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曉推科普「第41期」薛丁格的什麼貓?

2020-10-11 珍曉推科普

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

它犀利敏捷,直指核心,曾經是物理學界初窺量子世界的一把鑰匙;它簡單易懂,也不擺架子,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其樂融融地為之辨析爭論,而今已是人們認識量子理論的一個坐標。

本文將從這隻貓的由來出發,以這隻貓帶來的種種困惑收尾,與讀者到量子領域一遊。

薛丁格的貓,原本是薛丁格和愛因斯坦兩位量子力學的先驅者,為反對(當前主流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詮釋而聯手鑄就的一把思想武器。為了介紹這把武器,要先從量子力學的建立,尤其是物質波說起。

那年,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等人論證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羅意受此啟發進一步提出: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同樣具有波粒二象性;換言之,可以把物質粒子看成某種波。

從這裡開始,薛丁格的貓就已經在隱隱孕育了。

物質粒子怎麼可能是波?這在當時看來簡直玄之又玄,因而學界的反應極為冷淡。直到愛因斯坦注意到德布羅意的工作,敏銳地察覺物質波的價值,人們才開始認真面對這一概念。而薛丁格(和狄拉克分別獨立地)寫出與實驗結果吻合的波動方程,才終於一錘定音地迫使學術界接受這個「毀三觀設定」:物質粒子確實有波動性。

可以說,為發展物質波這個量子理論核心概念,愛因斯坦和薛丁格有很大的功勞。

此後問題來了,那個曾被學術界拿來詰問德布羅意的問題,現在擺在了所有人面前——物質粒子怎麼可能是波,它是個什麼波?不回答這個帶有玄學意味的問題,量子理論無法前進。

多輪激烈的討論後,波恩給出一個非常違反直覺常識,卻最終被實驗驗證的答案:這是概率波,描述粒子被在某種狀態下被「找到」的概率——當考察粒子的位置時,它就是粒子在某個位置被找到的概率。從這個回答出發,波恩、波爾和海森堡等人發展出了對物質波的哥本哈根詮釋。

薛丁格和愛因斯坦對這個回答大為不滿,因為波可以疊加(不妨類比兩圈水波在空間疊加),而概率波的疊加意味著,粒子可以部分處於某種狀態,部分處於另一種狀態。在直覺上,兩種狀態總是互斥的,例如在某一時刻,粒子在這裡就不會在那裡,自旋向上就不會向下。但由于波的疊加,粒子可以時刻處於既此又彼的狀態。

為了反對這個匪夷所思的答案,薛丁格和愛因斯坦兩位大師通過多番討論,最終由薛丁格提出了一個簡單犀利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

實驗大體是這樣的:在蓋好的盒子中,有放射性粒子、毒氣裝置和貓;一定時間後,放射性粒子概率性發生衰變,而毒氣裝置能探測到這次衰變並釋放毒氣將貓毒死;除非打開盒蓋,盒子內的情形無法被外界探測。

如果哥本哈根詮釋是正確的,那麼在打開盒蓋進行探測前,放射性粒子處於既衰變又未衰變的疊加狀態。由於粒子的衰變直接導致貓的死亡,那麼貓也就同時處於既死又活的狀態——不荒謬嗎?

這把思想武器用直指本質的方式,把量子微觀變成日常直觀,不僅讓哥本哈根學派吃下重擊,更讓全世界每個人都看到,原來概率波是這樣一個「怪物」。

薛丁格和愛因斯坦聯手放出重擊,在全世界形成討論的餘波持續至今,但勝利的卻是哥本哈根詮釋——實驗是唯一的裁判。接受了物質波這個概念的衝擊後,物理學界不得不接受一個更加深刻的觀點:物質粒子有波動性,因而可以是多種狀態(更嚴謹地說是本徵態)疊加並存的。在理解了態疊加原理後,物理學終於邁向了更遠的領域。

在這個過程中,薛丁格的貓從攻擊哥本哈根詮釋的武器,變成了物理學家和其他所有人認識量子世界的最簡潔的切入點。其既死又活的狀態也不再是謬論,反而體現了量子世界的本質特性。

從科普的角度說,薛丁格的貓通過展示自身的怪誕,向人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量子概念很難與宏觀直覺對應起來,如果用視覺常識來理解量子概念,可能產生諸多誤解困惑。為了將這隻名貓說清楚,筆者選取了與這隻貓相關的五個常見爭論點,(基於學術界主流認識)略加辨析。

物質波的物理圖像是什麼?

從直覺理解物質粒子的波,可能產生這樣的誤解:是不是粒子彌散開,連續分布在整個空間,其分布的形狀像波浪一樣,這樣叫作物質波呢?其實在量子力學建立初期,人們就存在這樣的討論,但這個設想在理論上存在缺陷,也沒有得到實驗的證實。

當前主流觀點認為,物質波刻畫的永遠是一個完整的粒子,具有完整粒子的質量、電荷等屬性,不是彌散分布的,這是顆粒性;只不過其傳播方式不能用經典軌道來描述,反而體現出波的某些特徵,這是波動性。兩方面合起來就是物質波的「波粒二象性」。

為什麼是既死又活的貓?

很多人存在這樣的困惑:打開盒子前的瞬間,放射性粒子是否衰變,換言之貓的死活其實已經有了客觀結果,而打開盒子只是記錄下這個結果而已,所以是否應該說貓「或死或活」更準確呢?

這個認識非常符合直觀常識,但存在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放射性粒子是否衰變已經形成客觀結果,就不能用這個結果來刻畫物質波,因為這個結果只能數值相加,不再具有波的相干疊加性。

更簡單地說,上面的認識中只有「概率」,沒有「波」,自然是偏頗的。只有接受了「被探測前粒子處於各種可能的疊加」這個設定,才能超越「概率」,完整地理解「概率的波」。

如果讀者有興趣閱讀量子力學教材中關于波函數的論述,對這個問題會形成更清晰的認識。

量子力學唯心嗎?

如果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真正確定貓的死活,那麼貓的死活是人唯心決定的嗎?

對量子體系的觀測當然不是唯心的。最簡單的例子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不論人眼是否觀察,接收屏上都有幹涉條紋,因而量子觀測並不唯心。

回到這隻貓,如果用定時器將盒子自動打開,再用生命檢測儀器把結果顯示出來,那麼不論人是否觀看這個結果,貓都解除了「既死又活」的狀態,坍縮到死或活的確定結局。

貓是否可以被間接探測到?

上面說到生命探測儀,那麼是否可以用這類儀器觀測盒子的震動、紅外特性、二氧化碳排放等方式,隨時監測貓的死活呢?這樣一來貓的死活就是隨時確定的,不再是既死又活的怪貓。

上述探測在現實技術上可行,但在這個實驗中卻不被允許。請注意,在這個思想實驗中,「盒子」有著超然的地位。

「除非打開,否則盒子內部不可探測」這個條件,排除了上面對盒子的所有間接探測。正是這個苛刻的條件,保障其內部粒子可以被刻畫為概率波,進而讓貓的死與生具有疊加的特性。

該實驗揭示的物理本質是什麼?

通過上一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認識到這個思想實驗的核心並不是貓,而在於盒子;貓可以替換為任何生物或者狀態參數,而對盒子的規定不能更改。換言之,薛丁格貓的本體其實是盒子。

正因為間接探測盒子是完全可行的,才說明這個盒子並不屬於宏觀世界:人們永遠造不出一個「無法」被探測內部的盒子,它只能是思想虛構的產物。其被虛構出來就帶有宏觀世界所不具有東西,那是量子世界的本質特性:其內部保障了概率波的疊加。

換言之,薛丁格的貓本質上是以宏觀現實中並不存在的量子黑盒為媒介,將量子世界的基本狀態——波的疊加——在直觀上展示出來。

至此,我們追蹤這隻貓的足跡,一路看過量子力學史的若干節點,在世人對量子概念的幾個爭論點走走停停,僅浮光掠影地遊覽了量子世界;離去此貓,面對親友相問,讀者朋友或許只留一句:景區沒啥,無非波的疊加。

但那隻貓知道,量子理論的歷史遠遠沒有寫到終點。當人們對量子世界的下一個認識大突破來臨,這深邃黑盒中無形無狀的貓,又將如何與人對視呢?

相關焦點

  • 《Nature》:薛丁格的貓變身「糾錯貓」!耶魯大學最新突破
    【新智元導讀】近日,發表於《自然》上的一篇論文顯示,耶魯大學的量子科學家製造出了會糾錯的「薛丁格的貓 很多人都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它的「既死又活」常常用來描述量子的疊加態。這不僅結合了薛丁格貓的疊加概念,還能在執行某項任務時,修正脆弱的量子位元中突然出現的一連串錯誤。新研究發表在《自然》上。
  • 《Nature》:薛丁格的貓變身「糾錯貓」!耶魯大學最新突破
    【新智元導讀】近日,發表於《自然》上的一篇論文顯示,耶魯大學的量子科學家製造出了會糾錯的「薛丁格的貓」。很多人都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它的「既死又活」常常用來描述量子的疊加態。近日,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取得了量子力學的最新突破:「糾錯貓」。這不僅結合了薛丁格貓的疊加概念,還能在執行某項任務時,修正脆弱的量子位元中突然出現的一連串錯誤。新研究發表在《自然》上。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怎麼回事?
    相信你們都聽過「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裡,有一隻貓和少量的放射性物質。奧地利的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了「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就是用來論證量子力學中違背現實常理的狀態。在學術中想不明白的事情,放在一隻貓身上就淺顯易懂了。我們先很簡單粗淺地介紹一下量子力學。比如我們到酒吧裡喝酒,服務員為我們倒了一杯酒,這時候,這杯酒可能是啤酒,也可能是葡萄酒,我們可以通過品嘗來知道這杯酒是什麼。
  • 明星大偵探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貓誰提出來的
    明星大偵探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貓誰提出來的時間:2018-01-19 23: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星大偵探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貓誰提出來的 《明星大偵探》第三季最後一期節目中,撒老師提出薛丁格的貓的想法和白白提出的楚門世界的想法真的腦洞大開
  • 每日科普|薛丁格的什麼貓?
    本文將從這隻貓的由來出發,以這隻貓帶來的種種困惑收尾,與讀者到量子領域一遊。薛丁格的貓,原本是薛丁格和愛因斯坦兩位量子力學的先驅者,為反對(當前主流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詮釋而聯手鑄就的一把思想武器。而薛丁格(和狄拉克分別獨立地)寫出與實驗結果吻合的波動方程,才終於一錘定音地迫使學術界接受這個「毀三觀設定」:物質粒子確實有波動性。可以說,為發展物質波這個量子理論核心概念,愛因斯坦和薛丁格有很大的功勞。此後問題來了,那個曾被學術界拿來詰問德布羅意的問題,現在擺在了所有人面前——物質粒子怎麼可能是波,它是個什麼波?不回答這個帶有玄學意味的問題,量子理論無法前進。
  • 明星大偵探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貓出處哪裡
    《明星大偵探》第三季最後一期節目中,撒老師提出薛丁格的貓的想法和白白提出的楚門世界的想法真的腦洞大開,看完之後頭皮發麻,接下來小編會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薛丁格的貓這個理論。  薛丁格的貓誰提出來的  《明星大偵探》又迎來的實境系列,本來以為第十一期發生在甄漂亮整形醫院的故事應該蠻恐怖的,畢竟最早的預告挺嚇人的,但其實還好,甚至比不上前身《都是漂亮惹的禍》,預告那麼精彩,正片有點失望。目前看來,精彩的應該都集中在第十二期,楊蓉下線,而潘粵明老師和魏晨上線,希望能超過《酒店驚魂》,不然實境有點浪費了。
  • "薛丁格的貓"愛情觀
    但此刻,對於還有沒有感覺這個解釋,用「薛丁格的貓」概念,或者更可以讓她明白。根據量子力學,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迭加態,但是,如果在一個小時後把盒子打開,實驗者只能看到「衰變的原子核和死貓」或者「未衰變的原子核和活貓」兩種情況。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系統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處於兩種不同狀態的迭加態而成為其中的一種?在打開盒子觀察以前,這隻貓是死了還是活著抑或半死半活?
  • 每日科普|薛丁格的什麼貓?
    此後問題來了,那個曾被學術界拿來詰問德布羅意的問題,現在擺在了所有人面前——物質粒子怎麼可能是波,它是個什麼波?不回答這個帶有玄學意味的問題,量子理論無法前進。為了反對這個匪夷所思的答案,薛丁格和愛因斯坦兩位大師通過多番討論,最終由薛丁格提出了一個簡單犀利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
  • 薛丁格的貓是指什麼,為什麼會出現「既死又活」的貓?
    貓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常見,如寵物貓、叮噹貓、加菲貓等,甚至是炒到了2千塊錢的星巴克貓抓杯,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隻貓在科學界影響非常大,不過卻是一個不真實存在的「貓」——薛丁格的貓。
  • 薛丁格的貓,指的是什麼,大多數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今天,是薛丁格133歲誕辰。薛丁格的貓是的指的什麼再次進入視野。很多人對薛丁格的貓的理解可以概括成一句話:「貓在箱子裡在「死的」或者「活著」兩種狀態之一的概率各是50%,只有打開箱子才會知道是死」或者「活」。但是你如果讀了《生命是什麼》之後,你就會發現這種理解是多麼的膚淺和不準確。
  • 薛丁格的貓是死還是活?| 知識周刊
    圖片源於網絡亞當·哈特·戴維斯,1943年生,英國科學家、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1990年代主持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地方英雄」和「羅馬人對我們有什麼貢獻?」等系列節目,成為知名的科普傳播人士。今天讀書君就為你選取他的作品《薛丁格的貓:改變物理學的50個實驗》中的一部分,看看這位英國科學家筆下的這隻神奇的貓,是死還是活呢?
  • 「奇聞異志錄」—「我思故我在」—(薛丁格的貓)
    由他所建立的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中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狀態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學中的地位大致相似於牛頓運動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的地位。 提出薛丁格貓思想實驗,試圖證明量子力學在宏觀條件下的不完備性。亦研究有關熱學的統計理論問題。在哲學上,確信主體與客體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著作有《波動力學四講》《統計熱力學》《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面貌》等。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聽說過的東西,但是我們當中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薛丁格的貓是在說是什麼?不過,他最著名的還是是「薛丁格的貓」,這是他為了反對哥本哈根學派關于波函數的觀點而用一隻貓做的思想實驗,但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形象描述宏觀和微觀物理體系的不同之處。
  • 珍曉推科普「第65期」原子彈爆炸後為什麼會生成蘑菇雲?
    圖片來源:科普中國依靠那股上衝時的巨大能量,地面的石頭、碎片、粉塵等物質顆粒被推到高空形成了蘑菇莖。而熱氣團在上升過程中由於同周圍低溫的空氣接觸,溫度逐漸降到與周圍氣體的溫度一致,便向水平方向擴散,從而形成蘑菇頂。這樣,一個完整的蘑菇雲便形成了。
  • 薛丁格的貓和夸克奇兵 免安裝硬碟版下載
    【遊戲封面】遊戲名稱:薛丁格的貓和夸克奇兵英文名稱:Schrödinger’s Cat And The Raiders Of The Lost Quark遊戲類型:動作冒險類(ACT)遊戲遊戲製作:Italic Pig 遊戲發行:Team17 Digital Ltd        遊戲平臺:PC上市時間:2014年09月23日官方網址:點擊進入遊民星空薛丁格的貓和夸克奇兵遊戲庫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通俗解釋
    薛丁格的貓這句話真的是比較火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太清楚這到底是個啥意思,來看看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比喻一件事如果你不去做,它就可能有兩個結果,而一旦你去做了,最後結果就只能有一個,你的參與也直接幹預了結果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邏輯呢?
    第一部分@現象篇:"薛丁格的貓"是由早期的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關於貓生死疊加的著名實驗!簡單的說就是: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帶有少量放射性物質的盒子裡,放射性物質有50%的可能發生衰變並且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相反也有50%不會發生衰變而讓這隻貓存活下來!那麼貓的死活必須是在觀察者打開箱子後才能夠確定!那麼一個小時以後,這隻貓是死還是活呢?第二部分@科學疑惑篇:薛丁格的貓是什麼邏輯?他又想表達什麼呢?
  • 「豈有此理·物理卷」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關於量子力學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也就是說在現實世界裡不存在這樣的實驗。根據量子力學,微觀粒子總是處於多種狀態的疊加態①。薛丁格設想了一個實驗,將微觀的不太直觀的疊加態衍生為宏觀可理解的疊加態。實驗思想簡單說就是:假設在一個密閉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該物質有50%的概率會衰變並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當人們打開盒子觀測時,會發現要麼貓活著,要麼貓被毒死了。
  • 「雙語彙」Schrodinger's cat/薛丁格的貓
    說起科學史上最有名的實驗動物,能跟巴甫洛夫的狗相比的,大概非薛丁格的貓(Schrodinger's cat)莫屬。但巴甫洛夫的狗是確有其狗,薛丁格的貓只活/死在想像之中。謝爾頓對潘妮說:就像薛丁格的貓既是死的也是活的,你跟萊納德約會的結果也既是好的也是壞的,想知道結果,唯一的辦法就是打開盒子——真正去赴約。在這部劇的第五季,謝爾頓把自己跟萊納德的關係描述為「薛丁格的友誼」(Schrodinger's friendship),意思是說,他倆既是朋友又是死敵,這是「薛丁格的貓」的演化版,取的是其「完全相反的兩種狀態同時存在、結果如何無法預判」之意。
  • 薛丁格的什麼貓?
    導語: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本文將從這隻貓的由來出發,以這隻貓帶來的種種困惑收尾,與讀者到量子領域一遊。薛丁格的貓,原本是薛丁格和愛因斯坦兩位量子力學的先驅者,為反對(當前主流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詮釋而聯手鑄就的一把思想武器。為了介紹這把武器,要先從量子力學的建立,尤其是物質波說起。