提供了更大的舞臺」錯誤,可將「使」改為「給」。據此可知,B項修改最恰當。
故選B。
【點睛】
正確運用成語,要弄清楚幾種類型的錯誤:一、看成語含義與前後文的修飾限制成分是否協調;二、看成語意思與所處的語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三、看成語的褒貶感情色彩是否適合所在的語境;四、看成語適用的對象、範圍和場合是否造成張冠李戴;五、看成語運用是否因望文生義而誤用;六、看成語是否因畫蛇添足而造成前後內容重複。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化自信最終體現為一種人格自信。無論是「以天下觀天下」的世界觀,還是「以天下為一家」的價值觀,最終都——為個體的精神品格。中國文化推崇和倡導的人格理想是「君子」,這是由於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所決定的。「君子」是一個自主自足的動態形象,通過「身-家-國-天下」的逐漸擴充延展,人格不斷超越並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種整體的思維方式,「君子」在行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 ),相較於西方適者生存的鬥爭模式更具高明之處。「中庸」不僅僅是「 —— 」地承認諸多文化存在的正當性,而且要在此基礎上積極地共建一個 ——的世界。總之,「天下主義」啟發我們以一種新的視野去構築文明之路,增強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既不是——,也不是隨波逐流,而是旨在創建一個兼容並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體。
1.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 沉澱 和而不同 互惠互助 顧影自憐
B. 積澱 和而不同 互動互補 孤芳自賞
C. 沉澱 求同存異 互動互補 孤芳自賞
D. 積澱 求同存異 互惠與助 顧影自憐
2.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中國文化推崇和倡導的人格理想是「君子」,這是由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所決定的。
B. 中國文化推崇和倡導的理想人格是「君子」,這是由於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決定的。
C. 中國文化倡導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這是由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所決定的
D. 中國文化倡導和推崇的人格理想是「君子」,這是由於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決定的
3.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解決當今的文化衝突問題靠「中庸之道」。
B. 當今的文化衝突問題被「中庸之道」解決。
C. 當今的文化衝突問題通過「中庸之道」來解決。
D. 以「中庸之道」來解決當今的文化衝突問題。
【答案】
【小題1】C【小題2】C【小題3】D
【小題1詳解】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於兩點: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境;注意對近義詞語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詞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後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繫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
第一空,「沉澱」, 從溶液中分離出的沉澱物,把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質沉到溶液底層,具有比喻義,指積聚凝結、留下精華,多個合為一個或者少數,由多到少;「積澱」在長期積累中形成(多用於抽象事物),強調隨著時間變化,但對象屬性不變,由少到多。語境中精神品質等屬於抽象事物,但語境中應該是比喻義,強調世界觀、價值觀凝聚為正能量的精神品質,由多到少,選擇「沉澱」。
第二空,「和而不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一般指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求同存異」,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強調如何看待事物之間共同點和不同點。後語境中說「承認諸多文化存在的正當性」,強調找出文化的共同點,填「求同存異」。
第三空,「互惠互助」,強調互相之間給予恩惠幫助,內容具體;「互動互補」, 指相互配合一起使用,範圍要廣泛一些。語境中強調文化之間協調配合的關係,選擇「互動互補」。
第四空,「顧影自憐」,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孤芳自賞」, 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賞的人,指脫離群眾,自以為了不起。語境中有「文化自信」,應該用「孤芳自賞」。
故選C。
【小題2詳解】本題主要考查辨析並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題者從一段文字中選擇一個句子,將其修改成病句,然後在題中列出四種修改情形,要求選出修改最恰當的一種。此類試題解答時,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常見的病句類型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錯誤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凡是違反語法結構規律的叫語法錯誤,違反客觀事理的句子叫邏輯錯誤。解題時先確定邏輯類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語法類病句,常見的邏輯錯誤類病句有語序不當、結構混亂、不合邏輯等。
劃線句子存在兩處語病:語序不當,先倡導再推崇;「由於……所決定」搭配不當,改為「由……所決定」。
A項,語序不當;
B項,語序不當,搭配不當;
C項,正確;
D項,搭配不當。
故選C。
【小題3詳解】
此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準確的能力。此類型題首先要通讀語段,了解句意,然後注意句與句的排列組合,注意上下句的銜接、呼應,做到話題統一,句序合理,銜接和呼應自然。要加強對語境的分析與體會。有些題應注意排序句的邏輯順序和句中關聯詞語的運用。
後語境「相較於西方適者生存的鬥爭模式更具高明之處」中缺少比較對象或陳述主體,而ABC都是完整獨立的句子,只有D項是偏正短語,中心詞為「文化衝突問題」,名詞性質,可以作後語境的主語,無論從語法還是意思上都符合要求。
故選D。
【點睛】答好語句補寫題的關鍵:
1.閱讀:語句補寫題雖說考的主要是語言連貫能力,但首先應是閱讀能力。
2.推導:要從兩個角度推導:一是據上下文邏輯的發展推導出所補寫語句的內容,做到內容上扣得緊;二是由與上下文相關詞語、句式的照應推導出所補寫語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銜接語,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檢查:檢查補寫後內容是否符合題幹要求、語言是否連貫、有無語病、是否簡潔等。要防止草率審題,盲目機械地答題,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糾錯。最好在寫好後代入原文讀一讀,看看是否真的連貫、貼切、嚴密。
保留「地攤經濟」,給底層民眾一點溫暖
現代文閱讀訓練:海明威《一天的等待》
文言文複習:姚鼐《仁和嚴君墓志銘序》
小題大做:選擇題組天天練(成語+病句+銜接+標點)
現代文閱讀訓練:鮑爾吉·原野《我有一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